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301医院老同学尹主任的总结,看完之后,结合近期治疗体会,深表同意!给感染新冠的老人提些建议:

转发301医院老同学尹主任的总结,看完之后,结合近期治疗体会,深表同意!给感染新冠的老人提些建议: 切记,切记,切记,不要把青壮年人的治疗方案套用在老年人身上。 1.老年人基础体温常常偏低,千万不要按照38度5这个硬性条件去作为是否吃退烧药的标准,如果发现体温比基础值升高1℃,就要积极干预了。 2.老年人,尤其是有前列腺问题的男性,由于怕起夜,所以日常下午或晚上喝水少,如果合并发烧的话,很容易造成脱水。如果有发热症状,就要抓主要矛盾,一定要积极补水,以避免脱水。 3.由于科普宣传盐对血压的危害,很多老年人在严格控制盐的摄入。但如果是发烧情况下,大量喝水同时,也要适当补盐,避免低钠血症(水中毒)。低钠血症最主要的表现是四肢乏力、头晕,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跌倒,而意外跌倒是老年急诊病人第二大死因。 4.老年人家中开窗通风很重要,但一定要同时使用加湿器,保持房间湿度。干燥会加重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5.老年人如果有咳嗽或者痰液粘稠,咳不出来,一定要早期使用化痰药(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柠蒎胶囊,桃金娘油等),帮助咳痰。一旦痰出不来,老年人很容易继发肺部感染,这可能是新冠导致高龄人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6.如果发烧超过两天,或痰的颜色有改变,应及早服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性肺炎。作为老年急诊科医生,我个人认为,控制肺部感染,是减低老年新冠感染患者死亡率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7.如果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补水要适量,避免增加血容量,造成心衰加重。有这样基础病(包括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老人,一旦有发热,最好去医院就诊。 8.老年人机体平衡很脆弱,一旦失代偿,病情进展会很迅猛。所以,即使是在深夜,一旦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要立即就诊,千万不要熬到天亮。 9.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尤其是汗腺可能有萎缩,所以出汗退热效果并不好。积极用物理降温,包括擦浴,洗脚,冰袋。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浴。(酒精可通过皮肤吸收,临床上早已被废弃) 10.高龄老人感染以后,一定要加强营养支持,这个时候,要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对血糖影响大),可多吃蛋白质,特别是鸡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近期勒索软件攻击量显著提升 建议及时安装更新并提高防御措施

近期勒索软件攻击量显著提升 建议及时安装更新并提高防御措施 按惯例黑客也在系统里留下说明文件,要求这个小伙伴购买比特币来支付赎金,支付赎金后将提供解密密钥来解密被加密的文件。当然这不是重点,毕竟备用机也没什么重要数据,无非是再重装一遍系统而已,不过为什么感染就值得关注了,既然不是乱七八糟的软件导致的,那必然就是系统漏洞,因为这台备用机一直运行 Windows 10 老旧版本并未及时安装累积更新。今天上午火绒安全软件也发布了一个勒索预警通知,火绒安全工程师近期发现受到勒索软件攻击的用户数量显著提升,活跃的勒索软件家族包括 Makop、Mallox、Phobos、TellYouThePass 等。火绒也提到一些主要入侵方式:RDP 远程桌面爆破获取账号密码对暴露在网络上的数据库进行爆破对业务系统存在的高危漏洞进行利用这些是针对企业、服务器进行勒索软件攻击的常用方式,多数情况下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勒索软件主要还是通过恶意软件进入的,但如果用户的机器开启了 RDP 并且密码强度不高的话,那暴露在公网上也可能会被抓取并爆破。所以这里也再次提醒各位,系统一定要及时安装更新、对于已经停止支持的旧系统也及时升级到受支持的新版本、使用高强度账号密码。最重要的是对于一切不需要公网访问的设备,都将其部署在内网中不要连接公网,一旦连接公网那就是永无休止的爆破。最后重要数据请注意进行多次备份,假如不幸被勒索软件感染,那么也可以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不至于真要去支付勒索赎金。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专家说90%的人无症状,为什么你身边的个个发烧?

