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汽车行业,真的进入了一个最坏的时代。从业 19 年,现在所看到的现象简直匪夷所思:

#内幕消息 我们汽车行业,真的进入了一个最坏的时代。从业 19 年,现在所看到的现象简直匪夷所思: 有车企在悬赏 500 万找黑它的证据,有车企则针锋相对竟在发布会上公开喊“如果有人出老千,我们就要站出来”…… 毫无底线的价格战打得整条产业链上不管是主机厂还是供应商纷纷亏损停产大裁员,供应商不肯降价那就直接拒付已完成的货款……可怕还在于价格战逼迫着现在供应商直接坦白说这质量无法再保证了…… 有的车企在生产上竟然试制车直接要求一周后 sorp, 中间没有了 ns,s1,s2 等阶段可言…… 有的车企产品上市之后还说要继续做完 15 万 20 万公里的整车测试……所以他们开发一款新车从设计到量产也就两三年可以搞定了,而我们这种车企仅仅整车试验认证就要做差不多两年,而且试验里程数怎么可能低于 500 万公里…… 有媒体质疑某些企业的做法,还不敢报导,报导那就给你限流,评论区全删,进而动不动封号……想想背后给他们撑腰的势力有多大…… 卷价格,卷速度,卷流量,卷看得见的配置,但就是他们就是不给你谈看不见的品质,用料,质量,安全……说白了,现在能买到性价比超高的车,但也可能是质量最差的车…… 一个行业之间的竞争要沦丧到如此地步,证明很多参与者已经毫无道德观毫无底线可言,这个行业腐败到了极致,只剩下虚假的繁荣。 要吐槽的何止上面这些,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华为谈汽车行业内卷:卖便宜就亏死关门了

华为谈汽车行业内卷:卖便宜就亏死关门了 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内卷现象持续引发关注,刚投入电动车行业的通讯设备巨头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坦言,华为当前还不具备低成本的能力,“不是我们不想卖便宜,而是没有能力卖便宜,卖便宜就亏死了,亏死了就关门了”。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报道,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星期五(6月14日)在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说,现在中国汽车行业很卷,但华为当前还不具备低成本的能力,不具备做售价20万元(人民币,下同,3万7000新元)以下汽车的能力。 “很多人都在抱怨我们的车卖得太贵了,不是我们不想卖便宜,而是没有能力卖便宜,卖便宜就亏死了,亏死了就关门了,没有办法为大家继续服务了。” 他坦言,现在华为做的30万元以下的车,全部都是亏损的,30万差不多是盈亏平衡点,正往29万以上走。“我们不会为了降低成本,降低产品质量。” 余承东说,华为在高端有优势,能给产品带来增值价值,但是华为目前还不具备低成本的控制能力。 另据中新经纬报道,余承东还称,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上,“我们已经做到了‘那四个字’”。外界普遍猜测,所谓“那四个字”就是“遥遥领先”。 此前,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在谈到汽车行业内卷的现象时坦言,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是车企造假售假的导火线,最终将造成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2024年6月15日 7:50 AM

封面图片

比亚迪副总裁李柯质疑美封禁华为、TikTok:汽车行业有所不同

比亚迪副总裁李柯质疑美封禁华为、TikTok:汽车行业有所不同 “比亚迪,我们是制造汽车的。所以最终,这是消费者的选择。”李柯表示。她补充说,比亚迪已经就成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做好了准备。虽然美国总统拜登将TikTok剥离法案签署成了法律,强制该应用卖掉美国业务,但是为了吸引数百万年轻TikTok用户,拜登的连任竞选团队已经入驻TikTok。“就连拜登总统也在使用TikTok,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封禁TikTok呢?”李柯问道。她表示,封禁令将违反美国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障。对于华为,李柯表示,“华为是一个不同的案例,这是不一样的”。李柯指出,美国目前的政治环境意味着“它不再像一个开放的市场”,“美国正在成为一个保护性很强的市场。”尽管李柯做出了上述辩驳,但是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正受到华盛顿的关注,就像TikTok和华为一样。近几个月来,美国以“国家安全风险”和对美国汽车业的威胁为由,加强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的审查。美国国会议员敦促拜登禁止向美国进口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放言,如果当选,将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不在美国卖车李柯表示,由于美国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和许多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犹豫不决,“我们没有在美国销售汽车的计划,现在的美国市场处于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阶段。”“我们希望大选后一切都会恢复正常。美国人会更加坚定地思考未来的解决方案。”她说。美国将在今年11月举行总统大选。不过,李柯表示,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供应商仍然希望成为美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一部分。尽管去年第四季度从特斯拉手中夺走了纯电动汽车销售桂冠,但比亚迪长期以来一直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如果你从电池、采矿和所有技术整合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供应链现在是领先的供应链,这是最好的供应链,”李柯称,“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允许美国公司自由选择最好的供应商呢?如果他们能对中国供应商更加开放,美国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将受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雷诺CEO:要想追赶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规模 欧洲必须做更多

