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狂野》作者: [英]安德里亚·L.斯莫利

《天生狂野》 作者: [英]安德里亚·L.斯莫利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尔文Books 副标题: 北美动物抵抗殖民化 原作名: Wild by Nature: North American Animals Confront Colonization 译者: 姜昊骞 出版年: 2024-7 页数: 520 *一部动物视角的美国早期殖民史 *一段北美动物抵抗殖民进程的血泪史 *“子弹打不穿河狸”,鹿有“漫游的自然权利”,“大自然使努力的人有大福报”,但屠戮的哀歌却响彻北美大地! *欧洲移民追逐丰饶的北美生物,殖民当局推出宏大的殖民版图,天生野长的无主之物竟为殖民愿景中心,猎杀之徒从东部海湾游荡到南方平原 ! *以北美生物资源为切入点和线索,探讨北美洲殖民化三个阶段的特点与变化过程,同时揭示这一过程中自然与文化的互动与调适。 《天生狂野》是一部动物视角的美国早期殖民史,讲述了一段北美动物抵抗殖民进程的血泪史。 本书作者以北美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切入点和线索,将野生动物视为英属北美殖民进程的参与者并以“河狸、狼、鱼、鹿和野牛”为不同章节的具体主角,再现了北美野生动物抵抗殖民的真实故事,逐步合理地探讨出野生物种阻碍殖民者重塑北美地貌计划的发展过程,同时揭示了这一过程中自然与文化的互动与调适。另外,从文化史的角度看,本书还列举了展现北美生物物资源丰富的宣传史料和图像资料,记录了探险家、旅行者、测量员、博物学家和其他推动者的多次北美之行。总的来说,本书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学术科普读物。 #动物 #科普 #历史 #殖民 #生态 #自然 #文化 #生物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统治与抵抗的仪式》作者: [美]威廉·比兹利 / [美]谢丽尔·英格利希·马丁 / [加]威廉·弗伦奇

《统治与抵抗的仪式》 作者: [美]威廉·比兹利 / [美]谢丽尔·英格利希·马丁 / [加]威廉·弗伦奇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墨西哥的公共庆典与流行文化 原作名: Rituals of Rule, Rituals of Resistance: Public Celebrations and Popular Culture in Mexico 译者: 李音 / 周燕 出版年: 2023-7 页数: 512 本书向读者呈现了有关墨西哥公共庆祝活动和流行文化的重要研究成果。在15篇文章中,来自美洲和英国的学者讨论了从16世纪到现在墨西哥流行文化具说服力的方面。他们探讨了广泛的墨西哥表达,包括鄙俗的歌曲和舞蹈、节日、石头壁画、圣体节庆典、铜管乐队和民间戏剧。填补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这本及时的文集填补了日益紧迫的需求将提供新的见解读者感兴趣的文化史,拉丁美洲,人类学和其他领域。 这些研究以点带面,从不同角度切入,讨论了西班牙殖民者到达以来,墨西哥公共生活、政治文化与社会秩序的复杂互动。本书编者们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如格尔茨的“剧场国家”理论、涂尔干对宗教国家的分析、布克哈特的《作为艺术品的国家》、富勒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等,呈现了墨西哥大众文化发展的整体态势。 15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来到墨西哥,为更好地进行统治,他们带来了语言和仪式。经过三个世纪的发展,19世纪殖民者离开时,外来的仪式、语言、文化已与原住民的历史传统相融合,催生出新的民间行为和大众文化。在后殖民时代独立的民族国家中,这些文化活动成为了阶级、性别、信仰混杂的竞技场,统治与抗争、异化与同化。本书借助对公共庆典、民间仪式、大众娱乐的分析,勾画了文化与政治的精密网络,有助于理解墨西哥从殖民到独立的社会转型,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本书汇集了16位拉美研究顶尖学者的文章,触及了以往研究涉及较少的拉丁美洲文化史领域,特别是在墨西哥流行文化史研究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作者们回应了格尔茨、莫娜·奥祖夫、詹姆斯·斯科特、涂尔干等诸多学者的经典理论,借助对16至20世纪公共庆典、民间仪式、大众娱乐的分析,勾画了墨西哥社会文化与政治的精密网络,从颇为新颖的角度展现了该国从殖民地到独立民族国家近五个世纪中的社会转型与历史变迁。 #文化 #政治 #墨西哥 #社会 #殖民 #抵抗

