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这一百年,走得太快了。看到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润麒生于1912年,逝于2007年,他晚年上天涯论坛,为自己孤苦的姐姐正名,与诋

人类这一百年,走得太快了。看到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润麒生于1912年,逝于2007年,他晚年上天涯论坛,为自己孤苦的姐姐正名,与诋毁姐姐的人论战。如果他再延寿两年,还能上豆瓣、微博。中间这一百年从皇朝到互联网,如今连互联网都已衰落。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天涯 社区 创立于 1999 年,是中国互联网 论坛 早期的“鼻祖”,承载了许多 70 后 80 后网民的青春记忆。天涯社区曾经

天涯 社区 创立于 1999 年,是中国互联网 论坛 早期的“鼻祖”,承载了许多 70 后 80 后网民的青春记忆。天涯社区曾经拥有超过 1.3 亿的注册用户,产出了大批意见领袖、网络红人和知名小说,包括芙蓉姐姐、奶茶妹妹等网络红人。天涯社区也曾是资本宠儿,获得了 IDG、清科、联想、谷歌等投资机构的青睐。 天涯社区见证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曾经辉煌无比。但是在互联网竞争的大潮中,它却没能适应变化,最终走向了没落,成为过客。

封面图片

天涯社区App“复活”上线应用商店但无法正常使用 公司正筹资1000万元

天涯社区App“复活”上线应用商店但无法正常使用 公司正筹资1000万元 早前3月1日,天涯社区的运营方“天涯社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遇到了流动性困难,并因一位员工欠薪被申请破产审查的案件,再次引发广泛舆论关注。公司称这遇到资金困难后面临的正常法律诉讼,并不会对天涯重启构成实质性的影响。公司在努力地进行债务重组,且有信心将公司的债务总额降到1个亿以内。天涯社区方面强调,未来两个月将全力以市场化的方式,筹集不超过1000万的资金,专项用于以恢复天涯社区访问及持续运营为核心的新天涯计划。在确保数据安全合规的前提下,预计今年5月1日之前恢复天涯社区访问。截至钛媒体App发稿前,天涯社区官方没有回应App上架信息。据悉,1999年,原法制日报的邢明在海南创办天涯社区,在中国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中,天涯社区成为当年BBS的代名词。芙蓉姐姐、韩方大战(韩寒和方舟子关于“韩寒代笔”等一系列论战)、宁财神,很多名人和公众事件正是从天涯发起,红遍全网然后全国。现象级IP《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黑道风云20年》均出自天涯。2004年,新浪与搜狐曾希望收购天涯社区,但邢明仅接受入股,拒绝并购,双方不欢而散。2005-2005年,先后获得IDG、清科、联想、Google、江南春的投资并筹划海外上市。其中Google投资100万美元获得6.67%股份,成为天涯最大境外投资方。天涯和Google共同开发的天涯问答和天涯来吧,对标百度知道和贴吧,成为Google进军本地化市场和百度竞争的合作方。2006年,天涯开始用广告进行商业化探索,加快上市节奏。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天涯错失海外上市机遇。随后,天涯开始考虑回归中国市场从新三板上市,随后拆除VIE架构并谈判回收Google所持股份。等到2011年天涯完成回购Google股份完成股改,创业板已经上了几批企业,门槛提高,回归创业板的窗口期已过,直到2015年才最终挂牌新三板。而新三板没能成为天涯的救命稻草。挂牌仅6天后,天涯因迟迟不公布2015年财务数据被停牌。2019年4月17日,停牌两年之久的天涯社区从新三板摘牌。同时,伴随移动互联网兴起,天涯、猫扑、百度贴吧等社区论坛相继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随后,大力卖广告、做电商、推游戏的尝试透支天涯流量,押注区块链、元宇宙的尝试也都未能拯救天涯。