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B站商业价值低?我讲个现象,上周我在B站首页看到有直播间讨论姜萍是不是作弊,点进去就是好几个直男圆桌聊天,大谈姜萍成绩是真

#内幕消息 为什么B站商业价值低?我讲个现象,上周我在B站首页看到有直播间讨论姜萍是不是作弊,点进去就是好几个直男圆桌聊天,大谈姜萍成绩是真是假。而后几天,我每天都能在B站首页刷到类似的直播间无数个,点进去发现动辄已经讨论了七八个小时。老实说,我是任何一个甲方市场部话事人的话,每天在B站看到这种未来油腻男爹味培养皿,我第二天就发邮件跟team说把今年投放B站的budget allocation往死里调低。我要是B站相关话事佬,我早就微观调控这些吃饱了没事干的直播间不要出现在首页。「戾气」、「指点江山」、「直男」、「低龄」,这些关键词都是跟商业价值直接唱反调的,B站来了个大全套,甲方都吓死了。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抛开姜萍成绩的争议,仅看各平台对姜萍成绩的态度,还挺能体现目前社交平台的氛围取向和用户群体组成的。

#内幕消息 抛开姜萍成绩的争议,仅看各平台对姜萍成绩的态度,还挺能体现目前社交平台的氛围取向和用户群体组成的。 某乎:一边倒的质疑,且有不少科班和业内人士摆证据,属于平台专业对口了。从解题板书里的专业知识的书写与过程中找出漏洞。也有不少“姜圣”等戏谑化情绪化的攻击; 某红书:一边倒的声援支持,热门帖子集中在“女性永远处于被质疑”“嫉妒应该改成男字旁”,从质疑的出发点上就进行根本的否认,从立场上进行绝对的打到; 某站:温和派理性派居多。质疑和声援总体均衡,也有摆事实讲道理的,但弹幕区玩梗的最多,最后大多落脚在“阿里,资本,哎”上面; 某吧:数学丁真!滑雪丁真!赛博丁真!乐子人的聚集地; 某音:“你们就是瞧不起中专生逆袭”,“国人骨子里的学历歧视何时休”。是覆盖广度和人数最大的平台,能体现基本面倾向。 微博:极端派的乐园“质疑的人先来解题看看”,理中客的天堂“我质疑冰箱难道还要自己会制冷?”, 任何派别都能找到自己的阵地,总体也还算能接纳事件的反转和再反转。

封面图片

如何看待阿里数赛多名选手联名请愿,要求组委会就「姜萍事件」展开第三方独立调查?

如何看待阿里数赛多名选手联名请愿,要求组委会就「姜萍事件」展开第三方独立调查? free光阴似箭的回答 本人强烈支持。 这些天里不论是知乎还是B站,有很多人拿姜萍和我做对比,说事儿。从心里来说也经历了一阵风波。必须承认的是,很多时候,我的数学水平远不及一些知乎网友,所以我也尽量回避与姜玲有关的舆论风波,并低调行事。 最近一周我也看了有关姜萍的采访视频,B站上也有网友做的关于我和姜萍采访的对比视频,对此,我尽量保持置之不理的态度。捧我也好,质疑我也罢,我仍然会在知乎保持创作,而且欢迎广大博闻强识的网友们做判断。毕竟数学容不得作假。倘若能作假,顶尖数学家如怀尔斯就不会一次次的修改证明费马最后猜想的证明。再如晚年的阿蒂亚博士关于黎曼猜想的几页论文也不会草草收场。 我还要指出的是,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姜萍同学指出了她学的三本数学书分别是同济版《高等数学》,谢惠民的《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以及Evans的《偏微分方程》,这几本书以及配套教材以及前置课程教材在我的知乎置顶帖中已经给出相应的pdf版本,如果有需要可以自行取用。 我们做数学的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为了争强好胜,或者追名逐利,只是为了宽慰自己的内心。觉得数学比现实世界更有趣味或者更有意义。当我们纯洁的内心被有意者所利用,那么等待着的不但是内心对自己的惩罚以及对这个世界不光彩的痛恨。 感谢大家关心,我先睡了。大家也要早睡哦,身体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啊!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free光阴似箭)

