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岛屿和革命》作者: [斯里兰卡] 苏吉特·西瓦桑达拉姆

《海洋、岛屿和革命》 作者: [斯里兰卡] 苏吉特·西瓦桑达拉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品方: 涵芬楼文化 / 活字文化 副标题: 当南方遭遇帝国 译者: 黄瑶 出版年: 2024-9 页数: 477 本书作者苏吉特·西瓦桑达拉姆(Sujit Sivasundaram)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波澜壮阔的南方航行。跟随着作者的叙述,我们将回到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时空中,走访毛里求斯、汤加、开普敦、新西兰、澳大利亚、爪哇、锡兰、孟买、广州、哈伊马角等地,遇见这些地区的原住民与外来者,了解他们之间的竞争、对抗乃至合作。我们不仅能看到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战争,更能看到这些地区的风土人情,看到原住民如何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塑造“现代”,定义“文明”。 #历史 #文明 #政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泪之地》作者: [美]罗伯特•哈姆斯

《泪之地》 作者: [美]罗伯特•哈姆斯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万有引力 副标题: 殖民、贸易与非洲全球化的残酷历史 原作名: Land of Tears: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Equatorial Africa 译者: 冯筱媛 出版年: 2022-3-31 页数: 544 全球著名非洲历史研究学者的权威著作; 重现赤道非洲混乱而残忍的开发过程; 全球化背后,被人遗忘的残酷殖民、贸易史; 亚马逊编辑精选最佳历史图书。 【内容简介】 三位最早进入非洲腹地的著名冒险家; 三段交织着猎杀、奴役、欺诈和掠 夺的探险旅程; 赤道非洲残酷血腥的全球化进程。 本书通过三位最早进入非洲腹地的著名冒险家的旅程,展现了欧美殖民者对赤道非洲地区残酷掠夺的历史。外部力量的介入,使赤道非洲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雨林分权统治)分崩离析,代之以殖民酋长制度、自治邦等殖民统治方式,殖民者以科学和人道主义的名义,利用贸易、欺骗等手段对原住民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剥削。全球化使西方国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却使赤道非洲变得面目全非。迄今这一区域仍然是全球最贫穷、最混乱的地方之一,还在饱受内战、恐怖主义、极端贫困和海盗的困扰。 #非洲 #政治 #殖民 #冒险 #制度

封面图片

《印第安帝国的覆灭》作者: [英] 马修·雷斯托尔

《印第安帝国的覆灭》 作者: [英] 马修·雷斯托尔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原作名: When Montezuma Met Cortés: The True Story of the Meeting that Changed History 译者: 梁鹏 出版年: 2024-1-8 页数: 528 印第安帝国的皇帝真的一见到征服者就俯首称臣? 印第安战士真的是一群崇尚活人祭祀、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吗? 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当地原住民有没有打过胜仗? 为什么皇帝被杀后,人数众多的印第安人没有反抗? 印第安文明之所以消亡,只是因为西班牙人的军事侵略吗? 知名历史学家、美国民族史学会前主席马修·雷斯托尔,从印第安文明遗迹、原住民手抄本、征服者口述记录等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发掘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一字一句解读每一则史料背后的深意,书写了这本囊括历代美洲史研究精华的大作。 翻开本书,从征服者与原住民初次会面开始,看见西班牙征服美洲的历史全貌。 #西班牙 #印第安帝国 #美洲 #原住民 #殖民 #战争 #历史 #社会