据天涯社区发文,流动性危机的起因是在成都建设移动互联网总部基地的投资失利,导致移动互联网转型严重受挫,使得天涯公司资产被全部冻结,进一步引发了银行断贷、员工离职高额赔偿等连锁反应,造成了天涯公司整体性资金流动性危机。2023年4月,天涯社区宣布,因资金流动性困难几年来逐步加剧,电信IDC欠费导致天涯社区暂停访问。去年5月,“断网”危机之后,天涯创始人邢明找到天涯第一个员工、原天涯社区执行总编辑宋铮来筹集资金。宋铮随后获得邢明授权,发起一个连续七天七夜的直播活动,给天涯筹集资金恢复网络连接,官方称共筹得资金158922.61元(目前我们及电信公司未收到该款项)。同时,天涯社区还启动“助力天涯”的捐助通道,截止今年3月1日,共筹得资金93427.82元,上述资金全部用于支付电信公司费用。天涯社区表示,经与有关部门及电信公司的沟通,未来两个月,公司将全力以市场化的方式,筹集不超过1000万的资金,专项用于以恢复天涯社区访问及持续运营为核心的新天涯计划。而且将采取引入战略投资、恢复广告业务、启动社交电商平台及大力开展会员增值服务等方式筹措资金,在确保数据安全合规的前提下,5月1日前恢复天涯社区访问。不过,天涯社区目前仍面临巨大的债务和法律纠纷。天眼查信息,天涯社区工商主体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存在7条被执行人信息和18件股权冻结信息,累计执行标的超过4.5亿元。同时,该公司和邢明还存在数十条限制消费令,以及数百个案件,案由包括名誉权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为获得更多数据,天涯社区App近三年多次因“未获用户授权私自个人信息”等问题反复遭工信部点名,并面临下架整改。2021年5月,工信部通报显示,天涯社区App在不同版本中反复出现同类问题,包括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频繁过度强制索权、欺骗诱导用户下载等。工信部表示将依法暂停其违规行为,予以直接下架处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世纪思想史》作者: [英] 彼得·沃森

《20世纪思想史》 作者: [英] 彼得·沃森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 原作名: The Modern Min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译者: 张凤 / 杨阳 出版年: 2019-10 页数: 1316 《思想史》作者全面解读20世纪,又一部拒绝简化的思想全史 独树一帜的著史笔法,梳理现代人类境况的观念脉络 20世纪为何如此与众不同,除了战争和政治我们还有什么 写尽百年非凡的智力冒险,思想才是人类面向未来的希望 无删节全译本,理解20世纪的思想,就是 理解今天的人类 一己之力完成的百科全书,涵盖了20世纪所有思想的历史。 丹尼尔·贝尔,哈佛社会学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意识形态的终结》作者 这是一部关于20世纪思想的鸿篇巨制,展现出作者海量的惊人胃口和百科全书式的博闻广识……沃森有着提纲挈领的本领,又是一位极具天赋的通识作家。 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接续《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的线索,纵览风云变幻的20世纪,拨开战争和政治的迷雾,从思想入手理解这一百年人类的智力成就。 20世纪既是人类的多事之秋,也是思想进步的辉煌世纪。在这个世纪,全人类在奴役、对峙、战争和解放的裹挟中曲折前进、求同存异,我们也在各大学科中取得了微观粒子、基因结构、现代主义等重大发现。彼得·沃森用精准和优美的叙述笔法,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思想发展娓娓道来,帮助21世纪的读者理解我们如何抵达当今的世界,未来又会去向何方。 这是一部用思想写成的20世纪通史,书中的主角不再是世界大战和政治博弈,但它将包含战争的思想后果、冷战时期的科学竞赛、去殖民化浪潮的余波等仍旧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它们将会是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理解人类自身的关键所在。 #思想 #思想史 #哲学 #历史 #历史学