封面图片

B站终止了全面取消播放量数据显示的决定

B站终止了全面取消播放量数据显示的决定 该负责人还在回应中承诺:将会持续对于B站产品进行改进,并非定期向用户汇报产品改进的进展。距离 B 站宣布播放量( VV )显示改为播放总时长( VT )这个决定,已经过去了快一年。而更早的时候,知危编辑部也就已获知,灰度测试已经开启。也就是说,这事儿 B 站从设想到调研、测试已经有一年多了。当时,外界普遍认为播放总时长是展现优质中长视频优势的数据,拥有中国最好的 UGC 内容生态的 B 站,匹配 “ 更适合 ” 的数据,有利于最大程度挖掘其内容的商业潜力。但,真的如此吗?从技术上看,数据的计算和呈现并不难,有 B 站人士提到,除了在追溯较早时期视频数据上花了些功夫,部分 UP 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可以在后台看到自己视频的 VT 数据。这个时候做出这种这样的决定,某种程度上体现了 B 站心态的转变。喊出 VV 转 VT 的时候,B 站对于自身的话语权是自信的,认为数据可以被重塑,并被快速接受,使 VT 短时间内成为外界尤其是品牌方认可的衡量优质视频的准绳。但,大环境变了。2024 年,持续降本增效、加速商业化进程是 B 站定下的首要任务。意味着今年的 B 站迫切需要向市场证明:B 站能赚钱,这里生长的 UP 主也能赚钱。而 VV 转 VT 给短期商业化带来的,其实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黑盒,很难证明他是真正有效的利好。一位 UP 主向知危表示,在灰度测试期,后台是可以显示 VT 数据的,团队也曾将数据交给甲方,并以此证明视频的优质,甲方还查看了往期的 VT 数据,但后续反应相对平淡,“ 还是更在意播放量和其他互动数据,还有那些排行榜。”一直以来,B 站的投后数据颗粒度和其他内容平台相比都更粗糙,这体现了 B 站商业化基础设施层面的薄弱。但神奇的是,品牌和代理商似乎普遍习惯了这样的认知,“ 有些品牌方会寻找第三方数据平台监测 B 站的数据,有些则尤其注重评论区评论和品牌名字提及频率,以此衡量美誉度和认知。”在经历了认可 “ 年轻人聚集平台 ” 这个逻辑的 “ 盲投 ”,到不知如何评价 B 站投后效果的混沌,品牌似乎进入到新的阶段:对 B 站依然重视,但各自有一套评价体系。这一点在财报上也有所体现,B 站 2023 年全年广告业务收入为 64 亿元,较 2022 年增加了 27% ,在自身的增值服务、广告、移动游戏、IP 衍生品四大业务里,是增速最高的板块。在这个处境下,B 站自己 “ 打脸 ” 自己,在情理之中,算是 “ 打醒 ” 了自己。在这个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维持广告业务的平稳增长为第一要务的时期。一旦整个平台的数据评价体系被改变,意味着最起码短时间内平台视频数据会出现动荡,甚至出现 UP 主生态的洗牌。B 站目前有数千家广告代理商和数十家核心代理商,这些代理商手里的 UP 主名单会面临一下子就没了说服力的风险。他们既要先自己摸透 B 站改 VT 后的利好和合理性,又要向品牌方传达 VT 数据的优势,沟通成本剧增,效果还不确定。B 站社区与产品负责人方方在回应中也提到:公布后,才发现各个方面的反馈很不乐观,很多人看不懂这个指标。这是一个需要外界接受和理解的东西,我们对此过于自信了。在 B 站之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和产品,是以时长计数的。B 站清醒地意识到,在游戏盈利还需要时间,全靠广告撑门面的当下,自己没办法承受一点震荡,被打脸并不重要,达成 2024 年扭亏为盈的目标才重要。服务好甲方、UP 主才能赚钱,赚了钱内容生态的池子才能保住基本盘。同时,回应中提到,在目前的推荐算法中,播放时长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统计因素。一位接近 B 站人士向知危表示,B 站拥护中长视频的逻辑依然没有变,但不一定是颠覆数据认知,更温和的措施仍然在施行,包括流量权重的配比、编辑推荐( B 站一直以来都是编辑权重最大的平台 )、热榜扶持等。从公开数据上来看,今年UP主接到商单的比例确实更多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播带货试水后,B 站开始发力切入最近的 618 大促,这可能是其第一次有目的大规模联动品牌方、电商平台和 UP 主进行商业营销。这让长期按照自身产品传播周期投放的品牌来说,有了新的选择。但效果如何,还未可知。必须承认,从 VV 转 VT,再到被叫停,是 B 站的一次明显的业务误判。早上马早测试早调整,或者内部测试,直接终止,都是成熟业务团队应当做到的,但 B 站似乎踩不准最合适的时机拿出最好的应对措施。时隔一年后,重提人们已经忘却的 VT,更像是 B 站给自己一个交代和警醒,走快一些,走稳一些,谨慎一些,再卷一些。毕竟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改不改对刷视频,能有多大影响呢?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不被认可的B站式创新,UP主们全是吐槽

