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只是觉得滴滴在供给侧有优势 但没觉得护城河有多深 最近接二连三其他平台的差体验 以今天为例 用美团在首都机场打了40分钟车

#大公司负面消息 之前只是觉得滴滴在供给侧有优势 但没觉得护城河有多深 最近接二连三其他平台的差体验 以今天为例 用美团在首都机场打了40分钟车 换到第6辆车才顺利坐上 前序5个均以不认识路/找不到接驾地/说好接驾但无故取消等原因主被动取消 才意识到在司机端的用户教育上 滴滴远超其他平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人生护城河》亮点:探索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深层策略,揭示如何建立持久竞争优势,助你在变化世界中稳步前行。

《人生护城河》 亮点:探索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深层策略,揭示如何建立持久竞争优势,助你在变化世界中稳步前行。 标签:#个人成长 #人生护城河 #职场进阶 更新日期:2025-05-11 23:58:11 链接:https://pan.quark.cn/s/d09b55af922d

封面图片

车市“血海”竞争第一年,高合率先出局?

车市“血海”竞争第一年,高合率先出局? 当天下午6时,财联社发文称,高合汽车宣布即日起停工停产6个月。根据界面新闻报道,高合汽车对员工的工资待遇做了具体安排,即2月18日之前的工资照常发放,拖欠的1月工资将在2月底补发;3月15日之前还留在公司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3月15日后员工发放上海基本工资(编者注:2690元)。新能源前瞻向高合汽车的相关负责人求证,得到的答复是“不方便发表言论”。事实上,刚刚进入2024年,高合汽车“倒闭”风波骤起。供应商停止发货、做好起诉准备工作;员工餐补、交通补贴、公司班车福利等被取消;多地商场店铺撤场等等。而高合汽车仍回应称,运营一切正常,研发、生产、营销、交付等各项工作正常推进。如今,高合汽车不得不直面“停工停产”的局面。6个月后,等待高合汽车的是“柳暗花明”,还是威马汽车般的“破产重整”?似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01车是好车,买的人不多2月19日凌晨2点多,福建的高合HiPhi Y车主凯特还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两篇关于购买和用车感受的笔记。据凯特介绍,她是对比了宝马i3、奔驰EQE、蔚来ES6、极氪001等十几款车型后,被高合HiPhi Y炫酷的外形、展翼门、氛围灯和用料的高级感等吸引。即便在1月初高合汽车被爆出“倒闭”传闻后,还是在1月21日提了车。在使用了1个月后,她也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动态续航440公里,后轮转向让整车开起来很灵活。另外让她满意的就是车的皮实,有次开车撞到了绿化带,但停车发现“不仔细看完全看不出来”。凯特告诉新能源前瞻,高合汽车现在需要一些正面的导向,因为“车主们对高合的评价都是一致的好”。作为高合HiPhi Z第一批盲订的车主,昆明的小木也对新能源前瞻表示,“高合HiPhi Z是辆好车”。也因为高合,他改变了对国产车的看法,并在2024年1月底又提了一辆理想L8。“估计定价不对吧,比较小众”,这是小木对高合汽车现状的分析。“市场永远会淘汰不对的东西,这并不影响我对高合HiPhi Z的评价。”小木也咨询了客服,给出的答复是“售后暂时没有影响”。尽管如此,高合HiPhi Y的车主橙子则比较担心的就是车辆权益、保险和终身质保之类的。橙子向新能源前瞻表示,车友群目前氛围比较轻松,会有人去直营售后看一下情况。“新能源迭代更新肯定是有的,只不过没有想到开年第一枪是高合”,橙子坦言,如果知道这样,肯定不会买它。现在,橙子只希望丁磊能带着高合汽车渡过难关。02高合汽车何以至此?公开资料显示,高合(HiPhi)是华人运通旗下的豪华智能纯电汽车品牌,于2019年7月31日正式发布。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曾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不算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并交付的高合HiPhi A,高合汽车目前共有高合HiPhi X、高合HiPhi Z和高合HiPhi Y三款车在售,售价区间分别为57万-80万元、51万-63万元和33.9万-45.9万元。而高合汽车的销量证明了它的高端路线没有跑通。2021年,高合汽车销量为4237辆;2022年为4520辆;23年前11个月总销量为4265辆,全年销量为8681辆;而根据车主指南数据,高合汽车在2024年1月的销量仅为211辆,具体为,高合HiPhi X 1月无数据、高合HiPhi Z 75辆和高合HiPhi Y 136辆。或许正如小木所言,定价不对。有业内人士就比较认可小木的看法。