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很讨巧(鸡贼)的自媒体,我称之为“学历/校园擦边”,他们的形式是:无论毕业与否,内容都要蹭蹭学校、校园主题。以名校的t

#内幕消息 现在有一种很讨巧(鸡贼)的自媒体,我称之为“学历/校园擦边”,他们的形式是:无论毕业与否,内容都要蹭蹭学校、校园主题。以名校的title吸引观众。 本来很寻常的话题,但是加上“清华学姐告诉你”“北大学长的忠告”“宿舍把风油精拍成大片”,流量就能翻十倍, 你仔细一查,人都已经毕业十年了。 类似的,还有“大厂擦边”,标题里全是字节/阿里/腾讯员工告诉你...堪称流量密码, 这种擦边形式,和最普通的肉体擦边,本质是一样的, 都是击中了目标群体心理的某个爽点和痒点, 脸长得怎么样,无所谓,只要是下半身在摆动就好看; 内容如何无所谓,只要是名校/名企的过来人说的话,就是有道理的,值得品味的。 老实说,这种形式对于自媒体人非常讨巧,是种降维打击, 我在某乎上初始积累了几万粉丝,也是这么完成的,所有回答一开头就写“作为上海交大毕业的学生,我想说...”“作为去剑桥的交换生,我的看法是...” 只要这么写,流量就比其他回答高。 只是后来写多了,就烦了,甚至自我厌恶。 换个角度说,作为观众,也要警惕市面上自媒体的这种形式, 现在太多的网红/博主,喜欢蹭名校的光环,毕业十年了还拿学历说事,甚至作为主要噱头, 如果是搞笑博主,也就罢了,自我调侃是一种勇气, 但如果是知识传播类博主,观众就千万别对高学历本身有过多的崇拜,对内容要有更强的辨别能力, 咱们尊重的,是内容的诚恳、真实、客观, 和他/她来自什么学校、企业、背景,无关。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校园回忆录(31集)擦边剧》

《校园回忆录(31集)擦边剧》 简介:校园回忆录(31集)作为擦边剧,可能在剧情或表现形式上存在一些敏感内容。推测以校园生活为背景,围绕学生的情感、成长故事展开,在展现校园生活时可能触及一些边缘话题,引发争议 标签: #校园回忆录 #擦边剧 #校园生活 #争议话题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再说点反常识的东西,为什么不要对“名校式”自媒体有太多的崇拜呢?因为名校只能让人有相对更多的「经历、成就、机会」,但不代表会赋予

#内幕消息 再说点反常识的东西,为什么不要对“名校式”自媒体有太多的崇拜呢?因为名校只能让人有相对更多的「经历、成就、机会」,但不代表会赋予人绝对正确的「观点」, 前者是客观层面,后者是主观层面, 没有任何主观的东西,是绝对正确的。 再说难听点,要警惕打着“名校”旗号的PUA,这是另一种层面中年油腻说教,可以参考,但别全信。 我自己就是交大毕业的,也算名校吧,从刚入学到现在,我一直秉持一个刻板印象:学历越高,越容易诞生精致利己主义者。 其实利己的人到处都是,但学历越高的人,相对而言,越聪明,越懂得如何利益最大化,越懂得如何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还隐藏个人真实意图,做到“既要又要还要”。 尤其在积累资源/名气/流量/影响力/资本的原始时期,更是如此。 比如在期末考试、保研考研、留校、争取奖学金等关键时刻,越聪明的人,越会动用一切资源,硬的软的合理的下三路的,比比皆是。 所以,当一群人试图打着名校的旗号,传播观点时,就要非常警惕, 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出发点,到底是为了大众好,还是为了制造争议、获取流量、夹带私货。 有趣的是,无论是脱口秀、恋爱综艺、职场综艺、网红博主,都充满着学历PUA者,或者说好听点,学历擦边者。 如果你仔细复盘这些人本身,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精致性是大于情怀性的,仿佛每一步都走的恰当好处,每一次决定都能让个人利益最大化, 既要事业、又要爱情、还要健康、还要名利双收,然后把风险抛给外界。 只要看清楚了这一点,就不会再有所谓的学历崇拜,而是 “哦,原来清华北大的人是这么过日子的,挺有趣”,而不是 “清北的学长,说的一定正确,我要记下来背诵”。 高学历的人里面,看似清醒,实则250的多了去了。

