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体验到了淘宝干不过拼多多的原因。618在天猫花600买了个定制木板,和商家约定做抛光面,拍照我确认再发货。结果商家以工厂货太

#大公司负面消息 终于体验到了淘宝干不过拼多多的原因。618在天猫花600买了个定制木板,和商家约定做抛光面,拍照我确认再发货。结果商家以工厂货太多为由直接发货,并且承诺有问题售后到底。结果到货的不是我要的款式,找商家换货,商家不同意,说缺货,只能直接退货退款。于是举报到小二,小二那边直接支持商家,说缺货他们也管不了,直接发起退货退款。天猫店在承诺假一罚四、7天无理由退换的情况下,竟然还维护商家利益,不顾卖家投入的成本。于是乎转到拼多多搜了下,同款的便宜200,天猫竟然溢价30%。所以以后我基本不会再用淘宝了,除非拼多多没货。天猫又丢失了一个十年老用户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女装电商商家“哭诉”:618期间营业额千万元 为何最终亏损60万元?

女装电商商家“哭诉”:618期间营业额千万元 为何最终亏损60万元? 有网友表示,从退货率来看,上述商家的产品品控有问题的可能性很大,在电商平台上,女装的退货率一般在50%左右,但上述商家的退货率达到了80%,且有超30%的产品为仅退款。在商家和消费者对是否实行仅退款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官方客服会介入定夺,在产品尚未发货、假冒伪劣等情况下,官方才会支持仅退款服务。另有网友表示,目前电商平台上的部分女装的品控很不稳定,消费者拿到手的产品和图片差距太大,也会有很多衣服尺码不对、颜色不对等。据了解,拼多多、淘宝、京东、抖音等多电商平台都陆续推进了“仅退款服务”。但该政策上线后出现了不小的争议,有专家表示,商家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商品,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一旦商品被消费者退货,商家不仅要承担退货的物流成本,还可能面临商品损坏或无法再次销售的风险。此外,仅退款模式却使得商家在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有专家认为,“仅退款”政策不仅体现了电商平台对消费者的重视,也反映了电商行业对售后服务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具体而言,此前,消费者在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或者服务不满意时,往往需要与商家进行繁琐的沟通和协商,甚至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获得退款。而现在,平台允许消费者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直接申请退款,简化了退款流程,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网友投稿4月22日,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

#网友投稿 4月22日,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仅退款”在2021年时被拼多多率先推出,2024年时被京东、淘宝、抖音、快手等相关平台相继引入。 上述电商平台已就全面取消“仅退款”的相关细节与管理部门进行了多轮商讨和修改,一旦审核完成即对社会公开宣布。 #吃瓜

封面图片

很长时间不去淘宝购物转战拼多多,最近两次的体验真的感到淘宝。8月15号在一个店铺定制4把餐椅,商家承诺10天做好,结果25天过去

#大公司负面消息 很长时间不去淘宝购物转战拼多多,最近两次的体验真的感到淘宝。8月15号在一个店铺定制4把餐椅,商家承诺10天做好,结果25天过去一把椅子都没看到,期间询问多次各种找借口拖延,最后实在忍无可忍就退款了,并且投诉商家不按照约定时间发货,一般这种情况会赔付货款的30%,四把椅子2700,按照约定应该赔付800左右,结果天猫客服说赔付的上限是100,好家伙所以不管商家怎么违约加耍流氓操作,就只损失这么点呗?这能起到惩戒和约束作用吗!问客服无故等待25天的时间成本谁来赔,客服回:实在抱歉给您造成了不愉快的购物体验,我tmd 昨天收到两个淘宝买的红酒杯,做工差到忍无可忍,申请退货退款并且上门取件,最后竟然以没分配到快递员为由取消了……客服说只能补10块自己寄,我的天10块连省内快递都够呛吧,在这恶心谁呢 话说拼多多也经常退货,从来没有分配不到快递员的事,是菜鸟给的佣金太少吗,无语妈妈给无语开门。

封面图片

拼多多 数十家品牌店遭遇“炸店”:商家积怨已久,小二称要斗争到底

拼多多 数十家品牌店遭遇“炸店”:商家积怨已久,小二称要斗争到底 事件起源于3月下旬拼多多上线的自营店“拼多多福利社”,但仅仅4个小时,该店铺就被迫下架,因一些对拼多多处罚规则不满的商家涌入店铺恶意下单后仅退款,对店铺造成影响。 一位拼多多商家表示,一直以来平台规则过于苛刻,此前只要揽件超时、客服回复语言不恰当,都会遭遇平台罚款,这也是导致部分商家积怨已久,乃至集中反抗的直接原因。 早在2018年上市前后,拼多多就经历了劣质商品的信任危机。为了改善公众形象以及用户认知,拼多多此后在平台治理和商家管理上趋于严格,偏向于保护消费者,甚至造成商家们眼中的“过度保护”。 拼多多小二在朋友圈怒斥“炸店”行径。称一些人员通过短视频平台及社交媒体进行发动,有组织有预谋地对平台几十家品牌店发起“炸店”行动。平台已固定相关证据,将坚决诉诸司法机关。 目前拼多多暂未作出官方回应。

