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资讯 据古代研究与国家博物馆管理局透露,为了申遗涂抹德纳卡文化,以德纳卡文化传统的名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相

#缅甸资讯 据古代研究与国家博物馆管理局透露,为了申遗缅甸涂抹德纳卡文化,以缅甸德纳卡文化传统的名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相关的提名材料正在撰写和整理中。 古代研究与国家博物馆管理局正在计划将缅甸德纳卡文化提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正在准备提名表格(ICH-02),以便及时提交有关涂抹德纳卡文化的相关信息。 我们将按照正常程序报名,缅甸的传统文化将得以被国际社会所认知。通过消费商品的习惯以及旅游文化的传播,缅甸将获得可观的收入,这无疑是其带来的益处之一。作为历史的见证,关于德纳卡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根据最早的文献记载,德纳卡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蒲甘时期。 在缅甸涂抹德纳卡文化至今还保留着,到邻国泰国、孟加拉国、印度、老挝等务工的缅甸人也涂抹德纳卡,这也使得德纳卡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得以传播。 在缅甸,德纳卡树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实皆、马圭、蒲甘良乌等等地。价格在1500至3000缅元不等。优质产品在5000至10000缅元不等。 2021年时,缅甸正式将每年的达博兑日(တပို့တွဲလပြည့်နေ့)定为缅甸德纳卡节(Thanakha Day)。 据悉,为了正式将每年德博兑日定为缅甸德纳卡节日,缅甸塔纳卡协会在2020两次提交给宗教与文化部、考古与国家博物馆局该项提议。并于2021年初重新评估后,决定将2月26日达博兑日定为缅甸德纳卡日。 2024年,据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德纳卡在国外市场很受欢迎。缅甸的德纳卡成品(Thanakha),正计划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出口。 “目前,缅甸德纳卡在国内市场上定期销售,但不能作为原材料出口到国外市场,因此可以将成品制造成护肤品的水平并出口。”协会的一位官员介绍。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法国长棍面包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

法国长棍面包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 UNESCO总干事阿祖莱(Audrey Azoulay)表示,相关决定不但表扬这款面包,同时亦认同面包师傅的手工,以及面包在餐桌上的地位,令它成为大家的日常仪式。 这次,法式长棍面包与中国的制茶技艺、韩国的假面剧一同首次入围。

封面图片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 17 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 17 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涉及 15 个省(区、市)的 44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参与申报的项目。

封面图片

港媒:香港拟设抗战纪念馆 强化爱国教育

港媒:香港拟设抗战纪念馆 强化爱国教育 香港媒体报道,除拟增设宣扬中华文化办公室外,香港特区政府也计划设立香港抗战纪念馆,以强化爱国教育。 《星岛日报》星期一(10月16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上述消息。港府这么做,是为帮助市民尤其是青年人正确认识抗战历史。 据报道,部分香港抗战史料目前分布于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海防博物馆,以及设有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展览。由民间筹办的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去年揭幕,常设展览包括东江纵队与港九大队的抗战历史。目前暂未有由特区政府主导、以香港抗战史为主题的纪念馆。 消息称,港府重视香港抗战历史,希望让公众认识香港民众当年在抗战期间的角色和事迹,相信香港特首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将采纳政界建议,设立抗战纪念馆,其中一个方案是改建位处筲箕湾的香港海防博物馆。 港区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陈勇一直提倡兴建香港抗战纪念馆。他受询时说,熟悉近代史有利于人心回归、培养爱国情怀,期望有更多市民特别是年轻人,透过认识香港抗战沦陷时期的苦难知道“我是谁”,以及香港的根本利益与国家一致。 陈勇认为,由零开始兴建抗战纪念馆太费时,建议从现有的历史博物馆入手,先行挂牌成立抗战纪念馆,腾出起码一半地方作抗战史展览。 中国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刘兆佳认为,香港抗日史也牵涉中国大陆,认为可结合九一八事变等史实,丰富纪念馆内容。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月审议《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有建制派人士称,虽然草案对港澳台同胞有针对性规定,但不会纳入《基本法》实施,香港可透过不同方式加强爱国教育,设立抗战纪念馆有助建立以爱国爱港为核心、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 《星岛日报》也引述消息人士说,港府计划新设立宣扬中华文化办公室,以不同形式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并强化香港文化硬实力和软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影响力。

封面图片

《植物进化的艺术》作者: [美] 约翰·克雷斯 / [英] 雪莉·舍伍德

《植物进化的艺术》 作者: [美] 约翰·克雷斯 / [英] 雪莉·舍伍德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 of Plant Evolution 译者: 陈伟 出版年: 2017-12 页数: 320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权威制作 特别献礼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邱园建立250周年 珍藏全球84位植物绘画大师的136幅杰作,一本书领略当代植物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一座珍贵的纸上博物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呈现植物进化之美 一座可以挂起来的家庭美术馆,随书附赠4幅10寸可装裱植物插画,博物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珍藏首选 . 为庆祝《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以及邱园建立250周年,世界两大权威机构联合出版了这份珍贵礼物《植物进化的艺术》。全书结合数百幅惊艳的大师级绘画和国际最新的植物分类知识(APG分类法),向大众展示了植物进化的历程。从古老的植物化石到最新的DNA测序技术,从林奈、达尔文到APG分类系统,从科学到历史、文化和艺术,讲述植物不为人知的生存智慧和进化奇迹。 以艺术的眼光发现美,以科学的视角认识世界。 建议与高分纪录片《植物王国》(Kingdom of Plants)搭配阅读体验更佳。 #植物 #博物 #科普 #自然 #生物 #历史