专家说90%的人无症状,为什么你身边的个个发烧? 为了降低对医疗系统的冲击,我认为还是要讲清楚无症状/轻症的问题。另外还有必要说清楚一点,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结果到底有什么差异。 1. 临床上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指的就是没有症状,有发烧、咳嗽都不算无症状。这个是全国统一的,具体看下诊疗指南第九版,说的很明确了,不是「没做肺部CT」或者「有发烧但做了没发现异常」也算无症状感染者。 2. 实际上为什么之前有大规模核酸时,通报里有那么多无症状,原因主要有几个: -普筛之下,很多人发现时确实无症状(有的是症状前期,有的是病毒载量很低),有些人核酸Ct值是33、34,本身没有任何不舒服,不检测根本不知道,但是按照标准来说也算阳了(这个Ct值的样本在快速抗原上几乎都不会是两道杠); -一些地方感染人数爆发增长,存量病例太多,医疗资源不足以及时分流; - 。 所以通报中无症状比例特别高,这个是你管不了的;但现实中无症状比例也不低,尤其是之前普筛之下的方舱医院。 无症状具体有多高,有些研究表明可能是40%,有的更高,这些一般是血清学的研究,比如打过mRNA疫苗的国家检测新冠病毒的N蛋白抗体,检测到就是曾经阳过,这个是比较准确的。 之前去广州某方舱支援的同学的观察,她们方舱大概有30%~50%的感染者,确实全程没有任何不舒服(仅代表这一个方舱在一段时间的观察情况)。 3. 那为什么你身边的感染者个个发烧? 实际上按照我的身边统计学来说,也不能算都烧,我认识的还是有一部分全程没有发烧的,有些只是喉咙痒或者喉咙痛的。但是这一波无论是在哪个城市的感染者,我认识的大多数朋友都会经历数天的发烧。 这是因为在没有做大规模核酸的情况下,没有症状的人主动检测的概率大幅降低,不是检测之后才发现阳了,而是有症状之后才去检测(快速抗原)。另外快速抗原的缺陷是,它更多检测出来的是具有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也就是说它能更好的晒出实际具有传染性的感染者。确实有一些有症状但快速抗原阴性的感染者(也跟自检的规范性相关),但他们如果同时做了核酸的话,有可能会有阳性结果。 4. 至于一些人说的北京毒株和广州毒株不一样,这个问题也解释过了,广州毒株是BA.5.2,北京是BF.7(BA.5.2.1.7),两个的关键区别是BF.7的S蛋白R346T突变,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是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在人身上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 广州目前的感染者也一堆发烧的。 所以这就是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结果的不同。最准确的自然是设计规范、经过严格医学统计的科研结果,但它往往是离普通人最远的;你看到的这三个结果都是真实的,但是它们确实有差异。而大家更加感同身受的,往往是身边统计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身边统计学对大家来说才是「真实世界研究」。 5. 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新冠感染的这些症状,更多是人体的生理反应机制。 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本质是在细胞因子介导下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上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反应,而颤抖是成年人和大多数大型哺乳动物中增强产热的主要方式,因此大家发烧的时候可能还会伴有寒颤,另外其中一些细胞因子也导致你的头痛或者肌肉关节疼痛。 