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海贝》作者: [英]托比·格林

《一把海贝》 作者: [英]托比·格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 原作名: A Fistful of Shells: West Africa from the Rise of the Slave Trade to the Age of Revolution 译者: 郭建龙 出版年: 2020-12 页数: 716 2019年英国国家学术院纳伊夫•鲁赞跨文化理解奖 2020年沃尔夫森历史奖入围作品 一部跨越数世纪的宏大且权威的西非历史 重塑西非诸王国的世界及其与西方的关系 著名历史作家、《穿越非洲两百年》《汴京之围》作者郭建龙倾心献译 【内容简介】 西非似乎一直处于世界的偏僻角落,不借助西方之手,就无法走出部落制与原始的阴影。然而,当托比•格林踏上西非这片土地,翻开落满灰尘的档案材料时,他发现真相并非如此。格林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为我们重塑了西非诸王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王国的存在建立于战争、税收、贸易、宗教信仰、权力的展示以及艺术品的创造之上。这是一部跨越数世纪的宏大且权威的西非历史,它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对西非社会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尤其关注奴隶贸易时期西非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将该地区及其人民重新写进了他们也身处其中的世界史。 #非洲 #西非 #历史 #殖民 #政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拜占庭帝国》作者: [英] 查尔斯·欧曼

《拜占庭帝国》 作者: [英] 查尔斯·欧曼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之江文化 原作名: The 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译者: 孙溶锴 出版年: 2025-3 页数: 348 从395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建立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这座城市被土耳其人攻陷,拜占庭帝国经历1000多年的岁月,是古代西方封建王朝中最长久的帝国。它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堪称人类的奇迹,基督教更是在这个国度快速发展,到达顶峰。 英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欧曼爵士完整地将拜占庭国诞生的原因、建国的艰辛、各个历史时期君主的贡献与失误、历次征服与被征服的战争细节一一叙述完整,讲解透彻,活灵活现地将一个古老帝国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也让这部著作成为拜占庭史研究领域的读本。 #历史 #拜占庭 #简史

封面图片

《最后的同类》作者: [法]西比勒·格林伯特

《最后的同类》 作者: [法]西比勒·格林伯特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LE DERNIER DES SIENS 译者: 赵苓岑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148 如何对待动物,就是如何对待我们自己。 荣获2022年动物龚古尔奖、2023年弗朗索瓦·索默文学奖,入围雷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短名单 法国《解放报》《读书杂志》《费加罗报》一致推荐 一场人与动物的救赎之旅,一段残酷的北极企鹅消亡史 地球上最后一只“企鹅”的漫漫归乡路 以19世纪欧洲大范围捕杀大海雀导致其灭绝为背景,讲述一个被遗忘的物种的集体消亡。 大海雀,因其外观与企鹅相似,故被称作北极大企鹅,它们曾经广泛分布在大西洋周围的各座岛屿,但由于它们不会飞行,且动作缓慢,18至19世纪,欧洲人开始对大海雀进行大肆捕杀。残杀企鹅、器官收藏、标本买卖,野蛮与文明、欲望与道德在世界尽头轮番上演,曾经遍布北极的大海雀集体灭亡,而人们的记忆中,它们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绝不会卖企鹅!”地球上最后一只“企鹅”VS地球上最后一个见到这只企鹅的人,彼此见证、彼此救赎。他们是最后的“同类”。 北极再无企鹅,但至少我们应该记得它们存在过。 【内容简介】 1835年,年轻的科学家古斯被里尔自然历史博物馆派往北欧研究动物群。在这个过程中,他目睹了一场针对大海雀的屠杀,并拯救了其中一只。 古斯并不知道他拯救的是地球上最后一只大海雀。他给它取名旺旺,并送它回到奥克尼群岛的家。他更不知道的是,身为研究人员的自己和不信任人类的大海雀之间很快就会产生深厚的依恋和羁绊。 他们是岛上唯一的、最后的存在。 在第六次物种灭绝之际,西比勒·格林伯特塑造了一对令人难忘的伙伴人与动物,并成功创造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动物角色它的内心、它的情感、它的智慧,与此同时,人类被一个既亲密又形而上的问题所困扰:爱永远不会再出现的事物意味着什么? #动物 #文学 #人类 #企鹅