雷诺CEO:要想追赶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规模 欧洲必须做更多 因此,欧洲汽车制造商和能源供应商需要加强合作,以便在电动汽车行业规模方面赶上中国。此外,德·梅奥还敦促欧洲各国政府推动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并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部署。面对电气化的不断进步,雷诺汽车计划在欧洲生产新一代电动汽车“Twingo”。雷诺汽车还正与大众汽车就Twingo电动车平台进行初步谈判,双方将在欧洲合作开发入门级产品,以此来推动公司发展并抵御来自中国品牌的竞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去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额超2479亿人民币

去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额超2479亿人民币 去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金额超2479亿元人民币(约473亿新元),交易数量548宗,其中境内交易金额占比超73%、数量占比近94%。 据中新社报道,普华永道星期四(4月11日)发布《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金额及数量虽同比均有下降,但中国汽车行业政策从供需两端出发,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行业仍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在上市方面,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新增32家上市企业,同比增幅52%,其中新能源整车、自动驾驶商用车及下游零部件供应商在投资并购层面表现亮眼。《报告》称,随着政策的持续利好、技术及工艺的不断迭代与创新、商业模式的优化及升级,中国汽车行业新能源及智能化汽车产业链将会获得长足发展。 《报告》预计,未来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与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相关的创新将会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多方面推动投资并购取得积极成效;市场看好沉浸式体验和个性化满足等核心主线,声学、光学以及电子后视镜等细分领域或将持续焕发投资生机;城市自动辅助驾驶导航(NOA)迎来爆发,智能化解决方案或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汽车行业投资并购规模扩展。 2024年4月11日 5:18 PM

封面图片

官媒怒斥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无底线 几十万的车非要说上千万

官媒怒斥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无底线 几十万的车非要说上千万 现在,官方媒体《经济日报》也吐槽了这个怪象,这种营销无底线。明明几十万元的车,偏要说“500万元以内最好”“1000万元以内最好”。本来是产品技术讲解,结果满场皆是“遥遥领先”“没有对手”;与价格战相随的各种口水战,更是从去年年初打到年尾。在流量优先机制下,为给自己的品牌引流,很多造车新势力变得喜欢说大话、说狠话。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企业竞争压力大,但夸大营销或者无底线营销,会劣化行业竞争生态,甚至遭到反噬。“我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不要误导消费者,领先就领先,但是要适当一点,做广告都没有底线了,这个行业太糟糕了。”朱华荣严厉的说道。不少网友纷纷给这位董事长点赞,认为只要定语加得多,都能成为第一,但是还是希望厂商吹牛也要有底线。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24年,汽车人都在过苦日子

