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图像》作者: [英]迈克尔·卡米尔

《边缘图像》 作者: [英]迈克尔·卡米尔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世纪艺术的边际 原作名: Image on the Edge: The Margins of Medieval Art 译者: 潘桑桑 译 / 李军 审校∕译序 出版年: 2023-3 页数: 220 这是首部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探讨中世纪边缘艺术的专著。对中世纪的人们而言,边缘是双关、倒错和转化之地,是社会对立和心理冲突上演的场所。无论是常常出现在祈祷书页边的放肆无礼的丑角,还是教堂外墙上颇具嘲弄意味的滴水兽,都不在约定俗成的中心之内,而是身居边缘地带,孕育着反抗中世纪社会束缚的力量。 迈克尔·卡米尔在分析了宗教主题和世俗抄本页面边缘的图像如何掩盖、模仿或以其他方式质疑文本的准确性之后,深入探讨了修道院、大教堂、宫廷和城市等数种主要的社会空间的边缘地带。通过关注“边缘性”在中世纪文化中的作用方式,卡米尔向我们展示了中世纪复杂的社会观念和边缘艺术中创新的真正来源,揭示了充满颠覆意味的这一艺术形式是如何维系霸权体系的。 #图像 #历史 #艺术 #中世纪 #文化 #宗教 #抄本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黑太子》作者: [英]迈克尔·琼斯(Michael Jones)

《黑太子》 作者: [英]迈克尔·琼斯(Michael Jones)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中世纪欧洲骑士精神之花的传奇 原作名: The Black Prince: England’s Greatest Medieval Warrior 译者: 王仲 出版年: 2021-1 页数: 499 拨开传说的迷雾,直击真实的形象 聚焦黑太子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探究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内核 黑太子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人物之一,理应由迈克尔·琼斯这样出色的作家为他著书立传。本书拨开传说的迷雾,直击黑太子的真实形象,条理清晰、扣人心弦地讲述他的故事,出色地介绍了中世纪最引人入胜的历史时期之一。 丹·琼斯 1346年,十六岁的他在克雷西的战场上坚守阵地,初露锋芒;1355年,他无情地劫掠朗格多克,重创法国南部的经济;1356年,他在普瓦捷奇迹般地以少胜多,生擒法王约翰,威震欧洲;他以领主身份统治了法国西南部的大片土地,用骑士精神和个人魅力折服了众多勇敢不羁的加斯科涅贵族。他就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长子伍德斯托克的爱德华,后世口中的“黑太子”。 迈克尔·琼斯再现了这位伟大的武士王子流星般辉煌而短暂的一生,利用新近发现的档案与卷宗澄清了关于他的种种迷思。黑太子生活在兵燹与瘟疫横行的中世纪晚期,通过他的传奇,我们得以一瞥欧洲骑士面对残酷俗世和虔诚信仰时的追求与挣扎。 #中世纪 #历史 #传记 #黑太子 #骑士

封面图片

《通勤梦魇》作者: 迈克尔·菲什

《通勤梦魇》 作者: 迈克尔·菲什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东京地铁与机器的人类学 原作名: An Anthropology of the Machine: Tokyo's Commuter Train Network 译者: 孟超 / 桑元峰 出版年: 2025-1 页数: 384 超载100%的车厢,30秒的停站时间,每年数万起人身事故…… 挤到缺氧的东京地铁是上班族日复一日的噩梦,却也是必不可少的生存工具 通勤者、列车司机、轨道清理人员、铁路运营商…… 遍访各方参与者,全方位探索东京地铁“极限通勤”的奥秘 抛开对无情机器或自大人类的偏见,追索人机共存的新方式! 东京通勤铁路网是地球上最复杂的技术基础设施之一,塞得满满的车厢和那些遵守纪律的通勤乘客也是其中为人称道的“特色”。本书作者细致入微地透视了东京通勤铁路网,向我们展示了,融入一种一直在超负荷边缘运转的系统将如何对一个共同体带来生理和心理的严重不良影响,但与此同时,融入这种系统也创造了一种集体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有着独特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本书是对东京通勤经验、历史和文化的一次富于创新性的民族志研究。与此同时,它也试图通过我们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我们可能的生态学未来进行思考。未来,随着大城市人口增长,更多的基础设施甚至地球本身都要超负荷运转(就像东京地铁一样),我们需要思考这种运转,思考我们与这些科技设备、基础设施和机器如何共存的问题。 #交通 #通勤 #社会学 #生态学 #历史 #文化 #城市

