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明镜》作者: 柯娇燕
《半透明镜》 作者: 柯娇燕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副标题: 清帝国意识型态下的历史与认同 原作名: 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 译者: 赖芊晔 出版年: 2024-10-11 页数: 384 荣获2001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 ◆新清史是什么? 新清史是1990年代发源于美国汉学及历史学界的学派,代表学者有罗友枝、欧立德、濮德培、柯娇燕等人。该学派从「少数满洲人如何统治广大且复杂的中国」、「由满洲人建立的王朝对中国传统(汉人)的历史论述有何影响」这两个问 题意识出发,试图从「非中原王朝史观」、「内亚/东亚帝国史观」、「非汉族中心主义」、「多民族」视角,来重新修正、书写过往的清代史。 ◆柯娇燕的《半透明镜》最大贡献为何? 本书梳理复杂多元的清代前期历史,提出一套理论框架,进而对早期清帝国统治的意识形态,与历史书写及身分认同之间的关系,有全面且深入的解释。 ◆半透明镜是什么意思? 对古代皇帝来说,镜子有两个意涵,一是具有道德或规劝意涵,「历史之镜」可以指出统治者的缺失,即「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但「历史之镜」在帝国的意识形态上,却是不透明的,其起源、动机及手段都被刻意隐匿,本书期望能揭露当时的主旋律,进而让意识形态的形象变成可见的、半透明的。 ◆什么是清帝国统治的意识形态? 由于清帝国是由皇帝所统治,我们可以将清帝国统治的「意识形态」跟清帝国的「皇权」视为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清代的皇帝会利用政治、文化、经济、仪式等手段拓展皇权的影响力。具体操作上,皇帝会利用诏令、日记、纪念碑文等官方文件,并以多语言形式(满文、汉文、蒙文等)来强化皇权的正当性与普世性,皇帝应统御率土之滨,皇帝应抚育普天之下所有子民。 ◆清帝国的意识形态与现代中国 清帝国在试图在强化国家权力的同时,也同时维持政治组织上的相对多元及独立性,例如始终维持著高度独立状态的蒙古与西藏,这是清帝国从本质上有别中国历代王朝的关键之处。清帝国并非单纯的「汉化帝国」或「满洲帝国」,而是建立在「多元且统一」意识形态上的多民族帝国,这最终深深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国家/民族认同之建构。 #历史 #清史 #民族主义 #意识形态 #台版 #英文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