封面图片

中国科技投资这一年:低迷中寻找微光

中国科技投资这一年:低迷中寻找微光 中国互联网大公司自春节前后就开始密集投入大模型,且都由一把手亲自盯。上一次类似的景象还是社区团购。为争夺训练大模型的 GPU 计算资源,2023 年 6 月前,字节就给英伟达下了超 10 亿美元订单,百度当时给英伟达的订单也至少有 10 亿元人民币。激光雷达公司禾赛在 2023 年 2 月登陆纳斯达克,美股中概股也一度在年初反弹。到 2023 年 1 月底,纳斯达克中概股指数(KWEB)已比 2022 年 10 月时的低点上涨近 90%。但一年下来,更适合的总结是 “高开低走”。在 2024 年开端,我们用 25 张图表回顾 2023 年,涵盖钱的来源与去向;增长行业和失速行业,以及一级市场的终点退出之难。数据回应了一些感受,也修正着另一些感受。美国投资者离场,国资机构成最活跃投资者全球投向一级市场的钱都在减少,中国一级市场整体融资额 2023 年下降 32% 至约 4800 亿元人民币,为 2016 年以来最低值。退潮的现金流中,一些钱撤得更猛烈。2023 年美国投资者参与的中国一级市场融资额为 85 亿美元(约 600 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又少了超 60%;它们参与的交易事件数也比前一年减少近一半,只有 250 起。2023 年 8 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国主体在非公开市场投资中国芯片、量子计算以及某些 AI 领域的公司。美国财政部预计会在 2024 年公布相关禁令细则并推进执行。另一些钱的存在感增强。2023 年一级市场出手最多的前 20 个机构中,14 家有国资背景;前一年这个数字是 8 家,2021 年是 3。接近消失的大科技公司投资中国投资者中,2021 年达到巅峰的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投资大幅下滑。腾讯 2023 的投资额是 2021 年顶峰时的 1/7,阿里则不足其上一个高峰 2017 年时的 1/10;收入 7000 多亿元人民币的字节跳动,对外投资不到 50 亿元人民币。大模型成为中国互联网大公司追逐的焦点。阿里、腾讯、美团等公司都在 2023 年投资了大模型创业公司,腾讯、阿里还少见地一起投资了智谱 AI 和百川智能。据“晚点 LatePost”了解,字节跳动也曾在 2023 年上半年考虑投资大模型公司 MiniMax 和阶跃星辰,但最终未出手。字节在 2023 年年中决策:不再投资大模型公司,而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大模型。中国互联网大公司对外投资大模型的力度远逊于美国同行。微软、亚马逊、Google、英伟达、Databricks 去年贡献了 5 起单轮融资额超 10 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或收购交易。大公司的对外投资和收购是刺激创业市场活跃的重要因素。截至 2020 年,腾讯累计已投出 70 多家上市公司,包括京东、美团、拼多多、快手等。商汤、旷视、寒武纪和小鹏等科技和汽车公司则获得过阿里和蚂蚁等公司的投资。字节跳动和阿里过去在 to B 领域的多起收购也为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创造了退出机会。早年间,中国投资市场讨论的话题还是创业逃不出 “to BAT”。而如今,想 “to BAT” 也难了。剩下的美元投资也有了更多价值观一百多年来,只要和平还在,美国资本的海外投资基本只考虑财务回报率这一指标,而不太考虑政府或所谓美国利益。1920 年代末,亨利·福特(Herry Ford)就将先进的汽车流水线带去尚未与美国建交的苏联,建了苏联第一个汽车工厂高尔基汽车厂。1941 年珍珠港事件前几个月,Jersey Standard(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Vacuum Oil(施丹维克石油公司) 等几家石油巨头(后合并为埃克森美孚)还在向德国、日本出售石油。