封面图片

《新加坡通史》作者: 张学刚

《新加坡通史》 作者: 张学刚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年: 2024-5 页数: 206 本书跳出西方史学研究窠白,纵览新加坡从古至今的历史,重新发掘、整理和解读了新加坡在中华文明、马来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叉影响下形成的兼容并蓄、融合东西的独特思想与文化。 #历史 #研究 #简史 #通史

封面图片

《世界1937》作者: [英]温斯顿·丘吉尔

《世界1937》 作者: [英]温斯顿·丘吉尔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领读文化 副标题: 丘吉尔眼中的时代人物 原作名: Great Contemporaries 译者: 朱鸿飞 出版年: 2023-12 页数: 376 殿堂级历史杰作; 影响全球的政治领袖、诺奖获得者丘吉尔唯一一部人物评论文集; 记录29位世界各国风云人物; 政治风波、复杂外交、残酷战争、王室丑闻,感受二战前的动荡时代; 书写世界历史的宝贵记忆;在动荡的时代聆听智者的声音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丘吉尔唯一一部人物评论集, 写于两次世界大战之交的1937年。在这个动荡的大时代,丘吉尔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希特勒的崛起、西班牙革命、爱尔兰自治运动和世界经济大萧条。他回忆了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阿拉伯的劳伦斯、福煦、克列蒙梭、阿瑟·贝尔福、乔治五世、基钦纳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人物,也展望了罗斯福与希特勒的不同未来。作为现代历史中领袖绝伦的政治家,书中浸透了他对历史、对政治、对人生精准的体悟,对重要问题的理性分析与独特见解和对相关人物亲身接触的直觉感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物之书、时代之书。 #丘吉尔 #评论 #政治评论 #政治 #历史 #人物

封面图片

《植物进化的艺术》作者: [美] 约翰·克雷斯 / [英] 雪莉·舍伍德

《植物进化的艺术》 作者: [美] 约翰·克雷斯 / [英] 雪莉·舍伍德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 of Plant Evolution 译者: 陈伟 出版年: 2017-12 页数: 320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权威制作 特别献礼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邱园建立250周年 珍藏全球84位植物绘画大师的136幅杰作,一本书领略当代植物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一座珍贵的纸上博物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呈现植物进化之美 一座可以挂起来的家庭美术馆,随书附赠4幅10寸可装裱植物插画,博物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珍藏首选 . 为庆祝《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以及邱园建立250周年,世界两大权威机构联合出版了这份珍贵礼物《植物进化的艺术》。全书结合数百幅惊艳的大师级绘画和国际最新的植物分类知识(APG分类法),向大众展示了植物进化的历程。从古老的植物化石到最新的DNA测序技术,从林奈、达尔文到APG分类系统,从科学到历史、文化和艺术,讲述植物不为人知的生存智慧和进化奇迹。 以艺术的眼光发现美,以科学的视角认识世界。 建议与高分纪录片《植物王国》(Kingdom of Plants)搭配阅读体验更佳。 #植物 #博物 #科普 #自然 #生物 #历史

封面图片

《中央帝国》作者: (英) 乔治·N.赖特 (George N. Wright)

《中央帝国》 作者: (英) 乔治·N.赖特 (George N. Wright)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品方: 二厂 原作名: THE CHINESE EMPIRE 译者: 何守源 出版年: 2019-4-1 页数: 608 在19世纪的欧美人眼中,名为“清”的“中央帝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国度。有识之士渴望了解泱泱中华的古老文明、礼仪风范、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揭开这个东方大国的神秘面纱,而这本书正是以世界人之眼看中国的历史巨著,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观看角度”与科学记录 。 本书围绕英国建筑家、绘画大师托马斯•阿洛姆描绘的近150幅大清帝国版画,从中央帝国的自然景观、人文建筑、社会风俗多角度展示了这个东方大国的风情全貌。在阿洛姆的笔下,万里长城、雷峰塔、香港、澳门,京城街景、街头猫贩、临清杂耍、京剧表演、观象灵台……一幅幅细腻生动的画作勾勒出晚清社会朝野的市井浮世绘,像一幅辽阔的中华帝国全景图徐徐展现在眼前。英国作家乔治•N.赖特撰文解说,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社会、民俗、文化以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本书内容详实,内含丰富的历史细节,出版后在欧洲社会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了英国乃至欧洲有名的插图本中国历史教科书。 #清代 #插图 #版画 #历史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