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梦魇》作者: 迈克尔·菲什

《通勤梦魇》 作者: 迈克尔·菲什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东京地铁与机器的人类学 原作名: An Anthropology of the Machine: Tokyo's Commuter Train Network 译者: 孟超 / 桑元峰 出版年: 2025-1 页数: 384 超载100%的车厢,30秒的停站时间,每年数万起人身事故…… 挤到缺氧的东京地铁是上班族日复一日的噩梦,却也是必不可少的生存工具 通勤者、列车司机、轨道清理人员、铁路运营商…… 遍访各方参与者,全方位探索东京地铁“极限通勤”的奥秘 抛开对无情机器或自大人类的偏见,追索人机共存的新方式! 东京通勤铁路网是地球上最复杂的技术基础设施之一,塞得满满的车厢和那些遵守纪律的通勤乘客也是其中为人称道的“特色”。本书作者细致入微地透视了东京通勤铁路网,向我们展示了,融入一种一直在超负荷边缘运转的系统将如何对一个共同体带来生理和心理的严重不良影响,但与此同时,融入这种系统也创造了一种集体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有着独特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本书是对东京通勤经验、历史和文化的一次富于创新性的民族志研究。与此同时,它也试图通过我们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我们可能的生态学未来进行思考。未来,随着大城市人口增长,更多的基础设施甚至地球本身都要超负荷运转(就像东京地铁一样),我们需要思考这种运转,思考我们与这些科技设备、基础设施和机器如何共存的问题。 #交通 #通勤 #社会学 #生态学 #历史 #文化 #城市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边缘图像》作者: [英]迈克尔·卡米尔

《边缘图像》 作者: [英]迈克尔·卡米尔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世纪艺术的边际 原作名: Image on the Edge: The Margins of Medieval Art 译者: 潘桑桑 译 / 李军 审校∕译序 出版年: 2023-3 页数: 220 这是首部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探讨中世纪边缘艺术的专著。对中世纪的人们而言,边缘是双关、倒错和转化之地,是社会对立和心理冲突上演的场所。无论是常常出现在祈祷书页边的放肆无礼的丑角,还是教堂外墙上颇具嘲弄意味的滴水兽,都不在约定俗成的中心之内,而是身居边缘地带,孕育着反抗中世纪社会束缚的力量。 迈克尔·卡米尔在分析了宗教主题和世俗抄本页面边缘的图像如何掩盖、模仿或以其他方式质疑文本的准确性之后,深入探讨了修道院、大教堂、宫廷和城市等数种主要的社会空间的边缘地带。通过关注“边缘性”在中世纪文化中的作用方式,卡米尔向我们展示了中世纪复杂的社会观念和边缘艺术中创新的真正来源,揭示了充满颠覆意味的这一艺术形式是如何维系霸权体系的。 #图像 #历史 #艺术 #中世纪 #文化 #宗教 #抄本

封面图片

《黑太子》作者: [英]迈克尔·琼斯(Michael Jones)

《黑太子》 作者: [英]迈克尔·琼斯(Michael Jones)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中世纪欧洲骑士精神之花的传奇 原作名: The Black Prince: England’s Greatest Medieval Warrior 译者: 王仲 出版年: 2021-1 页数: 499 拨开传说的迷雾,直击真实的形象 聚焦黑太子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探究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内核 黑太子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人物之一,理应由迈克尔·琼斯这样出色的作家为他著书立传。本书拨开传说的迷雾,直击黑太子的真实形象,条理清晰、扣人心弦地讲述他的故事,出色地介绍了中世纪最引人入胜的历史时期之一。 丹·琼斯 1346年,十六岁的他在克雷西的战场上坚守阵地,初露锋芒;1355年,他无情地劫掠朗格多克,重创法国南部的经济;1356年,他在普瓦捷奇迹般地以少胜多,生擒法王约翰,威震欧洲;他以领主身份统治了法国西南部的大片土地,用骑士精神和个人魅力折服了众多勇敢不羁的加斯科涅贵族。他就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长子伍德斯托克的爱德华,后世口中的“黑太子”。 迈克尔·琼斯再现了这位伟大的武士王子流星般辉煌而短暂的一生,利用新近发现的档案与卷宗澄清了关于他的种种迷思。黑太子生活在兵燹与瘟疫横行的中世纪晚期,通过他的传奇,我们得以一瞥欧洲骑士面对残酷俗世和虔诚信仰时的追求与挣扎。 #中世纪 #历史 #传记 #黑太子 #骑士