现在中国公司能拿到的美元投资里,来自美国的占比显著减少,石油美元提升。中东对中国一级市场的投资现在已相当于美国资本的 1/2 2015 年还只有 5%。相比美国财务投资者,中东主权基金有更多诉求尤其是沙特。沙特主权基金 PIF 的最大投资逻辑是布局新能源、科技和旅游等新产业,使沙特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成为中东地区强国,它希望被投基金和公司能配合沙特招商引资。如去年 10 月获得沙特新未来城(NEOM)及旗下投资基金 1 亿美元投资的小马智行就计划与 NEOM 在沙特成立合资公司。这与中国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有相似之处。一位投资人曾向“晚点 LatePost”建议,探究各基金到底如何完成了地方政府的返投与招商要求:“大家都做到了吗?到底怎么做到的?”受此影响,去中东活动的中国投资机构在 2023 年大增。北京、上海等中国主要城市往返利雅德(沙特首都)、迪拜与阿布扎比(阿联酋两个主要成员国)的航班恢复情况远好于中美之间。一位阿联酋投资人说,2022 年底防疫措施松绑以来,包括北京市长、上海、广州副市长在内的中国官员和各地招商引资人员纷纷造访中东,他 “几乎每两周就会接待一次中国考察团”。据房地产咨询公司 Asteco 数据,2023 全年,迪拜办公室租金上涨近 3 成;中东当地媒体 Arabian Business 统计,2023 年三季度,利雅得优质写字楼租金较前一年同期增长近 24%。投资机构聚集的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上升沙漠中的豪华办公楼遥远,北上深甲级写字楼才是投资机构的日常。据戴德梁行数据,上海静安核心商圈写字楼的空置率达到 13.7%。这侧面反映着机构们正在收紧的钱袋。当美元基金的年底团建目的地从新西兰、北海道降级为丽江、西双版纳,更多创业公司重新思考资金管理逻辑:要么寻找自身方向与中外政策的契合点,在市场逻辑衰弱时寻求其它加持;要么努力提前自己造血的时间。哪条路都不好走。中国一年诞生 4 家大模型独角兽,但模型创业窗口已经关闭即使整体低迷,钱也总会找到相对好的增值去处。因底层技术进展和 ChatGPT 的爆火,AI(人工智能)尤其是大语言模型成为 2023 年最大的科技投资亮点,AI 领域融资事件数比前一年增长 145%。AI 的关注度也随之暴涨,其 2023 年在中国的资讯指数达到过去多年峰值的近 6 倍。不过有违直觉的一点是,AI 领域 2023 年的总融资额实际比前一年还少了 4.5%,为 257 亿元人民币,不到 2021 年的一半。大部分钱和眼球集中到了少数公司身上。过去一年,中国诞生 4 家大模型独角兽(10 亿美元估值公司),另有月之暗面估值到了 7 亿美元。5 家公司公开披露的融资约 100 亿元人民币,以不到 1% 的交易数占比吸收了中国 AI 领域近 40% 的投资。中国模型层的创业和融资窗口已在 2023 年快速关闭。参与了中国多家大模型创业公司融资交易的华兴资本 AGI 团队负责人秦川预计,大模型应用会成为 2024 年 AI 投资重点,模型层的融资节奏则会随头部公司估值高企而放缓。全国各地投建智算中心,已披露前十大项目总投资额超 400 亿元根据“IDC 圈”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3 年底,全国披露的 “智算中心” 项目已有 129 个,已披露的总算力规模超 7.7 万 P(1P 相当于每秒 1000 万亿次计算速度),在建规模 4.9 万 P。已披露投资额的 2023 年智算中心新项目中,前十项目投资额合计超 400 亿元。这些智算中心项目的建设主体是地方国资、三大电信运营商和阿里云等大型云厂商。百度和科大讯飞等公司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2024 年中国将有一轮 AI 计算中心投资潮,他们已在为拿订单积极准备。半导体投资继续往上游走,RISC-V 产生单轮 30 亿元大融资需求与政策的双重牵引下,半导体投资近三年内都在向材料、设备和制造等上游环节倾斜。2023 年,半导体设备领域融资数已是芯片设计的两倍。GPU、DPU、ARM 架构 CPU 融资从 2021 年的高峰滑落,RISC-V 成为 2023 年芯片下游设计环节为数不多仍有大额融资的领域:如 2023 年 6 月奕斯伟计算完成超 30 亿元人民币 D 轮融资...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癫了一年多的马斯克 终于把X弄成了LSP天堂

