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化妆#首页分析这事分析得已经很透彻了,仅从传播学角度增加一个观察和思考:广告和宣传片可能是增强性别刻板印象最成功的途径,尤

#高铁化妆# 首页分析这事分析得已经很透彻了,仅从传播学角度增加一个观察和思考:广告和宣传片可能是增强性别刻板印象最成功的途径,尤其是对女性的污名化、客体化。 这个结论早就已经被传媒领域的研究人员嚼烂了,我大二的时候想以此为题写论文,在知网随便一搜都搜出来好些,近年来更有《广告中的性别歧视》这样的佳作问世。可笑的是,尽管如此,女性在广告/宣传片中仍然没有被从刻板印象中解放,我们仍然扮演着容貌焦虑的年轻女孩、唠叨琐碎的妈妈、矫情任性的女友。 反观广告中的男性,他们往往代表着权威、专业、理性,几乎每个汽车/金融/理财广告里都得配一个西装抱胸发胶男。甚至即便他们在广告中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质,和女性相比,他们也更接近于真实的“人”本身。也就是说,当需要表现一些人们共有的困境和缺陷时,广告方选择了男性而非女性进行展现。 女性形象在广告中的高光时刻似乎只有洗干净衣服、张罗明白饭菜、把一家子老小伺候得周周全全,方才露出志得意满的微笑。这种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的媒介一遍一遍地给全国人民洗脑:一个女人小时候应该是乖巧可爱的羊角辫小傻妞,青年时应该是忙着化妆和减肥的爱生气花瓶,结婚之后就该让夫家每一个人满意,并很快成为可爱宝宝的精致妈妈。等她老了,她就只需要坐在沙发里思念晚辈,但注意,她卷曲的花白头发也是卷发棒细心打理的结果。 像你我这样的女人当然不喜欢广告当中的女性形象,可是对于广告商来说,刻板印象对广告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采用符合大众刻板印象的形象或许本身就是一个稳妥的、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事实上,无论是拍一个女人在高铁上化妆来证明高铁的稳当,还是拍一个女人在高铁上化妆打扰到别人,都没有本质的区别。重点不在于他们指责了女人的某种行为,而是在于自从广告诞生之日起,“所有女生”在广告中从来不是她们自己。 【网评】逢年过节的商业片也基本一水儿的刻板工具镶边女角色,导致每次有个反常规的五分钟戏份女性角色都要被吹“这部超尊重女性”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语言和性别刻板印象】

【语言和性别刻板印象】 语言与命名是权力之源。用于描述某一事物/群体的语言塑造人们对其的认知,反之思维也会改造语言。大部分语言仍有性别指向,而非gender-neutral.在传统public sphere,社会工作总被男性形象垄断;家庭事务总被指派给女性,基于刻板印象的性别分工依旧在社会文化中根深蒂固。

封面图片

《刻板印象》作者: [美] 克劳德·M.斯蒂尔

《刻板印象》 作者: [美] 克劳德·M.斯蒂尔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我们为何歧视与被歧视 原作名: Whistling Vivaldi:How Stereotypes Affect Us and What We Can Do 译者: 陈默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304 别让偏见和标签决定了你是谁 ◎ 编辑推荐 比尔·盖茨推荐书单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一致推荐 美国常春藤盟校必读书目,长期名列亚马逊畅销榜 “刻板印象威胁”研究先驱力作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克里斯多夫•艾斯格鲁伯;多元智能之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霍华德•加德纳 盛赞推荐 ◎ 内容简介 《刻板印象》揭露了一个事实:我们生来戴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 斯蒂尔教授解释了在每个人生活中因身份认同感而产生的两难窘境,包括选修非裔美国人政治学课的白人学生成绩每况愈下,以及主修工程学的女学生为了是否参加以男性为主的专业会议而犹豫不决,证明刻板印象和负面标签显著限制了人们的表现。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它成为我们的标志,成为我们的负担,有时使人努力过度,有时扼杀了自我本性。 还好,它并非不可战胜。本书深入剖析了身份认同感的形成因素和过程,展示了小小的标签如何发挥了强大的力量,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应对计划,帮助你摆脱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地发挥天赋。 #偏见 #刻板印象 #身份认同

