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清零时代,中国人如何过年?

后清零时代,中国人如何过年? 三年疫情后,人们迎来清零后的首个农历新年,中外媒体报道了不同的过年景象。 外媒报道,由于疫情和封锁导致收入减少,许多人没有余裕返乡探亲,也有许多人因为家乡的亲友还没有"阳过"而不愿返乡。此外,有些离婚女性因为传统民俗中"离婚后不能回娘家"的规定而不得不离家外出租房过年。也有一些家庭因为哀悼病逝的亲人或照顾生病的亲人而没有心思庆祝。 而中媒则更多关注中国政府和企业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努力,如向村级卫生所免费发放血氧仪和制氧机,并呼吁从城市返乡的人把剩余药品带回农村。 原文链接 《自由亚洲》 《她刊》 《自由亚洲》 《BBC》 《参考消息》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放松“清零政策”?

中国放松“清零政策”? 官方在持续坚持“动态清零”为抗疫准则的同时,也开始强调需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方近日称“动态清零”符合中国国情及科学规律,甚至引述外媒来佐证“清零”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彭博社经济学家表示先前遏制病毒爆发的措施使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毫发无损,但担忧近期深圳的限制措施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供应链造成严重打击。 原文链接 《中国纪检监察报》 《Now 新闻》 《纽约时报》 《彭博商业周刊》 《中央通讯社》

封面图片

【中国因各地爆发反清零示威和游行】

【中国因各地爆发反清零示威和游行】 【才「180度大转弯」全面放弃清零】 《美联社》周三(22日)引消息人士报道,去年底中国无预警地松绑新冠病毒「清零」防疫措施,并非如官方所言据科学和专家分析而作出决定,而是仅基于示威抗议爆发而急「转軚」,事前并无全盘准备,导致至少多达20万至30万中国人枉死。 但据《美联社》有关报道指,访问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员工、专家和政府顾问等20多位受访者,并取得中国官方机构内部报告和指示证实,中国在病毒最易传播的冬季来临时,突然松绑「清零」防疫措施,导致中国各地政府和民众都措手不及。不少长者未及时接种疫苗,医院和药房未准备抗病毒药物,医院亦欠缺大量物资或人手,估算已多达20万至30万人死亡。 中国官方过去称取消「清零」防疫后仅录得约8万人死亡,惟被国际社会质疑隐瞒实情。世卫更批评中国的疫情报告,未能反映实况,包括住院人数与死亡人数等。 #白纸运动 #封城 #清零 #苛政猛于病毒 #武汉肺炎 #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支共祸患 #CCPvirus #chinaliedpeopledied 报导:自由亚洲粤语 @rfacantonese

封面图片

中国正放松清零政策?中国发出放松清零政策的信号。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强调需要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如老年人免疫接种。

中国正放松清零政策? 中国发出放松清零政策的信号。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强调需要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如老年人免疫接种。 有港媒提到中国正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目前80岁以上的人中只有66%接种了一针),而外媒亦表示中国老人疫苗接种率低是结束清零的最大障碍之一。 虽然官方发出放松的信号,有地方(如广州)也做出疫情防控措施调整,锦州市政府仍然强调动态清零,并要求民众继续坚守多几日。 CNBC报道中国的总体政策和立场在名称上几乎没有变化,重点是使控制更有针对性而不是全面控制。 多家媒体引述不同的卫生专家和经济学家都认为,“清零”会持续到2023年中期,甚至可能持续到2024年。 #动态清零 原文链接 《新华社》《东网》《德国之声》《锦州发布》《CNBC》China signals slight Covid policy easing but don’t expect sweeping changes yet

封面图片

#点样令一个城巿极速清零

#点样令一个城巿极速清零 被称为「封城钦差」的中国副总理孙春兰日前抵达西安,下达硬指标,要求西安周二(4日)完成清零。当地其后采取了更加激进的防疫手段,包括数千学生被紧急转移采取封闭隔离。西安因疫情封城近两周,严苛封堵导致人道危机和物资短缺持续,官方置若罔闻,惟对相关问题一律严密封锁。⁣ ⁣ 据西安一位知名传媒人在微信朋友圈称,当地官方传出消息,称必须在周二完成新发病例清零,所以新发的病例和「密接」人群将被转运到外地,以保证西安市区完成所谓的「清零任务」。不过这名传媒人拒绝接受采访,因为他担心通信可能已被全面监控。⁣ 报导: #自由亚洲粤语 @rfacantonese⁣ 记者:黄小山 责编:方德豪⁣ #西安 #武汉肺炎 #支那病毒 #支共祸患 #CCPvirus #NeverTrustCCP #全党死清光 #chinaliedpeopledied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人民日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对于“20条措施”出台后中国是否还会坚持“动态清零”,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强调,坚持动态清零,是现阶段中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最佳选择。 《人民日报》星期二(11月15日)发表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题为《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文章写道,“20条”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是基于对病毒变异和传播规律的把握和近三年来各地防控经验的总结,是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符合中国国情、更加科学精准的举措,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文章称,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正是因为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中国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的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积极成果。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动态清零,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是现阶段中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最佳选择。 文章写道,中国是人口大国,加上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最终付出的代价会更高,损失会更大。越是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形势复杂,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文章最后写道,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中国有决心有能力也有信心有实力落实好“动态清零”总方针,直至抗击疫情取得最后胜利。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日公布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20条措施。措施出台后,中国多地取消或暂停了区域全员核酸检测。《人民日报》星期一发表文章,强调了防疫政策的必要性,但并未提及此前一再强调的“动态清零”总方针,在互联网上引发对中国是否还会坚持“动态清零”方针的猜测。

封面图片

长期监测中国人口统计数据的科学家易富贤说,鼓励生育的政策抵不过动态清零的影响。

长期监测中国人口统计数据的科学家易富贤说,鼓励生育的政策抵不过动态清零的影响。 他估计,中国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在2021年和2022年导致出生人口减少了约100万,预计这些政策也将对2023年的出生人数造成不利影响。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