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错过的新行业》

#内幕消息 《不能错过的新行业》 备“胎”上位 中国新能源车全球化背后的国产轮胎 跟中国新能源车一样,中国国产轮胎接下来也会统治全球市场。 这几天看到国产轮胎龙头玲珑轮胎发布了半年业绩公告,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盈利同比增幅超过了48倍。 轮胎这个赛道,其实技术上没什么门槛了。拼的就是品牌和价格。这是中国公司最大的优势。米其林和普利司通这些竞争对手,已经逐渐被中国不断追赶。 过去20年,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这些全球龙头在的市场份额由54.9%降至37.8%,以中国轮胎企业为代表的品牌梯队,市场份额由5.4%提升到18.4%。 特别是疫情三年。因为各方面运输成本提高,很多海外龙头都经历了大幅度亏损,而国内轮胎企业,却利用成本优势逆势抢占市场。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三年,玲珑轮胎利润却下滑了不少,但是熬到了今年开始,因为原材料和运输成本全面下降,需求恢复,玲珑轮胎就开启了印钞机模式了。 玲珑轮胎的成长史也很神奇。它成立于1975年,之前就是山东省一个县里面办的拖拉机轮胎修理厂。后来经过改制,开始进入了汽车轮胎赛道。一不小心就做成了国产第一轮胎品牌。 然后玲珑2016年上市,然后在2021年股价和市值达到了巅峰800亿。现在也已经是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的第一大供应商,像宋、秦、元这些车型都使用了轮胎轮胎。 不仅是国产新能源,现在玲珑也进入了德国大众的十款车型中。另外开始接洽特斯拉、小鹏、理想这些企业。 我觉得,接下来,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影响力在全球进一步扩大,像国产轮胎这样的汽车供应链也会大幅度受益。 从股价来看,目前玲珑轮胎已经从最高峰腰斩。 那么你觉得 正在全球攻城拔寨的国产轮胎产业 未来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吗?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研报:比亚迪今年有望超特斯拉 挑战全球电车销冠

研报:比亚迪今年有望超特斯拉 挑战全球电车销冠 而2023年纯电动车排名仍由特斯拉夺冠,市占率19.9%,比亚迪位居第二,紧追在后。但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全年销量落差已缩小至24.8万辆,这主要归功于比亚迪在中国市场销量稳定,海外销量也持续提高,加上海外基地启用。TrendForce集邦咨询认为,比亚迪今年将有机会挑战特斯拉纯电车龙头位置。此外,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车销售地,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拥有约60%的市占率,但在高基期的情况下成长趋缓,加上其他区域的销量成长有限,弥补不了中国市场的缺口。故将导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出现减缓,预估2024年新能源车的销量为1,687万辆,同比增长29.5%。而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方面,中系品牌在车款多样性、定价和智能化功能有较大优势,摆脱单一生产地问题后,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但同时不排除会出现更多的贸易屏障,阻挡中国新能源车加速拓张全球版图的速度。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发改委:以产能过剩由推行贸易保护损害全球经济

中国发改委:以产能过剩由推行贸易保护损害全球经济 中国官方星期五(5月3日)发文强调,对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指责不符合经济规律,并称以产能过剩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微信公众号发表题目为《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评论文章,批评有的国家部分官员大肆指责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为其搞单边主义、实施贸易保护政策铺垫造势,并强调对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指责,“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文章称:“无论从国际分工、全球供需还是市场规律看,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不过是有的国家精心炮制的话题陷阱,试图以此为由推行贸易保护措施,其结果不仅不能让自身获利,反而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损害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步伐。” 发改委强调,当前新能源产品的全球产能还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并引述国际能源署(IEA)的测算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三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近五倍;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亿瓦时),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四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五倍多。 对于有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产能优势和价格优势是中国政府大规模补贴的结果,文章做出反驳,强调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优势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依托庞大国内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和技术迭代创新而形成的,是中国企业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 发改委呼吁各国坚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积极探讨和加强合作。 “产能过剩”成了中国与欧美国家交锋的新领域。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到德国总理朔尔茨,都在本月访华时表达了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与此同时,欧盟对多家中国新能源企业展开反补贴调查,美国启动对中国海运、物流和造船业的301条款调查。 2024年5月3日 2:54 PM