封面图片

拼多多这是被淘宝彻底逼急了 竟然用上这种招数

拼多多这是被淘宝彻底逼急了 竟然用上这种招数 这行小字还特地加了引号,伪装成评论关键词,展示在商品名称下面。俗话说,人越失去什么,也就越爱强调什么?先不讨论这种公然拉踩“竞品”的做法道不道德,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说明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淘宝更便宜,为了挽回这些用户,不得不使出这种“招数”。更有意思的是,拼多多这种策略主要针对Android用户,对于苹果用户却是另一种态度(几年前Apple Store曾下架拼多多)。我对比了身边人的账户,发现好像只有Android机才能看到类似的标识,所有的苹果用户都被“歧视”了……用户不再增长,营收和利润却节节高升,答案显而易见。“聪明”的用户早就开始对比各家电商APP了,是不是因为太多人在对比中都选择了“tb”,才会有开头我们提到这种“拉踩标签”的玩法诞生呢?拼多多一向以低价平台自居,如果它还维持着价格优势,何必用这种手段,一个商品一个商品地打标签,来强调谁比谁便宜?这只能说明,拼多多真的被淘宝逼急了。刻意在Android机上耍心机,更是直接表明,淘宝已经侵入了拼多多的腹地。低价优势不再从能量守恒定律来说,高营收和低价是不可能调和的矛盾,拼多多的价格优势正在渐渐消失。不论是品牌还是白牌,最近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发现淘宝比拼多多更便宜了。比如百亿补贴的核心标品iPhone15,就有用户在小红书上表示,淘宝不仅比拼多多便宜了100块,发货速度还要快上三天。一套五百多块的化妆桌椅,拼多多要比淘宝贵出五十多块。媒体人雷斯林曾经专门撰文比较拼多多和淘宝的价格,发现拼多多明显更贵:2022年的时候在拼多多买四斤猫粮只要25元,但是现在却要花36-38元;想买美心月饼,惊讶地发现同款产品在淘宝卖108,在拼多多卖189。其他如同款马面裙、吸尘器、电脑椅、投影仪、FANCL小药盒,拼多多少则贵十几块,多则贵两倍……“低价平台”维持不住低价,一是拼多多本身的低价模式不可持续,二是淘宝已经在全面发力低价。拼多多的低价无非几点:一是低频、高单价的知名品牌产品,实现低价心智靠的是补贴。拼多多百亿补贴会场里面的苹果手机,就是其低价心智的金字招牌。为了用这些硬通货形成又“真”又“便宜”的印象,只能烧钱补贴。最早拼多多补贴最厉害的几年,靠的是融美国人的钱,而现在互联网已经过了野蛮生长随便烧钱的阶段,拼多多只能让商家自己出钱补贴。现在和品牌拥有更大“议价能力”的淘宝开始猛追,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已经维持不了价格优势,很多品类的价格都超过淘宝。第二类是一些高频消费的生活日用品,拼多多依靠的是大量的白牌商家,在供应链上疯狂压榨,用算法或者运营策略,逼着供应商疯狂内卷,搞起永无止尽的价格大逃杀。于是,商家为了节省成本,甚至会在原料、工艺上改动一些非常小的细节偷工减料。要么把纸巾做得稍微薄1毫米,或者稍微掺一点粗糙点的原料,在原料和工艺上做出特别细微的调整。要么就要和同行工厂卷生卷死,做到一个全行业最低价,但是只有把80%的流量都拿走你才能盈利。第三就是靠对消费者的无底线倾斜。动辄禁言商家、主动给消费者仅退款,或者因为消费者的差评、退换货直接去罚商家商户上的保证金。在推广费、运费险、仅退款的货品物流成本、以及基础服务费、类目服务费看,以及各种名目的罚款等,各种隐性成本压力下,很多商家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做出了提价的决定,这些都推高了拼多多整体的商品价格。部分消费者对“低价”非常敏感,他们很轻松的就会切换APP购物。