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18下午三点的上海华山医院会议纪要。

今天12/18下午三点的上海华山医院会议纪要。 ①基础知识 不用刻意的防,常用预防手段,勤洗手,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奥密克戎的传播系数(R0指数)是18.6,随着管控措施放开,已经达到22 ②备药 1、不要滥用, 2、缓解疼痛,散利痛,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千万不要一起用。吃药一定要确保间隔时间到 3、中成药,维C银翘片,三九感冒灵。其中成分都有对乙酰氨基酚。 4、吃完药,要大量喝水 5、药品安全使用:超过过期时间,还有半年缓冲期 ③发烧 1、发烧是正常免疫机制,有助于对抗病毒 2、体温超过38.5在吃药,抵抗力好,39度吃药也可以、体制弱可以不到38.5 ④其他形式 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不要大量,一天不要超过2克,泡腾片,一天1克。高热期间可以超过。 2、电解质水,糖盐水即可, 3、NFC纯橙汁,成分含有维生素C、补充水分,钾离子 4、备一个监测氧饱和度仪器,低于95就医 5、多备鸡蛋,一天4个鸡蛋,就吃蒸蛋。补充蛋白质 6、洗鼻器,温水生理盐水,有效缓解症状,缩短发病时间。 7、出门不方便,准备一些食材 ⑤就医 1、这周末到下周,医院资源会非常紧张,特别是市中心的大医院,原则能不去就不去。 2、必须知道附近社区卫生中心电话。去向社区医生寻求就诊,社区医生安排是否转诊。 3、氧饱和度连续下降,联系社区医生。 4、用了退热药,连续三天没有降温,联系医院。 5、原则遵从分级诊疗,先连续社区卫生中心。 ⑥复阳 不管是BA.5.2,BF.7,如果是同一毒株,90%不会重复感染。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这几天见到的一些用药误区,集中说一下:

这几天见到的一些用药误区,集中说一下: 1. 奥司他韦/ Xofluza(玛巴洛沙韦,速福达)是对抗流感病毒的,只能治疗流感,对新冠病毒以及新冠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症状均无效; 2. 头孢XX/ XX沙星等都是抗生素,用于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对缓解退热止痛等症状效果不确定。除非是病毒感染后确认继发细菌感染才考虑使用,但概率很低,须有医生判断,这也是为什么抗生素是处方药的原因。 3. 新康泰克/ 泰诺(酚麻美敏片)/ 幸福伤风素等都是复方感冒药,属于非处方药(OTC),用于缓解多种症状(说明书上有写)。如果症状只有一种的话(无论是流感、感冒还是新冠引起),更推荐使用单一药方。 4. 对于新冠备药来说,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最主要的,有条件的话可以两个都备上。「布洛芬不能用于新冠」是2020年的谣言了。但通常不建议同时服用这两个药,主要考虑是副作用叠加问题,尤其是儿童(循证医学指南不建议)。但是这个也存在一定争议,在现实中仍有一些医生会推荐交替(注意是交替)使用这两种药,一种做法是在用完一种后没有起效、在下一次使用间隔前直接替换成另外一种。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这两种药,但不是说完全不能用,可以看下说明书或提前咨询医生建议。 5. 布洛芬孕妇禁用。孕妇感染新冠后,用药前建议咨询医生意见,对乙酰氨基酚是少数可以用于妊娠各个阶段的药物,短期规范使用是比较安全的。 6. 如果希望服用一些中西药合剂时,注意不要重复用药,比如999感冒灵含有200mg对乙酰氨基酚、4mg咖啡茵和4mg马来酸氯苯那敏,如果同时吃泰诺林或者必理通可能会造成过度用药。 7. 腹泻的话注意补液,补液的重点在于水和电解质,不止在于水。可以考虑口服补液盐,对于轻/中度脱水来说,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一样有效。一旦有腹泻就需要开始补液,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版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中,推荐低渗口服补液盐(ORS III),没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米汤中加盐(配比是500ml米汤+1.75g盐(半个啤酒瓶盖)),6个月以下婴儿每次稀便后补充50ml,6~2岁100ml。对于成年人而言,应急可以考虑宝矿力或佳得乐等运动饮料。 8. 咳嗽可能是新冠所有急性症状中持续最长的。止咳糖浆直接喝,不要兑水稀释,蜂蜜也是(用于1岁以上儿童)。可以吃润喉糖。祛痰的话有愈创甘油醚、氨溴索、溴己新这些,避免重复用药。 9. 维生素C咀嚼片对于缩短感冒或新冠病程基本无效,但是也没啥明显副作用,味道也不错,就当补充VC。 10. 前两天传的熊去氧胆酸没必要囤。 以上这些药物,现在没有必要纠结具体的品牌或者国产/合资/ 进口,重点是看主要成分。提前确认以上这些药物与目前正在用的慢性病药物有没有拮抗作用。 除了用药以外,补充足够的水,注意休息,有担心焦虑是正常的,但绝大多数打过疫苗的Omicron感染者,病程都在1~2周以内。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微博新知博主##我的防护手册# #新冠防疫手册#

封面图片

9月14下午2点36,我家人在青岛即墨滨海公路骑摩托车环岛游,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导致死亡 ,目前人还在即墨人民医院太平间,摩托车尾

9月14下午2点36,我家人在青岛即墨滨海公路骑摩托车环岛游,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导致死亡 ,目前人还在即墨人民医院太平间,摩托车尾有明显撞痕,现场无刹车痕迹,且现场汽车无人报警,肇事后逃逸致我家人失血过多死亡,但是目前温泉交警大队一直在敷衍推脱,每次去只问诉求不讲结果,现场视频只让家属看了一遍,就不准在看,且没有仔细勘察现场,眼镜和耳机是家人二次去现场自己发现的,家人求助无门,家人只想知道事故的真相和目击证人!

