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家为国》作者: 黄丽君

《化家为国》 作者: 黄丽君 出版社: 台大出版中心 副标题: 清代中期内务府的官僚体制 出版年: 2020-5 页数: 416 清代的上三旗包衣是满洲皇帝的家内奴仆,也是内务府官僚体制的重要成员。他们同时奉职于家、国两套体系,以侧进政治而显贵。清初包衣的个人仕途与家族发展高度依赖君王青睐,此与内务府体制未备的结构性因素有关。乾嘉之际,随著考课、科举与捐纳制度的定制化,包衣无论在府内迁转或外任税差,行政表现与任官经历的重要性趋增,也相对拥有更多的仕宦自主性。 然而,当皇帝渐次援引制度成规来任使包衣奴才,不复乾纲独断,却也不免产生「权移下人」之弊。本书考察十八、九世纪内务府官僚体制的定制化历程,探究皇权渐次隐微于官僚体制之下的原因,以及清朝统治格局重大变革的政治意义。 #历史 #清代 #制度 #台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大礼议》作者: 尤淑君

《大礼议》 作者: 尤淑君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万有引力 副标题: 嘉靖帝的礼制改革与皇权重塑 出版年: 2025-1-1 页数: 520 一部嘉靖皇帝的成长史 看少年嘉靖如何抗衡群臣,为生父“称宗祔庙”,并步步筹谋,掌控朝政,将明朝皇权推至顶 峰。 一部明朝政治史 震动朝堂24年的“大礼议”事件,180多位文臣或死或伤的左顺门血案,严嵩、夏言、杨廷和、张璁等人相互倾轧……充分呈现权力、制度、文化三者间的互动关系,解读明中晚期政治为何日渐衰败。 一部条分缕析的礼学史 从嘉靖皇帝应否改称父母之辩,到立世室之辩、天地分祀之辩,再到宗庙制度变更,逐步展现礼法之于权力结构塑造和国家政治文化的重要性。 【内容简介】 正德帝身后无子,由兴藩世子朱厚熜继皇帝位,是为嘉靖帝,文武百官请其入继大宗,作为嗣子,改认堂伯弘治帝为父,而称生父为叔,自此引发震动朝堂长达二十四年的“大礼议”。 为追尊其生父母,嘉靖帝不惜以武力镇压伏阙抗议的言官群体,导致左顺门血案;编纂《明伦大典》,构建皇权正当性的理论文本;编造罪名以阻塞言路,扼杀士人“为王者师”的政治理想;不断变更国家礼法,名为“恢复祖制”,实为提高生父的政治地位,巩固自身皇权;又为操控群臣,大张阁权,几易首辅,朝廷政治风气日下,为党争愈演愈烈创造了条件。 本书通过“大礼议”事件,研究明代嘉靖朝政治文化之异变,尤其是围绕嘉靖帝生父朱祐杬神主入祔太庙的问题,嘉靖君臣唇枪舌剑,博弈多年,最后嘉靖帝如愿将生父称宗祔庙,也达成了皇权重塑、小宗变大宗的目的。但嘉靖帝却动摇了以“礼”为主的政治文化体系,皇权私化,名分礼秩混乱,导致了明中叶政治动荡、君臣冲突、社会失序的危机,乃至晚明政治秩序逐步崩溃瓦解。 #政治 #历史 #明代 #明史 #嘉靖

封面图片

化家为国_清代中期内务府的官僚体制_黄丽君Chinese_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pdf

封面图片

【书名】法度与人心【作者】赵冬梅

【书名】法度与人心 【作者】赵冬梅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政治 #法学 #历史 #中国 #古代 #文化 #制度 【简介】本书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学著作精读三部分构成。作者一改制度叙事的严肃刻板印象,以轻松明快的方式来思考制度变迁,理解历代制度之得失,并分别从国家故事、群体故事、个体故事讲述制度在与不同层面的人的互动中产生的关系。与其他制度史写作者相比,作者更强调“从史学角度关注个体的生活与命运”走向: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如:个体在制度直接或间接作用下颠沛流离的境遇;官僚群体与更迭的制度“相爱相杀”,在制度变迁中的宦海沉浮;士庶群体在制度变革中的颠簸起落等。入仕、升迁、贬谪、宦游、服役等境遇是古人生命的常态,围绕这些具象化的常态,制度变迁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关注人与制度的互动及人在制度中的命运,不仅带有人文关怀精神,同时,从人与制度的关系层面通讲制度发展的历史,这在已出版的通俗类制度史作品中独树一帜。 阅读: 频道:@sharebooks4you 群组:@sharing_books4u

