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病毒学家实验室被迫关闭

顶级病毒学家实验室被迫关闭 中国病毒学家张永振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实验室突然被关闭,他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外拉横幅抗议,并在微博上披露了事件细节,但相关帖子后来被删除。中心声称因实验室需升级改造而关闭张永振的实验室,张回应称具体的搬迁方案并未明确告知。 张永振曾在2020年1月,未经官方授权,首先发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外媒报道,此举也导致他的实验室被暂时关闭,并受到政策打压。张教授曾因此被解除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务,遭遇职业生涯的多次挫折。 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反响,张永振的团队最终被允许重回工作岗位,外媒称这显示出官方对此事件的处理存在不同看法。 原文链接 《联合早报》 《南方都市报》 《德国之声》 《中国数字时代》(原文已404)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顶级病毒学家实验室疑被关闭

中国顶级病毒学家实验室疑被关闭 中国病毒学家张永振的实验室疑被强行关闭,令他不得不在实验室门口睡觉过夜,对此官方回应称只是提供了另外的办公和试验场所。 自称是张永振研究课题组学生的网民上星期六(4月27日)在微博上发帖指控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公卫中心)单方面终止张永振科研工作、拖欠科研经费、阻碍相关冠病溯源工作等。 帖子在线上引发争议。还有社交平台X上流传的照片显示,张永振的学生星期天(28日)在东华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室外拉横幅维权,要求恢复正常科研工作。 对此,公卫中心星期一(29日)凌晨回应,称是因部分实验室需要进行改造,因安全原因进行封闭施工。 公卫中心称,对于在该区域开展科研活动的张永振研究员团队人员,医院在科研楼提供了另外的办公及实验场所,事前已制定相关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下一步,我院将会同有关单位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我院始终尊重科研工作者,支持科研人员及学生开展正常的研究工作”。 对此,张永振星期一在个人微博上回应称,公卫中心于上周四突然召开紧急会议,仅用了一分钟宣布实验室要升级改造,要求团队两天内搬离,在场的团队成员均未听到具体搬迁安排。 他说:“当天团队成员就已经向院领导表达了意见和回复,然而院方已读不回。” 据张永振研究课题组学生所发网帖,上海公卫中心和张永振团队达成五年科研合作协议,但协议未到期时,2022年公卫中心即通知张永振从当年的11月1日起不再合作。 张永振对公卫中心强调,团队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对国家冠病溯源非常重要,希望对方结清劳务费用后,再讨论协议事宜。经过斡旋后,公卫中心暂缓驱离,但仍然拖欠科研经费7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34万2500新元)和劳务费和科研奖励300多万元。 该帖也称,公卫中心2020年将张永振从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调至公卫中心工作,至今未办理张永振的正式入职,导致实验室被迫关闭后,张永振失业并失去社会保障。 ... 2024年4月29日 2:30 PM

封面图片

「病毒学家张永振就上海P3实验室突然被关闭发声」

「病毒学家张永振就上海P3实验室突然被关闭发声」 近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张永振研究员团队纠纷问题引发关注。 4月29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发布相关通报称,近日我院部分实验室需要进行改造,因安全原因进行封闭施工。对于在该区域开展科研活动的张永振研究员团队人员,医院在科研楼提供了另外的办公及实验场所,事前我院已制定相关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 随后,病毒学家张永振就此事发声,并表示再次恳请社会大众,媒体,相关部门参与监督调查,我们问心无愧,相信国家、社会会给我们一个公平公正的对待....

封面图片

病毒学专家张永振5月1日凌晨发文称,经上级相关部门协调,现初步同意先恢复实验室的正常科研活动,目前团队成员暂时可以自由进出实验室

病毒学专家张永振5月1日凌晨发文称,经上级相关部门协调,现初步同意先恢复实验室的正常科研活动,目前团队成员暂时可以自由进出实验室。 后续将在上级领导的组织协调下,与公卫中心就实验室未来搬迁方案、过渡期学生正常生活和科研工作的保障、团队与中心两项科研合作协议中未完成的部分,以及张永振的人事关系等尚未落实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沟通协商解决。 张永振当天受访时称,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后,自己不会再在公卫中心待着。​​​​ (张永振2001,经济观察报)