他认为,高合的定价策略应该是在高合HiPhi X打响知名度后,推出价格相对便宜的高合HiPhi Y,这样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也有网友和“高合销售”在社交平台互动,指出高合的“停产停工”与营销不力有关,得到了“高合销售”的点赞认可。知名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对新能源前瞻表示,在汽车市场每年都有“末位淘汰”,这是一个趋势,毕竟车企比较多。“只要企业的资金越来越困难,那它就会慢慢出局。”在钟师看来,高合汽车的最终结局是可以预知的。2023年甚嚣尘上的高合汽车和中东资本的合作传闻,并未实际到账,似乎也成为压死高合汽车的最后一根稻草。受高合汽车“停工停产”影响的不仅是一万多名车主,还有经营高合汽车的二手车从业者。合肥北瀚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力就表示,看来已经收的高合车肯定要亏了。032024年,还会有谁步后尘?显然,新能源车企的每一次价格战,甚至是倒闭,都会对二手车市场造成冲击,这也是很多二手车商远离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如何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则更重要。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就曾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全行业都面临盈利难的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和埃安,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亏损,而理想和埃安也是在2023年才开始实现盈利。“这样的现状亟需改善,否则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繁荣很难持续。”安庆衡如是说。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有“每年50万辆车,是盈利和亏损的分水岭”的说法,这么看来,除了上岸的特斯拉、比亚迪和埃安,其他车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各车企官方数据,哪吒汽车在2023年销售了12.8万辆,深蓝汽车销售了13.7万辆,小鹏汽车销售了14.2万辆,零跑汽车销售了14.4万辆,蔚来销售了16万辆,距离50万辆的盈利线尚有距离。而蔚来、小鹏、哪吒、零跑和深蓝等车企在2024年的销售目标也并未超过50万辆,这就意味着,他们还将继续亏损。正如钟师等业内专家的观点,只要资金链不断裂,新能源车企都有翻身的机会。以特斯拉为例,创始于2003年的特斯拉,直到2020年才盈利。但必须强调的是,车企必须有自己的护城河,特斯拉在三电系统和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就是它的翻身本钱。这也是小鹏汽车“2024年公司会投入更多的人力(招聘约4000人)以及投入同比超过40%的研发预算”、蔚来汽车“2024年新增1000座换电站、20000根充电桩”的根本所在。何小鹏在2023年底接受腾讯采访时表示,他在进入汽车行业的2017年,造车企业有400多家,而到2022年,有规模销量的仅为50家。所以他预测,到2030年,只会剩下不超过10家车企。理想汽车CEO李想也表示,2023年到2025年这三年时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他判断,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将在2025年出现拐点,而理想汽车必须要占据至少2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160万辆,才能有机会拿到下一场比赛的入场券。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认为,2030年中国市场主要车企数量小于5家。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更是认为,当电动汽车产业成熟的时候,全球前5的汽车品牌将拥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对小米而言,达到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成为前5中的一员,年销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十分残酷。”无疑,2024年的高合汽车事件让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增添了悲壮气氛。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淘宝能用微信支付了 大厂们终于肯让我们舒服点了

