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不受重复使用?加薪无望? AI取代的威胁来袭,该如何应对?

感觉不受重复使用?加薪无望? AI取代的威胁来袭,该如何应对? 本书荣登日本亚马逊畅销榜冠军, 以「商业×学术」双重力量,打造个人的专业价值! 随著科技的快速发展,AI和自动化技术迅速取代传统劳力型工作,专业知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竞争力。根据麦肯锡未来趋势预测,2030年全球可能有超过3.75亿人面临技术失业。然而,危机同时也是转机──这正是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黄金时刻! 作者国分峰树结合自己多年的广告行销及学术研究经验,提出了一套「专业变现」的学习与实践方法,帮助读者有效提升专业能力,并将这些能力转化为真实的职场价值。书中探讨如何将商业知识与学术理论结合,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专长,它们不仅帮助你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还能够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挑战。 从广博到深耕,无可取代的个人品牌 现代职场不再只靠拥有广泛的知识,而是看你如何把专业知识真正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本书会告诉你如何认识并培养自身专业能力,以及掌握职场中不可取代的核心技能。第一部分著重在建立专业的认知与观念 •追求专业性的时代:分析当前趋势,揭示各行业为何都需要高度专精的人才; •专业性培养的方法将成为你的武器:透过正反两面的例子,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个人成长; •掌握专业性培养的核心:教你如何抓住关键,掌握这套方法的核心概念。 应对AI时代,打造竞争力是关键 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知识与效率的竞争空前激烈。但与其追求知识的数量,不如聚焦于专业的深度与独特性。国分峰树强调:「『专业变现』的关键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结构化,转化为实际应用,成为具备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职场人士。」作者提出「专业养成的三攻略」,包括 •建立自我风格的提问:专业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从思考与提问开始; •发掘独创性的事物:培养创新思维,突破僵化的框架,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 •尊重多元意见:从不同角度寻找灵感,吸收各类知识,并且学习有效输出。 精准对焦,帮助你达成职场目标 这本书专为想提升专业价值的职场人士而写,无论你是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新人,还是希望突破现有瓶颈的工作者,都能从中找到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方法,透过实用的策略与具体步骤,从容应对职场挑战。 《专业变现的修练》不只是一本教你如何增强专业能力的书,更是促进你实现自我价值、建立个人品牌的全方位指南。 ◆透过掌握书中的实用技能,你将能逐步实现个人价值的转化。 ◆书中的技巧不仅限于某一行业,它提供通用框架,在任何职场情境中都能灵活应用。 ◆未来的成功关键在于具备独特的专业能力,那些缺乏专精的人,将逐渐失去在公司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作者简介 · · · · · · 国分峰树(Kokubu Mineki) 电通株式会社Transformation Produce部长(广告业资历24年)。 1975年生。毕业于大阪府立北野高校,随后于早稻田大 学理工学系完成学业,并取得工学硕士学位。之后进入电通公司担任广告制作人,期间于青山学院大学攻读、 取得管理学博士(广告论)。同时,在东京大学取得跨学 科资讯研究硕士(媒体论)。目前于东京大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后期课程(综合教育学),专长涵盖大学论及市场营销,拥有15年的研究经验。 担任青山学院大学(广告与媒体产业研究)、东京音乐大学(媒体论)等三所大学的兼任讲师,并且是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的研究员,以及公立大学法人会津大学的兼任讲师,拥有13年的大学讲师教学经历。 自进入电通以来17年间,一直活跃于第一线,参与商业生产工作,并以高阶经理的身分负责多家主要赞助商的广告宣传活动,涵盖饮料、化妆品制造商、大型银行、便利商店及电信业者等。随著公司推动改革,在人事室及社长直属的改革推动室中,参与了数位转型(DX)相关的特殊规划。作为首席策划总监,主导了全公司人才管理系统的 构建,成功实现生产效率提 升与工作方式改革。 现任商业生产部部长,负责规划资讯通讯业及金融业等主要客户的整合行销策略。在电通的数字化转型最前线,致力于推动广告商业的进化。此外,曾是东京大学「追求卓越」口号的提案者,并获得东大140周年事业最优秀作品奖。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澳大学人分享企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促进创新

澳大学人分享企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促进创新 #澳门大学 澳门大学今(29)日举行“澳大学人研究讲坛”第9讲,由澳大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及市场学系系主任洪福来教授以“企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促进创新”为题发表演说,吸引澳大及多所中学师生线上线下参与。 创新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人们对于如何在企业内有效推动创新的理解相当有限。洪教授以当代创新的理论为基础,讨论创新的各种类型和特征...