封面图片

专家说90%的人无症状,为什么你身边的个个发烧?

专家说90%的人无症状,为什么你身边的个个发烧? 为了降低对医疗系统的冲击,我认为还是要讲清楚无症状/轻症的问题。另外还有必要说清楚一点,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结果到底有什么差异。 1. 临床上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指的就是没有症状,有发烧、咳嗽都不算无症状。这个是全国统一的,具体看下诊疗指南第九版,说的很明确了,不是「没做肺部CT」或者「有发烧但做了没发现异常」也算无症状感染者。 2. 实际上为什么之前有大规模核酸时,通报里有那么多无症状,原因主要有几个: -普筛之下,很多人发现时确实无症状(有的是症状前期,有的是病毒载量很低),有些人核酸Ct值是33、34,本身没有任何不舒服,不检测根本不知道,但是按照标准来说也算阳了(这个Ct值的样本在快速抗原上几乎都不会是两道杠); -一些地方感染人数爆发增长,存量病例太多,医疗资源不足以及时分流; - 。 所以通报中无症状比例特别高,这个是你管不了的;但现实中无症状比例也不低,尤其是之前普筛之下的方舱医院。 无症状具体有多高,有些研究表明可能是40%,有的更高,这些一般是血清学的研究,比如打过mRNA疫苗的国家检测新冠病毒的N蛋白抗体,检测到就是曾经阳过,这个是比较准确的。 之前去广州某方舱支援的同学的观察,她们方舱大概有30%~50%的感染者,确实全程没有任何不舒服(仅代表这一个方舱在一段时间的观察情况)。 3. 那为什么你身边的感染者个个发烧? 实际上按照我的身边统计学来说,也不能算都烧,我认识的还是有一部分全程没有发烧的,有些只是喉咙痒或者喉咙痛的。但是这一波无论是在哪个城市的感染者,我认识的大多数朋友都会经历数天的发烧。 这是因为在没有做大规模核酸的情况下,没有症状的人主动检测的概率大幅降低,不是检测之后才发现阳了,而是有症状之后才去检测(快速抗原)。另外快速抗原的缺陷是,它更多检测出来的是具有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也就是说它能更好的晒出实际具有传染性的感染者。确实有一些有症状但快速抗原阴性的感染者(也跟自检的规范性相关),但他们如果同时做了核酸的话,有可能会有阳性结果。 4. 至于一些人说的北京毒株和广州毒株不一样,这个问题也解释过了,广州毒株是BA.5.2,北京是BF.7(BA.5.2.1.7),两个的关键区别是BF.7的S蛋白R346T突变,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是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在人身上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 广州目前的感染者也一堆发烧的。 所以这就是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结果的不同。最准确的自然是设计规范、经过严格医学统计的科研结果,但它往往是离普通人最远的;你看到的这三个结果都是真实的,但是它们确实有差异。而大家更加感同身受的,往往是身边统计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身边统计学对大家来说才是「真实世界研究」。 5. 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新冠感染的这些症状,更多是人体的生理反应机制。 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本质是在细胞因子介导下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上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反应,而颤抖是成年人和大多数大型哺乳动物中增强产热的主要方式,因此大家发烧的时候可能还会伴有寒颤,另外其中一些细胞因子也导致你的头痛或者肌肉关节疼痛。 以上这些更加详细的内容,在医学院本科的病理生理学上都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大家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发热是病毒性感染后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尽管发热常常伴随不舒服,但是它的确属于轻症,用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主要目的也是缓解不舒服。 而一些感染者可能体温不高(较多出现在老年人上),但是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94%),这就可能是重症了,因为这说明肺部在感染后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病变,引起了低氧血症,这种情况必须尽快由医护人员介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6. 但是,由于Omicron致病力下降,加上大量的疫苗接种,目前无论是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数据,>99%的感染者都不会发展为重症。 也就是绝大多数感染者即便出现症状,可能会经历数天的发热以及剧烈的喉咙痛等症状,甚至不少人会出现了超过39℃的高热,但是这些都属于轻症,并不需要到医院治疗。 身边统计学表明,这一波大多数人的发热一般在4天以内。目前北京和广州有限的一些临床观察也表明,儿童和孕妇感染者也很少发展为重症,80%的重症患者是80岁以上老年人(临床上收治的重症和指南上定义的重症有所不同)。 7. 最后,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情况说清楚,主要是希望避免对医疗系统的进一步冲击。在「90%无症状」的宣传影响下,一些感染者发现自己发烧超过39℃就可能会非常担心,以为自己重症了,立即跑去医院就诊,这会加重医疗系统负担,对于感染者本身来说也是意义不大的。 反复说过的一句话是,公共卫生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类社会可以用于延长生命、改善健康的资源是有限的。在相同的经济成本下,设计良好的公共卫生对策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更有质量的生存时间。我们应该将医疗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人群,比如高龄老年人(80岁+)、低龄婴幼儿(3岁以下)、孕产妇、具有多种慢性病需长期治疗的患者以及急重症患者。 对于个人而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家中适当备药和快速抗原。万一感染的话,现在权威机构也出具了许多用药指导,可以参考一下,同时好好休息,多喝水,大多数感染者都会在较短时间内康复。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微博新知博主##新冠防疫手册##我的防护手册# 【网评】“一些感染者可能体温不高(较多出现在老年人上),但是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94%),这就可能是重症”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