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人数再创新低,中国进入高龄化社会

结婚人数再创新低,中国进入高龄化社会 根据《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已正式进入高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占14.9%。中国的结婚人数自2013年起连续9年下降,2022年仅有683.5万对夫妇结婚,相较于2013年减少了大约一半。 中国面临着老龄化问题,虽然目前老年福利支出相对较小,但如果生育率继续下降,政府可能面临财政压力。 年轻人面临买房、彩礼、生育等多重现实问题,结婚观念逐渐改变。高房价、物质化的婚姻以及性别比例失衡等因素也影响了年轻人的结婚决策。 原文链接 《自由亚洲电台》 《第一财经》 《新京报快评》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健康时报记者对比近年来的婚姻登记数据发现,结婚登记人数从2013年后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再创新低。近日

健康时报记者对比近年来的婚姻登记数据发现,结婚登记人数从2013年后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再创新低。近日,2020年民政统计数据出炉,全国结婚登记人数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 根据最新民政统计出炉的2020年度各省、市、自治区婚姻登记数据,结婚登记数前五的地区为广东省(63.3万对)、河南省(62.5万对)、四川省(53.5万对)、江苏省(49.2万对)以及山东省(48.7万对)。与往年不同,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河南省结婚人数较上一年同比下降了18.1%。 (健康时报)

封面图片

中国初婚人数急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较2021年下降了9.16%,是多年来首次低于1100万人。

中国初婚人数急跌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较2021年下降了9.16%,是多年来首次低于1100万人。自2013年初婚人数达到最高峰以来,9年来下降了55.9%。广东初婚人数最多,河南、江苏、四川、山东紧随其后。 人口专家董玉整认为,年轻人适婚年龄减少、结婚年龄推迟、结婚意愿减弱等因素导致了初婚人数下降。微博调查显示,经济压力是晚婚的主要原因。 外媒指出,中国人口问题专家认为,由于初婚人数的下降势必导致生育率下降,这将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和文明,呼吁政府正视人口和文明的快速衰落。 原文链接 《第一财经》 《中央社》 《自由亚洲电台》

封面图片

日本出生人数再创历史新低

日本出生人数再创历史新低 日本出生人数创历史新低,更是连续8年下降。厚生劳动省公布2023年人口初步统计,全年有75万8千多人出生,连续8年创历史新低。数字比之前一年再少超过4万人,更比1983年的150万大跌一半。结婚人数亦大减,去年日本有近49万对新人结婚,是二次大战后首度跌破50万对,较2022年再少逾3万对。疫情也加速日本人口减少速度。日本去年死亡人数约160万人,较前年多8千多人,导致人口自然减少83万,同创历史新高。官员说,除了迟婚外,疫情可能还同时对婚姻和生育产生影响。当局预计今年日本逾50岁人数将占总人口半数以上,将进一步加重社会福利负担。 2024-02-28 11:41:03

封面图片

日本去年出生人数创新低 结婚人数降至战后最少的不足50万对

日本去年出生人数创新低 结婚人数降至战后最少的不足50万对 日本出生人数创新低。厚生劳动省公布,去年有新生婴儿数量为75万8631人,较前年减少5.1%,连续第八年下跌,显示少子化情况进一步加剧。死亡人数达到破纪录的159万多人,减去出生人数,人口自然减少约83万,数字是历来最多。结婚人数亦降至战后以来最少的不足50万对。共同社报道,不婚晚婚趋势未见转变,少子化问题亦以超出政府设想的速度恶化,维持地区和社会经济活动成为议题。当局认为,2030年前是扭转趋势的最后机会,并已提出前所未有措施应对,包括扩大托儿服务、促进上调年轻人工资等,但效果仍然是未知之数。 2024-02-27 19:43:32

封面图片

中国初婚人数去年降9% 多年来首次低于1100万人

中国初婚人数去年降9% 多年来首次低于1100万人 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结婚人数近年来持续减少,去年中国初婚人数下降9.16%,是多年来中国初婚人数首次低于1100万人。 《第一财经》星期天(11月19日)引述中国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报道,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为1051.76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106.04万人,相当于下降了9.16%。 从历年数据看,2013年是中国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之后持续下跌。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下降了55.9%。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 从结婚人口年龄结构来看,中国结婚年龄尤其是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 报道分析,去年中国初婚人数低于1100万,有适婚人数减少、初婚年龄推迟、婚恋观念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随着95后乃至00后进入到婚育阶段,处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也在下降。 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分析,如今中国不少年轻人不太想结婚,有多个因素,包括现实生活中婚姻的稳定性,影响了年轻人对婚姻的向往;年轻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很多人不再把结婚生育当成人生的必修课;还有现实生活中结婚成本的上升等。 2023年11月20日 8:28 AM

封面图片

日本出生人数再创历史新低 用AI匹配相亲局能否遏制颓势?

日本出生人数再创历史新低 用AI匹配相亲局能否遏制颓势?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对此表示,持续下降的出生率已经逼近临界状态。在未来六年左右的时间里,年轻人口将迅速下降,而现在是扭转这一趋势的最后机会,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则早已提出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针对生育、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补贴和支持,他还将人口问题形容为日本面临的最大危机。但也有专家指出,政府的努力未必有用。因为目前为止,日本政府主要关注的是已经成家的人士或已经有生育意愿的人士,而没有解决年轻人群中越来越棘手的单身倾向。AI媒婆调查显示,许多日本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或组建家庭,这与就业前景黯淡,生活成本迅速上升且快于工资增长速度及日本就业文化不利于父母兼顾育儿与工作等因素有关。此外,幼儿在社会活动中常被其他人责备打扰到他人的生活,也让不少父母感到被孤立的滋味。然而,与个人心理对立的是,日本预计在2070年人口将削减至8700万人,且每10人之中就会出现4个年龄在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人口萎缩和老龄化问题将重袭日本经济和国家安全,这让政府不得不时刻焦虑。而据日本媒体报道,近年来日本地方政府一直在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来推动相亲活动,参与者一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或是自己在婚姻支持中心的个人数据来匹配相亲对象。其中,日本爱媛县还超越了学历、年龄等一般性择偶标准,将参与者个人的互联网浏览记录进行AI分析,从而为其找到更匹配的相亲对象。据悉,日本政府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相亲界的“媒婆”作用。此外,日本政府还称将继续扩大托儿服务并促进年轻工人的工资上涨。日本首相顾问Masako Mori警告,日本的出生率不是逐渐下降,而是直线下降,这意味着现在出现的孩子将被扔进一个扭曲、萎缩且失去秩序的社会。如果少子化继续,日本也将消失。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