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经营面临困境 韩企纷纷“脱身”

在华经营面临困境 韩企纷纷“脱身” 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国货消费热潮持续升温,加上内需不振等经济因素的影响,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纷纷选择退出或缩小经营规模。 韩联社报道,在LG集团和SK集团出售北京总部大楼之后,LG Display今年9月以2万亿韩元(约19亿新元)的价格将广州的液晶显示屏工厂出售给当地企业,这标志着韩企全数撤出中国电视机液晶显示屏市场。另外,三星电子2019年关闭了在华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原本在中国拥有五个生产基地的现代汽车目前只剩两个,北京第一工厂、重庆工厂已经出售,常州工厂也已停工待售;起亚则关闭了一家位于盐城的工厂。 除此,2017年“萨德”(THAAD)风波发酵后,乐天集团在中国市场遭受沉重打击,如今仅存的成都“乐天圣苑”综合体项目也将被出售。待项目完全出售后,在华经营30多年的乐天将完全撤出中国市场。化妆品方面,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赫妍、伊蒂之屋已撤出,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法人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大减42%,亏损300亿韩元。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去年骤减78%,仅18.7亿美元。根据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的分析,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外商投资优惠减少等经营环境恶化,导致韩企将投资重心转向其他地区。在中国企业发起“廉价产品攻势”、内需短期内难以复苏的情况下,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和“脱华”的压力将持续存在。其中,中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是对韩企的最大威胁。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内需市场的“以量取胜”时代已经结束,韩企要进行结构调整,寻求能实现“厚利少销”的盈利模式。 #韩国 #中国 #企业 2024年11月25日 12:05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美国将允许韩企在华芯片厂进口先进制造设备

美国将允许韩企在华芯片厂进口先进制造设备 来自韩国「东亚日报」信息,一位外交官声称,美国商务部在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上,将不对韩国在华企业产生影响。 这意味着,三星、SK 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在中国的工厂依然能够进口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 早在上月末,就有半导体公司承认,他们收到了美国商务部公文,要求“对中国的出口限制扩大到 14 纳米及其以下制程的半导体设备”,这一限制同样可能影响到韩国在华工厂,甚至造成生产中断。如三星、SK 海力士,他们可能将不能进口 EUV 技术的高端生产设备。 关于为什么韩国企业能获得豁免。 有人认为,这是近期《通胀削减法案》的实施会严重影响韩国电动车及动力电池两大产业,政府与产业界联合采取了应对措施,以期在「其他方面」获得「照顾」。也有人认为,这是个象征性举措,表示美国想将中国排除在其半导体供应链体系外,同时也保护韩国等合作国家及地区的立场。

封面图片

韩企在欧洲推出人工智能厨房家电

韩企在欧洲推出人工智能厨房家电 韩国的三星电子和LG电子相继推出了搭载人工智能的厨房家电。如可以由摄像头识别食材、调整烤制模式的烤箱,以及可以由摄像头识别食材、推荐食谱的冰箱。不仅使用方便,还提高了设计性,将向欧洲等成熟市场销售。韩国企业将发掘高附加值家电的需求,抗衡在低价产品方面具有优势的中国企业。三星和LG等韩国大型家电企业从曾在白色家电领域居世界首位的日本企业手中夺取市场份额,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在飞速发展。海信集团和海尔集团等大型企业在低价位产品领域具有优势,在中国以外也在扩大业务。

封面图片

韩媒:韩系车在华大溃败 已经不是之前认识的中国了

韩媒:韩系车在华大溃败 已经不是之前认识的中国了 目前,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已经来到了“史上最差”的地步,去年市场份额已下降至1.6%,而现代的高光时刻,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超过10%,今非昔比。在去年的财报中,现代集团并未公布现代和起亚两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具体销售数据。根据国内公布销量数据计算,现代与起亚在华的总计销量刚刚突破30万辆,已远远落后德系和日系车。不过,现代汽车想扭转在华市场的颓势,已并非易事,与8年前相比,中国本土汽车的技术水平已提升太多。有参观北京车展的韩国媒体表示,中国本土汽车,如果更换品牌标志,即便说是欧洲进口车也没什么问题。并且,中国的比亚迪已不知不觉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蔚来汽车已经开启了换电技术商用化,而这在韩国市场才刚刚起步。一位韩国业界人士表示,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他以前认识的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这般巨变,不仅令人震惊,甚至让人恐惧。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再等等,特斯拉距离官降不远了】按照之前一些研究机构的预测,快要到来的第四季度,位于全球交付50万辆新车,将会是这家美国车企的目