封面图片

是一家免费的在线文档存储和分发的 #文献 服务平台,用于存储完整的文献资料但未出版的医学、临产和相关科学手稿(也称之为预印本)m

是一家免费的在线文档存储和分发的 #文献 服务平台,用于存储完整的文献资料但未出版的医学、临产和相关科学手稿(也称之为预印本)medRxiv由非营利性研究和教育机构冷泉港实验室(CSHL),耶鲁大学和全球医疗知识提供者BMJ共同创立。 预印本(Preprint)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还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而出于和同行交流目的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章。预印本是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工作的初步报告。不应依靠它们来指导临床实践或与健康相关的行为,也不应在新闻媒体中将其作为既定信息进行报道。 与刊物发表的文章以及网页发布的文章比,预印本具有交流速度快、利于学术争鸣、可靠性高的特点。当前,传统形式的科学出版物评审和出版周期十分漫长,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往往要经过数月甚至一年之久。而部分科学领域内的发展十分迅猛,需要更方便快速的科学交流形式。对此,可以采取以预印本形式发表著作

封面图片

【35岁之上的我们】35岁的大龄农村高学历女性,这些两年我一直很想谈这个话题,尤其是疫情之后。这里的大龄没有别的意思,高学历是指

【35岁之上的我们】 35岁的大龄农村高学历女性,这些两年我一直很想谈这个话题,尤其是疫情之后。这里的大龄没有别的意思,高学历是指大专以上文凭。我的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是从熟悉的人中得到的总结。 A:34岁,大专,未婚,职业瓶颈,被迫创业,无房; B:35岁,本科,未婚,房企失业,有房有贷,工作难找; C:38岁,大专,未婚,公司倒闭,有房有贷,工作难找; D: 34岁,本科,未婚,大厂销售,有房有贷,工作压力大; C: 38岁,专科,未婚,中层管理,无房,公司面临倒闭。 对于出生农村的女性来说,能读书绝对是这辈子最好的出路,拿上大学通知书,也是第二次生命的开始。 她们的人生剧本应该是16岁初中辍学,跟着年长的亲戚出外打工,20岁出头找个邻村的男人结婚,生两个孩子丢给长辈,再出去打工赚钱养孩子,等孩子大了给他们成家,顺利完成人生任务,再给孩子带孩子,等他们的孩子大了,在村里等着老去。但是,时代给了她们机遇,大学扩招,国家高速发展,她们不仅读了书,还在一线城市谋求发展,甚至还能成为这里的一份子。 奉劝各位年轻人,千万别听读书无用论,是别人处心积虑的阴谋。对于底层人,读书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学历是敲门砖,本科比专科有更高的起点,名校比非名校有更多的选择。十多年前,专科学历只能在人才市场找到民企销售、助理的基础岗位;本科毕业可以得到名企的面试的机会;985院校可以选择500强企业。现在的社会更卷,比当时更加残酷。当然,起点并不一定决定终点,但起点决定你能走多远。 大都市的第一个五年,如同大浪淘沙,有些人留下来,有些人寻找更合适的落脚处,有的人回到家乡另谋发展。能留在都市里的人,都还算比较优秀,能力出众,吃苦耐劳。第二个五年,也是她们职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几年,升职加薪,独当一面。这几年,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洗去了大多数人对“农村女孩”的刻板印象,真正的融入城市,成为体面的都市白领。也只有过年,才会让她们从露西变翠花。 第三个五年之后,职业瓶颈初现,从基层到高层是经验的积累,拼的是体力;但从中层到高层,依靠的不仅仅是技术和经验,人脉关系、格局视野、资源整合、为人处事等等,拼的是智慧。她们大多数人,比较难到达这样的高度。 职业遇瓶颈,找对象也并不如意。有一部分人遇到了不错的对象结婚生子,还有一部分人“高不成低不就”的蹉跎了青春。她们并不是不想结婚,反而因为自小浸染在农村传统思想里,她们是渴望婚姻的;但受到都市文化的洗礼,现实社会的教育,深受农村之苦的她们更渴望健康的婚姻,平等的两性关系,健全的男性人格,独立的经济基础。她们会担心生育影响事业,多年的努力才换来掌握命运的机会,她们害怕失去,更害怕所托非人面临的风险。 一面渴望,一面害怕,她们是矛盾的,是分裂的。 她们的忧虑都市的婚恋市场并不在意,即使在农村她们是翘楚,是骄傲,但是在都市她们只是婚恋市场的最低端的“被挑选着者”,如同当初学历的境遇一样。 如果你去过上海人民广场的相亲角,你会发现年龄,学历水平、工作单位、个人资产、户籍所在地、父母的职业、是否有兄弟姐妹,都会成为打分条件。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只不过这里更加赤裸,不留一点情面,把现实相亲中别人背后说的话搬上了台面。她们想如果不能1+1大于2,何必选择婚姻,所以她们更期望能选择比自己优秀的人作为伴侣;但她们忽略了男性也有同样的期待。 疫情之后,经济下滑,公司倒闭,失业激增,赚钱越来越难,当下的时代和十年前已然翻天覆地,对于她们来说想要持续留在都市又变成一件难事,她们要面临更加残酷的现实,35岁的职业魔咒,婚姻和生育的抉择。年龄不仅是社会性变量,也是衡量生理水平的标准。 未来,真的要好好规划未来。

