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韩系车在华大溃败 已经不是之前认识的中国了

韩媒:韩系车在华大溃败 已经不是之前认识的中国了 目前,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已经来到了“史上最差”的地步,去年市场份额已下降至1.6%,而现代的高光时刻,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超过10%,今非昔比。在去年的财报中,现代集团并未公布现代和起亚两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具体销售数据。根据国内公布销量数据计算,现代与起亚在华的总计销量刚刚突破30万辆,已远远落后德系和日系车。不过,现代汽车想扭转在华市场的颓势,已并非易事,与8年前相比,中国本土汽车的技术水平已提升太多。有参观北京车展的韩国媒体表示,中国本土汽车,如果更换品牌标志,即便说是欧洲进口车也没什么问题。并且,中国的比亚迪已不知不觉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蔚来汽车已经开启了换电技术商用化,而这在韩国市场才刚刚起步。一位韩国业界人士表示,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他以前认识的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这般巨变,不仅令人震惊,甚至让人恐惧。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创十年新低 爆款车型只剩日产轩逸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创十年新低 爆款车型只剩日产轩逸 至于本田思域、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等老牌日系车型,已被国产新能源车型挤出前十榜单。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日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滞后是导致其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向新能源转型,日系车企依靠的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逐渐失去市场吸引力。日系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决策,也未能准确把握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这导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佳。此外,国内市场不止日系车遇冷,德系、美系车近期的市占率也出现明显下滑。德系车4月份的市占份额降至19%,美系车的则降至5.9%,对于这些合资品牌而言,如果不能在新能源领域迅速铺开爆款车型,后面的销量情况可能会更加恶劣。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全面溃败的日系车 押注中国最大对手