癫了一年多的马斯克 终于把X弄成了LSP天堂 值得一提的是,在X定义“成人内容”时,同时也相当大胆地将十分具备争议的AI内容,也列入了许可范围内。就这样,没有任何迂回和擦边,X以前所未有的高调姿态进入色情领域。作为世界上最大、浏览量最高的社交媒体之一,X突如其来的“下海”行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此前尚不熟悉X内容构成的网友,纷纷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中寻求进入这片“LSP天堂”的路径。当然,对熟悉X这一平台的网友们来说,对这条新闻多少有些见怪不怪的意思。在此之前,包括马斯克尚未接管的Twitter时期,X这个平台就已经是世界上主流社交媒体中对“成人内容”态度最为暧昧的平台,与其他平台的极力限制不同,X从未明令禁止过“成人内容”。甚至,“成人内容”还一度是X最主要的内容构成之一。在2022年,路透社就曾援引过X内部文件报告,称当时的X上已经有13%左右的推文包含了“成人内容”,且在后来的发展中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对很多用户来说,浏览各式各样的“色色”内容已经是被默认的功能之一,对不少18+作品而言,X更是一个在宣传和传播方面极为便利的平台。只是,从双方都在灰色地带保持着的默契,到正式将这个问题摆到明面上来谈,当中无疑有着巨大的区别。前者只不过是宽松言论监管政策带来的自由与混沌,后者则意味着X将具备更清晰的社区内容管理权限,可以将“成人内容”作为正常内容进行常态化管理,同时对审核界限的定义也更为清晰透明。根据X的新规,用户不能发布的“成人内容”有十分清晰的界定,并且这条底线基本遵循着普世价值观中反对性犯罪、儿童色情、隐私侵犯等行为的逻辑。对“成人内容”来说,这已经是个相当宽泛的标准只要不踩底线,并且不将“成人内容”放在账号主页横幅或头像上,用户可以发布的内容堪称百无禁忌。而在强化了X一贯使用的“敏感内容警告”设置后,X也试图主动地将用户进行分层,人为地制造“信息茧房”,强制所有发布成人内容的账户标注“敏感标签”,同时只让成年的注册用户能够查看含有“敏感标签”的内容。不难看出,这一系列新规改动都是X在为了平台内容构成转型而铺路。内容审核标准的改动,加上对内容发布者和用户可查看内容的清晰限制等做法,都是在为X划分一个“成人内容”分区而提供“周边设施”。自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2022年10月27日收购Twitter后,关于这个平台的未来规划,他一直不断强调“Everything APP”这个概念。在众多媒体的采访中,他都不断提及着“微信”这个软件在国内生活领域的重要地位,他也一直在试图将Twitter也打造成在通讯、影音、支付、商业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的“超级APP”。《纽约时报》2023年7月27日文章,题为《埃隆·马斯克把X变成“一切应用”的不切实际的追求》这个愿景自他2023年7月用X公司对Twitter完成收购,并将Twitter更名为X后,在他的个人社交媒体上有着明确的阐述。而这次X想要在“成人内容”领域分一杯羹的做法,无疑也意味着在他未来的版图中,人们对“色色”消费,同样是他所筹谋的板块之一。对一个正经的社交媒体而言,对如此直球的“成人内容”的需求,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对世界上最特立独行的超级富豪来说,这种做法倒是相当符合他一贯以来的行事作风。当然,马斯克个人的愿景虽然可以被认为是X这次转向的主因之一。但不可忽视的,是诸多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曾经最著名的“汤不热”(Tumblr)因禁止“成人内容”而光速陨落,新生代OnlyFans靠着海量“福利姬”、优秀内容和订阅制大赚特赚后,“成人内容”无穷无尽的商业潜力又一次被提到台前。