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文本/政治》是台湾文学研究者范铭如的最新论著

《空间/文本/政治》是台湾文学研究者范铭如的最新论著   以台湾文学为例   探究文本作为空间与政治的中介   三者之间如何彼此渗透、拉扯、维持的动态关系   叙事既是建构空间政治的基础,当然也是解构空间政治的核心。文本政治是当代文学理论理关注的一大面向,空间政治则是社会学科里讨论的重点。   置身于象征体系的文本,夹在空间与政治两大外缘势力中,如何被制约渗透、又如何调节制衡彼此、甚或矛盾共生,叙事美学又如何因势碰撞出变化,是《空间/文本/政治》思索的重点。   将文本放在这三元辩证的中间位置,除了彰显文本的中介对话功能,也是在运用跨学科批评方法时强调人文学科的核心价值。   《空间/文本/政治》分为两大区块,第一部分是理论性的从身分的角度,探讨空间政治如何影响身分认同以及书写模式,而空间的书写又如何强化或解构既有的身分认知并与主导政治对话。   第二部分从实际批评的操作里,爬梳台湾近代史中两波空间政治的变动如何连动文学空间的地貌易容,以及美学模式的新建构。   【台湾与东亚】   21世纪的国际学界,强调新的客观条件已经与过去的历史情境产生极大差异。每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都站在自己的立场重新出发,因此东亚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概念,不仅要找到本身的历史定位,同时也要照顾到东亚范围内不同国籍知识分子所提出的文化反省。   「台湾与东亚」丛刊的成立,正是鉴于国内学术风气的日渐成熟,而且也见证研究成果的日益丰硕。这套丛刊希望能够结合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尝试探索东亚议题的可能性。无论是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专业训练,都可以借由东亚做为媒介,展开跨领域的对话。东亚的视野极为庞大,现代性的议题则极为复杂,尤其进入全球化的历史阶段,台湾学术研究也因而更加丰富。本丛刊强调严谨的学术精神,却又不偏废入世的人文关怀。站在台湾的立场,以开放态度与当代知识分子开启无尽止的对话。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范铭如   台湾嘉义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东亚文学系博士。现任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现当代小说、台湾女性文学、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空间理论等。著有:《文学地理:台湾小说的空间阅读》、《众里寻她:台湾女性小说纵论》《像一盒巧克力:当代文学文化评论》,并主编多本文学和评论选集。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小说里的空间有那些类型?

小说里的空间有那些类型? 空间的配置和结构如何影响对故事的推进? 不同类型的空间上在小说的叙述上发挥何种功能?   小说家与小说研究者向来关注人物、情节、叙述与时间等议题,《小说点线面》一书则另辟蹊径,挑战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将空间元素置于小说分析的核心。   范铭如提出了独特的空间分类理论,以「点、线、面」三个基本类型,再加上复合空间和边界等变异形式,涵盖从微观到宏观的各类空间形态,也深入探讨了这些空间在文本中的多重功能。   点,包含小面积的居室、单一功能建筑体和特定园区,偏向个人的日常活动领域;线,是路径,是具有联结、憩止、冲突、逃逸、抉择性质的中途性空间;面,则是较大范围的空间,是由许多定点与路径组织而成偏向集体的公共活动领域,侧重于呈现集合性的特征。   透过细致梳理百年来的台湾文学,《小说点线面》试图建构一个既具普遍性、又涵纳特定历史地理弹性的理论模型,不仅揭示空间在文学创作与阅读中的重要性,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也为跨学科的叙事研究开辟出崭新视野。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范铭如   台湾嘉义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东亚文学系博士。现任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当代小说、台湾女性文学、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空间理论等。著有《空间╱文本╱政治》、《文学地理:台湾小说的空间阅读》、《众里寻她:台湾女性小说纵论》、《书评职人:失忆时代的点书》、《像一盒巧克力:当代文学文化评论》,主编多本文学和评论选集,合编Taiwan Literature in the 21th Century 和 The Columbia Sourcebook of Literary Taiwan。

