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5日,香港终审法院法院作出裁定,在裁决中,香港终审法院认为,现行香港法律不允许同性伴侣结婚及不承认海外同性婚姻违背

2023年9月5日,香港终审法院法院作出裁定,在裁决中,香港终审法院认为,现行香港法律不允许同性伴侣结婚及不承认海外同性婚姻违背了《基本法》,要求港府应承认包括“民事结合”(civil union)等同性伴侣关系,并在两年内出台相应法律法规。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 重磅消息|香港终审法院敦促香港政府为同性伴侣制定法律 】

【 重磅消息|香港终审法院敦促香港政府为同性伴侣制定法律 】 9 月 5 日下午,香港终审法院裁定「岑子杰同性婚权案」部份胜诉! 这宗历时五年,对香港同性伴侣争取婚姻平权有深远意义的案件,经历高院两次审讯败诉,终于在终院迎来反转,法官裁定岑部份上诉得直,意味着香港政府一直以来未能为同性伴侣提供婚姻以外的法律承认,属歧视和违宪,并表明香港政府须履行其积极义务,为同性伴侣关系订立替代法律框架,包括承认和界定同性伴侣关系所需的「核心权利」,同时容许政府在最终法庭命令下达后的两年内改善制度,以符合裁决要求。 这对香港特别行政区乃至整个华人世界的同性婚姻平权,将带来不可估量的进步影响。 在香港,今年 5 月 17 日,多间大学联合发表一项关于香港市民对同志议题看法的最新调查。研究发现,2023 年有高达六成香港受访者支持同性婚姻,而支持订立《性倾向反歧视法》的更超过七成,反对民众更分别跌至仅 17% 和 6% 过去仍称得上是争议性议题,在香港现今争议不再尖锐。最新数字固然令人鼓舞,同时这份民调的价值绝对远超于此。

封面图片

港终院裁决支持同性伴侣民事结合

港终院裁决支持同性伴侣民事结合 香港终审法院裁决,支持包括民事结合在内的同性伴侣关系,但没有授予同性伴侣完整的婚姻权利。 综合法新社、路透社、《南华早报》和“香港01”报道,香港终审法院星期二(9月5日)开院审理前民阵召集人岑子杰就港府拒绝承认海外同性婚姻注册提出的上诉案,这是香港终审法院首次直接审理同性婚姻案件。 香港终审法院宣判,香港政府并未履行其积极义务,确立替代途径让同性婚姻获得法律承认,也没有向同性伴侣给予适当权利,违反了《人权法案》赋予的权利。终院下令港府制定一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官方框架,例如民事结合,使他们的基本社会需求合法化。终院这一声明将在两年后生效。 不过,终院驳回了上诉人要求承认同性婚姻的请求,认为香港法律所赋予的平等权利不可被诠释为将宪法权利授予同性婚姻,也不可被解读为承认海外同性婚姻。终院裁定《基本法》及《香港人权法案》所保证和保障的婚姻宪法自由只限于异性婚姻。 民事结合指的是由民事法所确立并保护的等同或类似婚姻的结合关系,主要用于为同性伴侣提供与异性伴侣相同或近似的权利。 岑子杰曾于2013年在美国与同性伴侣注册结婚,但这一婚姻关系不获港府承认,于是岑子杰在2018年提司法覆核,要求法庭声明港府不承认海外同性婚姻的做法违宪,但被高院裁定败诉。 岑子杰2022年获批提起终极上诉。他在终院提出三个争议:香港法律将同性伴侣排除在婚姻制度之外;没有提供任何替代途径确立同性婚姻;不承认外地同性婚姻,是否违反《基本法》和《香港人权法案》赋予隐私权和平等权。 岑子杰认为,当前政策有鼓励“传统婚姻”的合法目的,但如果把同性婚姻排除在外,也无法达至这个合法目的,因为同性伴侣不会为了符合现有政策而选择与异性结婚。若港府拒绝承认同性婚姻,会向公众传递错误讯息,让外界觉得同性婚姻价值比不上异性婚姻。再者,香港法律不承认外地同性婚姻,也没有其他途径确立同性婚姻,如民事结合或注册伴侣关系,会造成实际负面影响,例如影响同性伴侣的继承权等。 ...