2023年,根据OnlyFans的母公司Fenix International Limited提交的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OnlyFans收入达到56亿美元,相较于2021年的48亿美元增长了大约15%。同时,在利润方面,2021年OnlyFans的税前利润为4.32亿美元,而到2022年,这个数字则变成5.2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1%。在用户方面,创作者数量增长了47%,达到了320万,订阅用户总数增长了27%,达到了2.39亿。无论是营收、利润,还是用户规模,OnlyFans在过去数年间都实现了极为夸张的数据增长。而原本就有浓厚的“色色”土壤,创作者和内容总量方面并不逊色于OnlyFans,同时在传播方面具备得天独厚优势的X,显然也具备着分这块蛋糕的能力。然而,除了“成人内容”的营收潜力带来的诱惑外,更重要的是X需要一份强而有力的收入,来给一直在不断胡来的新老板“擦屁股”。想要把Twitter做成一个包罗万有的“超级APP”的马斯克,在这一年多来所做到的,是把Twitter变成了一个与这位世界上最有钱的互联网抽象人才最为匹配的混沌舞台。日日有新闻,月月有大活,Twitter各式各样的改制,比所有火爆院线、当红新剧都要精彩。Twitter这头刚一到手,马斯克就立刻解散了董事会、解雇了原先的管理团队,然后开启了高达四轮的大规模裁员,把员工人数从七千多裁到只剩一千多,“切”掉了80%的员工,堪称一场极为华丽的“裁员广进”。这盘史无前例的“炒鱿鱼”里,最先中招的就是Twitter的内容审核团队。马斯克高舞“绝对言论自由”的大旗,裁掉了整个“信任和安全委员会”,同时解禁了一大批极端人士的账号,把弥漫于Twitter的“自由之风”浓度拔高了一大截。浓度过高的“自由”言论直接让大量Twitter的主要广告商感到过敏,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Twitter上的奇葩言论而影响企业形象的忧虑下,他们选择了把Twitter踢下了游戏桌。被广告商大撤离吓到的马斯克开始甩锅给网友根据Media Matters的报告显示,在马斯克接管Twitter不到两个月内,排名前一百的广告商就已经流失了一半,包括可口可乐、苹果、香奈儿、大众、雀巢这些大广告商。许多媒体将这一现象评价为“Twitter广告商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马斯克对这一现象的评价则是相当“幽默”的“他们是讨厌美国的言论自由吗”。与这场“敦刻尔克大撤退”一同到来的,还有一场声势浩大的“Twitter蓝勾认证风波”。马斯克一拍脑门推出了月费8美元的个人与企业账号认证服务“Twitter Blue”,反向效仿其模仿者“微博”,希望让整个Twitter变得“蓝光熠熠”。结果因为设计存在严重缺陷,个人认证用户成了个付钱就能“上认证”的滑稽功能,一大波互联网乐子人把Twitter认证玩成了声势浩大的地狱笑话游戏,“天下第一”的“北美任天堂”闻所未闻地让马力欧朝着大家“竖中指”,拿到“蓝勾”认证的“上帝”和“撒旦”在Twitter上激情打嘴炮。由于场面一度失控,个人账号的认证功能在发布几天后就被马斯克光速撤回,搞得大家想要付费骂马斯克都找不到充值渠道,着实可惜。然而,“Twitter Blue”可以撤回,广告商们撤资的决定却不能撤回。即便马斯克在这之后不断调整给予广告商的福利,让他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拿到更好的推荐位,Twitter的广告收入仍然在不断下滑中。《经济学人》的Business板块在去年年底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名为《埃隆·马斯克的X特别容易受到广告客户抵制的影响》,在文中充分阐明了自马斯克接管Twitter并更名X后,在广告收入上的困境。文中援引了数据研究公司Insider Intelligence的报告,称X在2023年的广告销售额将相较于之前下降一半以上。在运营上屡屡出现问题的马斯克,显然没有预料到“超级APP”做起来会有那么多的麻烦。在2022年年底,他甚至发推文称想要撂挑子不...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119年老牌车展停办 国际车展也迎来大洗牌?

