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这么久拼多多的我,回头用淘宝居然翻车了。主页大胆写着正版的书,倒手居然是影印盗版,印刷质量过于差以至于一眼假。

#大公司负面消息 用了这么久拼多多的我,回头用淘宝居然翻车了。主页大胆写着正版的书,倒手居然是影印盗版,印刷质量过于差以至于一眼假。 商家个人行为总是有概率翻车的,那么就向淘宝反馈让其惩戒呗。好家伙,投诉选项压根没有卖盗版假货的选项,联系淘宝客服也表示没有此类投诉类别。好好好,这压根不是商家个人行为,这就是平台的不作为! 突然就联想起来,以前马老板的自我荣誉标榜是什么?是让无数小商家乘上互联网列车,富了起来,举的例子也是在外边吃饭总有人匿名买单,留纸条感谢马老板。 这就说得通了嘛,马老板,那是商家的朋友,商家的恩人,怎么能对商家严格呢?马老板真正的客户,那是商家,得从商家手里赚钱,不是屏幕前的你我。 而黄峥理念呢?以前黄峥写过,拼团形式,是大量普通用户的需求集合,向商家工厂售卖一种需求的确定性,从而压低价格。用户获取低价商品,商家获取出货确定性。也许现在拼多多里多数商品已不是这样的玩法,但为了讨好客户向厂商施压,是一直传承着的。拼多多商户也许会在规则边缘疯狂试探,一不留神就进入陷阱,但好歹是个陷阱啊,眼神尖点就能识别,完全不至于明写正品发盗版,那是抢劫,被投诉到平台实锤,惩罚严重。退一万步讲,拼多多假货,它至少便宜得离谱,我那本在淘宝买的盗版书,是正常价格买的,回头看拼多多,拼多多正版还比它便宜。 一边以商户为客户,一边以用户为客户,攻守之势早已异也。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从淘宝村看中国电商变局:阿里巴巴的“流量”变了

从淘宝村看中国电商变局:阿里巴巴的“流量”变了 沙集镇的淘宝大道但是现在,据工厂老板们反映,阿里的平台已无法保证他们的收入了。于是,他们开始把自己的商品放在阿里竞争对手的平台上以维持运营,包括拼多多、京东和抖音。“市场迫使我转向了拼多多,否则我们就会被淘汰。”在沙集镇经营五家工厂的左健(Zuo Jian,音译)表示,“商家们正在离开阿里,客户们也在离开。”购物新常态6家以上的商家都表示,中国消费者的购物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跨平台购物成为了新常态,这迫使他们跟着改变,在其他平台开设网店。商家线上销售的多样化突显出了阿里目前面临的问题。该公司正试图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重组,并试图重振其主营的电子商务业务。阿里的电商份额不断下滑和沙集镇刚刚做电商时的情况相比,跨平台销售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前,阿里平台是商家们的唯一选择。沙集镇的中心是东风村,因“淘宝村”而出名。“淘宝村”是阿里宣传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农村发展的新蓝图。阿里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7780个淘宝村。像沙集这样的许多淘宝村一开始都只有几个商家,但是他们的成功吸引了邻居和亲戚的加入,逐渐把田地变成了工厂。阿里电商份额下滑对于任一电子商务平台来说,线上卖家都是他们的生命线。对阿里来说,商家通过付费竞标的方式让自己的商品在淘宝和天猫的显著位置上展示,并且每笔销售交易都会向阿里支付佣金,这些收入为阿里创造了绝大部分利润。但是,阿里的账目显示,去年这些收入比2021年的峰值下降了4%。研究集团伯恩斯坦的分析师估计,阿里在中国电商市场的份额已从2019年的68%降低至2023年的42%。“目前为止,他们采取的措施还没有阻止市场份额的下滑。”伯恩斯坦分析师罗宾·朱(Robin Zhu)表示。去年12月,阿里新任CEO吴泳铭直接接管了淘天集团。上周,他告诉投资者,阿里正专注于改造电子商务业务,以改善用户体验,并扩大工厂直销的产品数量。吴泳铭还在阿里策划范围更大的重组,以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去年11月,拼多多的市值曾短暂超越阿里,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拼多多崛起在左健的办公室里,电脑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他的沙集工厂的实时视频。他表示,目前约60%的工厂销售额来自拼多多,剩余的来自阿里、京东以及占比较小的抖音。拼多多崛起抢走阿里用户2015年,他开始在阿里平台上销售商品。三年前,他加入了拼多多的平台。拼多多员工带他到上海总部参加战略会议,偶尔还会就哪些产品需要加大供应提出建议。