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窃取资料后,直接劫持半导体大厂京鼎网站

黑客窃取资料后,直接劫持半导体大厂京鼎网站 鸿海集团旗下半导体设备大厂京鼎遭黑客入侵,更甚的是,黑客集团直接在网站上威胁京鼎的客户和员工。若京鼎置之不理,客户资料将被公开,员工也将因此失去工作。这是全台湾首次黑客集团在窃取资料之后,直接挟持上市柜公司网站,宣告该公司内部资料被窃。京鼎是鸿海集团旗下子公司,主要经营半导体前段制程设备关键模组、半导体自动化设备研发,是台湾重要的半导体上市柜公司。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韩情报院:朝鲜对韩半导体公司发起黑客攻击

韩情报院:朝鲜对韩半导体公司发起黑客攻击 韩国情报部门称,朝鲜从去年底开始,一直针对韩国半导体设备厂商集中发起网络攻击。 综合路透社和韩联社报道,韩国国家情报院星期一(3月4日)披露,韩国两家半导体厂商的配置服务器和安全政策服务器,分别于去年12月和今年2月遭到黑客攻击,导致产品设计图和设备现场照等资料被盗。 经调查发现,朝鲜黑客组织主要采取了“离地攻击”技术(LotL,Living off the Land)。这种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恶意代码,并使用安装在服务器上的现有合法工具,从而躲过安全软件。 韩国国家情报院说,自去年年底以来,韩国企业一直是朝鲜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情报院呼吁企业加强安全防范。 情报院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认为,朝鲜可能正准备生产自己的半导体,以应对国际制裁造成的采购困难。” 另一方面,卫星和导弹等武器开发所带来的半导体需求增长,也促使朝鲜对韩半导体公司发动网络攻击。 韩国总统尹锡悦此前警告,朝鲜可能发动网络攻击或散布假消息等挑衅活动,以干扰韩国今年4月的议会选举。朝鲜则否认参与网络犯罪。 2024年3月4日 5:24 PM

封面图片

美多家半导体企业人员撤出驻华员工

美多家半导体企业人员撤出驻华员工 中国半导体设备大厂人力及技术均来自美国 报导:自由亚洲粤语 @rfacantonese 美国扩大对中国晶片及设备出口限制,除了禁止向中国半导体业出售甚至运输受管制的先进制程设备、高速运算领域晶片,商务部的禁令还要求美国人(U.S. persons)在向管制名单上的中资提供支持时,必须向当局申报并获批许可。这部分适用于美国人的禁令条款(15 (§ 744.6))在周三(12日)起正式生效,预计受影响的涵盖美国公民、永久居民及公司法人等。 江苏半导体业内人士顾畔周四(13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部分半导体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属于「海归派」,有的持有美国绿卡,有的已经是美国国籍,面临国籍与职业「二选一」时,这些人选择美国。顾畔认为,随著这些人才流失,中国半导体产业将受到致命打击。 时事评论人士马聚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已经明确中国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商务部近期对中国实施新的措施极具针对性。 #晶片 #半导体 #美中关系 #美籍华人 #海归 #BoycottChina #NeverTrustCCP #TakeDownCCP

封面图片

美国半导体大厂泰瑞达将10亿美元制造业务从中国撤出 官方回应

美国半导体大厂泰瑞达将10亿美元制造业务从中国撤出 官方回应 伟创力旗下位于中国苏州的一家工厂是泰瑞达半导体测试设备的主要制造基地。这也使得该工厂在获取泰瑞达设备制造所需的部分源自美国的零部件受到了限制。不过对此,泰瑞达回应称,由于进口零部件组装的美国来源占比,要高于直接进口整机的美国来源占比,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我们把组装工厂从苏州转移到了马来西亚。这样,我们的设备当中的美国来源占比就能够保持低于3%,能够确保销售给大部分的客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也是目前很多公司的常规做法(比如爱德万)。泰瑞达方面还重申,在中国的业务和支持人力还在持续增长,中国是其们最重要的市场,不会放弃。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爱思强股份(AIXA.GR)收涨 6.04%,半导体公司 Soitec(SOI.FP)收涨 2.66%,意法半导体(STMPA.

爱思强股份(AIXA.GR)收涨 6.04%,半导体公司 Soitec(SOI.FP)收涨 2.66%,意法半导体(STMPA.FP)收涨 2.04%,BE 半导体实业公司(BESI.NA)收涨 1.33%,英飞凌涨 1.19%,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 ASM International NV(ASM.NA)收涨 1.05%。 在法国奢侈品公司中,除了欧莱雅、LVMH 之外,开云集团(KER.FP)收涨 0.95%,保乐力加(RI.FP)收涨 0.83%,爱马仕(RMS.FP)收涨 1.21%,人头马君度涨 1.87%。

封面图片

平安证券:半导体制造出现改善迹象 国产化如火如荼

平安证券:半导体制造出现改善迹象 国产化如火如荼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半导体制造出现改善迹象,国产化如火如荼,半导体设备企业订单充裕,行业景气向上趋势得以维持;此外,各大厂在 AI 终端方面持续投入,具备 AI 性能的芯片不断推陈出新,有望驱动新一轮换机需求。建议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立讯精密等。