封面图片

《泪之地》作者: [美]罗伯特•哈姆斯

《泪之地》 作者: [美]罗伯特•哈姆斯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万有引力 副标题: 殖民、贸易与非洲全球化的残酷历史 原作名: Land of Tears: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Equatorial Africa 译者: 冯筱媛 出版年: 2022-3-31 页数: 544 全球著名非洲历史研究学者的权威著作; 重现赤道非洲混乱而残忍的开发过程; 全球化背后,被人遗忘的残酷殖民、贸易史; 亚马逊编辑精选最佳历史图书。 【内容简介】 三位最早进入非洲腹地的著名冒险家; 三段交织着猎杀、奴役、欺诈和掠 夺的探险旅程; 赤道非洲残酷血腥的全球化进程。 本书通过三位最早进入非洲腹地的著名冒险家的旅程,展现了欧美殖民者对赤道非洲地区残酷掠夺的历史。外部力量的介入,使赤道非洲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雨林分权统治)分崩离析,代之以殖民酋长制度、自治邦等殖民统治方式,殖民者以科学和人道主义的名义,利用贸易、欺骗等手段对原住民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剥削。全球化使西方国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却使赤道非洲变得面目全非。迄今这一区域仍然是全球最贫穷、最混乱的地方之一,还在饱受内战、恐怖主义、极端贫困和海盗的困扰。 #非洲 #政治 #殖民 #冒险 #制度

封面图片

作者简介· · · · · ·

作者简介· · · · · · 汉内莱·克莱梅蒂娜(Hannele Klemettilä) 出生于1966年。芬兰历史学家、作家。她在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学习文化史,在莱顿大学(University of Leiden)获得中世纪历史学博士学位。她的研究领域包括中世纪晚期的刑罚文化、中世纪的象征体系、中世纪对待动物和自然的态度等。已出版作品包括《邪恶的象征:中世纪晚期法国北部和低地国家的刽子手代表》(Epitomes of Evil: Representations of Executioners in Northern France and the Low Countrie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中世纪晚期的动物和猎人》(Animals and Hunter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等。

封面图片

《风景与西方艺术》作者: 【英】马尔科姆·安德鲁斯

《风景与西方艺术》 作者: 【英】马尔科姆·安德鲁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landscape and western art 译者: 张翔 出版年: 2014-1 页数: 308 权威学者精妙解读“风景”概念与演变,带您全角度领略寻常风景的非常之美。超百幅精美名画与摄影作品,值得收藏! 《风景与西方艺术》属于“牛津艺术史”系列丛书,以文艺复兴后近五百年来的西方著名风景画作品为切入点,讨论了风景画是如何从传统作品中的背景,转变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全面考察了作为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风景”,作为一种文化构建的“风景”,以及风景画的政治与经济价值等问题,是深刻理解风景画在西方艺术中的位置与价值,进而进一步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文化的经典读物。 一部杰作,其中囊括了众多非常著名的惊人之作。马尔科姆•安德鲁斯将风景视为一座建筑,或者说一所剧院,观众将自己置于舞台之上,并享受着自己的演出。 理查德•汤姆森(Richard Thomson,爱丁堡大学教授) “风景艺术”是一个众所周知难以驾驭的主题,而作者的研究显示出他在此领域具有极为全面丰富的修养。 安德鲁•威尔顿(Andrew Wilton,泰特美术馆高级研究员) “风景”的制造离不开它被制造时的历史环境,但同时也关乎发现它的个人热情与经验。通常这样的研究不是过度谨慎就是泛泛而谈,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能激发许多思考,是一部极具洞察和智慧的著作。 约翰•豪斯(John House,科陶德艺术学院) “牛津艺术史”系列丛书 西方当代最前沿、最权威、最受欢迎的艺术史丛书 中文版首次引进,中国著名美术史家易英精选主编 世界顶尖学者集体智慧的宝库 填补国内相关主题读物之空白 每册超百幅精美图片 引领中国读者迅速深入理解西方经典艺术 #历史 #艺术史 #风景 #西方艺术

