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蜜之地》作者: 刘子超

《血与蜜之地》 作者: 刘子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副标题: 穿越巴尔干的旅程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400 从北到南,由冬入春,穿越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8个国家,23个城镇,再度见证世界的细碎与广阔。 这里诞生了奠定欧洲文明基础的古希腊文明和拜占庭文明,也是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分庭抗礼的场所。这里是大国兵戎相见的战场,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交锋与较量的熔炉。 往事并不如烟。跟随刘子超的脚步,沿着现代历史开始的道路,来到血与蜜之地。火车穿越于山谷的黑色皱褶,历史的幽灵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帝国的残影荡漾在亮绿的河水中,人类的爱与恨,将一一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这是一本四处漫游的旅行文学,却讲了一个个寻找家园的故事。酷儿与诗人,难民和毒贩,凶手和受害者,信徒与商人,悉数登场。 在斯洛文尼亚,他闯入一场诗歌沙龙,看见诗人如何用语言重建家园;在黑山的深夜,少女接线员忙着为遥远的美国人订比萨,自己却从未尝过一口;活在南斯拉夫旧梦中的克罗地亚青年,可以修好一切东西,却修不好自己;选择“躺平”的波黑银行职员,却大声质问中国年轻人:“你们生活在中国,为什么要躺平?”结识塞尔维亚的电商教父,他感受着全球化的浪潮,眼里的世界平滑且没有任何阻碍;碰见希腊经济危机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喊着左翼口号,大声地说:“我们也是巴尔干国家。” 巴尔干变得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像一个形容词,充满伤痛、挣扎、求索和希冀的复杂含义。穿越历史漫长的阴影,抵达布满弹孔的时间现场,一路收集飘零人的血色故事,去探索一个更具普遍性的问题,一个始于巴尔干却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问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我们何处为家? #游记 #非虚构 #历史 #巴尔干 #文化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 血与蜜之地刘子超》

《 血与蜜之地刘子超》 简介:本书系统解析 血与蜜之地刘子超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实用案例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内容涵盖其发展历程、关键概念及实际应用,提供深入的知识探索路径。适合对该主题有兴趣的学习者,帮助拓宽视野并提高专业素养。 标签:#刘#血与蜜 #知识 #学习 文件大小:NG 链接:https://pan.quark.cn/s/739e59570567

封面图片

《中国的十个名字》作者: 郑子宁

《中国的十个名字》 作者: 郑子宁 出版社: 海峡书局 出版年: 2025-3 页数: 288 语言是文明的密码,文字是通往历史的桥梁 从“Chin”到“China”,从“桃花石”到“摩诃至那” 中国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次文化的碰撞 以语言流变为线索,揭开古代中国与世界交织的文化图景 ……•……•……•……•……•……•……•……•……•……•……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中国”这个称呼再熟悉不过。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名字,展现了我们的祖先对于自己所处的国度乃是中央之国的文化自信。但是其他文明是怎么称呼我们这个国家的呢? 本书深入探索了不同文明对中国这一伟大国家的多样称呼,从语言、历史、文化三个维度展开,分十章细致剖析了这些称呼背后的深厚意蕴与演变轨迹。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独到的见解,揭示了语言作为文化交流桥梁在传播中的普遍规律,不仅呈现了一场关于中国别称的文化知识盛宴,更提供了文化交流与互鉴的生动例证。本书既是对中国名称的深入解读,也是一场跨越时空、地域的文化探索之旅,让读者在领略中国魅力、拓宽认知边界的同时,感受到世界的多元与精彩。 #语言 #历史 #名称 #文化

封面图片

《诗人十四个》作者: 黄晓丹

《诗人十四个》 作者: 黄晓丹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乐府文化 出版年: 2019-7 页数: 288 十四位古代诗人和一个现代闯入者 一场始于1600年前的诗歌沙龙 · 七堂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的文学课, 以现代心理学解读古代诗人, 诗与心灵自由飞动, 抵达诗歌中那些恍兮惚兮的微妙细节, 让古代心灵中幽微隐秘的部分重见天日, 成为与现代生命体验共情的丰富资源。 ·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诗歌 #文学 #诗人 #古诗词