拼多多给予的这种直接支持,与阿里任由商家自我发展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阿里的人根本不关心我们,”他说,“现在他们开始来这里了,但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他们没有顾客了。”尽管如此,左健只认为拼多多的销量足以维持他的工厂运转,而他的利润来自于在淘宝和京东上销售利润率更高的商品。“我们不能指望任何单一平台,我们需要多样化。”他说。拼多多以低价著称。在中国消费者日益关注价格的背景下,它的崛起步伐开始加快。沙集镇工厂的老板表示,该平台上的用户只关注低价。阿里曾在2020年推出了一款试图模仿拼多多的应用淘宝特价版,但是没有流行起来。“拼多多有很多流量,所以我们不需要买那么多广告。”一位生产咖啡桌和梳妆台的工厂老板说。她表示,自己现在来自拼多多和阿里的销售额大致五五开。她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淘宝和天猫对此回应称,按商品交易总额计算,他们两个平台加起来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过去一年,这两家平台的商家数量、交易购物者数量和订单量都有所增加,但他们没有提供细节。曾出版过淘宝村书籍的南京大学教授罗震东表示,淘宝村这个词已经不准确了。“许多淘宝村不再把淘宝作为主要销售平台,他们现在应该叫电商村,”罗震东表示,“疫情过后,每个人的消费能力都下降了,拼多多做得好也很正常。”“抵制”拼多多不过,沙集镇的一些工厂老板表示,他们不愿在拼多多上销售商品。李苏(Li Su,音译)的工厂生产品质更高的定制铝柜。他说,拼多多的顾客太节俭了,不会买他的产品。李苏不愿在拼多多上销售商品“淘宝和天猫的流量正在下降,这是事实,但是最好的客户仍在他们的平台上。”李苏称。他表示,在阿里的鼎盛时期,其网店约30%的流量是免费的,现在最多只有15%,其余的流量需要他购买广告。一名年轻的工厂老板管理着大约60名组装镜子的工人。他说,去年自己放弃了在拼多多上销售商品,因为无法盈利。“阿里的流量肯定在下滑。”这位老板说,“你不能指望任何一个平台,它们都不可靠。”他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表示将在未来一年专注于增加京东和海外的销售。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曾亿武表示,阿里的农村市场受到了其他电商平台崛起的沉重打击。“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购物者和卖家不再像十年前那样局限于阿里的平台,”他表示,“阿里需要拿出一个真正好战略来应对各大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阿里的平台不再是唯一选择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被质疑仁丹服用后有汞中毒风险 同仁堂多家线上旗舰店下架产品后当天又上架

被质疑仁丹服用后有汞中毒风险 同仁堂多家线上旗舰店下架产品后当天又上架 4月12日,北京同仁堂在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的多家旗舰店铺一度下架了仁丹相关产品。但对于很快再次上架的情况,有客服仅表示,经过公司核实,现在可以正常线上售卖,并未正面回应是否已通过检测。11日下午,就前述下架情况,澎湃新闻记者致电生产仁丹系列产品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接线人员称,不了解网上反馈的汞中毒情况,需要打公司宣传部咨询相关情况。截至发稿,该公司宣传部的电话始终未能接通。澎湃新闻当天还多次拨打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电话,未能接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线人员称,相关情况可致电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接线人员则表示,此前没有收到过类似汞中毒的投诉,如果消费者希望相关部门核查,就会按流程去核查。近日,有科普博主称,有读者反映服用北京同仁堂的仁丹后汞中毒。该博主称,他们检测发现,北京同仁堂在售的某些批次“仁丹”汞含量或存在汞中毒风险。仁丹功效主要为清暑开窍,由朱砂等十三味药材制成,其中朱砂含汞。中华药典写明,朱砂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禁用。不过,北京同仁堂仁丹说明书中,并未特别提醒朱砂有毒。拼多多平台的同仁堂官方旗舰店客服对一度下架仁丹产品的回复4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淘宝、京东和拼多多平台的5家同仁堂官方旗舰店和同仁堂大药房旗舰店。