最近拼多多不得不推出了高价违规政策,对价格高的商家直接屏蔽店铺权益,这样简单粗暴的规则,既要商家付费买流量,又要商家维持只能勉强活命的低价。步步紧逼了两年,拼多多的财报显示,货币化率还在提高,也就是说,拼多多还在提高各个环节的服务费率。羊毛出在猪身上,商家的费率高了,只能靠提价维持生存,成本最终一定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拼多多变贵了,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淘宝侵入腹地据36氪报道,今年年初至4月底,淘宝百亿补贴的销售额增长了792%。淘宝的“百亿补贴”秒杀节,戴森吹风机、吸尘器、电风扇“全家桶”仅1999元,这几件原价加起来要近万元。这种力度和决心,在前几年的淘宝很难看到。对于白牌,低价频道淘工厂在“N元N件”玩法成功之后,佣金激励也够狠:所有新品新链接订单在冷启动阶段仅收取0.6%的固定佣金,佣金最高优惠幅度高达95%。有用户直言:淘工厂便宜到我怀疑它不挣钱。拼多多的基本盘农产品,淘宝也紧追不舍。淘工厂今年开始布局生鲜领域,配套上线了“破损包赔”和“晚发包赔”服务。所有生鲜食品普通商品佣金全部优惠5折,入选“超链”的商品,食品品类佣金降至2%,生鲜品类仅收0.6%。对于高净值人群,淘宝能提供的许多服务,“更年轻”的拼多多则无法提供。比如88VIP的大额券、品牌商品折上95折、无限次退换货包运费、娱乐会员权益,以及晚发货自动赔付等。前几天拼多多的“炸裂”财报,让不少人又唱起电商王者易主的调子,但商家清楚,核心用户也明白,拼多多华美的袍子下,跳蚤越来越多。最快今年,我们应该能看到形势的明显变化。平台运营的套路,正在反噬消费者部分商品如此明目张胆地挂出“比别人便宜”,看似为消费者着想,其实是拼多多的惯用套路。早先,拼多多安排了一批精明的商家。同样的商品,这些商家在其他平台加价出售,在拼多多则以偏低价格售卖,而其他平台卖出的商品也从拼多多发货。这样,当你收到其他平台网购的快递包裹,拼多多就会故意发送一条短信,告诉你:你在别的地方买亏了,拼多多更便宜。拼多多的低价心智,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这种运营手段树立的,因为消费者不可能每次买东西都多平台比价。但这类搞价格歧视的商家只占拼多多大盘的极少数,消费者最终会发现价格猫腻,套路不可能一直这么玩下去。所以拼多多这次花样翻新,直接在商详页下手。但商详页已经是转化漏斗的底部,效率与短信相比要差得多。在用户运营上耍手段是拼多多的一贯套路。有没有人告诉过你,拼多多的“先用后付”,下单时显示的价格和实际付款的价格可能会有差异?比如图中这位用户,童鞋标价20.9元,实际到手价是29.3元,贵了近三分之一的价格。更好玩的是,用户分析了多种可能,最终也没弄明白自己为什么多付了9块钱。像这种细心的消费者是少数,真正有比价习惯的人不多,多数人收到货不会与发货价格进行比较。拼多多的GMV就在这一过程中默默增长。还有,大概很少有人会去横向对比拼多多APP界面,但实际上,不同人、不同账号看到的商品价格和优惠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人甚至看不到百亿补贴、万人团和超级省。据网友推测,在一段时间内,优惠用得太多、抢到了低价黄金、多退货几次、甚至反复切换APP进行比价……系统就会判定你不够“本分”,优惠和部分活动界面自动消失,看到商品的价格也比其他人贵。还有人发现,一旦打开相册权限,拼多多竟然自动用相册中的图片追评了一条。联想到之前不了了之的“后门事件”,不由得让人细思极恐。拼多多对消费者的态度始终十分微妙,表面上无底线妥协,退款退货十分积极,实际心机满满,“砍一刀”的荒谬已经人尽皆知,更多套路还没有进入公众视野。在消费者这边,...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618收官,喜忧参半