封面图片

《边缘图像_中世纪艺术的边际_英迈克尔卡米尔Chinese_北京》

《边缘图像_中世纪艺术的边际_英迈克尔卡米尔Chinese_北京》 简介:本书聚焦中世纪手抄本、建筑装饰等艺术形式中常被忽视的「边缘图像」,通过跨学科视角解码怪诞图案与宗教叙事的隐秘关联。作者突破主流艺术史框架,揭示边缘空间如何成为中世纪人表达禁忌思想、社会焦虑的镜像场域,为理解欧洲中世纪文化打开新维度。 亮点:颠覆传统艺术史框架/解码怪诞图像的隐喻系统/200余幅珍稀插图首次汇编 标签:#中世纪艺术研究 #图像符号学 #边缘文化解构 #边缘图像 #北京大学出版社 更新日期:2025-04-26 15:23:07 链接:https://pan.quark.cn/s/472fd7a3a954

封面图片

《铁道之旅》作者: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铁道之旅》 作者: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原作名: Geschichte der Eisenbahnreise : Zur Industrialisierung von Raum und Zeit im 19. Jahrhundert 译者: 金毅 出版年: 2018-7 页数: 296 铁道、火车、城市、时间、空间……一次19世纪人类精神与工业文明交织的探索旅程。 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等诸多视角,探索人类工业意识之起源。 -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 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铁道之旅》通过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由此,工业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人们精神与身体、行动与思维对新秩序、新制度的一次适应过程。 #历史 #城市 #文化 #工业化 #铁路 #铁道 #建筑 #经济 #城市规划

封面图片

《冰轮冉升》作者: 苏珊·P.马特恩(Susan Mattern)

《冰轮冉升》 作者: 苏珊·P.马特恩(Susan Mattern)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关于更年期的科学、历史与意义 原作名: The slow moon climbs :the scienc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menopause 译者: 朱邦芊 出版年: 2023-9 页数: 490 我们看待更年期的方式都是错的吗?历史学家苏珊·马特恩认为的确如此,而《冰轮冉升》揭示了我们错在何处。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对更年期没有任何特定术语,也不把它看作一种疾病。在传统的觅食和农业社会中,更年期被视作向另一个重要生命阶段的过渡。 马特恩带领我们从巴拉圭的雨林穿越到东京的街道,她利用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我们对更年期的看法如何从史前发展到了今天。她考察了“祖母假说”等演化理论,这些理论对更年期和育龄后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出了惊人的见解;她探讨了更年期如何作为一种危险的疾病在18世纪的西方世界浮出水面,这种源自现代早期的更年期概念影响了如今世界各地对它的看法。《冰轮冉升》是一部全面研究更年期的著作,并赋予了其应得的正面评价:更年期不仅是重要的生命阶段,而且是人类繁荣史上的关键因素。 #历史 #更年期 #科学 #人类 #社会 #女性

封面图片

《右派国家》作者: [英]约翰·米克尔思韦特 /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

《右派国家》 作者: [英]约翰·米克尔思韦特 /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 原作名: The Right Nation: Conservative Power in America 译者: 王传兴 出版年: 2014-3 页数: 416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美国等同于西方、西方等同于美国,却没有意识到其实从文化上而言,美国在西方世界也是一个“另类”。美国“另类”在哪,这种“另类”所来何处,又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右派国家》对此做出了详尽而富有洞见的解答。 刘瑜,著名学者 《右派国家》向我们介绍了形塑美国生活的一个关键因素保守主义。 美国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急剧右转,以至于如今不论哪一党入主白宫,这个国家与欧洲相比甚至与尼克松治下的美国相比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明显更保守了:福利不复存在,死刑的传统根深蒂固,反堕胎呼声依然强烈,监管 力度降到了极低的水平;“新政自由主义”的支柱轰然倒塌,保守主义的势力已推进到极为广泛的阵线。最近二十年,保守主义已成为美国社会隐秘但中坚的力量,而这本书将告诉我们为什么保守主义能够成功。 约翰•米克尔思韦特和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二十多年来在《经济学人》杂志致力于对美国的研究,被誉为“当代的托克维尔”。理解美国右派必须深入它的核心,在智囊团、发言人、组织者和基层民众之中体会权力的流向。这两位敏锐的观察家秉承《经济学人》一贯的反传统与严格论证的作风,以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考据、公正的态度以及充满智慧的笔触对保守主义的全景做了纵深剖析。 《右派国家》分为“历史”“剖析”“预言”“例外”四部分,它即将向你呈现的,不是极右派或极左派讽刺漫画里的美国;它不是要对保守主义运动妄加批评或盲目赞颂,而是希望从各个面向理解保守主义,理解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最有效的政治运动。 #文化 #政治 #历史 #美国 #英文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