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今天(1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一是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储备充足救治床位,特别是重症救治床位。二是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应急优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一些大型场馆,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的时候,方舱医院能够快速启用,用于收治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三是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建设。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是发现社会面病例的重要场所,因此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设置发热诊室或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可疑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甄别,一旦出现阳性立即转入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其中,很重要一条即是“加强医疗资源建设”,这是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为了更好、更快、更高效处置疫情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为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服务保障,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坚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3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派出工作组,赴广东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要采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3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派出工作组,赴广东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要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措施,控制中高风险地区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流动,阻断疫情传播;落细、落准社区防控要求,切实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管理、健康监测、物资保障等工作;强化“外防输入”各项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监测。 (新华社)

封面图片

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以地级市、县为单位网格化布局医联体,建立亚定点医院定点

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以地级市、县为单位网格化布局医联体,建立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外部协作的三级综合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 基层医疗机构负责首诊,按照服务人口的15-20%配足中药和抗原检测盒,平时对中高风险人群建档专案管理; 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心脏病肿瘤等严重基础疾病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由亚定点医院治疗; 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感染者,在定点医院集中收治; 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地区牵头的三级综合医院治疗。 各地要在12月20日前完成协调对高风险人群健康监测提供经费保障,督促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全部开放、配齐物资。 (国家卫健委)

封面图片

11月17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卫健委医疗应急司透露:二十条中“分级分类诊疗方案”要求各地建设收治重症及有重症倾向患者的定点

11月17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卫健委医疗应急司透露:二十条中“分级分类诊疗方案”要求各地建设收治重症及有重症倾向患者的定点医院,其ICU床位要增加至总床数的10%;要提前布局大型场馆,确保能在最短时间内转换为方舱,集中隔离无症轻症感染者。 就复必泰等疫苗何时可供应接种,疾控局表示二十条中“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还在制定中。 (中国网)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3日部署大学生离校返乡工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3日部署大学生离校返乡工作。 有疫情的地区,高校内如果没有疫情,实施7天以上封闭管理结束后,学生可持48小时内核酸和高校开具的相关证明离校、点对点闭环返乡,不再集中隔离,到家后实施7天健康监测。 有关政策要逐级传达逐级落实,不得层层加码。此前已返乡的高校学生,各地可一人一策、综合评估对照执行。 返乡学生确需隔离的,各地免除集中隔离费用。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对选择留校的学生做好生活服务保障。 (教育部)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14日部署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政策。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14日部署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政策。 原则上高校所在城市连续7天及以上社会面无新发疫情,可组织校园招聘活动。 用人单位招聘人员需7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县旅居史。 截至6月16日,全国完成新冠疫苗加强接种78569.6万人、其中序贯3987.3万人。60岁以上完成一针23144.9万(87.66%)两针21938.9万(83.09%)加强针17121.7万人(64.8%)。 (教育部,中国网)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口岸城市要学习借鉴上海市建立空港管理委员会的经验,建立由1名负责同志牵头,卫生健康、疾控、海关等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口岸防控专班。有条件的城市设置加强防疫的缓冲区。 对入境口岸通道、隔离场所、定点医院、冷链相关企业等高风险岗位人员1天1次核酸检测,对其他工作人员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对工作人员家属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均纳入当地应检尽检、免费检测范围;可根据当地疫情风险,适当扩大重点区域和人员核酸筛查范围。 推广对直接接触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的岗位实施“14日封闭管理作业+7日集中隔离+7日居家监测”的轮班做法。实行轮班制后一线工作人员不足的,有关省份要统筹力量支持。 严格人员流动管控,2022年3月15日前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对港澳口岸除外)人员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前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抵达后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 (中国政府网)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