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科夫的梯子》作者: [俄]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雅科夫的梯子》 作者: [俄]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任光宣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680 俄罗斯当代著名女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新作长篇小说《雅科夫的梯子》这部“纪念祖父”的史诗记录了奥谢茨基家庭六代人的命运。这是一本描写过去,叙述20世纪历史的小说,从19世纪末到2011年,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怀旧小说。 #小说 #文学 #俄国文学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德意志文学简史》作者: [德]海因茨·史腊斐

《德意志文学简史》 作者: [德]海因茨·史腊斐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新行思 译者: 胡蔚 出版年: 2023-7 页数: 188 ※ 德意志文学的深度阐释,荣获德国文学评论最高奖默尔克奖。 ※ 中文版首版豆瓣评分9.4,长期雄踞豆瓣外国文学史图书排行榜第六名 ※ 二战后正视“德意志性”的重磅批评之作,日耳曼学学者触及灵魂的自我审查 德国文学的伟大作品姗姗来迟:在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文学的经典时代之后,才有了我们现在算作世界文学的德国作品。这部小巧而富有启发性的文学史追溯了这种延迟的发生。凡是文学史,都以呈述文学史貌为撰写准绳,而《德意志文学简史》的研究却难得采取了一种严肃的辩争方法,认为那些做日耳曼学的人,首先应当扪心自问:是否在文学研究中躲避了那个广受诟病却从未辨明的德意志性?是否在那些不愿看见的东西(比如遗忘和错误的判断)面前下意识闭上了眼睛?史腊斐在《德意志文学简史》中寻求建立一种全新的因果关系。 “德语文学史上有过两次世界级高峰的出现,本书将它们放在特殊的历史前提下来考察:18世纪晚期,德意志文学第一次异军突起,成为欧洲文坛领袖,这次崛起与莱辛、赫尔德、歌德和席勒的名字联在一起;德意志文学第二次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在20世纪初,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的读者依然在阅读那个时期的作家:里尔克、卡夫卡、施尼茨勒、斯蒂芬·茨威格和托马斯·曼。” 作家,尤其是表现主义作家,既惊惧于历史中的预兆,又为其所吸引,而历史的真实最终超越了文学想象中的灾难。 语言的自由是文学生存的基础,文学想象力不能受政治和道德的约束。如果作家必须先对每个词进行审查,判断它们是否属于违禁语之列,它们是否在为德意志犯下的罪行辩护,他就失去了自由想象的勇气。 #历史 #文学史 #德国文学 #简史

封面图片

《疯癫,语言,文学》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疯癫,语言,文学》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Folie, langage, littérature 译者: 张锦 译 / 秦海鹰 校 出版年: 2024-12-1 页数: 404 本书围绕“疯子在社会中的身份和位置”“疯癫、语言和文学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文学分析的演变”三个问题域,组织福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的系列讲稿、文稿,集中反映相应十年中,占据福柯思想中心位置的“疯癫、语言、文学”主题。译自Vrin出版社近年来新近整理出版的福柯作品系列,所收内容大多为此前没有刊行过的文稿和发言,在福柯著作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可为语言学、文学、历史、哲学等众多学科的人文学者,提供令人激动的观点和启迪,堪称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 #福柯 #语言 #历史 #文学 #哲学

封面图片

《孽子》作者: 白先勇

《孽子》 作者: 白先勇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0 页数: 552 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孽子》,以同性恋为题材,全书共分为四章,依次是“放逐”、“在我们的王国里”、“安乐乡”、“那些青春鸟的行旅”,描写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为家庭所弃、为社会所遗的“孽子”。白先勇题记:“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其中父子冲突的主题,亦令人印象深刻。 #小说 #文学 #同性恋 #白先勇

封面图片

《奥威尔难题》作者: [匈]艾瑞卡·戈特利布

《奥威尔难题》 作者: [匈]艾瑞卡·戈特利布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三辉图书 副标题: 是绝望的呼喊还是对“人的精神”的信念? 原作名: The Orwell Conundrum: A Cry of Despair Or Faith in the Spirit of Man? 译者: 陈毓飞 出版年: 2019-8 页数: 453 ◆《一九八四》是反乌托邦的传世之作还是有缺陷的二流作品? 乔治·奥威尔是百年一遇的天才作家还是微不足道的小艺术家? ◆理解的乔治·奥威尔的思想不容错过的一本书 ··· 【内容简介】 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传统评论家却认为这部小说顶多能算一部“有瑕疵的杰作”,因为其实质上是由绝望而生,表现出病态的悲观主义,否定了人类为自由斗争的价值;进而认为奥威尔因绝望而患上了癔症,因此在写下小说不久后便郁郁而终。 对“奥威尔绝望”的指责来自心理学、政治学、女性主义、人道主义等多种批评理论。本书直面这些传统论点的强劲攻势,提出一种全新解读:《一九八四》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美学整体,应在20世纪人道主义的文学杰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埃丽卡·戈特利布另辟蹊径,适度拓展批评视野,将小说置于“讽刺作品”、“奥威尔所有的文学作品”和“当代著名心理学理论”三个语境中进行考察;精读文本,关照小说中易被忽视却是解码奥威尔思想关键的《戈斯坦因的书》和《新话原则》两段说明性文字;并创新地提出,小说成功地融合了讽刺和心理现实主义两大文类,并非属于单一文类。在她的努力下,本书还原了奥威尔坚守的“人类精神”信念。 #文学评论 #奥威尔 #文学#小说

封面图片

《女权与女性》作者: 吕惠

《女权与女性》 作者: 吕惠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凯瑟琳·安·波特及其塑造的女性形象 出版年: 2019-8-1 页数: 216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女权与女性:凯瑟琳·安·波特及其塑造的女性形象》选择了波特全部26篇中短篇小说中的24篇和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语境下作者对这些女性人物性别身份的文学再现,全面探讨了波特再现女性性别身份问题的广阔性、复杂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小说 #文学 #解析 #女性 #女性主义

封面图片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作者: [英]弗朗西斯卡·韦德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 作者: [英]弗朗西斯卡·韦德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学 副标题: 战火下的伦敦、五位女房客和自由先声 原作名: Square Haunting: Five Women, Freedom and London between The Wars 译者: 林曳 出版年: 2023-3 页数: 448 希尔达·杜利特尔(18861961):现代诗人 多萝西·L.塞耶斯(18931957):推理小说家 简·艾伦·哈里森(18501928):古典学学者、翻译家 艾琳·鲍尔(18891940):历史学家、广播员、和平主义者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作家、出版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批女性宣告主动追求精神厚度与智识发展,史称妇女运动的第一波浪潮。 作者探访英国伦敦的布鲁姆斯伯里区现代欧洲思想先锋地,发现有五位不寻常的女房客在世界大战期间住在同一个社区,她们通过选择一处住所,投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去爱、去生活。这一小小的发现意外掀开了一段壮阔的战时女性私人史。通过挖掘大量史料、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作者如实地还原了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回应女性生活和职业上的焦虑和挑战,并完成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的全过程。 这部群像传记着力揭示女性书写的力量,以及每个人如何担当时代的书写者不需要花费、不存在门槛,再私人的写作也具有公共意义。“书写就是找回主导权”。 #人物 #历史 #女性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