封面图片

《混血的文明》作者: 林被甸 / 董经胜

《混血的文明》 作者: 林被甸 / 董经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新思文化 副标题: 拉丁美洲5000年 出版年: 2025-1-1 页数: 344 ●纵览拉丁美洲5000年文明之路 ●北京大学两代拉美史学者联手创作 ●从欧、美、非三大洲文明“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观察这片孤独而又魔幻的大陆。 拉丁美洲,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的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充分展现了古代美洲人的智慧,在文字、数学、建筑和天文历法方面成就斐然;阿兹特克人则充分体现了古代美洲人的尚武精神,通过征伐建立起一个军事强国;而印加人则凭借其杰出的管理才能在安第斯高原创建了南美洲的大帝国。 15世纪以来,随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等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以及殖民者向美洲输入黑奴,美洲本土文明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被移植到这片大陆。但是,这三种文明并非平等地融合在一起,强势的欧洲文明占据主导地位,弱势的美洲本土文明和非洲文明在被动地适应欧洲文明的过程中勉强生存下来。在整个殖民时代,经过300多年的冲突与融合,拉丁美洲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混血文明。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绝大多数地区摆脱了宗主国统治,独立建国。然而政治的独立并没有带来经济的繁荣。形成于殖民时期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仍然主导着拉美各国,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严重依赖于西方,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直到二战后才略有起色。但好景不长,拉美各国又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停滞相伴的是政治的左右摇摆和社会的动荡:民主政权与威权政权交替出现,许多国家至今仍被这个魔咒困扰;贫富差距悬殊,大规模民众抗议乃至武力抗争此起彼伏。这片大陆的未来何在? 本书带我们回顾了拉丁美洲艰难而又独特的文明之路,从5000年前文明的曙光在安第斯沿海初现,一直讲述到21世纪初的“粉红浪潮”,以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以及宗教文化三个层次来阐述拉丁美洲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特征,是理解拉丁美洲历史和现实困局的一把钥匙。 #拉美 #历史 #文明 #移民 #殖民 #社会

封面图片

《统治与抵抗的仪式》作者: [美]威廉·比兹利 / [美]谢丽尔·英格利希·马丁 / [加]威廉·弗伦奇

《统治与抵抗的仪式》 作者: [美]威廉·比兹利 / [美]谢丽尔·英格利希·马丁 / [加]威廉·弗伦奇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墨西哥的公共庆典与流行文化 原作名: Rituals of Rule, Rituals of Resistance: Public Celebrations and Popular Culture in Mexico 译者: 李音 / 周燕 出版年: 2023-7 页数: 512 本书向读者呈现了有关墨西哥公共庆祝活动和流行文化的重要研究成果。在15篇文章中,来自美洲和英国的学者讨论了从16世纪到现在墨西哥流行文化具说服力的方面。他们探讨了广泛的墨西哥表达,包括鄙俗的歌曲和舞蹈、节日、石头壁画、圣体节庆典、铜管乐队和民间戏剧。填补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这本及时的文集填补了日益紧迫的需求将提供新的见解读者感兴趣的文化史,拉丁美洲,人类学和其他领域。 这些研究以点带面,从不同角度切入,讨论了西班牙殖民者到达以来,墨西哥公共生活、政治文化与社会秩序的复杂互动。本书编者们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如格尔茨的“剧场国家”理论、涂尔干对宗教国家的分析、布克哈特的《作为艺术品的国家》、富勒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等,呈现了墨西哥大众文化发展的整体态势。 15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来到墨西哥,为更好地进行统治,他们带来了语言和仪式。经过三个世纪的发展,19世纪殖民者离开时,外来的仪式、语言、文化已与原住民的历史传统相融合,催生出新的民间行为和大众文化。在后殖民时代独立的民族国家中,这些文化活动成为了阶级、性别、信仰混杂的竞技场,统治与抗争、异化与同化。本书借助对公共庆典、民间仪式、大众娱乐的分析,勾画了文化与政治的精密网络,有助于理解墨西哥从殖民到独立的社会转型,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本书汇集了16位拉美研究顶尖学者的文章,触及了以往研究涉及较少的拉丁美洲文化史领域,特别是在墨西哥流行文化史研究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作者们回应了格尔茨、莫娜·奥祖夫、詹姆斯·斯科特、涂尔干等诸多学者的经典理论,借助对16至20世纪公共庆典、民间仪式、大众娱乐的分析,勾画了墨西哥社会文化与政治的精密网络,从颇为新颖的角度展现了该国从殖民地到独立民族国家近五个世纪中的社会转型与历史变迁。 #文化 #政治 #墨西哥 #社会 #殖民 #抵抗