封面图片

《大教堂时代》作者: (法)乔治·杜比(Georges Duby)

《大教堂时代》 作者: (法)乔治·杜比(Georges Duby)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副标题: 艺术与社会(9801420) 原作名: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L'art et la société, 980-1420 译者: 顾晓燕 出版年: 2022-9 页数: 464 乔治·杜比是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也是继费尔南·布罗代尔之后法国史学界无可争议的巨头、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 《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这部里程碑式著作是乔治·杜比首部面向普通读者的作品。这是一部关于艺术的历史学著作 ,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以文学的手笔书写的经典之作。它将中世纪的西方艺术创作还原入整个西方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向我们展现了“欧洲之都城”这一荣耀如何从希腊、罗马转向了巴黎,以及法兰西文明何以在几个世纪里独占鳌头,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又摄人心魄的艺术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 乔治·杜比一生热爱艺术,把艺术与他酷爱的历史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他在探寻中世纪历史遗迹与艺术宝藏时产生了巨大的激情,进而凭借其深厚的中世纪史学术功底,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 乔治·杜比绝大部分的作品主要面向专业读者,具有相当的难度,而这本《大教堂时代》是他鲜有的面向普通读者的作品。在本书中,他力求文笔优美、通俗易懂,以期带领最普通的读者领略中世纪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中世纪史的兴趣。乔治·杜比在70年代曾以这部艺术史为基础拍摄了9集系列历史影片。这部作品影响深远、深受喜爱,记录片则轰动一时、广为传播,都可谓普及中世纪历史与艺术的杰作。于对中世纪史和欧洲艺术感兴趣的读者而言,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为普通读者而作的这本《大教堂时代》,必然是不容错过的佳作!乔治·杜比邀请你与他畅游其中世纪领地! #历史 #艺术 #社会 #政治 #宗教

封面图片

《中世纪的餐桌》作者: [意]马西莫·蒙塔纳里

《中世纪的餐桌》 作者: [意]马西莫·蒙塔纳里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新民说 副标题: 从食味到知味 译者: 林振华 出版年: 2023-9 页数: 368 黑暗料理? 用手抓饭? 绝不喝水? 揭开中世纪饮食文化的隐秘褶皱,沉浸式感受欧洲文明的起源与传承。 【内容简介】 本书为探究中世纪饮食文化的新史学著作。作者在广泛介绍中世纪食谱、菜式,以及面包、肉、奶酪、油、酒等各类食物的基础上,追溯了中世纪烹饪技法、饮食偏好、用餐器具、餐桌礼仪的演进和变化,探究了各类食材、佐料如何被发现、进入人们生活,以及面包、橄榄油、葡萄酒何以成为文明的标志物等。本书通过“吃”这一轻松的视角,描绘了中世纪日常生活与社会变革的多个侧面,力图摆脱对中世纪即等同于黑暗野蛮的不公正的刻板成见,发掘出中世纪对欧洲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深刻影响。 #饮食 #文化 #中世纪 #历史

封面图片

作者简介· · · · · ·

作者简介· · · · · · 汉内莱·克莱梅蒂娜(Hannele Klemettilä) 出生于1966年。芬兰历史学家、作家。她在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学习文化史,在莱顿大学(University of Leiden)获得中世纪历史学博士学位。她的研究领域包括中世纪晚期的刑罚文化、中世纪的象征体系、中世纪对待动物和自然的态度等。已出版作品包括《邪恶的象征:中世纪晚期法国北部和低地国家的刽子手代表》(Epitomes of Evil: Representations of Executioners in Northern France and the Low Countrie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中世纪晚期的动物和猎人》(Animals and Hunter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等。

封面图片

<图像的死后生命>作者: 李洋 主编 / 鲁明军

<图像的死后生命> 作者: 李洋 主编 / 鲁明军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副标题: 阿比·瓦尔堡研究文选 出版年: 2024-8-8 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无疑是20世纪对图像理论产生最重要影响的艺术史学家,本书选编翻译了对德国著名艺术史学家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的研究论文,内容涵盖对他学术和思想生涯的总体评论,以及对他晚年重要艺术史代表作《记忆女神图集》的图版个案研究,并附有一篇详细的阿比·瓦尔堡在中国传入、翻译和研究的学术年表。 #图像#艺术 #学术 #图像理论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