119年老牌车展停办 国际车展也迎来大洗牌? 日内瓦车展的停办新闻,来得既有些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毕竟当一个曾吸引全球74.7万人参与的国际性车展,沦落到最近一次办展仅有20万不到的观众、5家参展车企时,谁都能看出这个所谓的“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早已光芒不在。(五家分别是比亚迪、名爵、雷诺、达契亚、Lucid)近两年肉眼所见的海量新车信息,几乎都来自上海车展、北京车展等等。那些老牌传统车展的往日荣光,说真的光环已经黯淡了太多。就比如,今年4月底北京车展在国内互联网上“大杀四方”之时,谁还会在意更早一点的2月份,瑞士还举办了一场日内瓦车展呢?没落,传统车展是真的没落了。日内瓦车展以外,其余的巴黎车展、慕尼黑车展、底特律车展、东京车展,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规模缩小、参展企业减少等情况。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展台上的火热。超百款新车参展、外国车企高管组团包机前来、密密麻麻的发布会……无一不体现出中国车展的生机与活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传统的国际车展到底怎么了?这背后折射出了哪些变化?一切,就让我们从日内瓦车展的诞生开始说起吧。01. “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有一说一,无论现在还是百年前汽车刚诞生之时,瑞士汽车产业几乎都没什么存在感。一般人既不知道瑞士街上跑的都是什么车,也不知道瑞士有什么汽车品牌。而事实是,瑞士确实没有一家知名的汽车企业或汽车品牌。但在瑞士举办的日内瓦车展,却以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名头享誉世界,被称为“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毕竟,世界五大车展其他四家能办到今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背靠当地丰厚的汽车业家底。底特律是美国三大车企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的老家,巴黎车展代表的是法国汽车工业,慕尼黑(之前是法兰克福)代表德国汽车,东京则是日系车的地盘。唯有日内瓦车展,看身后的瑞士汽车可以说是空无一人。但是,在过去的119年里,没有家底其实反过来也可以说是没有桎梏,更便于大家放开手脚,凭实力争奇斗艳。任何或天才或叛逆的新技术、新造型、新产品,都可以放在日内瓦车展首发,这些车型在日内瓦车展上展出之后,往往会变成开先河之作,在后续一段时间里引领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2017年,top gear就曾盘点日内瓦车展历史上十大最吸睛的车型,这个盘点充分说明了这一特点。比如历史上第一款拥有流线型车身的克莱斯勒Airflow:首次运用了“车体人员保护区”和“车头溃缩区”车身安全设计的梅赛德斯-奔驰230SL:将猛牛形象与品牌绑定起来的传奇车型兰博基尼Countach:顶级超跑、在轻量化设计做到极致的迈凯伦P1:甚至,一些无法实际量产、不可能延续下去的实验性车型,也屡屡出现在日内瓦车展的舞台。把V8发动机塞进小车里的菲亚特8V,只限量生产了113台。正是这些传奇和经典,塑造了日内瓦车展的基调和性格底色。而它们之所以来到日内瓦车展,则与瑞士的自身条件密不可分。一方面,现代汽车工业诞生自欧洲,瑞士作为欧洲国家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接触汽车早,紧挨着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大传统汽车强国的地理环境,也便于汽车行业的往来交流。再者,瑞士有钱。凭借钟表制造业和金融业闻名于世的瑞士,在消费上是不差钱的,当地人“吃过见过”的态度催生了汽车文化的蔓延。另外更重要的是,瑞士中立国的身份让各位大佬都愿意来此共襄盛举。以一战二战整个欧洲物理意义上打成一片的情况看,没有介入战争、不得罪任何一方的瑞士,也就没有历史包袱,可以说是让所有人都能自愿踏进的土地。敞开大门好做生意嘛,瑞士发达的银行业已经把这条路径跑通了,办车展更是手到擒来的一件事。于是,伴随着以上得天独厚的条件,日内瓦车展就这样繁荣了大几十年,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02. 