不被认可的B站式创新,UP主们全是吐槽     “创新?治标不治本!”2023年6月,在B站的14周年庆上,CEO陈睿宣布B站将以“播放分钟数”(用户实际观看视频所花费时间)代替目前的“播放量”。陈睿的初衷是好的。他认为,进行改版后,标题党、热点以及玩梗的“高分低能”短内容展示权重会降低,而优质内容则可以从“唯流量论”的泥潭抽身转而获得更多正向反馈,更充分向市场展示B站UP主基于内容创作的思考及传播价值。但令人不解的是,接近一年时间,功能却始终未上线,原因何在?B站社区与产品负责人方方正式回应了该事件,称看到这些吐槽后,“想挖个洞躲起来,边看边大汗淋漓。”在业内人士杨研(化名)看来,这种不乐观的态度,是因为改版的初衷是为了保护长视频UP主,但实则治标不治本,UP主没有被真正保护。具体而言,B站的视频热度是以视频右下角的播放量计算,但十几秒的视频用户很快就能看完,相比十几分钟的长视频,短视频的播放量和完播率数据更容易“拿高分”。换言之,用户点开一个十秒的视频和十分钟的视频贡献的热度是一样的,视频获得推荐的可能性也相等,但两种视频制作所耗费的成本和精力却相差很多。如果改为“播放时长外显”,更有深度、有内容的长视频UP主的优势可以被显现出来。在杨研看来,这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没有真正意义上保护到UP主。同时,带动该探讨的UP主“阿Test正经比比”称,如果改版,B站自己制定的规则与外界就会不统一,以播放时长为标准的考核不符合行业共识和大众的普遍认知,也会导致甲方对UP主的投放量化更加困难。除“阿Test正经比比”外,也有用户表示,如果单纯从播放时长的维度去推送,UP主们很可能会拼命“水”段子,真正有价值、有干货的内容仍然会被沉底。且在这样的新规之下,不但长视频UP主没有得到更好的激励,短视频的创作者也会流失,B站的商业价值会变低。归根结底,播放时长指标外显的改版会面临如此大的争议,是因为UP主和用户们对B站使用体验的不满。因此,在核心矛盾没有解决的情况下,B站仅仅改变播放时长指标不能改变UP主们的处境,这也是UP主和用户们“愤怒”的根源。而核心矛盾是什么?在杨研看来,从用户的角度来看,B站或许没有解决数据造假的问题;同时,推流的信息茧房太严重,容易让用户产生视觉疲劳;引流封面和内容严重不符的视频大量存在;流量激励计划没有得到UP主的认可等等。“阿Test正经比比”也在上述“吐槽”视频中指出,时至今日,B站的消息列表里仍然很难准确检索到想找的信息、UP主仍然不能修改和取消定时发布时间的功能、不能设置稿件为隐私视频,“这功能有多难吗?”尚未盈利,应先解决基本问题而在昨晚,B站公布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一季度,B站总营收达56.6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16.7亿元,同比高速增长31%,但净亏损7.646亿元,若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亏损为4.559亿元。仍未实现盈利。陈睿表示:“一季度我们在确保社区生态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了高质量的营收增长,给公司全年发展打开了新局面。2024年,我们会持续推进内容生态和社区的健康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高质量内容。同时,我们将聚焦优质UP主的发掘和培养,为有才华的UP主提供更多成长机会和商业化渠道。我们有信心,随着商业化能力和经营效率的提升,我们将持续把优质社区流量转化为高质量的营收增长,稳健地向盈利目标迈进。”不难看出,B站还是愿意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并为UP主提供商业渠道。但从现有的舆论看,B站确实也有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不能将基本问题解决好,在激烈的互联网竞争环境下,B站面临的将是更大的压力。文 | 新浪科技 原祎鸣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昨天21世纪报称b站出现up停更潮,我跟了一下,替b站说了几句话,结果搞大了,上了热搜1。。。