封面图片

《奔腾不息》作者: [印]苏尼尔·阿姆瑞斯

《奔腾不息》 作者: [印]苏尼尔·阿姆瑞斯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万有引力 副标题: 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 译者: 王庆奖 / 朱丽云 出版年: 2024-3-9 页数: 404 获“第三届盐田海洋图书奖”海洋之星奖 2019年坎迪尔历史奖入围作品,清华大学梅雪芹教授作序推荐 以水域探索亚洲文明,展现人与自然的竞争和共存 【编辑推荐】 一部“得水为上”的亚洲史新作,重审亚洲历史的大胆新视角 雨水、河流、海岸和海洋等自然界水体是如何存在的?气象观测员、工 程师和农民在对水资源的改造与征服发挥了什么作用?人类长期对水资源的追求、改造如何推动亚洲历史的演进?带着以上思考,作者以水为脉,审视亚洲历史长河中的人与自然。 以技术与环境的互动,勾勒生态文明的宏大图景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之一,一直以来,人类通过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表达对水资源的复杂情感。本书摒弃情绪化、情感主导的叙事方式,将治水的技术问题置于更广泛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将叙事从印度次大陆的空间意义上向外推进,呈现了一幅更宏阔的水生态图景。 清华大学历史系梅雪芹教授作序推荐,探寻生命之源的存在与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亚洲更是世界许多水系的发源地。人类对这些哺育了亚洲生灵的大江大河的依赖和改造更是亚洲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气候危机与生态危机的加剧,《奔腾不息》一书回归“生命之源”,以不寻常的研究视角,从自然出发,从环境出发,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重新发现亚洲史。 【内容简介】 亚洲的历史是由水域塑造的历史。在《奔腾不息: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一书中,历史学家苏尼尔·阿姆瑞斯通过亚洲的雨水、河流、海岸和海洋的故事,以及试图控制它们的气象观测员、工程师和农民的故事,重新审视了亚洲的历史。从印度的角度来看,他展示了对水的梦想和恐惧如何塑造了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的愿景,激发了人们通过水坝和水泵重塑自然的努力,并扭转了国家内外的紧张关系,为读者思考亚洲历史进程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启发。 #人类 #自然 #历史 #旅行 #亚洲

封面图片

《古典世界的城市》作者: [英]科林·麦克伊韦迪 著 / [美]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奥尔斯 编

《古典世界的城市》 作者: [英]科林·麦克伊韦迪 著 / [美]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奥尔斯 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新民说 副标题: 从地图探寻文明的细节 原作名: Cities of the Classical World: An Atlas and Gazetteer of 120 Centres of Ancient Civilization 译者: 汤楚珊 出版年: 2022-7 页数: 508 本书是一部西方古典时期的城市史,也是一部简要的古典文明史。作者追溯了120个古城的建城历史,着重厘清它们在古典时期的发展历程,也交代了它们或是被废弃或是幸存至今的命运。作者采用统一的比例尺为每个城市绘制平面图,直观地呈现不同城市之间的布局与规模差异。对于每个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规模,作者旁征博引,论断有力。除政治史、军事史、宗教史和文化史,本书还涉及交通史、人口统计学、考古学、文化遗产等领域,将城市放在一个宏观、动态的古典世界来研究,由城市路径探寻古典文明的不同侧面。 #历史 #文明史 #建筑 #古城 #文明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