所有客服均表示,不清楚网上反映的服用仁丹汞中毒情况,并强调产品中的汞含量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12日下午,澎湃新闻发现,上述5家线上旗舰店中,有4家已下架了仁丹相关产品。其中3家店铺的客服表示,鉴于最近有消费者对同仁堂仁丹的产品成分提出质疑,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暂时下架相关产品。淘宝同仁堂官方旗舰店客服则称,是因为12日上午断货,才下架处理。拼多多同仁堂官方旗舰店客服称,目前正在向生产厂家核实和索要质检报告,用药配方都经相关部门检验,检验结果需要耐心等待,并表示店内仁丹暂时没货。至于何时才能再次上架,同仁堂大药房京东旗舰店客服称,待公司核实具体情况并检测无误后,会另行告知。与此同时,也有消费者向澎湃新闻反映,此前在京东的“同仁堂大药房旗舰店”所购买的仁丹产品还未发货,当天16时许突然接到客服电话称,因为有消费者对仁丹成分及产品存在质疑,目前正在等待公司核实情况,并进行相关检测,希望该消费者退款。京东同仁堂大药房旗舰店客服对于一度下架仁丹产品的回复但18时许该消费者又接到上述客服电话,称“仁丹已经过公司核实,现在可以线上正常销售。”该客服还表示,原来订单由于已“拦截作废”,无法正常发货,如果还有需要,可以重新下单购买。12日18时09分,澎湃新闻记者再次搜索发现,前述5家同仁堂官方旗舰店和同仁堂大药房旗舰店均已重新上架仁丹产品,客服均表示,可以正常发货了。抖音同仁堂官方旗舰店客服称,产品可以正常销售,还表示,对于网友反馈的情况,“我们仍在了解过程中,需要一定时间”。京东同仁堂大药房旗舰店客服同样表示,现在已可以正常下单。至于上架是否意味着产品已通过检测的疑问,该客服并未直接回答,仅表示“对产品有疑问可以拨打厂家电话咨询”。12日下午,就仁丹一度下架的情况,澎湃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接线人员称,“我们只是制药厂,只负责生产,网站上售货有自己的渠道,不发货要去找商家咨询”。澎湃新闻注意到,截至目前,北京同仁堂各旗舰店铺以及其他线上药房均正常出售仁丹产品,在美团、饿了么这两家线上外卖平台,仁丹产品也处于有货状态,可购买和配送。北京同仁堂“仁丹”汞含量被质疑,客服称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北京同仁堂旗下非处方中成药“仁丹”汞含量遭到质疑。近日,有科普博主称,有读者反映服用北京同仁堂的仁丹后汞中毒。该博主称,他们检测发现,北京同仁堂在售的某些批次“仁丹”汞含量或存在汞中毒风险。4月11日下午,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接线人员称,目前尚未关注到网上反馈的汞中毒情况,其称每个批次的仁丹产品均经过严格检验和GMP认证,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生产。仁丹功效主要为清暑开窍,由朱砂等十三味药材制成。其中朱砂含汞。中华药典中写明,朱砂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禁用。不过北京同仁堂仁丹说明书中,并未特别提醒朱砂有毒。对于该产品是否可长期服用,同仁堂大药房旗舰店的京东客服回复称,中成药需要药物沉淀积累,重在调理,起效相对缓慢,建议先用上一个月,看看效果,但无需长期服用,没有症状就可以停用。同仁堂拼多多大药房旗舰店客服称,对症可以长期服用,待症状缓解后停药即可。“老爸讲科学”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北京同仁堂仁丹涉事批次产品照片北京同仁堂仁丹汞含量被质疑,客服称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科普作者“老爸讲科学”日前发文称,一位生活在德国的读者向其反映,她和德国丈夫此前检查发现体内汞含量超标,属于严重汞中毒,经检测,他们服用的北京同仁堂仁丹远超欧盟标准。照片显示,该批次产品生产于2022年2月。微博视频博主“凯喜博士DrCash”当天也发文称,在国内检测另一批次的北京同仁堂仁丹产品,发现汞含量不低。其发布的照片显示,该批次产品生产于2022年3月。“凯喜博士DrCash”微博截图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网介绍,该品牌仁丹属于OTC乙类(非处方药),成分包括陈皮、檀香、砂仁、朱砂等。具有清暑开窍的功效,常用于缓解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晕车晕船等不适反应。仁丹中的朱砂含有硫化汞。仁丹产品说明,截图自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网就前述博主反映的情况,4月11日,澎湃新闻多次拨打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公开电话,但截至发稿时,电话未能接通。