以上这些更加详细的内容,在医学院本科的病理生理学上都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大家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发热是病毒性感染后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尽管发热常常伴随不舒服,但是它的确属于轻症,用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主要目的也是缓解不舒服。 而一些感染者可能体温不高(较多出现在老年人上),但是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94%),这就可能是重症了,因为这说明肺部在感染后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病变,引起了低氧血症,这种情况必须尽快由医护人员介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6. 但是,由于Omicron致病力下降,加上大量的疫苗接种,目前无论是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数据,>99%的感染者都不会发展为重症。 也就是绝大多数感染者即便出现症状,可能会经历数天的发热以及剧烈的喉咙痛等症状,甚至不少人会出现了超过39℃的高热,但是这些都属于轻症,并不需要到医院治疗。 身边统计学表明,这一波大多数人的发热一般在4天以内。目前北京和广州有限的一些临床观察也表明,儿童和孕妇感染者也很少发展为重症,80%的重症患者是80岁以上老年人(临床上收治的重症和指南上定义的重症有所不同)。 7. 最后,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情况说清楚,主要是希望避免对医疗系统的进一步冲击。在「90%无症状」的宣传影响下,一些感染者发现自己发烧超过39℃就可能会非常担心,以为自己重症了,立即跑去医院就诊,这会加重医疗系统负担,对于感染者本身来说也是意义不大的。 反复说过的一句话是,公共卫生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类社会可以用于延长生命、改善健康的资源是有限的。在相同的经济成本下,设计良好的公共卫生对策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更有质量的生存时间。我们应该将医疗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人群,比如高龄老年人(80岁+)、低龄婴幼儿(3岁以下)、孕产妇、具有多种慢性病需长期治疗的患者以及急重症患者。 对于个人而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家中适当备药和快速抗原。万一感染的话,现在权威机构也出具了许多用药指导,可以参考一下,同时好好休息,多喝水,大多数感染者都会在较短时间内康复。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微博新知博主##新冠防疫手册##我的防护手册# 【网评】“一些感染者可能体温不高(较多出现在老年人上),但是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94%),这就可能是重症”