封面图片

《穆旦传》作者: 邹汉明

《穆旦传》 作者: 邹汉明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新生的野力 出版年: 2025-2 页数: 460 ︎国内首部穆旦权威传记兼诗歌评传 作家邹汉明历时十七年心血之作 ︎诗人、翻译家穆旦(查良铮)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最早开拓者 ︎一个人能对自己的母语做这样的贡献,也算不虚此生。王小波谈穆旦 ︎“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穆旦 ︎装帧设计:多页彩插-60幅珍贵历史图片 平脊精装 墨绿橙红青春撞色。印制精良;内文选用优质双胶纸张,易于收藏。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首部穆旦权威传记,兼为穆旦诗歌评传,全书以穆旦的生平经历为线索,结合他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完整叙写了穆旦作为一个诗人的一生,也写出了一个在铁与火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努力不懈、为现代汉语的成熟而建立的不朽功绩。同时,作者追踪勘测了他那些不朽诗歌的源头。 ︎穆旦是现代汉语诗歌领域极出色的诗人。他早早地就决定了,这一生要为汉语服务。书稿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家世与早期的求学经历;二是西南联大时期;三是抗战以及抗战胜利后的创作与生活。借助于档案、采访资料、抗战史、回忆录、日记等,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并详细而有深度地书写了一个诗人以及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的一个民族的传奇。 ︎诗人是种族的触须(庞德语),穆旦更是创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诗歌。他献身语言的这一生,应该像纪念碑记住英雄的名字一样,值得我们民族的语言牢牢地去记住他。如同军人用剑服务于自己的祖国,诗人用语言服务了自己的国家。 #传记 #诗人 #诗歌 #穆旦

封面图片

《资源、产权与秩序》作者: 刘诗古

《资源、产权与秩序》 作者: 刘诗古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明清鄱阳湖区的渔课制度与水域社会 原作名: Resources,Property Rights and Order: Fish tax System and Lake Society in the Poyang Lake Region during Ming and Qing periods 出版年: 2018-11 页数: 416 明清鄱阳湖地区的水面边界争端和草洲权属纠纷,展现的是沿湖居民围绕自然资源的共享与竞争所形成的复杂历史图景。本书以大量新发现的鄱阳湖区渔民历史文献为核心资料,结合历代正史、地方志书、文人文集、官方档案、族谱碑刻、田野访谈等相关史料,围绕鄱阳湖“水面权”的获得、转让与保护,进而对湖区人群的定居历史以及渔课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特别是对湖池水面的确权过程、渔业捕捞的准入机制、水面权的分化与转让、捕捞纠纷的调解与审理,捕捞秩序的层累与演进,以及内陆水域社会的治理等重要议题进行了翔实讨论与细致分析。 #产权 #明清 #历史 #制度 #渔业 #环境 #捕鱼业

封面图片

《文化的故事》作者: [美]马丁·普克纳(Martin Puchner)

《文化的故事》 作者: [美]马丁·普克纳(Martin Puchner)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 原作名: Culture: The Story of Us, From Cave Art to K-pop 译者: 黄峪 出版年: 2025-4 页数: 356 此刻翻动书页的我们,都是历史长河中新的叙事者。 结构巧妙,叙事精到,深入浅出地讲好“我们的故事” 作为一部写给大众的文化通识读物,本书摆脱了学术式的严肃堆砌,以“讲故事”的方式引领读者走入文化史的关键现场:古埃及的绝世珍宝为何会在柏林新博物馆?阿育王竖立的石柱如何影响1500年后的阿拉伯帝国?远在拉美的圣多明各和欧洲启蒙运动有何关系?韩流又为何能在全球风靡?每章都如一场时空穿越之旅,节奏明快,娓娓道来,在轻松阅读中打开文化的纵深世界。 穿越万年时空的文明对话,一部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这不是一部泛泛而谈的“文化简史”,而是让不同文明产生交流,重新梳理人类文明轨迹的恢宏之作。作者马丁·普克纳用跨学科的视野和讲述者的笔触,把人类从洞穴艺术、古希腊悲剧,一直讲到日本的浮世绘与韩国的流行音乐。这是一次文化如何创造人类的历史溯源,也是一次知识如何塑造未来的深度思考。 一经出版即广受赞誉,获奖不断,全球热销 自出版以来迅速引发全球关注,已被翻译成11种语言;《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等多家媒体齐声力荐。本书入围2024年克里斯琴·高斯文学奖;荣获2023年美国太平洋西北书商协会奖、2024年哈佛大学卡波特奖等多个奖项,在学界与大众之间架起桥梁,兼具思想深度与阅读趣味。 数千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并试图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传给后世不仅仅是“如何”生存的技巧,更是“为何”存在的原因。这些问题的答案,深藏于艺术、建筑与文学之中,需要跨越时空,在不同文化间寻找共鸣。 在本书中,我们将穿越文化史上的璀璨时刻,见证人类在拓展生存空间和发现自我时的巨大成就:从古埃及王后的失落之城,到玄奘穿越西域的求索之路;从庞贝古城出土的神秘南亚女神像,到留在月球上的时间胶囊……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文化创新、冲突、遗忘与重生中的智慧结晶,涵括古今,扣人心弦。 #文化 #历史 #艺术 #流行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