封面图片

艾莉森·贝克德尔是美国著名的漫画家。她提出了贝克德尔测验,用以检测电影作品中的表现是否承袭了父权制度下的性别刻板印象。

艾莉森·贝克德尔是美国著名的漫画家。她提出了贝克德尔测验,用以检测电影作品中的表现是否承袭了父权制度下的性别刻板印象。 贝克德尔是一位铁T拉拉。她的性向和“越轨”的性别表达是她漫画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在这则漫画中,艾莉森·贝克德尔叙述了自己的出柜经历。

封面图片

拒绝刻板印象 微软要求开发者不要创造“夸张身体比例”的女性角色

拒绝刻板印象 微软要求开发者不要创造“夸张身体比例”的女性角色 这些要点包括:你是否在强化任何负面的性别刻板印象?你是否在代码或设计中不必要地引入性别和性别障碍?你是否在创造可玩的女角色,她们在技能和能力上与男性角色平等?你创造的女性角色的服装和盔甲是否适合她们的任务? 它们的身体比例是否夸张?在故事允许的情况下,你是否会展示男性角色,他们会表达一系列的情绪,包括快乐、悲伤和脆弱?近年来,西方游戏开发商一直在积极抵制游戏中的“物化”现象,并列举了虚构人物设定不切实际的美貌标准。最近,《星刃》受到了这样的批评,尽管该游戏的女主角是以真人模特为原型。近年来,索尼将其游戏业务部门迁往加利福尼亚后,其审查政策一直受到玩家的批评。近几周,玩家们变得更加警惕。起因是专门搞政治正确的Sweet Baby公司一名员工针对一位Steam鉴赏家及其个人账号发起了骚扰活动。这场争议从该员工的个人行为演变为更广泛的关于电子游戏中叙事咨询的讨论。玩家:也难怪《神鬼寓言》重启版女主角长这样了玩家:游戏开发者应该有完全的创作自由,而消费者将决定他们想要购买的游戏。微软不应该瞎指挥。难怪Xbox主机卖不出去了呀玩家:显然微软只允许游戏角色的面部出现夸张的比例(比如,神鬼寓言女主)女玩家:我不需要在一个游戏中感到存在,这是幻想,不是现实。为什么微软这些人不懂?实际上这是政治操控,不是什么包容性。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雪糕刺客钟薛高推出3.5元雪糕,褪去高价刻板印象,你接受什么价位的雪糕?

雪糕刺客钟薛高推出3.5元雪糕,褪去高价刻板印象,你接受什么价位的雪糕? 3月29日,钟薛高在上海举办的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3.5元一支的雪糕新产品“Sa‘saa”,该款雪糕的包装等是由AI技术设计的。 钟薛高一直是高端雪糕的代表品牌,此前还被调侃为“雪糕刺客”。该品牌大部分产品单价集中在10-20元的区间,最高的雪糕单价曾到达66元一支。而今年的钟薛高有了新的转变。 标签: #钟薛高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一些美教人对美院各专业的刻板印象

一些美教人对美院各专业的刻板印象 美教:女子幼教培训中心 油画:颜料很贵 画面很牛 味道很大 国画:一包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纸要几百上千 版画:人在医院挂号看腱鞘炎 漆画:什么都能往上粘是吧 壁画:师兄又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骨折了 雕塑:泻药 人在采石场 实验艺术:在人工湖边爬行装作自己是一只蜗牛 服设:我想把这玩意染成七彩的(指自己的头 染织:什么原来你们不打毛线的吗/你们真的打毛线啊 首饰:哎我石头我石头掉哪去了 产设:在建模 环艺:排版满得看起来好像打印毕设的纸不够用 数媒:用灯光伤害围观群众的眼睛/自己却被阳光狠狠伤害了 视传:五颜六色的透明材料 动画:喊快逃喊得最大声的一群人 美术史:图书馆人 工美:我也不知道你们在干什么 室内:毕设做展馆 出来接单做厕所 建筑:如何让大楼不倒 舞美: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先往这里打一个灯 戏美:不要动我道具(惨叫) 策展:如何把提出一堆要求的甲方弄死.jpg 插画:在作业的各种边角里夹带自己的墙头 书法:你们一定有一个穿白麻布开衫灰色长裤的老头老师 文物:这个我可以碰吗?我真的可以吗?真的吗?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