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峰林家的重振》作者: 黄富三

《雾峰林家的重振》 作者: 黄富三 出版社: 联经出版公司 副标题: 从官绅对立到相互协力(1882-1895) 出版年: 2024-1-4 页数: 728 雾峰林家是乾隆时代崛起之家族,透过冒险拓垦而迅速致富,崛起为地方头人,到了十九世纪,族人林文察甚至曾经官拜封疆大吏。然而在戴潮春事件平定后,清廷改采抑绅政策,对战功赫赫之林家由重用转为压抑,不仅林文察战死沙场,其弟文明竟惨死彰化县公堂,且背负「叛乱」恶名,家运中衰。 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台湾外患日增。建省之后,首任巡抚刘铭传迫于外力压迫与内部需要,积极推动新政,并破格重用台湾绅商以协助推行,与林家结合成「官绅共利体」。雾峰林家即在此一政治背景下,创造了家势重振之新机运。 《雾峰林家的重振》,是黄富三教授继《雾峰林家的兴起》、《雾峰林家的中挫》之后,历经三十余年完成之巨著,也是雾峰林家三部曲之完结篇,透过公私文书,细致而深入地描绘了雾峰林家如何在经历挫折后东山再起,最后蜕变为中部最大家族。 #社会 #台湾 #家族 #历史 #台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6册·礼盒版) 》|简介:在这本书课程中,你将探索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6册·礼盒版)的各个方面,学习如何在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6册·礼盒版) 》|简介:在这本书课程中,你将探索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6册·礼盒版)的各个方面,学习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知识。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技能提升,本书都提供了系统的步骤和实践技巧,确保每一位读者都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 |标签:#课程#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6册·礼盒版)#学习资料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手术剧场》作者: [英] 理查德·巴奈特 / Richard Barnett

《手术剧场》 作者: [英] 理查德·巴奈特 / Richard Barnett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副标题: 十九世纪外科学图志 原作名: Crucial Interventions: An Illustrated Treatise on the Principles&Practice of Nineteenth-Century Surgery 译者: 郭腾杰 出版年: 2019-7 页数: 256 刀下留人!一部看着都“疼”的西方医学史 豆瓣评分9.4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推荐 470幅手术、解剖与器械图像,重现外科学的变革时代 ◎内容简介 手术剧场医者与学生,病患与家属,共处一室的环形课堂。人体解剖学的由此发端,外科手术由此发展。《手术剧场》通过外科手术、解剖和器械的珍贵历史图像,为读者呈现了手术从流血、疼痛、死亡到止血、麻醉、消毒的漫长历史。这部历史,一面是血腥与恐怖的切割与重建,与酷刑无异;一面是非凡与无畏的革新与尝试,与先驱同行。 穿插于图像之间的,还有八篇融合了医学与史学观点的短文,麻醉与消毒,反映了科学技术对手术的促进;护理与查房,体现了医者仁心;更重要的,本书提供了外科手术中的患者视角,外科学在十九世纪从边缘学科向主流不断发展同时,病患已不再是沉默的参与者。 #手术 #图鉴 #艺术 #疾病 #医疗 #插画 #绘画 #历史

封面图片

战士 第三季(2023)

战士 第三季(2023) 更新至03 内含1-2季 持续更新 描述:该剧根据李小龙生前同名项目改编,由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农和林诣彬执导。该剧讲述了在十九世纪末,华人在旧金山的打拼历史。 链接: 大小:N 标签:#剧集 #战士 来自:雷锋 频道:@Aliyundrive_Share_Channel 群组:@alyd_g 投稿:@AliYunPanBot

封面图片

作者介绍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张宁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档案馆主任。研究专长为近代中外贸易史、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史、近代医疗史,研究课题包含近代中国从中药到西药的转折、近代中外贸易的往来、西式休闲对近代中国城市文化的形塑等,十九世纪中至二十世纪中约一百年间的中西方经济、文化以及概念互动。

封面图片

战士 第三季(2023)

战士 第三季(2023) 更新至03 内含1-2季 持续更新 描述:该剧根据李小龙生前同名项目改编,由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农和林诣彬执导。该剧讲述了在十九世纪末,华人在旧金山的打拼历史。 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VEz5VmjmXUx 大小:N 标签:#剧集 #战士 来自:雷锋 版权:版权反馈/DMCA 频道:@shareAliyun 群组:@aliyundriveShare 投稿:@aliyun_share_bot

封面图片

《化家为国》作者: 黄丽君

《化家为国》 作者: 黄丽君 出版社: 台大出版中心 副标题: 清代中期内务府的官僚体制 出版年: 2020-5 页数: 416 清代的上三旗包衣是满洲皇帝的家内奴仆,也是内务府官僚体制的重要成员。他们同时奉职于家、国两套体系,以侧进政治而显贵。清初包衣的个人仕途与家族发展高度依赖君王青睐,此与内务府体制未备的结构性因素有关。乾嘉之际,随著考课、科举与捐纳制度的定制化,包衣无论在府内迁转或外任税差,行政表现与任官经历的重要性趋增,也相对拥有更多的仕宦自主性。 然而,当皇帝渐次援引制度成规来任使包衣奴才,不复乾纲独断,却也不免产生「权移下人」之弊。本书考察十八、九世纪内务府官僚体制的定制化历程,探究皇权渐次隐微于官僚体制之下的原因,以及清朝统治格局重大变革的政治意义。 #历史 #清代 #制度 #台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