2024年,汽车人都在过苦日子 从2月18日-3月1日,比亚迪用12天的时间发布了8款主力车型的“荣耀版”,在配置调整不大的情况下将终端定价下调超过3万,这对8万-20万价格带的产品造成无差别打击。牌桌上的参与者也纷纷用降价策略应对,一场比亚迪卷起海风,引发了“国内全行业全系降价达1.5万”的海啸。当价格竞争变得更为直接,激烈的淘汰赛也正式在2024年打响。车企能否存活的指标简单明晰:一套能盈利的产品结构、健康的营收、坚固的技术护城墙,和充沛的资金储备。激烈的淘汰赛也让市场格局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小米汽车还未上市,到店预约人数便超10万;欧盟加征中国电动车关税,阻碍中国车企全球化征程;华为还在不断赋能部分参赛者,用“华为光环”改写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行业价格战也尚未停止,比亚迪依然还有打价格战的后手。没有一家车企安稳地站在安全区当中,稍有不慎依然会被竞争对手逼入悬崖之上。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更高的资金储备和健康的营收体系拓宽了车企的生存空间。市场竞争带来的寒气肆虐,不论是组织架构调整,零部件供应、生产制造还是日常开支,车企的动作和目标都指向降本增效。36氪AUTO结合多方信源得知,头部车企们今年的普遍降本目标在15%以上,唇齿相依的供应商与经销商也要紧密配合车企的降本目标。供应商、主机厂、经销商,整个汽车链条自上而下过起了苦日子,置身事内的每一位汽车人均未免俗。“拧干毛巾最后一滴水”行业竞争刺刀见红,各家车企在参与价格战刺激销量的同时,也在内部将成本卷到极致。年终奖是公司的晴雨表,衡量着公司财务健康和市场竞争力。销量越高、账面资金越充足的车企总是愿意为员工开出更高的年终奖。理想汽车2023年交付了37.6万辆新车,2023年年底资金储备1036.7亿元,是现金储备第一的车企。粮草无虞的理想为员工开出了48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高于传统的“12薪+2个月年终奖”的标准结构。“不能只学华为的流程,而不学华为的利益分配。”理想汽车CEO李想说。去年销量不如意的哪吒,则将寒意传递到每一位员工身上,除了延发年终奖外,哪吒汽车的CEO张勇还表示要“下手整顿,精简机构和人员。”过去的一年,除去比亚迪、吉利与理想等车企外,上汽、蔚来、小鹏、哪吒等车企均未达成全年销量目标。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内的更多新能源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仅在七成左右。36氪AUTO梳理各方信源得知,车企的年终奖均为12个月的薪资水平,多数车企的年终奖都有缩水的现象。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行业年终奖平均值为6617元,较2022年的8281元有所下滑。大到招聘规模,小到员工福利,车企的降本之路覆盖着方方面面。多位猎头告诉36氪AUTO,相比于以往的招聘规模,今年汽车市场给猎头端开放的HC(招聘人数)需求比去年下降了至少三成。“招聘门槛也变高了,一些职能岗位都要求是985或211。”多家新势力收紧了报销标准和出差标准,以前“拿着发票实报实销”,到现在“各种报销都要注明理由”。以往的太平日子不复存在,员工们被迫卷入内部淘汰制度。一位南方传统车企员工说,今年开始,该公司加紧了部门绩效考核,“每个部门强制背负固定数量的C、D评分,C扣绩效,两次D自动淘汰。”置身事内的每一家企业都勒紧裤腰带对抗严寒。36氪AUTO结合多方信源得知,今年以来,新能源车企们均制定了10%25%不等的降本计划,各个板块预算均有收缩。“宣传、营销等费用砍了50%,生产端计划降本15%。”汽车是规模化生产游戏,更高的产量可以最大程度分摊开模成本,这是车企生产端降本的主要方向。“规模成本下,少开发一套模具总是省钱的,反映到汽车上,就是减少零部件数量。”一位合资车企的研发人员说,现阶段车企们更愿意使用一体式的设计思路,“比如长安Uni系列的一体式保险杠,成本价要比‘一个保险杠+一个格栅’的方案省钱。再比如特斯拉的无前脸化设计,也直接将上格栅省略。”越来越多的车企也愿意在生产端采用车身一体化压铸,特斯拉、小米和小鹏汽车都在用一体化压铸实施降本,该技术大幅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了生产工艺。在规模化生产情况下,成本显著下降。有业内人士告诉36氪AUTO,包括长安、长城都有在生产端采用车身一体化压铸的策略,“但改造初期投入大,车企们正就不同的车型,和不同的定位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实现效益最大化。”智能驾驶汽车的渗透率也在逐年走高,华为预测,到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达20%,整车算力将超过5000TOPS,C-V2X渗透率达60%。智驾方案尚不成熟时,车企们惯用硬件堆砌来提升智驾水平,更多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算力芯片等硬件配置,用冗余的硬件成本支撑城市高速NOA。但这对应着整车制造成本的提升。为了节约成本,大家都在尝试用尽可能少的激光雷达和算力,挑战高阶智驾。小鹏汽车试图用轻雷达策略提升智驾能力。比亚迪今年计划在12万级别的产品上均配备低线束激光雷达,以规模压缩成本。但对应着,轻硬件则需要用强大的软件算力去做弥补。“跑在头部的新能源车企,自动驾驶软件部门是目前最卷的部门。”车企内部人士说。降本贯穿到车企内部的每一条脉络,一些合资车企选择削减产能应对。日产计划削减30%的在华产能,本田也将削减20%的在华产能。作为参考,日产和本田在华销量分别下滑了24%和11%。供应商咬紧牙关一辆汽车拥有2万多个零部件,其中有六成零部件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采购。价格战压缩一辆车的利润率,为了拓宽生存空间,车企将成本压缩向上游转接。今年年初,盖世汽车援引大和分析报告指出,特斯拉要求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降价最多10%,其认为特斯拉的减价行动会令其他新能源车企利润率受压,同时对中国汽车行业整体气氛造成负面影响。彼时特斯拉所处的困境是,由于2023年的连续降价,特斯拉的毛利率已经从一季度的19.3%下跌至三季度的17.9%。按照行业惯例,供应商每年都会向车企提供3%5%的降幅,但依然由于价格战,博世2023年被要求降价15%,今年很多主机厂更是要求一级供应商在去年基础上降价20%。“我们关门不做了,可能比降20%更好。”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直言道。为了倒逼供应商降价,主机厂还会搅动供应商的内部竞争。根据供应比例的不同,零部件会有一供、二供和三供。“主机厂开年会让一供提供更高的降幅,如果一供不答应,那么主机厂会降低一供的订单,抬高二供和三供。”有主机厂人士告诉36氪AUTO。供应链企业的竞争依然激烈,曾经“电池价格高于行业水平10%”著称的宁德时代也在主动收缩价格,“前两年要想获得宁德时代的电池供应,需要满足一定的账款和采购量。”但现在,“如果采购量够大,宁德时代愿意提供给你低于行业水平的报价。”从原材料供应商,到二级供应商(Tier 2)、一级供应商(Tier 1)再到主机厂,这个链条自上而下构成了零部件的供应关系,也自下而上构建了寄生关系。主机厂为了缩减成本,会主动要求Tier 1降价,同时拉长回款周期。Tier 1则继续向上游转接成本和回款周期。“Tier 1收到10%的降价,Tier 2降价幅度会更高一些,以此类推,链条上每一环都要保证自己能够盈利。”有供应商人士说。上游的应付账款及下游的应收账款,往往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需要进行融资来补充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上述人士透露,近七成的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型企...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