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再连发三条评论:“应解尽解”是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应有之义

新华社再连发三条评论:“应解尽解”是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应有之义 中国官方调整防疫立场,提出防疫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后,中国官媒新华社星期五(12月2日)再度连发三条评论文章称,“快封快解、应解尽解”是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的应有之义,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直接责任人。 新华社在题为《快封快解 应解尽解》的文章中说,“快封”是为了迅速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快解”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不便。 “快封快解”考验的是干部担当和水平。部分地方防控措施中存在的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等现象,就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疫情防控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发扬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精神,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在确保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把该管住的管住,该放的放开。 文章指出,“快封快解”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要在科学精准上进一步下功夫。“快封快解”的核心是一个“快”字,把疫情当作命令,发现苗头即刻行动,摸清情况、处置到位、排除隐患,给“快解”创造条件。一旦条件成熟,便可应解尽解,把疫情范围压到最小,影响降至最低。… 新华社在另一篇评论文章中说,老人、孩子、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免疫力相对较差,是病毒的易感人群;孕产妇、急重症病人的需求等不得,一旦有事都是急事大事。保护好涉疫重点人群的生命线,摸清底数,才能心中有数。只有对辖区重点人群情况了然于胸,才能不落一人、有的放矢、细致全面地照顾到所有特殊群体。  此外,新华社在一篇题为《抗疫,每个人都是重要一环,不能掉链子》的文章中说,疫情越是复杂严峻,越需要强化个人责任。人人管好自己,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就能快一步。… 文章最后说,疫情之下,不少焦虑可以理解。一方面有困难要及时求助,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好生活,保持好心态,努力适应非常时期的变化。健康是个人未来一切发展的基础,免疫力又是个体对抗疾病的最有效“药物”。 (节选)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华社: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新华社: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表文章称,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中国的应对能力在增强。 新华社星期一(12月5日)发表题为《优化防控措施 树立抗疫自信》的时评。文章写道,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文章称,三年来,中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90%。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现在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人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文章称,中国不断提高对病毒的认识,动态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从先后推行九版防控方案,到制定二十条优化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文章写道,回归正常是人们的共同心愿,要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不断提升认识,加强治理能力,做好充分准备,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文章最后写道:“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必将胜利!” 中国各大城市连日放松防疫措施,路透社引述两名知情人士星期一披露,中国政府可能最早在星期三(12月7日)宣布10条冠病管理新措施,还可能最早在明年1月结束持续近三年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封面图片

新华社时评:中美应继往开来推动两国关系再出发

新华社时评:中美应继往开来推动两国关系再出发 中国官媒新华社在中美两国建交45周年纪念日前夕发文,呼吁中美双方继往开来,推动中美关系再出发,并强调竞争要有边界,而不是没有下限地遏制打压对方。 新华社在星期天(12月31日)刊登的时评中说,中美双方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相向而行、继往开来,推动中美关系再出发。 文章强调,继往开来再出发,要以相互尊重作为中美交往互动的基本前提,要以和平共处作为中美必须坚守的底线原则,要以合作共赢作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目标方向。 文章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都有最为关切、不能放弃的核心利益,也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中美两国之所以能够打破坚冰建立外交关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双方都坚持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搁置了彼此意识形态的差异。45年后的今天,中美在很多方面仍然不同,但并不妨碍双方求同存异发展双边关系。双方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改变对方,而是应该尊重彼此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自发展权利。 文章强调,一味以大国竞争定义两国关系,以你输我赢作为政策目标,只会导致中美关系持续高度紧张,最终将损害中美两国和世界各国利益。中美过去和现在都有分歧,将来还会有分歧,关键要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好分歧。“竞争要有边界,应基于公平公认的国际规则,应是良性、健康的竞争,而非零和博弈、赢者通吃,更非没有底线、没有下限地遏制打压对方,搞恶性竞争甚至恶意对抗。” 文章称,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的开放合作,中国的不断成长也反过来为美国等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中美双方从合作中都获得了巨大收益,不存在谁吃亏、谁占谁便宜的问题。 新华社在文章的最后说,中美要好好打交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推动中美关系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则在12月30日发表署名“钟声”的评论,强调双方要不折不扣落实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共识。 ... 2024年1月1日 4:06 PM

封面图片

新华社特稿指抗疫躺平会带来隐患

新华社特稿指抗疫躺平会带来隐患 新华社特稿指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过亿,抗疫躺平会带来隐患多。新华社特稿指出,今年以来全球染疫死亡病例数目已超过百万宗,又引述专家指,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抗疫躺平,导致全球疫情持续。躺平的典型代表美国是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日本单日新增病例数目屡创新高,医疗系统濒临崩溃。新华社特稿又指,躺平亦增加病毒变异风险,全球仍有许多人群未接种疫苗,更可能受变异病毒影响。 -- ::

封面图片

四天内的四篇文章【1】人民日报《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四天内的四篇文章 【1】人民日报《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2】人民日报《“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 【3】新华社《增强定力耐力,疫情防控绝不能“躺平”》 【4】人民日报《“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封面图片

新华社:精准发力保交楼,力保交付、合力啃下“硬骨头”

新华社:精准发力保交楼,力保交付、合力啃下“硬骨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各地正在千方百计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安徽等地采用“容缺办理”方式,对交付的项目实行“交房即办证”。连城采取“鉴定交付”的验收模式,由建设单位委托鉴定机构对一、二期每一个已完工的单位工程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并用鉴定报告代替五方责任主体确认的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对于其他专项验收如消防、规划、人防、档案等方面则采取分期分批的容缺验收方式。 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说,各方全力以赴推进保交楼工作,这对保障购房人权益、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修复购房者信心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2024年,保交楼工作进入攻坚期,仍需各方站在政治高度,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把最后的“硬骨头”解决好,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好。 消息来源: 新华社

封面图片

6日,新华社发布特稿《习近平带领百年大党奋进新征程》。

6日,新华社发布特稿《习近平带领百年大党奋进新征程》。 文章称习近平“无疑是驾驭历史潮流的核心人物”,是“‘像爱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的党的总书记”、“众望所归的领导核心”、“让国家强起来的战略家实干家”、“开辟新境界的时代变革者”、“胸怀天下的大国领袖“、“继往开来的领航人”。 文章说,在习近平亲自部署下,中国妥善应对了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两大摩擦,捍卫了国家利益。 文章还提到,“2019年香港发生暴乱,他指挥捍卫‘一国两制’事业,粉碎了反中乱港势力‘颜色革命’的图谋。” 文章还称,从实现钓鱼岛海域常态化巡航到击破所谓“南海仲裁”,从推动中印边界争议解决到迎接被非法拘押的中国公民回国,习近平都亲自进行战略战术部署,乃至本人出面做工作。 文章还说,如果不是新型肺炎疫情,习近平还会有更多外访。 文章援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的话,称习近平“像毛泽东、邓小平一样”,再次成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正是中共百年来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文章也引述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王均伟的话,他说“党过去的两个历史决议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完成新的历史任务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正是我们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期待。” (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