封面图片

对半导体国际化人才流失的思考

对半导体国际化人才流失的思考 熟悉芯谋研究的朋友们都知道,芯谋研究做了大量国际化工作。例如去年ST与重庆达成重磅合作,在重庆落地先进的碳化硅工厂;博世碳化硅项目合作伙伴的选择,芯谋研究都在其中发挥了些许作用。还有2023年张江高科·芯谋研究集成电路产业峰会请到了恩智浦全球CEO Kurt Sievers出席,这是去年中国所有公开的半导体大会中,唯一一个全球领先的国际半导体企业现场参加的会议。在此过程中芯谋研究深深地认识到,国际化需要很多外在和内在条件,尤其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在此不妨用一篇旧文,从人才的角度来看中国半导体国际化的机遇是何等珍贵,推动中国半导体的国际化是何其难也。2021年初以来,半导体行业有几则重磅人事消息引起大家关注,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宣布退休计划;德州仪器前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胡煜华宣布离职;前AMD全球副总裁李新荣离职并加入壁仞科技;新思宣布陈志宽将于2022财年上半年卸任联席首席执行官一职;Cadence CEO陈立武将于今年12月15日转任公司执行董事长,不再担任CEO……这些国际半导体公司中位居高位的华人陆续离职,此前他们负责国际半导体企业中国区的战略发展,对中国产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些华人高管的离开,并没有新的华人来接替。有些国际公司甚至撤走了研发中心,背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人揪心。内有“碰壁”,外有“诱惑”如下图所示,芯谋研究整理了过去几年国际半导体大厂华人高管离职信息。他们在国际大厂任职多年,有些兢兢业业从事技术研发;有些是职业经理人,搭建了国际企业和中国产业的桥梁。在他们任期里,为国内半导体产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他们的离职将对产业、对国际关系、对人才输送有着巨大影响。当然下图只是公开的重磅人事消息,在很多国内初创的半导体企业的高层中,活跃着很多从国际半导体大厂离职的人。鉴于复杂的中美关系,国际公司的华人高管人数在不断减少,一方面由于华人很难升到国际公司的核心岗位上,导致华人高管会遭遇无形的天花板,限制个人发展。另一方面,华人不善言辞,更注重实干。碍于表达和性格的因素,很难在刀光剑影的国际大公司高层吃得开。既然升不上去,那就干脆离开,到国内公司发光发热。与华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印度裔国际高管善于抱团,Intel Inside成了India Inside。如果一家公司有一个印度人,会有更多的印度人加入,“举贤不避亲”的现象为他们积累了丰厚的人脉。同时,印度裔把MBA看得和技术一样重要,让他们拥有不错的管理才能。所以印度盛产职业经理人,业界听说了不少印度职业经理人在国际大公司“开挂”的故事。当然,华人的离职除了“碰壁”还有“诱惑”。随着国内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大量资金投入到半导体,国内的半导体公司站到了历史舞台上。这样的历史机遇下,那些在国际公司做高管的,做团队领导的,做技术带头人的大佬们,甚至技术平平的工程师们都看到了机会,纷纷涌入国内半导体发展的大潮中。此前在国际大厂的华人一般会熬到40多岁,升到总监以上的位置再回国发展。也有不少将自己的一辈子交给了国际大厂,将其作为职业归宿,最终功成身退。原来产业人士的职业规划多选择在国际大厂晋升,一步步往上完成自己的财富积累,实现自己的产业价值。如今,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年轻的“大咖”在国内创业,他们的履历上有着漂亮的国际半导体大厂工作经验,但年限较短。有些大厂由于出来寻找创业机会的年轻人太多,导致了严重了人才流失问题。愿意在国际公司坚持下去的人少了,职级也变低了,也缺少了必要的积累。桥梁消失,合作受阻对于国际半导体大厂的华人离职现象,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单纯认为对国内产业发展不利。在特殊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从利和弊两方面看待这种现象。毫无疑问,国际大厂的资深专家,不论是擅长管理的职业经理人还是专长技术的技术大咖,选择加入国内半导体企业或者在国内创业,都非常有利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首先是为国内半导体产业补充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例如曾经的海归如陈大同、武平等人,都开创了一个时代。如下图所示,科创板中不少半导体企业的创始人也是海归,他们涉及材料、设备、设计等多个领域,他们在国际大厂的积累对自己的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阶段的海归,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和机会大不一样,在高端技术的积累上可能不如此前。科创板半导体已/待上市企业创始人/董事长/CEO国际大厂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华人在国际半导体大厂中担任高级职业经理的人数量在不断减少。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旭的退休便是典型例子。杨旭35年职业生涯全部交给了英特尔,推动了英特尔和中国PC产业发展,拓展了英特尔在中国生态的全面建设,可谓是英特尔与中国之间的一座桥梁,更是中美产业的一座桥梁。纵观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很少有如此典型的代表。与此同时,国内产业的发展热潮提供了“离职契机”。各地政府对产业的重视,招商的热情,让国际大厂出来的人有了创业的土壤。资本的喧嚣也让产业鱼龙混杂,一时间创业的号角四处响起,不少国际大厂的华人也被招于麾下。由于大环境的变化,一些国际大厂已经将研发中心撤走,回到了曾经只有销售部门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国际企业与国内的客户的交流合作,也影响了人才培养和输送。随着掌管国际企业中国区的华人的离开,也很难再有华人接班,未来合作难度加大,必须引起重视。结语半导体是一个开放合作、追求互赢的产业,全球产业链分工让彼此联系紧密。国际半导体大厂中的华人高管是中国与世界半导体合作的桥梁,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实现了彼此的共赢。现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内外逢源的时代结束了,堪做国际化“桥梁”的人才越来越稀有。越是这种艰难时刻,越要认识到国际化的重要、国际化的机遇难得,越需要有能力推动国际化的产业人多出一把力,继续推动和维护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化。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