封面图片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创十年新低 爆款车型只剩日产轩逸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创十年新低 爆款车型只剩日产轩逸 至于本田思域、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等老牌日系车型,已被国产新能源车型挤出前十榜单。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日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滞后是导致其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向新能源转型,日系车企依靠的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逐渐失去市场吸引力。日系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决策,也未能准确把握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这导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佳。此外,国内市场不止日系车遇冷,德系、美系车近期的市占率也出现明显下滑。德系车4月份的市占份额降至19%,美系车的则降至5.9%,对于这些合资品牌而言,如果不能在新能源领域迅速铺开爆款车型,后面的销量情况可能会更加恶劣。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两岸国际【Now新闻台】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强调,中国新能源产业没有「产能过剩」。

#两岸国际 【Now新闻台】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强调,中国新能源产业没有「产能过剩」。 吴江浩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新能源车既未「低价倾销」,也不存在「去库存」问题,对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指责是双重标准,又斥责美国将特定产业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是真正的经济胁迫,以「产能过剩」名义限制进口实为贸易保护主义。 吴江浩认为中日两国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中日开展新能源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希望中日两国企业抓住全球绿色转型机遇,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全球绿色低碳和永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封面图片

李斌:十年后全球智能电动车企十强中国占一半 比亚迪、吉利已预订席位

李斌:十年后全球智能电动车企十强中国占一半 比亚迪、吉利已预订席位 针对全球竞争,李斌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开放的汽车市场,然而,中国企业在向其他国家的用户提供服务时,面临的门槛和壁垒却相对更高。面对这种情形,李斌表示,中国企业要入乡随俗,在法律法规、产品定义、服务网络等方面做好对接。日本和韩国车企现在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占据着40%的份额,但李斌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将会超越日本和韩国。对于当前价格战的看法,李斌称,现在正处于一个‘油电交接’的时期,各种压力都积攒到一起了,油车能赚钱,有打价格战的基础,它一打价格战,就一定会传导到新能源车。对于价格战的进程,李斌表示,最终一定会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也就是企业能够为用户创造什么价值。此外,李斌对当前新能源电池的寿命问题表示了关注。“现在大部分新能源车也就是8年的质保,开了十几万公里后电池只能保证70%的健康度,一旦降到70%以下,安全性就会急剧下降,用户使用体验大大受影响”李斌说。“未来8年会有1940多万辆新能源车的电池质保到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自燃率高、西方设下的陷阱?院士回应新能源汽车6大质疑

自燃率高、西方设下的陷阱?院士回应新能源汽车6大质疑 对于部分人说"电动化是西方设下的陷阱",欧阳明高指出这不符合事实,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政府综合考虑石油安全,大气污染、产业升级实施的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成为全球第一,中国首次在全球率先成功大规模导入高科技民用大宗消费品。2016年是全球纯电驱动技术转型的标志性年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1%之后,各国开始转型。可以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率先发力,从产品导入期进入产业成长期时,国外也开始转型,电动化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对于电动车更易自燃的话题,欧阳明高指出,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自燃车辆中,燃油车有18360辆,新能源有640辆。如果计算自燃率,燃油车为18360/31771万,约万分之0.58,而新能源车为640/1445.2万,约万分之0.44,“比燃油车还低”。网友对燃油汽车也可以搞自动驾驶,为什么非要用电动汽车?”的质疑,欧阳明高强调:中国也是汽车智能化领先的国家之一,电动汽车具有智能化的先天优势,燃油车自动驾驶无法跟电动汽车相竞争。他表示,发动机控制的精确性无法跟电机控制相提并论,反应的时间也无法相提并论,这是常识,而且从市场表现看,目前也是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普及率大大高于燃油汽车。此外,对于电动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污染、补能问题等质疑,欧阳明高也逐一进行了反驳与释疑。以下为欧阳明高演讲PPT部分截图: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