封面图片

瑞典游戏贸易组织希望电子能被视为国家文化经典

瑞典游戏贸易组织希望电子游戏能被视为国家文化经典 “文化经典”奖项由历史学专家、行业领袖和学者组成的小组根据公众的数百项提名进行策划。在瑞典文化部长 Parisa Lilijestrand 指定官方“文化经典”的计划后,Dataspelsbranschen 提交了游戏的名单。瑞典官方并没有具体说明奖项评价标准中包含哪些艺术形式,但该组织决定为游戏单独列为一种艺术形式。组织发言人 Per Stromback 表示:“游戏应该被视为文化,出于以下几个原因:对于玩家来说,游戏是一种文化,玩家于游戏之间的关系和其他艺术形式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一样。”“对于游戏开发者来说,游戏也是一种文化,他们与其他创作者有着相同的驱动力:表达、创造新事物以及与观众沟通的意愿。游戏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它们反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而且有大量的历史游戏现在也得到了博物馆和其他机构的认可。而且游戏有着具有互动性这一特点。出于这些原因,我们认为游戏也拥有自己的文化经典是合理的。”组织还指出,该名单发布正值各国游戏产业努力争取经济和文化认可,以及保护电子游戏呼声日益高涨的时期。所有的“文化经典”游戏包括:·《Stugan》(1978/1986)·《背包行者(BackPacker)》(1995)·《欧陆风云》(2000)·《地面控制(Ground Control)》(2000)·《战地风云1942》(2002)·《失忆症:黑暗后裔》(2010)·《我的世界》(2011)·《Toca Tea Party》(2011)·《糖果传奇》(2012)·《Star Stable Online》(2012)·《山羊模拟器》(2014)·《多托邦之战》(2016)·《Budget Cuts》(2018)·《再回狂野之心》(2019)·《双人成行》(2021)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古代DNA讲述了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共存的新故事