封面图片

网上只有“得了奥密克戎99%的人会在一周内康复”的官方说法,但是几乎没有找到任何相对官方的渠道告诉你,如果你是那1%呢?会发生什

网上只有“得了奥密克戎99%的人会在一周内康复”的官方说法,但是几乎没有找到任何相对官方的渠道告诉你,如果你是那1%呢?会发生什么?你该做些什么?如果你没有按照那个7日步骤图逐步恢复,你应该如何评判自己的病情? 我把我的经历说一下吧,还没有感染的友邻,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做一个准备,在阳之前,我早早的为自己和家人准备好了药物,我的父母先于我阳,也都顺利的康复了。我当时觉得老人没事,心里石头落地,我作为一个一年最多小感冒一次,平日里有比较规律健身的人来说,自己应该会更轻松一些。我却完全没有想过我自己会是那1%。 根据我在网上到处查和自身经历包括在武汉市协和医院和六医院就诊时与医生交流的情况来看,我总结了以下的信息。 ① 奥密克戎是有可能感染下呼吸道的(我就是,高烧4天不退,胸部平扫CT右肺散在磨玻璃影,血常规不支持合并细菌感染,就是一个纯纯的病毒性的肺炎),我暂且不知道它的比例,两个医院的医生都说“很多”、“很常见”,抖音相关内容下的留言显示,不管是高烧还是低烧,5天以上迁延不愈的,去做CT大概率是有肺部感染的(但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需要再看具体情况)。 ② 按照国家的标准,有下呼吸道肺炎表现的新冠患者,应该被归为确诊患者里的普通型而非轻型(轻型是指只有上呼吸道症状发烧咳嗽咽痛等症状的)。在解封前,这种是肯定要收治入院的,但是现在生命体征尚稳定的普通型肺炎患者,在武汉是完全没有机会被收入院的(协和的医生说急诊室还有十几个呼吸衰竭的病人躺在过道里等呼吸科的病床呢)。 ③ 那我们这些人应该怎么做呢?发烧长时间不退的,去医院发热门诊做血常规和CT检查(发热门诊的人其实并不多,我去的两个医院都不需要排队,但急诊人多)。如果确定为肺炎,是合并细菌感染的,医生会让你联合抗生素治疗。如果是单纯的就是病毒性肺炎的。生命体征暂且也稳定的(没有胸闷、胸痛、背痛、呼吸困难、急促、气短、无法平躺等症状的),可以回家继续规律的使用退烧药。观察病情变化。 ④ 回家观察病情变化要观察些什么:一、每日的体温峰值,每日的体温峰值在下降,说明总体病情在朝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二、血氧值的变化。自己家里有指夹式血氧仪的,可以每天监测一下,或者去社区医院测一下也可以。95以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下降到90~95之间了,表示肺部的功能在变差,要及时去就医。90以下就比较危险了。血氧90上下也是病情是否会往重症方向发展的一个参考指标。 ④ 一切平稳只是一直发烧,之后会怎样?IgM抗体在发病后的2~3周达到峰值,所有说我们的病程可能比那个标准的7天要长一些,只要生命体征平稳,随着抗体水平的升高,最后病毒还是会被消灭的。肺部的磨玻璃影(炎性分泌物)在之后相对长一些的时间会慢慢自行吸收。如果肺炎是由合并的细菌感染或别的病原体引起的,使用抗生素等对症的药物,好得会更快一些。 ⑤ 给阳性高峰还没有到的城市里的友邻的一些建议,也是我在生病期间发现前期的一些准备不足。首先,我买的退烧药都是缓释剂,后来发现起效太慢了,我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吃下去要3个小时才起效,烧都烧傻了。不过缓释剂的好处是管的时间比较长。官方一直在讲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但其实我后来使用得起效最快,退烧最彻底的是双氯芬酸钠栓剂(直肠给药),是邻居给我的(谢谢邻居)。所以在购买退烧药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两种,适量准备。也要预留出多余的天数,万一发烧超过三天的话不至于没有药。其次是我没有准备咳嗽药。对我来说发烧之后的咳嗽很影响睡眠,睡眠不好就影响免疫系统战斗。镇咳的比如有右美沙芬,帮助痰液咳出的比如沐舒坦、盐酸溴己新等(这边说得不对症的请指正)。第三,关于补液。发烧期间我超级超级建议喝热水,冷水喝下去几乎不发汗,热水热茶热牛奶热汤什么的,喝下去立刻发汗降温。另外这次尝试了很好的物理降温方式是:热水泡脚。 希望大家用不上我这个1%指南,都是那99%,顺顺利利的康复。也祝愿我自己早点好起来。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再发文称“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

《人民日报》再发文称“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 继前一天强调“躺平没有出路”后,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再度发文,称“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 《人民日报》星期二(10月11日)发表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称,疫情是一场大考。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人民生活才能平平安安,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平稳健康。 文章称,必须清醒看到,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加上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疫情蔓延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最终付出的代价会更高,损失会更大。 文章称,从实践来看,正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中国才保证了极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如果算总账,中国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是现阶段及时控制疫情的最佳选择。 文章写道,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老年人群体数量多,如果选择“躺平”,疫情蔓延开来势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其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难以估量。坚持动态清零,就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践行,也是巩固来之不易防控成果的最佳选择。

