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权力者的权力》(台版+英文)

《无权力者的权力》(台版+英文) 作者: Vaclav Havel (著) ; 贝岭 、 李清瑞 (编) ; 崔衡平 (译) 学科分类: 社会科学类 书籍分类: 政治学 出版社: 倾向出版社 出版地:台湾 出版日期:2004 语文:繁体中文 本书是为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的文集,精选了他多年来在各界发表的文章,其内容不仅包涵他在政治力场上的见地,还充分反应了其身为知识分子的自觉、对自己的期许和对于世界的展望。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瞥见一位既是诗人、剧作家,又是一国元首这样具有多重身分的灵魂的语言,在机智理性思考的文思里,还夹杂著感性的宣言。 #文集 #政治 #社会 #台版 #英文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证成性与正当性》(中文上下册+英文版)

《证成性与正当性》(中文上下册+英文版) 作者: [美]A.约翰·西蒙斯(A. John Simmons)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论文集 原作名: Justification and legitimacy: essays on rights and obligations 译者: 毛兴贵 / 朱佳峰 A. 约翰·西蒙斯被广泛认为是当代最具创新性和创造力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对政治义务的研究被视为权威之作,同时他作为约翰·洛克的诠释者也享有国际声誉。在这部文集中,他哲学研究的一贯特征清晰的论证与严谨的学术态度随处可见。文章主要探讨政治义务与国家合法性问题,以及历史上的财产与正义理论。总体而言,本书呈现了一种独特的社会与政治哲学,深入探究了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与义务的本质,并展现了洛克式理想理论的说服力与影响力。 #政治 #政治学 #社会 #法律 #权利 #义务 #哲学 #英文

封面图片

《中印涉藏关系史(1904~1914)》(中文+英文)

《中印涉藏关系史(1904~1914)》(中文+英文) 作者: [英] 阿拉斯泰尔·兰姆(Alastair Lamb)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以“麦克马洪线”问题为中心 原作名: The McMahon Line: A Stud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dia, China and Tibet 1904 to 1914 译者: 梁俊艳 出版年: 2017-4-1 页数: 634 英国学者阿拉斯泰尔·兰姆在充分利用各种档案、通信集、文集、蓝皮书和地图等资料的基础上,叙述了1904年至1914年的中印涉藏关系史,分析了在此期间中、英两国采取的对藏政策及其贯彻实施情况,重点研究了西姆拉会议的召开及《西姆拉条约》的签订,以及所谓麦克马洪线的出台过程。本书通过分析清末民初英帝国的外交政策,从中英关系的角度来考察“西藏问题”,驳斥了印度所谓继承英帝国遗产的论点,对中印边界冲突等敏感问题展开较为客观的研究和分析。 #印度 #边境 #战争 #政治 #西藏 #冲突 #英文

封面图片

《中国精英与政治变迁》(中文+英文原版)

《中国精英与政治变迁》(中文+英文原版) 作者: [美]萧邦奇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20世纪初的浙江 原作名: Chinese Elites and Political Change: Zheijang Provinc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译者: 徐立望 / 杨涛羽 译 / 李齐 校 出版年: 2021-9-1 页数: 356 定价: 7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ISBN: 9787214253545 ◎内容简介 本书是萧邦奇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研究了从清末新政到北伐战争时期浙江的精英组织和政治变迁。本书采用核心边缘的框架,依据人口密度、邮政系统层级、金融机构数量等要素,将浙江分成了核心区内部、核心区外部、边缘区内部和边缘区外部四个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态区,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数据、图表,分析了不同区域内的精英参政模式、精英与政府关系、政治变迁过程。萧邦奇从浙江经验中发现,20世纪的中国政治史是政治变迁从核心区内部向外部区域、从精英阶层到非精英阶层不断扩展的过程。 本书是“在中国发现历史”学术思潮的代表作品,提示我们应当注意即使在同一省域,内部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对于理解中国其他地区的历史以及更大的国家社会关系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历史 #政治 #知识分子 #近代史 #中国