一个国际车展的衰落119岁高龄的日内瓦车展,熬过了一战、二战、几次经济危机,最终却没能熬过汽车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从2020、2021、2022、2023这四年缺席情况看,日内瓦车展的停办决定其实早有预兆。毕竟在这四年时间里,汽车行业已然天翻地覆。全球产业链被不断冲击、新能源汽车逐渐大势所趋、中国汽车强势崛起……一桩桩一件件的新闻密切登场,相较之下连疫情带来的影响都不算什么了。此时此刻日内瓦车展的退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在2016年特斯拉Model X登陆日内瓦车展时,全球最新颖、最前沿的汽车技术转向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就已经不可避免了。而当下这一领域走在最前面的却不是拥有老牌豪强的欧洲,而是拥有先行者特斯拉的美国和形成了最完整产业链、品牌和车型也在百花齐放的中国。但几年才出一款新车的特斯拉,如今对参加车展这事兴致缺缺;中国品牌又肯定要在主场抢占先机。从这个角度看,当下在新能源汽车上取守势的欧洲,本就没有能力继续维持三个国际性车展的全球地位。既然标榜“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的日内瓦车展无法展示最新、最靓的汽车技术,也就失去了最大的价值。逐步走向衰败,自然是理所当然。保时捷曾连续数十年,在每一届日内瓦车展带来亮眼的新车首发阵容。至于疫情对线下交流的阻碍,也不过是一针催化剂。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都在因为新能源出现而加快重塑的步伐,新兴市场话语权在加重,传统势力话语权在削弱。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车展上呼吁,希望法国消费者能够把钱花在欧洲制造的电动车上时;当德国总理舒尔茨在慕尼黑车展上表态,将投资1100亿欧元以确保德国工业处于领先地位时,他们的未尽之意其实是法国也好,德国也好,欧洲百年来在汽车工业上的领先地位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与其用自己的市场为他人做嫁衣,不如把机会留在本土,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外人”,不仅指来势汹汹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包括瑞士。现在早已不是一战、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大家不再需要一个中立国专门出场子。相反,车企是否参与车展,本身就成了是否重视当地市场的一种表态。日内瓦车展的繁荣仰赖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共同参与,瑞士没有“自家人”撑场面,现在小伙伴们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连千万人口都不到的瑞士,也不是什么潜力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不值得巨头们花费太多精力。说白了,日内瓦车展已经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停办,可能真的是日内瓦车展命中注定的终局。03. 世界五大车展,尽归中国?日内瓦车展官宣停办的同时,官方还表示2025年将转战卡塔尔多哈。如果大家愿意将在卡塔尔多哈举办的日内瓦车展继续称为日内瓦车展的话,那么这个创办了119年的国际车展也算没有彻底凉透。事实上,卡塔尔日内瓦车展的举办方就是GIMS在卡塔尔的分公司,且2023年日内瓦车展就已在卡塔尔的多哈举办过一届。甚至还有传闻,GIMS几年前就在考虑转移到中东,并且跟卡塔尔旅游局签订了一项10年的协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卡塔尔日内瓦车展。不得不说,日内瓦车展“转生”到中东,属实是件一拍即合、一举两得的事。瑞士如上所述,已经没有实力继续举办一个国际车展,但中东“土豪”的金钱和意愿可是大大的有!当然,最终效果是否能达到卡塔尔的预期,那就不好说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涵盖日内瓦车展在内的世界五大车展近些年受到了不小打击。一方面车企不再将参加传统车展视为不可或缺的...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