封面图片

近三十年来,空间概念在许多西方理论家的重新讨论与界定下产生了质变。

近三十年来,空间概念在许多西方理论家的重新讨论与界定下产生了质变。   不同学科训练的学者包括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和文化批评家等,纷纷对空间观念提出新的诠释方式,激起跨学科的思辨涟漪。   《文学地理:台湾小说的空间阅读》将新空间理论应用在台湾文学批评,试图为向来处于复杂的空间政治和地缘政治中的台湾文学,解读出更多元深刻的面向。   本书由文本里的空间、文本与空间流动,以及文本与空间性三个面向,应用时空型、地方感、地志学、第三空间、文化旅行、空间三元论、文化地理学等概念进行实际批评。从文本里象征性的空间延伸解读较大范畴的文化符码,借以思索台湾这个地理空间的文学特殊性,以及叙事文体再现空间的艺术性方式。文本空间与流动则探讨文学文化经空间与空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旅行翻译的脉络,以及迁移跨界对主体性建构的贡献和局限。文本与空间性则探究作者和读者对空间的认知与再现,文本与各历史时代的空间性之间如何呼应、协商或对抗,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反映于空间的叙事模式。这种空间阅读的尝试希望能够翻转传统文学批评以时间(文本的情节及角色)演变为阅读重点的方式,以空间的思维向度开展出不同的文学批评模式,开拓另一片文学研究的可能范畴。   本书论及作家甚丰,包括七等生、王家祥、王祯和、王聪威、平路、白先勇、成英姝、朱天心、朱天文、朱少麟、朱国珍、朱点人、宋泽莱、李昂、沉樱、林韦助、林海音、施叔青、洪醒夫、袁哲生、张秀亚、张启疆、郭良蕙、陈玉慧、陈映真、陈雪、黄凡、黄春明、叶石涛、蔡素芬、萧飒、萧丽红、骆以军、龙瑛宗、钟文音等。 作者简介 范铭如   1964年生,台湾嘉义人,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学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文学系博士。曾任教于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国立台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现任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   著有《众里寻她:台湾女性小说纵论》、《像一盒巧克力:当代文学文化评论》、《大头崁仔的布袋戏》,并主编《岛屿妏声:台湾女性小说读本》、《挑拨新趋势:第二届中国女性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

封面图片

台湾与东亚_范铭如_空间/文本/政治_2015,_联经.pdf

封面图片

一部完整的当代中国网络文学史,全景式呈现二十年发展格局。

一部完整的当代中国网络文学史,全景式呈现二十年发展格局。 网络文学研究前沿创新成果,研究领军人欧阳友权领衔主编。 全书立足大数据,以史论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细致勾勒中国网络文学的演变脉络,概览全民写作时代的隆起、文学网站平台的发展、网络作家阵容、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文学产业经营、网络文学阅读、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等不同分支的发展历程。全书透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心理等人类社会学视角,深入剖析网络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构建网络文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体系,并基于“理论回应现实”的学术立场,直指具体文学现象背后的社会成因。同时,对网络时代文学的转型和文艺理论的转向进行了阐释和设定,呈现出网络文学在大众艺术审美、社会文化意义和作为文化产业新形态等层面的价值。#网络文学 #参考 #中国 #总结 #当代

封面图片

《文化学&文学研究丛书(全四册) 》|简介:在这本书课程中,你将探索文化学&文学研究丛书(全四册)的各个方面,学习如何在实际中应

《文化学&文学研究丛书(全四册) 》|简介:在这本书课程中,你将探索文化学&文学研究丛书(全四册)的各个方面,学习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知识。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技能提升,本书都提供了系统的步骤和实践技巧,确保每一位读者都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 |标签:#课程#文化学&文学研究丛书(全四册)#学习资料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金瓶v1.0》简介:一款结合古典文学研究与现代科技应用的创新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经典文本进行深度解析与可视化呈现。该工具支

《金瓶v1.0》 简介:一款结合古典文学研究与现代科技应用的创新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经典文本进行深度解析与可视化呈现。该工具支持语义分析、人物关系图谱构建和文化背景挖掘,助力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实现传统典籍的数字化活化。 亮点:跨学科融合文学理论与数据科学;提供交互式阅读体验;内置智能推荐系统可关联相关史料与研究成果;支持多语言版本输出,已与多家高校文献数据库达成技术合作。 标签: #古典文学#人工智能#文本解析#金瓶梅#数字人文 更新日期:2025年4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