【再等等,特斯拉距离官降不远了】按照之前一些研究机构的预测,快要到来的第四季度,位于全球交付50万辆新车,将会是这家美国车企的目标。那么,在此过程中,中国市场与上海工厂,无疑需要提供足够给力的支持。 #抽屉IT

封面图片

日经:中国车企在泰国EV市场陷入降价漩涡

日经:中国车企在泰国EV市场陷入降价漩涡 在泰国纯电动汽车(EV)市场,价格竞争的帷幕正在拉开。中国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将主力车型的新款车价格下调了20%,重庆长安汽车也将以超小型的低价位纯电动汽车展开攻势。部分中国企业已显示出对降价竞争的警惕感,出现了采取独立对策的企业。激烈的竞争有可能促使相关企业涉足日本企业占优的混合动力车(HV),因此有必要予以关注。截至4月上旬,东南亚最大规模的汽车展会“曼谷国际车展”在泰国首都曼谷举办。占据会场中央的比亚迪展区展出了多功能运动车(SUV)、轿车和小型掀背车等多辆纯电动汽车。成为会场焦点的是主力SUV新款“ATTO3”。标配款含补贴为89万9900泰铢(约合人民币18万元),比原有车型便宜18%。改价格仅限于当场下单,轿车和掀背车也下调了价格,呈现出异常热烈的气氛。长安和合众新能源也联袂降价推出低价纯电动汽车的不仅仅是比亚迪。2023年进入泰国市场的长安汽车推出了超小型纯电动汽车“LUMIN”。续航里程约为300公里,价格约为48万泰铢,处于泰国市场的最低价位。此外,合众新能源汽车的纯电动汽车品牌也宣布,将推出约55万泰铢起价的小型纯电动汽车,相较于比亚迪的小型纯电动汽车“海豚”便宜30%左右。其背景是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参与竞争的中国企业在数年内超过了10家。2023年泰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为7.6万辆,与前一年相比增至7.8倍。由于中国市场竞争的激化和消费减弱,中国车企扎堆进入泰国市场。出现优胜劣汰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持续扩大。泰国汽车专业媒体“AutoLiv Thailand”透露,2024年2月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为3635辆,同比减少了34%,自2024年1月开始骤减了73%。泰国政府的购车补贴自2024年起降至10万泰铢,减了5万泰铢,产生了负面影响。虽然3月份增至5001辆,但能扩大到何种程度仍不明朗。现在普及的主要是从小型到中型的A~C级车。据介绍,占泰国市场整体的2成左右,单纯计算在泰国市场超过15万辆。中国车企一边在对抗丰田等日系车企占优的HV,一边也在争夺有限的市场。理特咨询公司(Arthur D Little)的合伙人内田博教指出,“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已因为本国市场的饱和以及价格竞争而出现优胜劣汰。在泰国也很有可能出现类似的趋势”。部分企业或涉足日系占优的HV一部分中国车企已经表态要重新审视降价竞争。长城汽车泰国法人的主管纳隆·西塔(Narong Sita)表示,“‘价格战’对中国企业没有好处”,表明不会为了竞争而降价。另一方面,长城汽车采取的措施是推出日系企业涉足的HV。长城将于5月推出在泰国市场占40%份额的混动版“皮卡”。这是包括日系车企在内、皮卡领域的首款HV。一位日系大型车企的高管表示:“欢迎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即便如此,这也让中国车企产生了介入纯电动汽车之外领域的动机,对日本企业来说不一定是好事。或许有必要关注中国企业的战略变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日内瓦国际车展面临永久停办 中国车企成新焦点

日内瓦国际车展面临永久停办 中国车企成新焦点 日内瓦国际车展始于1905年,高峰时期曾吸引超过120家参展商。由于疫情,车展在时隔4年后于今年2月回归,但今年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丰田、现代等企业均未参加。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如上汽和比亚迪却成为车展的”主角",比亚迪将仰望品牌首次带到欧洲市场,上汽集团的智己L6也在车展上进行了全球首秀。车展组委会透露,计划于2025年11月在卡塔尔举办车展,以寻求在欧洲以外建立新的”粉丝群"。此前,日内瓦车展已于2023年首次在卡塔尔举办,当时展会名称为”卡塔尔日内瓦国际汽车展"。此外,今年10月巴黎国际车展将召开,预计参展的汽车企业包括雷诺集团、Stellantis、宝马以及来自中国的小鹏汽车等。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