封面图片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台版转简体+英文)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台版转简体+英文) 作者: 戴伦.艾塞默鲁 / [美国] 德隆·阿西莫格鲁 出版社: 卫城出版 副标题: 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 原作名: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译者: 邓伯宸 / 吴国卿 出版年: 2013-1 页数: 560 (中文版缺少注释) 经济长久繁荣的关键,竟然是政治! 是要深化民主,或者向威权靠拢? 《枪炮、病菌与钢铁》后,最具启发性与解释力的经典之作 克拉克奖章得主,经济学界最耀眼的新生代大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致推荐 以截然不同的角度,重新解释人类社会的命运 为什么有些国家十分富裕,有些国家却异常贫困?为什么穷国都集中在热带或下撒哈拉非洲,富国都在温带?带来繁荣富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富裕的社会能够一直繁荣下去吗?一个社会的贫困与富裕,是如同《枪炮、病菌与钢铁》所说,受到风土与物种之类地理因素的影响呢?或是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也许是穷国的官员想不到好的政策? 作者的研究显示,穷国之所以贫穷,不是由于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为传统文化作祟。糟糕的政策很可能不是因为执政者愚笨无知,而是他们刻意图利支持其权力的特权菁英,代价是整体社会的利益。繁荣富裕的关键在于这个社会采行何种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 一个社会若能将经济机会与经济利益开放给更多人分享、致力于保护个人权益,并且在政治上广泛分配权力、建立制衡并鼓励多元思想,作者称为广纳型制度,国家就会迈向繁荣富裕。反之,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力若只由少数特权菁英把持,作者称为榨取型制度,则国家必然走向衰败,即使短期之内出现经济成长,却必定无法持续,因为特权阶级为了保有自身利益,会利用政治权力阻碍竞争,不但牺牲多数人的利益,也不利于创新,阻碍了整体社会进步。 数千年的全球史也说明,制度可以往更具广纳性的方向移动,也可能会倒退回较具榨取性的状态,浅层的民主也可能被绑架成为实质的权贵政治。 中世纪的威尼斯因为采行较广纳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而迈向富裕繁盛,反过来又带动制度朝更加广纳的方向前进,盛极一时而称霸地中海。但早期的菁英豪族不甘于新人辈出瓜分利益,在当时全球最先进的民主制度下反扑成功,将威尼斯快速拉往封闭的榨取方向,因而导致它逐渐衰落。 #政治 #历史 #制度 #经济 #政府 #台版 #英文

封面图片

毛主义:红星照耀全世界,一部完整解读毛泽东思想的全球史(台版+英文版)

毛主义:红星照耀全世界,一部完整解读毛泽东思想的全球史(台版+英文版) 原文名称:Maoism: A Global History 蓝诗玲 著 洪慧芳 訳   出版社 麦田(TW) 刊行年 2022年03月 从印度北部茶园到安第斯山脉,从巴黎第五区到坦尚尼亚的田野,从柬埔寨的稻田到布里斯顿的排屋,毛主义在全球各个角落串连,凝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毛主义是建党纪律、反殖民的叛乱、「持续革命」的有力结合,嫁接在苏联马克思主义的世俗信仰上。不仅揭开了中国的当代史,也在过去八十年间对全球叛乱、不服从、不宽容的风潮产生重大影响。不过,在中国之外,尤其是在西方,人们对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的全球传播,以及在当代激进主义史上的重要性,几近无感。随著冷战的结束,新自由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明显胜利,以及宗教极端主义的死灰复燃,毛泽东及其思想也遭到抹除。本书的目的,是把毛泽东及其思想重新摊在台面上,重塑毛主义面貌。 研究全球毛主义的历史,对世界各地的当代挑战有非常重要的寓意。探索全球毛主义不仅对于了解中国史极其重要,也有助于了解世界许多地区的激进政治。尤其是毛主义在去殖民化时代成为一股国际力量。在开发中国家,毛主义所散播的「反帝国主义」讯息,吸引了那些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到压制的人民。他们渴望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生活水准与国际尊严。尽管冷战已结束,贫困和贫富不均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在欧洲努力解决贫困与政治动荡所造成的移民危机之际,阅读本书可鉴古知今,对照了解源自于物质与政治绝望的激进主义及其后果。 #历史 #政治 #革命 #运动 #台版 #英文

封面图片

《不可计算》(中文+英文版)

《不可计算》(中文+英文版) 作者: (美) 亚历山大·R.加洛韦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副标题: 漫长数字时代的游戏与政治 原作名: Uncomputable: Play and Politics in the Long Digital Age 译者: 李逸帆 出版年: 2025-1 页数: 300 《战争游戏》| 编织图案 | 黑箱理论 ▶穿越计算的前世今生 数字与虚拟的生死较量 ▶分散于历史各个角落的故事以奇妙的线索串起 ▶科幻般的另类科技史指出现实的另一条路径 加洛韦在这本书中穿越计算历史中的不可计算遗迹,讲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计算与数字媒介历史事件,展现了计算 兴起于世的成与败。 加洛韦聚焦于“可计算”与“不可计算”, 解释了计算如何产生或无法产生。从手工织机编织的复杂图案,到可计算生物体,再到《战争游戏》与黑箱理论,他锚定了计算历史中的一些关键结点,解释了某些看似过时的技术的深远影响。本书也对在漫长的数字时代后依然无法被计算的部分进行了反思。 - 《不可计算》涉及“控制论假说”,即世界如何被框定为一个“系统”,而人类如何成为其中的“主体”。这一缓慢的革命影响了我们的认知、交流、生活和工作方式。这本书不仅成功地将批判理论与数字媒体结合起来,也描绘了可计算与不可计算之间不断变化的边界。哈尔·福斯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在这一以数据捕捉、机器学习算法以及计算和资本逻辑对日常生活的殖民化为特征的历史时刻,加洛韦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事情不是这样呢?通过艺术、人文和科学领域的案例研究,《不可计算》展示了历史的另一种路径。特雷弗·帕格伦(美国艺术家) #政治 #计算机 #历史 #科技 #社会 #英文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