封面图片

《人类新史》作者: [美] 大卫·格雷伯 / [英] 大卫·温格罗

《人类新史》 作者: [美] 大卫·格雷伯 / [英] 大卫·温格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 原作名: The Dawn of Everything : A New History of Humanity 译者: 张帆 / 张雨欣 出版年: 2024-9 页数: 560 入围奥威尔政治写作奖决选名单 《星期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BBC历史》年度图书 入选《科克斯书评》2021年度好书榜、亚马逊2021年度好书榜等各大权威图书榜单 →《债》《毫无意义的工作》作者格雷伯最具野心的重磅遗作 →挑战《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背后的基本假设 →直指大历史研究真正应当关注的问题:人类为何会从曾经的灵活陷入如今的僵化,而改变的希望又蕴藏在哪里 内容简介 思索人类社会的命运时,我们总会借助大历史的广角镜头。可耳熟能详,甚至被默认为公理的人类发展叙事从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小游群到现代民族国家,历经“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国家起源”等关键节点真的反映了事实吗?《人类新史》向我们揭示出,这或许只是一个现代版本的起源神话。 两位作者追本溯源,发现上述理论其实源自18世纪美洲原住民对欧洲殖民者的批判,以及欧洲人做出的保守反击。随后,作者们综合考古学和人类学等领域近年来涌现的突破性成果,展示了人类实际上有过怎样多元和流动的社会组织形态,历史的道路又有过多少分岔与并行。重新理解人类的过去,重新发现人类本就拥有的其他可能性,或许也能赋予我们新的思想资源,去想象一个更具希望的未来。 #人类 #社会 #历史

封面图片

反思 “他者”带来的珍贵礼物:

反思 “他者”带来的珍贵礼物: 众所周知,现代政治思潮,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大多都来自于启蒙运动。许多人相信,是欧洲和法国大革命给世界带来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价值观。但是,事实比这更复杂。而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欧洲价值观”,它最初并不是来自于欧洲。 直到19世纪,还几乎不可能找到哪个欧洲作家不认为民主是一种可怕的政府形式,几乎每个人都在以某种方式设法反对自由和平等的理想。 在中世纪,欧洲是一个落后的地方,与世界隔绝,居民都是宗教狂热分子。它的崛起始于15世纪,当时葡萄牙向非洲、印度洋和美洲的海岸派出了一支舰队。 是什么催生了启蒙时代? 殖民地的资源输出,为欧洲大都市的科技突破买单。这一突破变成了一系列的工业和社会革命,带来了所谓的现代世界。 大多数人都熟悉高度简化的殖民主义图景:白人来了,看到手持长矛的半裸的 “野蛮人”,把他们全部杀掉,夺取他们的土地和资源。 这个概述版本的问题是,它缺少一些重要的细节,没有这些细节你就无法理解为什么过去只在君主制和宗教方面思考的欧洲人开始转向谈论自由和平等。 此外,这种概述将殖民地的原住民降为被压迫的对象,而这些人并不仅仅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影响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角色。 在 “发现”美洲的时候,大约有6千万人,他们来自彼此非常不同的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政治模式等。他们中的一些人生活在小群体中,另一些人则是生活在他们那个时代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文明中。 换句话说,所谓的 “野蛮人”在帐篷里过着群居生活、围着篝火烤人肉吃的形象只是殖民主义的宣传漫画,并没有传达当时“开放”的美洲的现实。 殖民化持续了几个世纪,在此期间,新来者与当地人接触,学习他们的语言并与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 耶稣会士是天主教世界的知识分子,他们留下了与“原住民”打交道的丰富见证,当时他们的任务是让当地人皈依基督教。这伴随着欧洲人和美洲原住民之间的不断争端。 「他们认为自己比法国人更优秀,因为他们说,你们法国人总是在互相争吵,而我们却生活在和平之中。你们嫉妒,不断地互相诽谤;你们是小偷和骗子;你们贪婪,不慷慨,不仁慈;至于我们,即便我们只有一块面包,也会与邻居分享。」 这些论战书在欧洲大量印刷,吸引了新一代的想象力,对欧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正是在它们中间,关于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人的意义、一个人仅凭出生就应享有什么样权利等等关于道德、法律和哲学的问题正在进行热情的辩论。这些问题与欧洲人在新世界的所作所为有关:你能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各国有何不同,人们有哪些生活方式 …… 与“他者”的相遇激起了欧洲对自身的反思,放弃了一些传统 例如,教会的至高无上和国王的神圣性。 面对欧洲人,美洲原住民对他们产生了大量的批评,这些批评滋生了欧洲人对旧世界的批评。 1642年,耶稣会士勒戎恼怒地记录了他与“原住民”的对话:「几百次他们转向我,取笑我们对船长的恐惧」。原住民嘲笑欧洲殖民者对等级制度的默许。 而以下是莱尔蒙特神父在1644年写的关于原住民的内容: 「我实在难以相信世界上还有比他们更自由的人,更不可能让自己的意志服从于任何权威的人。以至于他们的父亲对他们的孩子没有权力,他们的队长对他们的下属没有权力,国家的法律对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强制力,除非他们自己愿意并主动接受这些法律。」 这些文字在当时并不是什么颂歌 这些传教士们惊恐地写道,这证明了这些原住民无神论者是多么的“野蛮”。 他们写道:「没有什么比控制美洲部落更大的挑战了。所有这些野蛮人只服从一个法律 光屁股的法律。他们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出生、生活和死亡,没有任何束缚。让其控制激情的任何想法都是被嘲笑的。他们的哲学是给感官以无限的自由,而我们遵守的神的律法则给我们以限制……」 传教士们感到愤怒的是,本地妇女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未婚妇女有完全的性自由,已婚妇女有权在任何时候离婚 …… 他们写道:「这些野蛮人目无神灵的自由,是让他们服从上帝的律法的主要障碍」。 「从一开始,野蛮人就不知道有什么禁忌。他们是一个纯粹自由的民族。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重要性不亚于其他人;他们只在适合他们个人的情况下才会服从他们的首领。」 殖民者对美洲原住民的社会技能感到惊讶。他们本以为会遇到的是一群疯子般的野蛮人,但却遇到了这样的人 他们的政治设置包括每天举行社区会议,讨论当时所有的紧迫问题。此外,他们领导人的权力是建立在雄辩的基础上的。因此,从制度上讲,他们是有口皆碑的。 「在他们当中,几乎无人不擅长辩论和提出论点」。(Lejeune神父,1630年) 「这些野蛮人不断挑逗我们,指出我们城市的缺点,以及在他们看来,所有这些都是由金钱造成的。与他们争论为公共利益分享财产是否必要根本毫无意义,他们嘲笑任何这类考虑 …… 正如他们对我们的指责。他们称我们是奴隶,是可悲的灵魂 一大群人怎么能堕落到向一个人[国王]屈服呢……」 「他们认为某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拥有更多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富人最好学会尊重穷人。他们告诉我们,’野蛮人’这种说法更适合殖民者自身……」 传教士们对此的记录是:「痛苦和愤慨」。但对卢梭这样的欧洲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将来会成为启蒙运动的明星,对欧洲的 “激进批判” 成为打破旧世界的武器。尤其是,与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教科书不同的是,他们反复书写,告知世界:自由、平等和博爱是他们从 “野蛮人” 那里学到的东西。 #Enlightenment #Transformation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