封面图片

香港终审法院9月5日裁定,政府应积极确立替代框架以确立同性伴侣关系,否则违反《人权法案》14条规定的平等权和私生活权利。法院颁令

香港终审法院9月5日裁定,政府应积极确立替代框架以确立同性伴侣关系,否则违反《人权法案》14条规定的平等权和私生活权利。法院颁令政府应在2年内履行该义务,政府可酌情确定同性伴侣关系的法律框架具体包括哪些权利义务。 2013年与同性伴侣在美国结婚的社民连成员岑子杰,于2018年提出司法复核,要求法庭声明香港法例不承认海外同性婚姻的做法违宪,一路上诉至终审法院。 终院5名法官一致同意,基本法和人权法载明的婚姻权利限于异性结合,政府并无宪制责任保障同性婚姻,因此也无责任认可海外同婚,依“特别法优先”原则平等权条文在此不适用。有3名法官同意,若没有法律认可同性伴侣间的关系,可以预计其日常日活会出现不少困难,是对其私生活权利的阻碍和干预。 (法庭线,明报)

封面图片

香港法院:保障同性伴侣拥有申请公住房权利

香港法院:保障同性伴侣拥有申请公住房权利 香港上诉院驳回政府上诉,维持之前保障同性伴侣拥有共同申请公住房权利的判决。现有住房福利政策只允许同性伴侣以单身的身份申请公租房,且不能增加租客或申请共同居住。法院称此政策属歧视和违宪。

封面图片

终院裁定政府有义务确立同性伴侣替代框架 曾国衞称正积极进行

终院裁定政府有义务确立同性伴侣替代框架 曾国衞称正积极进行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衞表示,在岑子杰诉律政司司长一案中,终审法院裁定政府有积极义务确立替代框架,让同性伴侣关系获得法律承认,并订明因承认同性伴侣关系所衍生的适当权利和责任。他指出,目前有关工作正积极进行中,稍后当有具体建议时,政府会适时征询立法会的意见。曾国衞书面回复立法会议员质询时说,有关议题复杂且涉及层面广泛,当局目前正按法庭的相关判决及时间表,与律政司及相关政策局就法律上承认同性伴侣关系的有关机制、承认门槛、准则、条件、如何有效防止替代框架被滥用等,以及其所衍生的相关权利和责任,包括「核心权利」和「附加权利」等,进行详细研究和落实部署。 2024-05-29 12:35:49 (1)

封面图片

港法院裁决认定同性婚姻夫妇拥有继承权

港法院裁决认定同性婚姻夫妇拥有继承权 香港高等法院星期二(10月24日)驳回了港府拒绝同性婚姻夫妇继承权的请求,称拒绝这种权利是“不可接受的沉重负担”。 综合路透社、星岛日报和香港01报道,三年前抑郁自杀身亡的同性恋者吴翰林,生前担心死后其丈夫李亦豪无法继承遗产,因此提出司法复核挑战香港《无遗嘱继承法》。 香港高等法院原讼庭2020年裁定吴翰林胜诉,指出《无遗嘱继承法》对同性伴侣与异性伴侣有差别对待,属违宪并构成对性倾向的非法歧视。港府律政司不满裁决提出上诉,但高等法院上诉庭星期二中午颁布书面判词,不接纳律政司提出的全部理据,驳回上诉,并下令港府支付诉讼费。 上诉案由上诉庭法官张泽祐、袁家宁及区庆祥审理。张泽祐说,吴翰林及李亦豪在英国合法结婚,他们虽享有生前立遗嘱的自由,但也不能解决《无遗嘱者遗产条例》和《财产继承(供养遗属及受养人)条例》对他们的差别对待,被完全排除于《无遗嘱者遗产条例》 和《财产继承(供养遗属及受养人)条例》 中“有效婚姻”、“丈夫”和“妻子”的定义之外。 张泽祐认为,同性配偶争取涉案权利,并不会影响婚姻法律一致性,因此认同原审法官的裁定,认为涉案条例基于性取向差别对待同性伴侣。 李亦豪通过律师发表声明称,丈夫吴翰林的离世让他悲痛不已,港府却在法院一而再、再而三否定他们的婚姻关系,如同在伤口上洒盐。他说,当初吴翰林提出司法复核的原意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失去至亲还要流离失所。他称,如今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为丈夫拾回一份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基本尊重,盼港府能尊重法庭判决。 关注团体婚姻平权协会共同发起人邱铭诺对上诉庭的裁决表示欢迎,指上诉庭驳回律政司所有上诉理据,发出清晰无比的讯息。港府与其再提出上诉,更应集中精神在未来两年制订法例替代框架,让同性伴侣关系获得法律承认。 香港终审法院今年9月也审理了前民阵召集人岑子杰就港府拒绝承认海外同性婚姻注册提出的上诉案,最终裁决支持包括民事结合在内的同性伴侣关系,并要求香港政府制定框架使同性伴侣基本社会需求合法化。 2023年10月24日 5:29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