#内幕消息 昨天21世纪报称b站出现up停更潮,我跟了一下,替b站说了几句话,结果搞大了,上了热搜1。。。 后来我去认真调研了一下。 其实停更up真没那么多,而且是以多平台网红停更为主,这两年垮掉的新品牌和广告公司太多,导致广告费没地方恰了。 以前是什么模式呢,广告公司垫款3-6个月,帮品牌把影响力和销量打出来,去年坏账很多,导致现在很多广告公司的垫款能力锐减,新兴品牌死了一轮又一轮,去年但凡铺了线下的都烧干了现金流,只有老品牌坚挺,而老品牌是不太需要去做太多品牌广告的,预算多用在了品效合一,导致各个平台上的网红广告变现确实少多了。 是整个网红生态的不好,导致很多mcn工作室也裁员了,干脆给自己放了个假,谈谈恋爱,搞搞生活。 我问了几个朋友,他们觉得生长出新品牌和资本有信心助推,需要一点时间。 另一方面,前两年很多人鼓吹辞职做网红月赚xxx万,这种帖子的火热,导致下海做饺子的koc/kol可太多了,仅b站就有300多万up主,50万粉以上的有5000多个。 每一个平台都陷入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B站对up主补贴的总量是一点都没少,但这个举措并不会让up主暖心,毕竟人人只能看到自己锅里进了多少米。 在这个层面上,B站多少是有点冤枉的,对新旧创作者均富等于对老牌up主的均贫。 B站真实的投稿数是在增加的。 就以前被各个平台用户喊打喊杀的资本,它们的信心回归才是对社会最好的强心剂,就我认识的几个消费赛道投资人,都特么快站在整组被裁员的悬崖边边上了,有的已经无了。 这个世界需要再来点品牌向的创富神话,不然的话,走到哪里都是直播带货了。 那多少就显得有点枯燥乏味了。