淘宝能用微信支付了 大厂们终于肯让我们舒服点了 而在这新闻下面,有不少网友都在炫耀,自己早就用上了。世超也在第一时间咨询了淘宝官方客服,对方倒也不遮掩,明说了微信支付功能已经推出,只不过现在只有部分用户在买某些商品时能用上。世超还想让帮忙看看自己是不是天选之子,结果淘宝官方客服告诉我们,这个功能你得真买东西,付钱的时候,才知道这个订单能不能微信支付。而据我所知,这已经这最近一段时间,淘宝开放微信支付的第二步动作了。去年 10 月的时候,就有不少网友发现自己可以在淘宝进行微信支付了。只不过当时的微信支付还没这次这么丝滑,只能保存支付码,然后用微信扫码付钱,还挺麻烦的。不过有意思的是,当时淘宝客服的说法是,微信扫码支付相当于是给没支付宝绑卡、也没有支付宝余额用户开的一个后门。短短几个月过去,淘宝已经再往前试探一步,进一步扩大对微信支付的接受程度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畅想,过不了多久,淘宝可以全员无缝使用微信支付了呢?不过也有些网友觉得,淘宝微信不得不握手言和,不然大家就都去 PDD 了。也有网友说,这么干,淘宝真就是在背刺支付宝啊。这么说起来,阿里拆分之后,好像影响真的远比我们以为的深远,如果赶明儿支付宝反手牵手京东,那就真有意思了。不过在世超看来,淘宝这次能够放下心结推进微信支付,只对淘宝来说的话,肯定不亏。毕竟早在 2020 年,根据微信和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联合发布的《 2020 微信县域乡村数字经济报告 》称,微信支付已是二三线的首选支付方式。另一边,阿里巴巴在 2022 年的国内活跃消费者就已超过 10 亿。想要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如果能利用微信这个流量池和微信支付这个 “ 抓手 ” ,肯定不是坏事。所以大家且等着吧,今天是微信支付进淘宝,搞不好明天群里就又能分享淘宝购物车抄作业了。而且吧,经过这么多年的互联网封锁墙,给我们消费者添了这么多堵之后,大厂们也该到了停战的时候了。你想想,大厂间大建 “ 柏林墙 ” 已经足足过去 14 年时间,这期间给多少人的上网体验打了折扣?国内互联网史上第一次强制用户 “ 二选一 ” ,就是 2010 年闹出的,腾讯和 360 的 “ 3Q 大战 ” 。而真正意义上开始各种屏蔽链接的 “ 断联操作 ” ,则是在 2013 年由阿里和腾讯掀起的。事件的起因是,当时淘宝以微信存在安全漏洞为由,关闭了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另一个说法是腾讯先出手封掉了很多淘宝卖家的营销账号。微信也不惯着,反手就把淘宝挡在门外,而且他们给的理由也很直接:就是 TMD 淘宝 / 天猫先不仁的。随后,所谓阿里系阵营的新浪微博、酷盘、虾米音乐纷纷下场站队,取消了 “ 分享到微信 ” 的按钮;那微信也不甘示弱,将导向淘宝网站流量渠道全部关闭,双方还不断收购企业、或者另起炉灶来进攻对方的护城河。在此之后,尝到了甜头、又手握社交流量这把尚方宝剑,微信屏蔽的链接越来越多。Uber 、网易、微软、字节等公司业务都没能幸免,而阿里又在另一端不断拉拢这些公司,试图结盟对抗。就这么几轮下来,最后就成了扭曲的淘口令、抖音口令。你想在朋友圈发个蚂蚁森林证书或者求个敬业福,都会被自动隐藏,想在京东上用上支付宝付款也不可能。这些巨头之间的大战,为了保住自身地位、抢占更多用户和流量,这些都无可厚非。可受伤的还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消费者,他们每交锋、博弈一次,都会让我觉得 ** 软件更难用了,这些操作真蛋疼!其实吧,对这些企业来说,不断筑起的高墙也搞得他们筋疲力尽。这不,淘宝 + 京东都没堵住一个拼多多的崛起、微信也被抖音偷走了不少社交流量。故事的转机发生在 2021 年 7 月,当时工信部启动了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屏蔽网址链接就是重点整治的问题之一。在此之后,或主动或被动,大厂间的拆墙行动逐渐多了起来。比如一些淘宝和抖音的链接,已经可以直接在微信里打开。到了去年 9 月,阿里妈妈还和腾讯广告进一步深化了合作,微信视频号、朋友圈、小程序等广告流量,能通过阿里妈妈 UD 效果广告,直接跳转淘宝直播间、淘宝、天猫店铺以及商品详情。而前不久,抖音也开始可以直播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腾讯系游戏。到了今天,淘宝已经开始逐渐开放微信支付。这些行动无一不在表明着,那些构筑在中文互联网 APP 之间的 “ 墙 ” ,正在逐渐倒塌。从商业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流量眼见到顶,再针尖对麦芒似乎意义依然不大,存量博弈不如互通有无、携手增长。那对我们大家来说,拆掉了 “ 墙 ” ,能让各种 APP 互相间流通起来,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便秘操作。起码我妈不会和我说支付宝转你 2000 ,你微信转我。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