封面图片

《高情商沟通让你提高职场竞争力》

《高情商沟通让你提高职场竞争力》 简介:高情商沟通让你提高职场竞争力是一门系统性的学习课程,涵盖相关领域的核心知识。通过详尽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课程主题,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适合希望扩展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的学员。 标签: #知识#学习资源#技能提升 文件大小:NG 链接:https://pan.quark.cn/s/6d814083f1c8

封面图片

还是职场新人时,你遇到那些特别卷的同事该如何应对呢?

还是职场新人时,你遇到那些特别卷的同事该如何应对呢? 卷阿的回答 如果你干的不是“非升即走”的工作,同事的状态好像和自己的关系也没那么大。最多就是竞争晋升机会,而不是留用机会。那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按照自己和公司都能接受的状态来即可。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卷阿)

封面图片

《专业的力量》

《专业的力量》 简介:聚焦于通过系统性方法与深度实践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与核心竞争力的指南,涵盖技能精进、思维升级及资源整合策略。强调在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中,以持续学习与专业深耕构建不可替代的价值。 亮点:融合经典理论与前沿案例,提供可落地的成长路径规划工具,适配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需求。 标签:#职业发展 #核心竞争力 #终身学习 #职场进阶手册 #知识服务平台 链接:https://pan.quark.cn/s/f71de8b90132

封面图片

《没有工作的世界:如何应对科技性失业与财富不平等》

《没有工作的世界:如何应对科技性失业与财富不平等》 简介:没有工作的世界:如何应对科技性失业与财富不平等是一门系统性的学习课程,涵盖相关领域的核心知识。通过详尽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课程主题,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适合希望扩展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的学员。 标签:#知识 #学习资源 #技能提升 文件大小:NG 链接:https://pan.quark.cn/s/0b8a20f8f859

封面图片

22手猎鹰火箭已经出现 中国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如何?