618收官,喜忧参半 当初电商兴起,应时而生,是为了人们更有性价比的购物,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现在来看,如果低价竞争和退货政策的弊端不规避,在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三方博弈中商家的正当利益将会受到侵害,整个电商生态也会严重受损。01 低价竞争激烈,不少商家遭遇挑战618收官,战报出炉。最先披露数据的是淘宝和京东。截至6月18日24点,190万淘宝中小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和去年相比数量翻两倍以上。而京东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京东618成交额、订单量齐创新高,京东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综合数据显示,今年618大促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全网销售额达2068亿元。拼多多、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全网销售额5717亿元,同比下降6.9%。即时零售全网销售额249亿元。社区团购139亿元。不过,虽然销售成绩相当亮眼,但绝非皆大欢喜。不少商家表示:“今年618大促真卷啊,平台根本不顾商家死活。”其中,颇受商家诟病的是无休止的价格竞争。尤其直播电商,把低价大团购的效率发挥到极致,其他综合电商也纷纷展开价格竞争,打出“全网低价不怕比”的标语,隔空比拼,自动跟价,以极限低价策略争夺消费者。我们来到商品过剩的时代,而且同质化严重。作为一种营销策略,进行低价竞争促销无可厚非,然而过于急功近利导致不少商家受伤,实在不可取。表面上看,低价之下商品销量有所增加,商家应该增收;事实上,无休止的价格竞争导致商家利润变薄,甚至沦为负数。不少商家表示,今年的618大促是赶鸭子上架,完全没有想到平台冲低价能冲到这个程度。很多商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所出售产品被平台的折扣频繁压价,各种机制叠加后,最终成交价打了“骨折”。产品最后的销量同比有所上涨,但利润往往是负数,一些电商平台今年订单量暴增,而销售额同比却下降,似乎找到了原因。这种牺牲利润换取订单量的做法,让商家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代价。此外,变着花样用低价去卷,结果只能是更低的价格出现,有些商家最终不得不牺牲产品质量。叠加平台向消费者示好推出的各种退货政策,又导致新的危机和挑战出现,退货率居高不下,商家们苦不堪言。02 退货率居高,究竟谁在作妖?除了价格竞争,今年的618,商品退货率也是居高不下。前段时间就有人爆料,某家服装网店在618大促期间的销售额近千万元,然而扣除掉“退货退款”的380万元,再扣除掉“仅退款”的350万元,最后再扣除掉其他如人工费、包装费、平台服务费等各项成本开支,预计亏损额竟然高达50多万元。图源:小红书商家原本想着靠618大赚一笔,再不济小赚一笔,没想到却因此受到损失,实在是有苦说不出。对于服装业而言,商品退货率只有维持在一定区间才有的赚,像这家服装网店,退货率超过70%,甚至接近80%,赔本的结局在所难免。事实上,今年的618大促,不只是服装商家遇到了高退货率问题,很多其他商家同样遇到这种困境。那么问题来了:商品退货率居高不下,究竟是谁在作妖?对此,消费者,商家,平台,各执一词,似乎都表现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消费者作为退货主体,难道都是他们的原因吗?有不少消费者表示,此次618大促在多个电商平台购物,仿佛受到了欺骗,最严重的问题是货不对版,也就是商品实物与宣传图片严重不符。这些商品买来后,有些人将就着用,有些人气不过就去退货。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是生活所需,在618期间购物则是出于省钱。归根结底,消费者想要在大促期间,购买到性价比、质价比双高的产品,便宜又好用。还是以服装为例,一般而言只要衣服大小合适,胖瘦正好,实物颜色款式与图片宣传相差不大,质量不出问题,消费者不会退货。毕竟消费者购物,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从这种角度来说,没有多少人会恶意退换货,给自己制造麻烦。对此,商家也有解释,剑指消费者和平台。观点多是消费者难缠,对于买到的商品各种理由挑剔,而平台也在助长这种风气,给予各种支持。比如,“仅退款”,“无理由退货”,“运费险”等,很多商家抱怨说:平台这些规则和规定,把风险和成本全部转嫁给了商家。有学校购买服装做汇演,活动结束就退货,衣服都臭了,还能无条件退货,合理吗?而电商平台也自有一套辩论逻辑,只有把握好低价竞争和退货政策,才能有效抓住消费者的“心”,否则怕自己在和其他电商平台竞争中落了下风。03 新消费时代,电商仍需破局如何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新消费时代,消费者对待商品的态度很谨慎。过去人们追求便宜,后来追求性价比,现在越来越追求质价比,产品不光价格要低,质量也得好才行。相比电商618大促而言,今年许多商家线下营销做得不错,有些商家不牺牲产品质量,而是以量换价,让利消费者。比如最近主动求改造的一些线下商超,以及之前已经红火的会员店,通过重塑供应链,打通上下游,最终实现商家和消费者双赢。为应对618大促,一些线下零售渠道一站式打通“逛、玩、购”消费场景,拉满年轻人的情绪价值,使企业在同质化竞争中旗开得胜。如此做法,不仅大大降低退货率,而且扩大了销售额,商家和消费者都满意。如果电商不主动应对,单纯靠牺牲商家利益的低价竞争以及退货政策来吸引消费者,而没有其他亮点的话,未来很可能被线下业态所赶超。目前,电商生态要想维持健康发展,破除价格竞争,至少在三方面持续发力。首先,平台要完善退货政策,不同品类的产品应该差异化处理,在保证消费者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尽可能不让商家有损失,促成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共赢局面。其次,进行低价竞争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把握好度,商家要留利润推动产品创新、升级,用品质取胜广大市场,用非同凡响获得消费者认同,真正的好产品会出现品牌溢价的。最后,加强电商供应链建设,使其更有效率,压缩成本,让低价更合理,而不是牺牲产品的品质。只有如此作为,才能使电商生态摆脱恶性循环,良性发展,最终消费者、商家、平台都能从中获益,实现完美闭环。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