封面图片

椰树去年营收50亿破纪录 擦边直播确实有一手

椰树去年营收50亿破纪录 擦边直播确实有一手 对于椰树来说,2023年可谓意义非凡。因为过去十年里,椰树的销售额都在40亿元左右徘徊,这是其首次突破50亿销售额大关。需要注意的是,椰树至今都没有上市。椰树集团董事长王光兴曾表示,椰树不缺钱,如果上市的话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不一致,会削弱企业凝聚力,不利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也是因此,椰树本身并没有披露业绩的义务。但根据海南省工商联和椰树主动公开的数据,椰树曾在2013年实现44.77亿元营收,随后业绩多年下滑,长达7年的时间里都没能打破这一纪录。直到2021年,椰树开始在抖音营销,邀请了一些“符合品牌特质,且能展现品牌精神内核的人物”拍摄宣传短视频。椰树集团抖音主页用椰树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这些能够体现椰树品牌形象的模特“长相自然,看起来很健康,符合八九十年代的审美,偏中国风。男生要浓眉大眼、阳光爱笑、比较健壮;女生要脸圆圆的、丰满一点”。虽然椰树的营销方式,常常被质疑“土味”“低俗”“过时”,但最终的结果证明了椰树的选择没有错。而且用“男人有男人味,女人有女人味”,宣传“椰汁有椰汁味”的“原汁原味”卖点,确实也符合品牌定位。2022年底靠直播在抖音爆火后,椰树这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企业成功焕发了新的活力。根据椰树集团内刊《椰树人》数据,椰树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实现销量逆势增长:2021年销量比2020年增长16.82%,2022年销量比2021年增长5%。营收方面,2023年比2020年同期增长超过25%。而且不仅仅是主打的椰汁产品,椰树去年在直播间宣传的下火茶、菊花茶、冬瓜茶等待,整体销量也增长了约20%。如今再去回顾椰树为直播电商行业贡献的这一典型案例,我们依然能从中学到不少宝贵经验。“擦边”直播引争议,椰树找到流量密码2022年10月,椰树直播间在抖音爆火,10天涨粉35万,#椰树集团直播带货风格引争议#的话题还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阅读量超3.4亿次。椰树直播风格引争议当时网友们的主要争议点在于,直播间里都是身材丰满的美女模特在跳舞,质疑其“擦边”“低俗”。而且椰树最开始在抖音直播时,画面常常突然中断,过一段时间又恢复,随后再次中断。当时有媒体报道称,这是因为内容过于低俗被抖音平台掐断直播。不过后来椰树直播负责人在一次采访中透露,其实直播中断并不是被平台禁播,而是因为他们团队早期的直播场地是在椰树厂区,网络不稳定,直播设备也经常需要调整。随着事件不断发酵,也有另一拨人认为,椰树的模特们在直播间大大方方地展现健康身材,应该得到支持。而无论哪一种观点才是“正确”的,只要产生了话题,就能有流量,椰树已然借此实现了一次成功的营销。2023年3月,椰树又首次在抖音尝试“猛男直播”,出镜的都是清一色身材高大的肌肉猛男。他们延续了椰树此前的直播风格,一边捧着椰树的产品一边跳操,直播间里的观看人数也长期保持在10万+水平。此后近一年时间里,有关椰树直播的话题成为了热搜常客。比如椰树拍卖直播间“蹦迪门票”,拍中者可以和椰树模特在直播间共舞30秒,最后8万元成交;还有网友曝出椰树男模穿的背心是老板同款,引发了大众对于椰树企业文化的热议……椰树成为热搜常客事实上,椰树的营销被指“擦边”“低俗”已经很多次了。比如其曾在公交车上打出“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木瓜饱满我丰满”的广告语,被当地工商部门认责令立即停止并处以 1000 元的罚款;几乎家喻户晓的“椰树椰汁,我从小喝到大”广告词,也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因低俗、打擦边球叫停,并罚款20万元。而椰树如此独树一帜的营销风格,很大程度上也跟掌舵者的理念有关。椰树集团董事长王光兴就曾表示:“广告词要直白、通俗易懂,广告画面要直观明了、靓丽清晰,让消费者第一眼就知道那是我们的产品。”到了新时代,椰树在做直播/短视频营销的时候,其实也是对核心营销理念的延伸。而且营销归营销,椰树也有自己的原则。据椰树直播负责人所说,王光兴曾强调椰树可以做直播,但不卖货,因为会损害经销商的利益。时至今日我们也看到,椰树甚至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都没有自己的官方旗舰店。椰树没有官方旗舰店即使做了直播,椰树也很少主动带货,而是将直播视为一个品宣渠道。这也是为什么椰树当初刚推出“猛男直播”时,被网友发现直播间10万+的观众,最后却只有不到1000元的销售额。不过,随着椰树的直播团队如今成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自负盈亏,未来还是需要去进行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商业化探索。截至目前,椰树的直播团队在抖音已经开设了“椰树集团”“椰树直播开心号”“记得开心直播间”“一片园子”四个账号,还在淘宝开设了“椰树集团”直播间,未来都有可能进行带货尝试。届时,直播电商作为一个新兴销售销售渠道,能够为椰树这样的国民品牌贡献多少新的增长,也让我们拭目以待了。老牌国货,接住直播电商“泼天富贵”时至今日,包括椰树在内,我们已经见证了太多国货品牌靠着直播电商“翻红”。比如在直播间里“哭穷”的“蜂花”、三分之一残疾人员工的“白象”、“三个老头”坐镇直播间的“活力28”、董事长直播生吃肥皂的“红卫”、把创始人陶华碧视频搬进直播间的“老干妈”……这些品牌的成功,既体现在销量的增长,又体现在知名度的提升。一些曾经风靡全国的国民品牌,依靠直播电商唤醒了老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了自己的名字。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直播电商的价值,其实处于销售和宣传之间,是品牌营销实现“品效合一”的重要渠道。因为在直播间里,消费者能够和品牌方进行双向反馈的实时互动,品牌方可以及时获取消费者的反馈,消费者也能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迄今为止的众多案例中也能看出,那些“听劝”的老牌国货几乎都抓住了流量密码,才能在消费者的追捧中实现又一次翻红。可以说,在很多时候,由直播电商带来的知名度提升,可能比短期的销量提升更加重要。就像椰树在“擦边直播”引发热议后,自身的品牌形象逐步渗透和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即使不带货,各路经销商也会随之受益。对于想要实现长期发展的品牌而言,直播电商的价值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魏则西式困境,女霸总也难解