22手猎鹰火箭已经出现 中国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如何? 作为同属航天大国的中国,在可重复使用火箭领域同样取得了一定的进展。6月23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VTVL)。这也是目前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在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中达到的最高高度。猎鹰系列火箭中的猎鹰9号是世界首款轨道级可重复使用火箭,于2010年6月首次发射成功,于2015年12月顺利将一枚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并首次完成一级火箭回收(不过首次复用是在2017年)。这里给一个航天小知识:100公里处的位置一般被认为是太空与地球分界线(卡门线),低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在200公里左右。火箭需要通过一级+二级两级火箭(或一级加助推器)才能完成卫星的发射。一级火箭能达到的速度和高度较低,其在降落时受到大气烧蚀少,可回收价值高,而二级火箭由于结束飞行时的高度更高且速度更快,因此在再入时会受到严重的大气烧蚀,回收难度极大。我们说的可重复使用火箭一般指的是火箭的一级。下面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比,来详细解读我国在此次航天八院的飞行实验。01本次发射的细节航天八院此次用于垂直起降飞行试验验证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其直径为3.8米,搭载了3台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最高达到12公里,采用着陆腿着陆的方式。首先,这枚火箭的直径为3.8米,搭载3台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火箭的直径直接影响了火箭的运力。在不带助推器的情况下,直径越大,带的发动机数量越多,带的燃料也多,运力也就越强(不过考虑到运输等其他综合问题,并不能无限大)。我国未来载人登月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最大直径达5米、猎鹰9为3.7米、重型猎鹰为3.66米、星舰为9米。可见航天八院的这台火箭在完成度上并不是一个纯技术验证性火箭。其次在发射高度上,本次发射火箭最高达到12公里,也就是1200米左右的高度。而SpaceX在使用“蚱蜢”(垂直回收技术测试机)进行测试的最高高度为744米。也就是说,航天八院此次实验已经超过了SpaceX的蚱蜢测试阶段。图:美国“蚱蜢”火箭成功完成垂直起降测试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再次,在火箭发动机上,本次火箭使用的是3台九州云箭研制的龙云液氧甲烷发动机而猎鹰9号用的是液氧煤油发动机。国家航天局曾发布《液氧甲烷火箭发展概述》,详细讲解了液氧甲烷的优势。在推进剂性能方面,液氧甲烷对比传统的液氧煤油各有优劣。在冷却效果上,甲烷展现出作为低温燃料的优势,得益于比热容指标,其综合冷却能力是煤油的3倍以上,并且作为含碳燃料,不易结焦积碳,这对于发动机实际使用效果来说更加“友好”。在发动机维护性上,甲烷则有天生的优势。如今,可回收复用火箭成为大势所趋,液氧煤油火箭在回收后必须对发动机进行彻底清洗才能继续使用,而液态甲烷为强挥发性燃料,液氧甲烷发动机由此显著减轻了后勤维护工作量。中国航天局所以,此次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所使用的火箭很可能就是未来轨道级火箭一级的部分,完成度很高。02对比SpaceX的回收实验首先,SpaceX实现首次可回收的实验进度表(Spacex建造的第一台测试机被称为蚱蜢):图:SpaceX 历次“蚱蜢跳”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Spacex建造的第二台测试机被称为F9R Dev 1。图:SpaceX F9R Dev 1测试机数据SpaceX在2014年8月,F9R Dev 1测试机(几乎就是“猎鹰9”号火箭的一级火箭部分)第五次测试结束后,便开始在实际发射任务中继续进行测试(并不是每次都会测试火箭回收):2015年1月,执行CRS-5发射任务,海上回收失败;2015年2月,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射深空气候观测站卫星,海上软着陆(掉水里去了);2015年4月,执行CRS-6发射任务,海上回收失败;2015年6月,发射给国际空间站运货的龙飞船,高空解体;2015年12月,执行卫星发射任务,陆上回收成功。从时间来看,SpaceX用于第二阶段测试的F9R Dev 1测试机的VTVL最高点也仅有1公里左右,在暂停其测试后经过几次实际的发射回收任务后便成功完成首次火箭回收。结合此前航天科技透露的:我国正抓紧研制4米级、5米级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分别于2025年和2026年首飞以及:研制团队将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7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基本覆盖火箭一子级飞行剖面我们可以进行个不准确的预测,在充分掌握火箭回收的各项技术后,可能明后年就能看到中国实现首次执行实际发射任务的火箭回收。除了航天八院外,近几年我国很多公司同样也在进行VTVL实验,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目前来看,民企中,星际荣耀的在可重复使用火箭这条路上走的比较远,其2023年12月的VTVL实验的高度达到343.12m,而且此次飞行试验所使用的火箭在20天前才完成一次VTVL实验。换句话说,星际荣耀在国内首次完成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火箭的复用飞行(只是试验,并不是实际发射)。另外一个这几天非常出名的民营企业是天兵科技,其在昨天的一子级九机并联动力系统热试车中发生意外,火箭脱离发射台起飞,而后坠毁。根据公告,该次实验的是天龙三号的一子级。根据公开资料天兵科技在2020年的时候完成了一次重复使用试验箭回收着陆装置试验(就是吊着的实验箭掉下来,看着陆系统能不能稳住),而后便是多次的发动机试车,并无其开展VTVL试验的信息公布。图:天龙三号简介来源:张家港发布03对比猎鹰9号在第二节里,我们对比的对象是SpaceX实现首次回收的历程。而在这一节里我们对比的是猎鹰9号。说直接对比猎鹰9号有点扯,因为我们的仅是一个单级实验火箭,而猎鹰9号是完整的可执行任务的火箭。但我们对比的其实是猎鹰9号的可回收能力。目前猎鹰9号同时具有海上和陆地回收的能力,对于陆地回收能力的建立,SpaceX是通过蚱蜢和F9R Dev 1两款测试机通过多次实验完成的。而猎鹰9号的海上回收能力却是在多次实际发射任务中建立的。表:猎鹰9号历次海上回收实验重复运载火箭在海面上和陆地上进行回收是有非常大的区别,根据《运载火箭海上平台成功回收的分析及启示》一文的分析,在海上和陆上回收下,猎鹰9的运载能力差距极大,这些差距可都是成本:存在这样差距的原因也很好理解:海上回收火箭时,是综合一级火箭下落和接驳船舶的实时位置进行的,能够实现火箭回收的最优解,而陆上回收时,陆上回收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因此无论一级火箭分离时的位置及姿态如何,都需要根据陆上回收点进行调整,燃料消耗大。虽然海上回收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技术难度自然也很大(毕竟海上风浪大,而风浪越大鱼越贵!),具体而言包括:高精度导航及制导技术、姿态控制技术、海上着陆支撑技术、海上着陆平台等。反观国内,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仅箭元科技在2023年9月进行了一次海上溅落回收试验以及中科宇航使用涡喷发动机(非火箭发动机类型)进行了一次海上回收实验,其余公司包括国家队均无海上火箭回收的实验记录。综上可见,我国目前在可重复使用火箭上距离美国的猎鹰9号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海上回收技术尚未可喜的进展。04总结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的初衷是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将人类的火箭发射推进到廉价时代,为大规模发射卫星及太空旅游提供可靠支撑。马斯克的SpaceX在这条路上独领风骚,猎鹰9号的最大复用次数已达到22次,同时还在加快星箭(重型运载火箭)的可重复...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