11日下午,澎湃新闻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接线人员称没有关注到前述网上反映的情况,其称每个批次的仁丹产品均经过严格检验和GMP认证,均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生产。11日下午,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接线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尚不知晓前述情况。并让记者留下联系方式,表示与领导沟通后再作回复。目前,北京同仁堂生产的仁丹在线上各大购物平台均正常在售。30粒一袋的售价约为3元,100袋整盒装约245元。在京东平台上的同仁堂大药房旗舰店,仁丹累计获得500多条评价,多人评价称购买此药以作备用,还有人称已回购多年。澎湃新闻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淘宝、京东和拼多多平台的5家同仁堂官方旗舰店和同仁堂大药房旗舰店。所有客服均表示,不清楚网上反映的服用仁丹汞中毒情况,并强调产品中的汞含量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同仁堂拼多多官方旗舰店客服称,“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不会中毒”。说明书显示,仁丹依照原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5册WS3-B-0907-91进行标准生产。澎湃新闻查询该标准发现,配方中共含有13味中药材,对每味药材规定了重量比例,总重量为1260克时,朱砂含量为100克。澎湃新闻注意到,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移动电商时代,我们找到了网页端的“钉子户”

移动电商时代,我们找到了网页端的“钉子户” 访问:NordVPN 立减 75% + 外加 3 个月时长 另有NordPass密码管理器 最重要的是,它不是智能手机。“下班不用回微信,多好”。诺基亚平地一声雷,炸回了人们古早的互联网记忆,人们纷纷开始怀念起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那时,手机上网还是稀罕事,更谈不上丰富的移动App,检索信息、社交、网购皆是通过门户网站来完成。这一切听起来似乎非常遥远,但就在不久前,淘宝宣布重启网页版,投入更多的人力来提升PC端用户的使用体验。移动化的浪潮过去10年,这一“返祖”的现象,多多少少给移动互联网带来一些震撼:还有人用网页端购物吗?对于平台来说,费这个劲的意义在哪里?刺猬公社找到了曾经使用网页端购物的原住民,以及现在仍在使用的“钉子户”,在他们眼中,电商网页版不是时代的眼泪,而是沧海遗珠。被放弃的网页版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大电商平台的网页端都停止了更新、维护,产品经理们想方设法让用户迁移至APP、增加APP的活跃度与粘性。毕竟,在移动互联时代APP才是互联网平台的主要经营阵地。网页端的地位,下降到了“能用就行”。90年出生的江河,曾是网页版最忠实的拥簇者,现在也难掩失望之意,他表示:“网页版本应该在不方便使用手机的场合打开,但实际情况是没有手机根本无法使用。”即使网页端漫长的登录流程已经劝退了很多用户,但不登录就不能使用搜索、甚至无法查看优惠后的价格,凡登录必须用手机APP扫码,且只能保持24小时有效。比如根据京东平台的政策,想要使用网页版,要么用App扫码登录,要么手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继续浏览商品。网页版的使用体验也很差,有用户曾在淘宝的网页版搜索“地板”,出现的结果竟然是短袖和休闲裤;有用户在京东网页版浏览商品详情,下单时必须在移动端付款;很多店铺已经不再做网页端的商品分类、UI设计。平台的摆烂,表明PC端的用户被战略放弃了。当智能手机普及之后,诞生于移动互联时代的二代电商平台,似乎从未在意过这批最早上网冲浪者的使用习惯,干脆不搞网页版。以拼多多为例,网页版既无法查看商品详情,也无法展示全部的频道,更遑论支付。每点击下一步,屏幕上跳动闪烁着“立即下载APP”几个大字,网页版只起到“仅供宣传”的作用。得物更是干脆利落,直接附上iOS与Android版本的二维码,不作任何多余的解释。抖音与小红书这类内容平台的网页版甚至都没有出现购物的入口,当然,“货架”是初代电商的标识,它们对自己的定位从来都不是“货架电商”。尽管如此,货架电商仍然是电商最重要的基本盘,涵盖了全年龄段的网购选手,从95后到60后,很多用户第一次网购的经历都是在网页端进行。