全面溃败的日系车 押注中国最大对手 这不难理解,2023年,印度继续超越日本,连续两年成为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同一时间,印度汽车出口总量达到476万辆,为国家GDP做出了巨大贡献,并直接和间接为约190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东边不亮西边亮,印度能成为日系车的救命稻草吗?日系车,从印度走向全球2023年12月,本田印度迎来里程碑时刻。印度制造的本田Elevate正式出口日本,以WR-V的名字在老家推出。2023年9月,本田小型SUV Elevate在印度上市,到2024年3月共卖出了3.36万辆,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在此之前,日本国内销售的本田车从未从印度进口过。本田汽车印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akuya Tsumura兴奋的发表了讲话:“在日本推出Made in India的Elevate,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值得骄傲的时刻,再次证明了我们的制造潜力以及本田印度在本田全球业务中的重要性。”印度是本田Amaze和Elevate两款车型唯一的制造中心,从这里走向全球。入门级轿车Amaze 从印度运往南非、尼泊尔和不丹,Elevate则出口到日本、南非和尼泊尔。本田汽车印度公司副总裁库纳尔·贝尔(Kunal Behl)表示,本田的目标是将印度打造成全球业务的主要出口中心。虽然出口比例可能保持在 30%左右,但随着新车型的推出,未来几年内绝对数量将会大幅度上升。无独有偶,日产印度公司总裁弗兰克·托雷斯 (Frank Torres) 在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表示,“希望将印度作为重要的出口中心”。日产Magnite已于2020年底在印度推出,并从这里出口到15个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如今,日产正在计划向中东和拉丁美洲出口这款小型SUV的左舵车型。2024年,日产及其合作伙伴雷诺承诺在印度投入6亿美元,推出6款新车,其中包括将于2025年上市的全新电动车,所有这些车型都有出口计划。“印度的出口业务是我们的战略支柱之一。”托雷斯说,“这不仅是为了增加收入,也是为了提高产能利用率。”老大哥丰田尽管还没有从印度进口汽车的计划,但从印度进口高端零部件,包括用于其混合动力车系列的电子驱动器。此外,几经反复后,丰田还是开启了印度扩张战略。2023年11月,丰田宣布投资4 亿美元在印度建设第三座制造工厂,预计于2026年完工,是丰田汽车十多年来在印度的首次产能扩张。路透社当时曾报道,丰田正在重启品牌的印度战略,丰田方面认为只要价格合适,混合动力汽车一定会在该市场获得成功。对于在印度生产的本田返回日本销售一事,丰田印度在一封电子邮件评论称:“这是一个绝佳的案例,证明印度正在崛起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全球制造中心。”日系车之外,斯柯达也正准备从印度走向世界,大众集团印度公司首席执行官皮尤什·阿罗拉 (Piyush Arora)表示,印度将引领集团在东南亚的扩张。“我们正在探索从印度出口的全新路径。直到去年,我们只出口大众品牌汽车,现在考虑向中东出口斯柯达品牌的汽车。”阿罗拉说,“我绝对相信,印度市场的成本优势,将转化为出口的成本优势。”印度汽车市场的潜力和风险在印度,日系车早有成功先例。2018年,在中国市场红极一时的铃木突然宣布退出,与昌河解约,与长安分道扬镳。失去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按理说铃木应该很心痛,但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差,原因就是印度。离开中国后,印度将更多资源倾斜到了印度市场,大获成功。如今,铃木的印度子公司马鲁蒂铃木是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占有约41%的市场份额,是绝对霸主。2023财年,马鲁蒂铃木在印度的年产能达到225万辆。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扩张之中,铃木计划2025年在印度投产第三家工厂,年产能为 25万辆,这座工厂的最终目标年产能为100万辆。值得一提的是,马鲁蒂铃木也正准备从印度出口汽车到日本。公司事务执行董事拉胡尔·巴蒂(Rahul Bharti)透露,计划未来几个月内向日本出口印度制造的“全新电动汽车和更多产品”。此外,五门吉姆尼出口到日本的计划也在进行中。马鲁蒂铃木的代表表示,“公司对印度汽车市场的增长潜力以及印度汽车出口潜力非常乐观。”中国汽车快速崛起之际,印度汽车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预计到 2026年将达到 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和中国一样,印度政府也正在大力推动电动车发展,预计到2025 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动汽车市场。“印度将在今后5年内,超越美国和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日本汽车制造商铃木的印度子公司马鲁蒂铃木董事长巴尔加瓦(R.C. Bhargava)曾在去年放出豪言。分析师认为,随着印度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以及不断增长的新兴中产阶级数量,印度当地需求正在从小型廉价汽车转向更高质量的汽车,这会鼓励全球汽车制造商将更多出口产品放在印度。“汽车制造商已经认识到,如果你生产出引人注目的产品,印度人不会反对它。”野村综合研究所汽车零售业务负责人哈什瓦尔丹·夏尔马 (Harshvardhan Sharma)说。他还表示,“制造商无需为印度规划第一轨道,为全球规划第二轨道,因为印度市场与全球市场非常同步和协调。”印度还拥有丰富的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网络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报告显示,印度汽车零部件行业在 2023 财年增长了约 33%,达到约 700亿美元。然而,印度汽车市场也并非伊甸园。过去几年,哈雷戴维森、菲亚特、日产旗下的达特桑、通用和福特在内的五家跨国车企相继退出印度,来自中国的小鹏和长城也曾经将目光瞄准印度市场,但最后还是壮士断腕,退了回来。不稳定的政商环境,高昂的税收对海外汽车厂商而言,都是致命因素。2023年,丰田曾向印度政府施压,要求将混合动力汽车的税收降低21%。在印度,政府对电动车征收5% 税收,对混合动力汽车征收43%的税。这件事目前还没有下文。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本田在华推出纯电动汽车新品牌“烨” 首发3款新车

本田在华推出纯电动汽车新品牌“烨” 首发3款新车 本田中国公司16日宣布在中国市场投放纯电动汽车 (EV) 新系列。本地车商等在市场份额方面领先,被指落后的本田还采用了新的“H”标识,力争开拓市场。本田此次投放的纯电动汽车战略车系列品牌名为“烨”,意为“璀璨、闪耀”。16日在北京首次发布了“烨P7”、“烨S7”以及旗舰车型概念车共3款。本田此前已投放了其他纯电动汽车,而“烨”将是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新纯电动汽车品牌。

封面图片

外国车企在华份额萎缩,勉力为生存而战

外国车企在华份额萎缩,勉力为生存而战 华尔街日报报道,新数据显示,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加速萎缩,而外企高管们表示,要扭转局面还需要数年时间。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中国乘联会)周一表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Tesla)和大众汽车(Volkswagen)等外国品牌占据了中国乘用车市场43%的份额,低于上年同期的50.5%。 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市场,得益于国家补贴,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迅速电动化,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抢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封面图片

