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巴黎》作者: [加]罗斯·金 (Ross King)

《印象巴黎》 作者: [加]罗斯·金 (Ross King)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印象派的诞生及其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 原作名: The Judgment of Paris: The Revolutionary Decade That Gave the World Impressionism 译者: 冯璇 出版年: 2019-6 页数: 636 当美国内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在大西洋对岸的巴黎,也有一场革命正在各间画室里酝酿成型。那些后来会让印象主义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们在此时展出了自己最初的一批作品,然而他们得到的却是来自法国各个艺术机构的蔑视和嘲笑。这一时期发生的充满争议的戏剧性事件从爱德华•马奈和埃内斯特•梅索尼埃这两个人截然相反的生活经历及职业生涯中可见一斑。此外,这段历史的时代背景还包括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运动爆发。通过讲述这个史诗性的故事,罗斯•金把那个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时代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眼前,那时的巴黎是世界的艺术中心,在那里发生的革命活动足以重塑历史和文化,并引发全世界范围内的共鸣。 #艺术 #印象派 #艺术家 #历史 #战争 #革命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印象派:绘画与革命 S1(2011) 4K SDR 中英外挂字幕

印象派:绘画与革命 S1(2011) 4K SDR 中英外挂字幕 描述:艺术作家 Waldemar Januszczak 探讨了印象派的革命性成就。 在第一集中,瓦尔德玛深入探讨了四位最有影响力的印象派画家的背景故事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和巴齐耶他们共同奠定了艺术运动的基础。 他发现是什么社会和文化影响驱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们是如何团结起来的,以及他们最终是如何挑战和永远改变艺术的。 链接: 大小:42GB 标签:#纪录片 #历史 #印象派:#绘画与革命 来自:雷锋 频道:@Aliyundrive_Share_Channel 群组:@alyd_g 投稿:@AliYunPanBot

封面图片

《划清界限?》作者: [美国]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划清界限?》 作者: [美国]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 原作名: Drawing The Line:What to Do with the Work of Immoral Artists from Museums to the Movies 译者: 郭硕博 出版年: 2024-8 页数: 146 英文版: ◎ 失德艺术家及其作品应该被“取消”吗? ◎ 人品?作品?失德艺术家会做更糟糕的艺术吗? ◎ 从博物馆、电影、音乐到文坛,从伍迪·艾伦、R.凯利、凯文·史派西到J.K.罗琳……大量当代艺术界案例,深入探讨艺术家及其作品周围的道德灰色地带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提供了强大的情感资源,使我们能够在艺术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复杂性,进而与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那些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而应该更加深思熟虑地参与其中,并且做出判断:当艺术家有不道德言行时,应该于何时何地在艺术和艺术家之间划清界限。 #道德 #社会 #哲学 #艺术 #生活 #作品

封面图片

《粮舵》作者: 周夫生 / 波音

《粮舵》 作者: 周夫生 / 波音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文明分流与现代化的起源 出版年: 2024-11 本书是一部历史理论普及读物。近500年来,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人口爆炸、全球化…各种古代世界闻所未闻的事物快速涌现。英国历史学家麦克法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都对现代世界的诞生之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影响深远。本书则提出,现代社会的诞生来源于粮食产出的确定性,粮食产出的确定与否,就成为决定文明演进方向的“历史之舵”。书稿围绕这一核心观点,深入地揭示了粮食剩余和文明社会之间的关系。 #历史 #人类 #经济 #粮食 #文明

封面图片

《对话》作者: 傅尔得

《对话》 作者: 傅尔得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副标题: 21位重塑当代摄影的艺术家 出版年: 2021-8-1 页数: 302 本书是当代影像学者、作家傅尔得近年来对当下具有影响力和潜力的国际摄影艺术家的访谈合集。她的采访对象遍及世界各地,涵盖了各个门类的当代摄影实践,对当代摄影的发展面貌和趋势进行了极有意义的探索。 书中访谈的21位摄影艺术家中,有全球摄影艺术领域颇负盛名的艺术家彼得·雨果、埃文·奥拉夫,有印度第二位被提名为玛格南图片社成员的摄影师苏赫拉布·胡拉,有深入美国南部探寻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记忆传递的尼古拉·洛·卡尔佐,有澳大利亚近几年来最炙手可热的新锐摄影师之一卡特琳·科宁,有讲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新加坡视觉艺术家赵仁辉,等等。 他们有的已功成名就,成为行业内被追随和效仿的对象,但仍继续进行着实验和挑战,将摄影这一媒介的语言和表达向前推进;他们有的正蓄势待发,即便是年纪尚轻但绝非资历浅显,因其作品的敏感和深刻,他们正受到当下重要美术馆、策展人、画廊的青睐。尽管处于创作生涯的不同阶段,他们都以各自独特的面貌,拓展摄影这一媒介的内涵和外延,共同构成一股重塑当代摄影的重要力量。本书对世界当代摄影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采样,将带给我国的摄影人不一样的视角和表达启发。 #摄影 #艺术 #访谈 #理论

封面图片

《英雄挽歌》作者: [希腊] 乔治·塞菲里斯 / [希腊] 奥德修斯·埃利蒂斯

《英雄挽歌》 作者: [希腊] 乔治·塞菲里斯 / [希腊] 奥德修斯·埃利蒂斯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译者: 李野光 出版年: 1986 页数: 412 希腊当代诗人,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授奖给他的原因是:“埃利蒂斯从源远流长的希腊传统中汲取营养以强烈的感情和敏锐的智力,展示了现代人为争取自由和从事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斗争”。埃利蒂斯纯熟地运用超现实主义等现代创作手法,与希腊的现实生活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诗歌语言,被誉为“新希腊诗派之父”。他的不少作品在西方各国都有译本,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 #诗歌 #历史 #传奇

封面图片

《骄傲之塔》作者: [美] 巴巴拉·W.塔奇曼

《骄傲之塔》 作者: [美] 巴巴拉·W.塔奇曼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三辉图书 副标题: 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 原作名: The Proud Tower: A Portrait of the World Before the War, 1890-1914 译者: 陈丹丹 出版年: 2016-4 页数: 572 “一战”前世界众生的荣辱与挣扎,普利策奖两度获奖历史作家塔奇曼自己最钟爱的作品。 - 【内容简介】 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将视线集中于“一战”爆发前25年的西方社会,以艺术家般的手法再现了彼时的思潮与理想,遽变与纷争:“八月炮火”轰响之前,英国的贵族世界开始倾塌,权力转向新的阶层,热血的无政府主义者畅想着一个和谐世界,帝国主义情绪爬上新大陆,美国海军悄然崛起,德雷福斯事件掀起一场法国人内部的激烈对峙,施特劳斯的音乐与尼采的思想影响着德国……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旧世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两度获奖历史作家塔奇曼笔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美世界,不同于其他分析“一战”成因的著作,塔奇曼在这本书中仅力求将战前世界面貌栩栩如生地重现在其笔下,究竟世界大战的原因如何,读者们可以在文字中细细品味和琢磨。 ◎两度普利策奖获奖作家、备受费正清、约翰·肯尼迪、威廉·夏伊勒推崇的历史学家巴巴拉·W·塔奇曼最钟爱的作品; ◎像艺术家一样遴选出关键的材料,以剔透、慧黠、诙谐的文字,将战前世界面貌栩栩如生地重现在其笔下; ◎塔奇曼作品系列包括:《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一战 #历史 #社会 #欧洲 #政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