彼时,他们选购的商品只能用五花八门来形容。98年出生的欧乐第一次网购是在小学六年级,用家里的台式电脑、妈妈的账号逛淘宝网,买了一双鞋底会发光的鞋子。90年出生的小碗,第一次网购是在大学三年级,2012年双十一当晚,他在淘宝网花费77元买了一只火玫瑰蜘蛛的幼体以及用来饲养蜘蛛宝宝的蟑螂。小垚的父亲,60年代生人,从第一笔网购开始直到现在都只使用京东网页版购物,在电脑上输入关键词检索后下单,整个过程简洁高效,不会被推荐不相干的内容。但不知从何时起,各个电商平台的网页版越来越难用了,曾经丝滑的页面、流畅的体验、干净的视觉设计都停留在了记忆中,再打开之时,要么内容被折叠、要么付款需扫码。想要获得完整的购物体验,别无选择只能安装APP。电商平台这样做,也是综合使用人数做出的取舍。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4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淘宝的月活用户达到9.28亿,日活接近4亿,位列综合电商行业榜首。然而,每天登录网站的仅有 1000 多万人。这些人就如同坚守在废弃大楼里的钉子户,尽管楼外用油漆写满了“拆”字,尽管大厦的电梯年久失修,但仍然固执地保留着当年的使用习惯。坚守的钉子户为什么网页版体验如此糟糕,但仍有人坚持使用?有人认为网页版比价更方便,毕竟在电脑上同时打开几个网站来回切换,远比手机同时打开几个APP要省时省力;有人认为网页版不会陷入算法推荐;有人认为网页版信息检索的方式简洁高效;有人认为网页版不容易泄露个人数据与隐私......在一个个更具体、更重要、更具有原则性的问题面前,他们宁愿牺牲购物的使用体验,也要保留住作为个体的数字自由。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产品最关键的考核指标活跃度、增长、使用时长,为了让数据指标更加漂亮,设计者想尽了一切办法让用户打开、登录、停留,攫取你的注意力、时间、行动轨迹乃至浏览痕迹等一切数据。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不得已安装APP,用完后秒卸载的时刻,每一个被APP绑架的瞬间,都无比怀念网页版的自由自在。毕竟,只要关闭了网页,就不会有没完没了的推送与push,而手机设置永远隐藏得更隐秘、更难以发现。相比APP而言,网页版拥有不被推荐的自由、不杀用户时间的自由、还有早就离我们远去的“不开权限”的自由。平心而论,在精细化运营的当下,拥有自主的选择权不得不说是一种奢侈。在多位用户的回忆中,遥远的网页版,既没有“猜你喜欢”的倾情推荐,也没有直播带货的用力叫卖,更不会用各种手段浪费你的时间,“搜索-查看-付款”简单直给的方式让购物停留在初始、纯粹的阶段。然而,当所有的直播间上架同一款商品、所有的主播带一样的货,短视频疯狂的推流、社交媒体遍布好评之时,用户的脑海中只回荡着一种声音“买它”,这个世界似乎并没有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权。与此同时,商家、品牌逐年递增的营销费用也随之而来。网页版由于没有搭上时代技术的列车,似乎躲开了这些纷扰。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想要“返璞归真”的消费者,仍然是坚守网页端购物的钉子户。淘宝网复古,能找回多少初心?2024年4月,马云在一封内部信中,对阿里重组一周年的变化进行了总结。他提到:“这一年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把用户价值摆到更中心的位置,阿里巴巴最近在“对客户好”这件事上,显得诚意满满。比如,为了满足“钉子户”的需求,淘宝网页版做出了7年未有的大改版。过去登录状态保持时间过短、加载太慢、网页版大屏无法适配、购物车无法展示使用优惠券后的价格等细碎问题,在一次改版中都得到了解决。在淘宝移动端,一旦问题出现,如果负责的产品、技术人员不在一个星期之内搞定,估计年末绩效就只能喜提3.25了。但在长期没人关注的网页端,这些问题被硬生生拖到现在。得益于用户价值的回归,网页版这个业务边角料,终于在2024年春天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春天。甚至尘封十余载的淘江湖论坛也在淘宝网页端复活,被放在了网页端的显眼位置,还从后台恢复了马云二十年前署名“风清扬”发布的帖子。淘江湖恢复后,不少淘系电商人都被炸了出来,淘江湖不只是他们熟悉的淘宝也是为之奋斗过的青春,同样也是最快唤起商家和用户归属感的方式。除了让用户、客户都感受到被重视之外,淘宝网的回归也成为了一种品牌的宣告:淘宝不再追求单一的GMV,让利商家和消费者,甚至开始做一些“无用之用”。但从功利的角度来看,移动端流量见顶之后,网页端未尝不可成为一种挖掘剩余流量的方式。淘宝...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