封面图片

张文宏讲话重点 :1新冠是风寒症状,连花清瘟没用还伤肝,要用风寒的药,如玉屏风散、荆防合剂

张文宏讲话重点 : 1新冠是风寒症状,连花清瘟没用还伤肝,要用风寒的药,如玉屏风散、荆防合剂 2高烧比低烧好,低烧15天左右才恢复且容易有后遗症,高烧三四天好且一般无后遗症 3躺平很重要,一定要好好休息 4会复阳,抗体最多两三个月,如果每次没完全恢复就复阳,三四次就没有然后了…… 5 家人都感染了也要多做好防护,都要带口罩,避免病毒载量过高,低载量感染伤害小 6 用艾草消毒效果好,要密闭空间熏15到20分钟,再开窗 7 吃完退烧药 喝姜糖水或热稀饭 保暖 有利于退烧 8 多喝水,但不要喝到想吐,一天3升足够了 9 不要随便去医院,躺着比去医院恢复的快 10 烧白醋消毒也有效,就是也要密闭达到浓度,有刺激性 11 成年人38以上吃退烧药,小孩子39以上吃 12 藿香正气水有效,特别是对新冠又拉又吐的 13 维c对咽喉疼有效,不要买泡腾片,糖分太高,就买2元一片的,0.1g每片,每天最多一片,含服 14 柠檬,特别是泰国青柠檬加蜂蜜,对咽喉疼有效 15 高血压患者不能停降压药,要关注能否控制住血压,发烧导致血压升高 16 中药也会肝损害 特别是清热解毒药 苦寒药 17 消毒:含氯有效,伤肺;酒精消毒有效,危险;紫外线消毒有效,开灯人就离开;艾草、白醋熏蒸有效 18同楼有阳性可以开窗通风 19有老年人的准备:家用制氧机、氧饱和夹 20饮食注意:高蛋白,高热量,好消化,切忌高脂肪 21没有退烧药,生姜葱白汤一杯接一杯喝 22最可怕的并发症是心肌炎,切忌劳累和过度运动,一定要躺平 23出门回家用盐水漱口,用酒精棉片捂一下口鼻进行消毒 24囤小黄姜,断面鲜黄 25甲亢多备退烧药,恢复快;甲减恢复慢 26糖尿病患者阳了密切监测血糖,严格饮食 27新冠疫苗诱发哮喘不能继续接种 28寒症没有及时治疗后,转为热症(不发烧,不发冷,不全身疼,就是嗓子疼)才能吃清热的药(连花清瘟,双黄连,安宫牛黄丸)

封面图片

其实现在主流的一些科学医学媒体很少聊“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后怎么处理”。我来分享一些我的经历和做法:

其实现在主流的一些科学医学媒体很少聊“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后怎么处理”。我来分享一些我的经历和做法: 我妈是十几年的糖尿病患者,一度血糖控制的很不理想,去年还因酮症酸中毒而在华山医院住了10天的院。 她是前天晚上大概10点发作,先是感觉冷和嗓子痒,后来进入发烧阶段,昨天烧了一整天,今天早上10点就退烧了,算下来只有36个小时!我很意外,因为她的身体体质真的非常一般,不过我终于放心了! 说一下我的情况和心得吧: - 用药情况:前天晚上10点第一时间果断用上Paxlovid,每隔12小时吃一次(抱歉我是早前在和睦家抢到的,现在我也理解非常难和贵);只要温度上了38度,就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每隔4-6小时用一次,一天不超过4次;另外就是,糖尿病的药不能停!千万不能停! - 关于退烧药:因为糖尿病的原因,退烧药不能随便乱用,安全还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尤其是注意激素类退烧药(地塞米松等),会让血糖直线飙升; - 关于血糖:发热必然会让身体血糖升高,所以真的要随时监控血糖,我给我妈身上装了个动态血糖监测仪(淘宝上很多牌子,我用的是鱼跃的),就可以随时在手机上看到血糖,这个耗材虽然有点贵,一天在70块左右,但真的放心; - 血糖一旦超过 14 时,我加大了胰岛素注射量。昨天我妈血糖飙升到16,我立马让她注射胰岛素加1-2个单位的量,这个不是没有科学依据,华山的医生常年来就让我妈动态调节注射量,果然昨天起了效果; - 一定要注意血糖一旦升高,是否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可以用尿酮试纸检查有无尿酮体(但我没有买到试纸),如果酮体尿检为阳性,赶紧去医院! - 我差不多一天会用检查5-6次我妈的血氧,用的是指尖血氧仪,好在都没有低于95,如果担心的话,建议同时备一个制氧仪。 - 多喝水,我强制让我妈每天喝两大壶1.5l的矿泉水; - 尽量有个专门的人看护吧,我爸太牛了,坚持到全家最后一个中招,照顾我妈仔细到每隔两小时用笔登记一次体温,感人。 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最害怕奥密克戎,但愿你用不到这些乱七八糟的攻略吧!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