封面图片

【豆瓣7.8 历史】《南明史:1644-1662》剑桥中国史作者、明史大家司徒琳,以翔实之笔,绘南明十八载风雨巨变;以洞彻之眼,

【豆瓣7.8 历史】《南明史:1644-1662》剑桥中国史作者、明史大家司徒琳,以翔实之笔,绘南明十八载风雨巨变;以洞彻之眼,察明朝数百年溃败根基。内有文官党派纷争,外无武官鼎力崛起,恰逢战事众生缭乱,体制内部牵制消耗、外力无法使出,南明之倾根源可溯。书中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把明朝由强变弱的原因归结为文武之间无法取得统一和协调,大臣们在如何作为皇帝的辅弼问题上陷入了困境。作者同时注意到以上两点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近代经济的变迁也是原因之一;但朝廷内部冲突造成抵制外力的失败仍是明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而这内部冲突的根源,在明太祖朱元璋从一开始设计官僚制度时就已埋下。

封面图片

《从未央宫到洛阳宫》作者: 陈苏镇

《从未央宫到洛阳宫》 作者: 陈苏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两汉魏晋宫禁制度考论 出版年: 2022-8 页数: 326 本书作者以往的研究集中在汉代政治与政治文化领域,成绩斐然。近年转向以往史学界较少涉足的两汉魏晋宫禁制度问题,经过数年研究,仔细搜索爬梳相关史料,结合考古学界多年勘探发掘的最新资料,在典制与宫禁空间结合的层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文章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语所集刊》等刊物发表,得到学界的重视和好评,整体上将此项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 这项成果之所以重要,不仅对汉代历史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更因为两汉魏晋宫禁制度在此后千年不坠的王朝历史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进而对今天的古代文学、考古、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及文化遗产的传播,甚至对当代影视艺术作品创作,都有直接间接的关联与现实意义。 皇宫是中国古代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宫内的权力结构和政治运作与宫禁格局密切相关。两汉魏晋的皇宫包含宫中、殿中、禁中三个区域。 全书以皇宫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殿式建筑开篇。三组文章分别探讨西汉未央宫、东汉南北宫、魏晋洛阳宫的形制格局、主要建筑、机构分布,揭示出其间幽微、隐显的演 化脉络。 宫中各种机构分布在不同区域,承担着不同事务。其权力大小和对最高决策过程的影响,往往取决于其所在区域和与皇帝的空间距离。皇帝身边的士人、外戚、宦官等势力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权力争夺,与宫禁制度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本书充分利用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和历史、经学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一系列新结论,系统揭示了该时期宫禁制度的演进线索,对考古和历史学者深入研究古代皇宫制度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对政治史、制度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全书配图20幅。随文插入相关内容处,颇有助于对相关宫殿布局的认识。 #政治 #历史 #魏晋 #制度 #供电 #建筑 #皇宫

封面图片

《皮凯蒂之后》作者: [美]希瑟·布西 / [美]布拉德福德·德龙 / [美]马歇尔·斯坦鲍姆 编著

《皮凯蒂之后》 作者: [美]希瑟·布西 / [美]布拉德福德·德龙 / [美]马歇尔·斯坦鲍姆 编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副标题: 不平等研究的新议程 原作名: After Piketty: The Agenda for Economics and Inequality 译者: 余江 / 高德胜 出版年: 2022-1-6 页数: 640 自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出版后,收入分配和不平等成为热点话题,不仅引发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更激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议。 本书汇集了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众多优秀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探讨了不平等的决定因素,剖析了《21世纪资本论》的重要意义及其不足。本书是一部既有历史跨度,又有视角广度,还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跨学科著作,从中我们既可以领略人力资本、技术、职场裂变、政治体制、全球化、地理环境、性别、历史和制度、法律和政治哲学观念、监管和政策等因素如何影响不平等,又可以透视不平等对宏观经济、社会结构的重要影响。通过这些分析,本书既为经济学如何融合其他社会科学更全面地研究不平等问题设定了新的研究议程,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平等,并更好地因应不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对当下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资本 #收入 #分配 #经济学 #政治学 #法学 #社会学 #制度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