古代DNA讲述了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共存的新故事 拉尼斯新发掘的人骨碎片。资料来源:Tim Schüler, TLDA研究结果表明,德国拉尼斯附近的遗址以其薄片细密的叶形石器刀片而闻名,是欧洲中北部和西北部已确认的最古老的现代人类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并存的证据与基因组证据一致,即这两个物种偶尔会杂交。这也让人们更加怀疑,大约 5 万年前现代人入侵欧洲和亚洲,帮助将占据该地区 50 多万年的尼安德特人赶尽杀绝。最近发表在《自然》(Nature)和《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上的三篇论文详细介绍了基因分析以及拉尼斯遗址的考古学和同位素分析以及放射性碳测年。拉尼斯 LRJ 出土的石器。1) LRJ 特有的部分双面叶片尖;2) 在拉尼斯,LRJ 还包含制作精细的双面叶片尖。资料来源:约瑟芬-舒伯特,伯格-拉尼斯博物馆拉尼斯的石片被称为叶片点,与在摩拉维亚、波兰、德国和英国的几个遗址中发现的石器相似。这些石器被认为是由同一文化生产的,该文化被称为林孔比亚-拉尼斯-杰尔兹马诺维亚(LRJ)文化或技术复合体。根据以前的年代测定,拉尼斯遗址距今已有 4 万年或更早的历史,但由于没有可辨认的骨骼来表明是谁制造了这些工具,因此尚不清楚它们是尼安德特人还是智人的产物。《自然》论文的四位第一作者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米勒研究员埃莱娜-扎瓦拉(Elena Zavala)说:"新的发现证明,智人制造了这种技术,而且智人在这个时期,也就是距今4.5万年前,就在这么遥远的北方。因此,这些是欧洲最早的智人之一。"2018 年,扎瓦拉还是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MPI-EVA)的一名博士生,当时她刚开始参与该项目,该项目是由该研究所前所长、巴黎法兰西学院教授让-雅克-胡布林(Jean-Jacque Hublin)牵头的一项重要工作。"拉尼斯洞穴遗址为智人在欧洲高纬度地区的首次扩散提供了证据。事实证明,被认为是尼安德特人制作的石器实际上是早期智人工具包的一部分,"Hublin说。"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以前对这一时期的认识:早在尼安德特人在欧洲西南部消失之前,智人就已经到达了欧洲西北部。拉尼斯城堡下的 Ilsenhöhle 洞穴遗址。图片来源:Tim Schüler, TLDA扎瓦拉对2016年至2022年期间在拉尼斯进行的新的和更深入的发掘以及20世纪30年代早期发掘的人骨碎片进行了遗传分析。由于古人类骨骼中的DNA非常零碎,她采用特殊技术对DNA进行了分离和测序,所有DNA都是线粒体DNA(mtDNA),只从母体遗传。"我们确认这些骨骼片段属于智人。有趣的是,有几个片段共享相同的线粒体DNA序列甚至是来自不同发掘地的片段。这表明这些片段属于同一个人或他们的母系亲属,从而将这些新发现与几十年前的发现联系起来。"骨碎片最初是由另一位第一作者多萝西娅-米洛波塔米塔基(Dorothea Mylopotamitaki)通过分析骨蛋白质(这一领域被称为古蛋白质组学)确定为人类的,多萝西娅-米洛波塔米塔基是法兰西学院(Collège de France)的一名博士生,曾就读于 MPI-EVA。在拉尼斯挖掘 8 米深的 LRJ 层是一项后勤挑战,需要精心制作脚手架来支撑坑道。图片来源:马塞尔-魏斯通过将拉尼斯人的线粒体DNA序列与从欧洲其他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人类遗骸中获得的mtDNA序列进行比较,扎瓦拉构建出了欧洲早期智人的家谱。在 13 个拉尼斯基因片段中,除了一个片段外,其他片段都非常相似,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它们都与在捷克共和国兹拉蒂克恩(Zlatý kůň)洞穴中发现的距今 4.3 万年的女性头骨中的 mtDNA 相似。唯一突出的是与来自意大利的一个个体的组合。"这就提出了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单一的人群吗?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扎瓦拉说。"但对于线粒体 DNA 来说,这只是历史的一面。这只是母系的一面。我们需要有核 DNA 才能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扎瓦拉擅长分析长埋骨、骨器和沉积物中的 DNA。她对拉尼斯发掘地各层沉积物的研究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的DNA,但没有发现类人猿的DNA。结合对骨骼碎片的形态学、同位素和蛋白质组分析,这些分析描绘出了当时的环境以及数千年来洞穴中人类和动物的饮食情况。例如,驯鹿、穴熊、毛犀牛和马骨的存在,表明了典型的草原苔原寒冷的气候条件,类似于今天西伯利亚和斯堪的纳维亚北部的条件,以及人类以大型陆生动物为食的饮食习惯。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该洞穴主要被冬眠的穴熊和穴居的鬣狗使用,人类只是偶尔出现。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的一篇论文指出:"这种较低密度的考古特征与其他林孔-拉尼西亚-杰兹曼诺维期遗址相吻合,最好的解释是,先驱智人的小规模流动群体进行了短期的权宜访问。"对来自拉尼斯的 1000 多块动物骨骼的分析表明,早期智人不仅处理鹿的尸体,还处理包括狼在内的食肉动物的尸体。资料来源:Geoff M.史密斯西班牙拉古纳大学博士后莎拉-佩德扎尼(Sarah Pederzani)说:"这表明,即使是这些早期散布在欧亚大陆的智人群体,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如此严酷的气候条件,直到最近,人们还认为对寒冷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要到几千年后才会出现,因此这是一个令人着迷和惊讶的结果。"她领导了对该遗址的古气候研究。拉尼斯遗址名为伊尔森霍勒(Ilsenhöhle),位于一座城堡的基座上,最初主要是在 1932 年至 1938 年期间发掘的。在这里发现的树叶点最终被归类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最后几年距今约 30 万年到 3 万年之间,或者旧石器时代上期的开始,距今约 5 万年。由于拉尼斯遗址对于了解 LRJ 技术复合体以及欧洲中部与尼安德特人相关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向现代人旧石器时代上期的过渡非常重要,因此 Hublin 和他的团队决定使用现代考古工具重新发掘该遗址。新的发掘工作一直延伸到地表下约 8 米的基岩处,其中包括移除一块可能是从洞顶掉落的岩石,这块岩石阻碍了之前的发掘工作。在这里,Hublin 的团队发现了与 LRJ 技术复合体一致的燧石工具碎片和石英岩薄片。随后对数千枚回收的骨片进行的蛋白质组分析证实,其中四枚骨片来自类人猿。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发掘中发现的骨片中,有 9 片来自类人猿。扎瓦拉的 DNA 分析证实,所有 13 块骨头碎片都来自智人。研究小组还对遗址各层的人类和动物骨骼进行了放射性碳测年,以重建遗址的年代学,重点是表面有人类改造痕迹的骨骼,这将它们的年代与洞穴中的人类存在联系起来。"我们发现,两次发掘采集的智人骨骼的放射性碳年代与新发掘的 LRJ 地层中的改良动物骨骼的放射性碳年代非常一致,这使得人类遗骸与 LRJ 地层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证据表明,早在47500年前,智人就已经零星地占据了该遗址,"另一位第一作者、前马克斯-普朗克研究员、现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博士后研究员海伦-费弗拉斯(Helen Fewlass)说。德国魏玛图林根州历史遗迹和考古保护局的蒂姆-许勒补充说:"拉尼斯伊尔森霍勒的研究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阿尔卑斯山以北欧洲年代学和定居史的看法。"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