封面图片

中国病毒学家石正丽:未来极可能出现另一种冠状病毒

中国病毒学家石正丽:未来极可能出现另一种冠状病毒 中国知名病毒学家、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石正丽警告,未来极有可能出现另一种冠状病毒。 据《南华早报》星期天(9月24日)报道,石正丽在与同事撰写的一篇论文中警告说,世界必须为像冠病一样的疾病做好准备,“如果冠状病毒导致以前出现过疾病,那么有很大可能也会导致未来的病毒爆发。” 在这项研究中,石正丽及其团队评估了40个冠状病毒种类的人类溢出风险,并将其中一半评为“高风险”。有六种已被发现,会产生能传到人类的疾病。另有证据显示,另外三种也会引发疾病,或是传到其他动物物种。 研究警告说:“几乎可以肯定未来将会出现疾病,而且很可能再次出现(冠状病毒)疾病。” 这篇论文于今年7月发表在英文期刊《新兴微生物与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但本月才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关注。 《南华早报》分析,部分原因可能是这项研究不是用中文写的,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名科学家表示,这也反映出在中国突然取消冠病“清零”政策后,人们希望摆脱这个话题。 今年58岁的石正丽是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致病性病原及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专业医学期刊《中国病毒学》主编。 美国《纽约时报》2021年报道曾形容,石正丽是中国科学进步的象征,是处于新兴病毒研究前沿的“蝙蝠女侠”。 石正丽所在的武汉病毒研究所也曾被质疑是冠病病毒的来源地,对此石正丽接受采访时曾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应为他声称冠病病毒来自她的实验室道歉。

封面图片

中国病毒学家警告:冠状病毒疫情恐再爆发

中国病毒学家警告:冠状病毒疫情恐再爆发 中国最著名的病毒学家之一石正丽最近在一篇论文中警告,全球必须为未来可能的冠状病毒疫情做好准备。 中国疾控中心的一位科学家表示,这篇论文七月份发表在英文期刊上,但直到最近才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这反映了中国政府希望摆脱Covid-19话题的愿望,特别是在中国逆转了清零政策之后。 有专家认为,石正丽的研究在政治上传递了一种警告,即中国政府有能力再次制造一场更严重、对全球影响更大的疫情,但这取决于西方国家的态度。 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表示,新冠及其他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 原文链接 《南华早报》(英文) 《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新闻网》

封面图片

病毒学专家张永振团队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近日纠纷引发关注。

病毒学专家张永振团队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近日纠纷引发关注。 根据张永振团队成员提供的信息,2018年3月底,公卫中心与张永振团队达成为期5年的科研合作协议。公卫中心最早在2021年中下旬就曾停发协议报酬、不让使用课题组经费等,后经张永振多次向公卫中心反映后才得以解决。 2022年10月底,公卫中心的管理层表示,该中心与张永振团队的合作协议到期,从当年的11月1日起不再合作,并采取了撤销张永振办公系统权限、扣发协议报酬、劳务费以及科研经费等行动。 张永振认为,按照前述协议,合作并未到期,且公卫中心与团队的科研经费和劳务费并未结清。彼时,新冠疫情防控尚未结束,张永振团队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助于新冠溯源。最后经多方斡旋,上海公卫中心暂缓解约。 4月25日,双方冲突进一步加剧。公卫中心在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以“实验室要升级改造”为由告知张永振团队,限期两日搬离实验室。团队成员认为,其工作有生物安全等级要求,不能随便找一个实验室搬进去。 公卫中心公告称,张永振实验室需改造封闭施工,医院在科研楼提供了另外的办公及实验场所,已事先制定相关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公卫中心党委书记范小红称,中心与张永振团队合作协议早已到期并结清费用。范小红更是直言:“用通俗的话说,他(张永振)就是赖在我们这里不肯走,强买强卖。” 但张永振团队称,公卫中心未曾指派任何人员与张永振团队沟通,也没有给出搬迁方案。近几日团队已多次通过通讯软件、电话等向院领导提了诉求和协商意愿,但都“已读不回、电话不接”。 对于范小红的说法,张永振回应称,虽然协议在形式上结束,但团队成员陈燕玫与公卫中心续签了协议,且协议仍在执行。他还表示其团队5年超额完成规定任务,但公卫中心未落实相应奖励。 张永振学生发布微博称,为保护实验室中存放的资料与病毒、病原样品,张永振及其团队在实验室门口“打地铺”蹲守过夜。张永振30日受访时称,目前事件尚未解决,期待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其团队成员表示,目前实验室内的标本很可能已化为乌有,他同时对实验室病毒泄漏风险表示担忧。 (每日经济新闻 1,2,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