封面图片

#B站UP主发起停更潮# 既然如此,我就再展开给大家说说吧。

#B站UP主发起停更潮# 既然如此,我就再展开给大家说说吧。 我于2012年入站,今年是第11年。之所以我们今天会看到这个话题,就是因为B站“太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地基都没有打稳,就想造800米的摩天大楼。 以下仅仅是这几年来一些自己的体会感受。 1. 丝毫没有经纪。就拿我而言,我的经纪人至少换了10个。长久一点的经纪人可能会做个1-2年,短的竟然几个星期就可以换掉。每次有新来的经纪人我都要重新向他(她)们介绍自己,比如作品风格,特长,代表作等等。因为可怕的是,每一个经纪人竟然都不认识他们要带的up主,也基本没看过签约up主的任何一个作品。所以一般我不喜欢叫他们“经纪人”,而叫他们“对接人”。 2. 捧新人淘汰老人。对老up主从来不闻不问,因为他们知道你和B站共成长,你也不经营其他平台,所以压根没必要待见你。相反,对于从抖音快手西瓜靠大笔金钱抢来的视频制作者捧为掌上明珠,所有的广告位,资源位,推广位,明的暗的一起上。帮他们做专辑,做综艺,包装明星,然后让老up主在这些推新人的节目中做绿叶客串,让新人们像红花般怒放,从而可以赶紧把老up的流量给到其他平台抢来的新人,让你尽快退休。 3. 没有商业诚信。比如,一个好朋友找我做广告推广,我们秉持不接私单的原则,都会往公司那里走正常渠道,让公司拿大的,我们拿小的。但是对接人经常第一时间把我好朋友介绍给我的单子,反手介绍给其他up主。比如来上一句:“这个某某up主比他更适合做,你看让给某某up主做怎么样啊?”因为这种屡见不鲜的骚操作,就我知道,已经有不少up主当场和b站解约。 4. 鼓励恶性竞争。 我喜欢唱歌所以对音乐这块了解比较多。就拿线下举例吧,以前都是做成up主手拉手其乐融融的同台演唱会,现在非得做成PK形式,去学某些综艺节目营造那种撕逼感。歌手在表演的时候,就一定要在直播间设置“唱的好听”和“唱的难听”两个按钮,让观众起哄刷屏。同时再搞一个积分机制,引导粉丝买水军,刷弹幕,骂对家,从而让自己喜欢的up主排名靠前。一场好好的up主线下演唱会被他们弄得各种乌烟瘴气,到处都是谩骂和暗讽。直播更加如此了,各种打擂台,列排名,走红毯,玩虚荣。 5. 做事根本不考虑后果。 在21年的某次演出中,不知道哪个领导想的命令,要“第一时间联合up主投稿演出内容以确保点击率”。那一次可谓是灾难百出了,因为没有谁可以保证演出舞台可以一次性把运镜、收音、剪切到完美。于是乎,那次播出来的演出投稿各种爆麦、串线、啸叫、走音、失误、破颜、破妆、花屏。更令人害怕的是因为已经强行设置了“联合投稿”,导致了很多up主直接投了一份根本不能观看的黑历史或者车祸现场。就当天就有一个20岁不到的小男孩把自己灌得烂醉然后基本是哭着回到房间的。还好我们几个人都努力的劝,那个男孩后面也争气,努力学习声乐,现在也还在更新。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在演出完成后加加工再投稿呢?要知道你可是强行带上大家联合投稿的啊?你不爱惜,但是up主总得爱惜自己的羽毛吧? 6. 架子非常大 up主但凡有任何要求,基本上都会被视为无理取闹。比如我曾经问过19年百大up主的选取标准是什么(毕竟当年很天真还想继续当百大),结果对接人说这个不可以讲的,然后我有点生气问为什么,我只是想知道我哪里做的不好以便来年再改进,然后对方就直接关机,电话拒接,短信不回。还有一次我问了一个合唱项目请了很多人,我也好奇问了下为什么没有请我,虽然仅仅是试探,结果电话那头直接来一个“谁叫你平时那么叽叽歪歪呢?我们做项目就是要考核up主的配合度,有好的项目,好的合作,肯定是要优先给听话的up主的好吗?” 那一刻我顿时知道考核up主的指标早就不止作品好坏了,还要看你向领导递烟倒水的姿势。 7. 永远找不到的领导 当up主有疑问向对接人提出各种问题,他们往往都是向领导早请示晚汇报,然后回给你一个根本不知所云的答案。当up主提出“那我直接找领导”的时候,才知道那个领导是根本不可能找到的。如上文所说,和你对接的那个“经纪人”,永远是刚毕业的校招生,把你的话复制黏贴像传话筒一样传上去。基本上一层一层上去,一层一层下来,7个工作日也过去了,很多事情up主靠自己也解决了。但你也不要觉得他们反应永远是慢的,每次我在微博吐槽一下阿B的时候,那基本马上电话就打到家里外加微信轰炸要求删帖了。所以如果这条微博如果过段时间找不到我也不会多做什么解释。 最后小总结一下吧。其实这些原因说到底就是B站没有哄好自己的up,就想去抢别人的up,甚至一度想做成中国的YTB。 这几年所有的大大小小领导,基本都是什么优酷土豆空降,b站生态屁都不懂还鄙视这个那个,学芒果台策划几场撕逼打擂台的活动,项目经费捞足,拍拍屁股走人。至于往后生态变差,粉丝掐架,关我屁事? 中层干部,帮助营造数据控评,像个机器人一样执行任务,把报表做上去KPI好看了,明年还能继续苟,至于数据虚假,演出车祸,关我屁事? 所有的底层对接,也只是打个工镀层金,很快也拜拜了。领导上面的决策轮得到我管?up主的发展前途?我传话就好,其余的,关我屁事? 最后申明一下这个“停更活动”我压根没有参与。我只是突然想起自己也已经停更好久了,正好划入了该话题的范畴(苦笑)。 【网评】全世界的韭菜长得都一样,这些老up看起来和高校青椒一样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