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与中国百度签署智能网联车战略合作协议

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与中国百度签署智能网联车战略合作协议 韩国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周日在中国北京与百度公司正式签署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合作旨在推动双方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以及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内共同构建一个全新的商务生态系统。 、

封面图片

“一切都变了” 英媒:外国车企在华生存得靠中国技术

“一切都变了” 英媒:外国车企在华生存得靠中国技术 上周,丰田汽车选择在中国最重要的年度行业盛会北京车展上,宣布与腾讯控股公司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丰田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腾讯则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合作,双方将合作为中国客户开发服务,包括在其汽车中部署腾讯的人工智能和云软件。日产汽车则宣布与搜索巨头百度建立类似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其汽车中使用百度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现代汽车近年来在中国的汽车销量暴跌,该公司在北京车展上宣布,将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电池。现代的这一合作对其主要供应商、韩国动力电池制造商SK On来说是一个冷落。宁德时代此前发布了一款新产品,声称充电10分钟可让电动汽车行驶600公里。从领先者到追赶者分析师和汽车行业高管表示,这三项合作凸显出一件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认为,追赶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唯一途径是将他们使用的技术整合到自己的车型中。中国汽车制造商此前优先发展电动汽车和先进技术。“四年前,我认为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汽车公司只会跟随全球制造商,但现在似乎一切都变了。”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发言人谢阗地表示。卓驭科技是从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分拆出来的公司,目前正与大众合作开发辅助驾驶技术。上海咨询公司Automobility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销量份额降至40%的创纪录低点。最近几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首次超过了中国新车销量的一半。大众与小鹏汽车合作多年来,大众一直主导中国汽车市场。该公司此前承认,随着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特斯拉和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资的比亚迪开始主导电动汽车销售,该公司在电气化方面的步伐不够快。过去18个月,大众已经在其最大市场中国发起了反击,它对中国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其中包括与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之一的地平线机器人和软件集团迅雷软件成立合资企业,以及对小鹏汽车进行股权投资。中国合作将更密切美国咨询公司埃森哲全球汽车业务主管于尔根·里尔斯(Juergen Reers)预计,随着跨国汽车制造商试图“重造”自己的商业模式,以跟上中国汽车公司向更智能电动汽车快速转型的步伐,中国“整个生态系统的合作将更加密切”。“目前最关键的是加速,”他表示,“在中国,智能汽车被视为一个科技行业,这确实是正确的思维。”分析师指出,中国企业行动更快的一个领域是支撑自动驾驶的技术,包括检测周围路况的激光雷达和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根据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预测,到2026年时,中国将拥有100万辆配备所谓Level 3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这意味着车主可以把手从方向盘上移开。到2028年时,这类汽车将占到新车销售总量的10%左右。北京车展上的汽车Automobility的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中国汽车产量为670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电动汽车销量增长32%,内燃机汽车销量增长3%。由于内燃机汽车市场仍然疲软,中国企业正在增加出口。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制造汽车的海外出货量同比增长33%,达到创纪录的130万辆。内燃机汽车占出口的77%,而比亚迪和特斯拉合计占电动汽车出口的大约60%。蔚来汽车设计主管克里斯·托马森(Kris Tomasson)表示,鉴于中国制造更低成本产品的历史,外部观察人士可能误解了“品质或者汽车背后的技术”。在许多国家,电动汽车的销量都低于预期。欧洲和美国的传统汽车制造商继续优先销售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部署一直很缓慢。“一些市场没有好产品,这就是市场没有增长和扩张的原因,”小鹏总裁兼副董事长顾宏地表示,“他们的电动汽车普及速度不如中国。你必须为客户提供具有成本竞争力、创新、有吸引力的产品,帮助他们完成转型。”要生存就得合作然而,由于担心国家安全和经济依赖中国,美国及其盟友(包括欧盟)正在打压中国开发的技术,并试图建立一个没有中国制造产品的供应链。在此背景下,专家们表示,外国公司对中国技术的依赖日益加深,将给它们的本土市场带来问题。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创始人涂乐预测,全球汽车市场的“分化”将日益加剧,汽车制造商将被迫重复开发智能驾驶功能。但就目前而言,外国汽车制造商别无选择,只能接受中国技术,以获得在当地市场生存的机会。“外国汽车制造商正试图止血。他们现在失去的市场份额,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涂乐表示。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