魏则西式困境,女霸总也难解 “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二点随时待命”等言论,让狼性、女霸总等形容词成了璩静的标签,加上名校毕业、以及曾经任职华为的履历,进一步坐实了精英人设。对此内容,从C端反馈来看,分歧非常之大。同意者认为,大厂文化原本就追逐效率,但反对者则认为璩静的表述,太过无情。对立的立场,也让璩静的流量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作为百度的副总裁,璩静亲自下场拍短视频,也让外界浮想联翩,百度是否要All in 短视频?亦或是抄周鸿祎的作业,从流量池中赋能自身业务?但事件的反转来得非常之快,随着流量的持续飙升,外界对于璩静的质疑,也开始逐步升级。有分析人士指出璩静的抖音账号,从点赞数量以及涨粉情况来看,并不像是一个突然爆发的账号。随后据新抖数据显示,早在2022年3月,该账号粉丝量就超过了90万,并非近日才涨粉。粉丝画像显示,该账号女性粉丝居多,占比达到了93.65%。从以上信息基本可以确定,璩静的账号并非从零做起,更像是买号得来。同时,在内容方面,璩静以及百度公关团队的规划也相当草台班子。从已发的几条视频来看,内容分别指向了情感、职场、职业、家庭等相对与自身业务无关的方向,虽然受众面广,但与企业相关性相差较远,更像是一个网红博主的打法。而过分尖锐的观点,快速激化了矛盾,也引发了较大规模的口诛笔伐,流量是赢来了,但这些流量既无益于公司业务,也没有让大众提升认知。这一点上,与在北京车展上赚足流量的周鸿祎和雷军相比,高下立判。回归到璩静的主业公关方向,有网友在评论区中提出了问题,“如果你在任时遇到当年的魏则西事件,你会怎么推动处理呢?。”“没有意义”,“无法判断”,“这不公平”,三个较为模糊的回应,显然有些顾左右而言他。多位网友表示,魏则西事件作为入选商学院级别的公关案例,不但有商业价值,同时也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在强调社会责任的当下,为何百度的公关一号位却对此事件采用了回避,甚至躲闪的态度,实难成为一个令公众满意的答案。回顾璩静流量走红的整个脉络,从抖音短视频的角度来看,包装痕迹极为明显,一些场景、话术,与抖音知识付费大V海参、大蓝等塑造IP的手法十分相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可能是外包团队刻意营造出的结果。但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百度如此迫切地下注短视频,似乎也显示出了,内部对于流量、增长的压力。截至目前,璩静已经删除了抖音账号上的所有相关视频,同时粉丝也在逐步离场,像是看完了一场热闹。但相信这场风波下的百度,还会继续疲惫于流量的焦虑和压力之下。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