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来自火星的直播欧洲航天局(ESA)在 6 月 3 日 00:00 开始从其火星快车探测器(Mars Express Orbi

首次来自火星的直播 欧洲航天局(ESA)在 6 月 3 日 00:00 开始从其火星快车探测器(Mars Express Orbiter)上直播火星的照片。这一壮举是为了庆祝火星快车发射二十周年。直播持续 1 个小时,ESA 表示虽然不是真正的现场直播,但在一小时内将每 50 秒展示一幅新的火星图像。ESA 的火星快车探测器操作经理 James Godfrey 表示,通常我们看到的火星图像都是数天前拍摄的,现在我们能看到最接近火星当前面貌的图像。来源 ,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两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

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两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至距离火星约1.1万千米处,利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了火星全景。此时,由于探测器处于火星侧后方上空(以面向太阳为前方),得到两幅“侧身”影像。 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停泊轨道运行一个月,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磁强计等载荷陆续开机,对火星开展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新华社)

封面图片

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全色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全色图

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全色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全色图像由高分辨率相机在距离火星表面约330千米至350千米高度拍摄,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据测算,图中最大撞击坑的直径约620米。彩色图像由中分辨率相机拍摄,画面为火星北极区域。 (新华社)

封面图片

印度火星探测器确认失联,或于近期结束使命

印度火星探测器确认失联,或于近期结束使命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一位消息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围绕火星运行八年之后,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研发的火星轨道探测器 “曼加里安” 与地面站失去了联系,或将于近期结束其使命。(环球网)

封面图片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以来,各系统工作正常。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以来,各系统工作正常。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科学探测工作,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根据目前飞行情况,天问一号探测器拟于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至5月19日期间择机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 (国家航天局)

封面图片

英国航天局斥资 740 万英镑开展月球、火星和金星探测项目

英国航天局斥资 740 万英镑开展月球、火星和金星探测项目 获得资助的七个项目之一是空间科学与探索双边计划帮助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 Chandrayaan-2 和 Shukrayaan 轨道器开发软件。Chandrayaan-2 轨道器将帮助探测月球南极的地表下冰,而 Shukrayaan 将绘制金星表面地图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因为金星被厚厚的云层覆盖,很难绘制金星表面地图。获得最多资助的项目名为 I-MIM(国际火星冰成像仪),将由开放大学与加拿大航天局(CSA)合作开展。开放大学将为"国际火星冰层探测仪"任务的火星多光谱和立体成像仪开发高性能探测器,以便绘制火星表面水冰沉积地图。各项任务概述如下:Chandrayaan-2 和 Shukrayaan(皇家霍洛威学院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印度)30.6万英镑 为探测月球南极地表下的冰层和绘制金星表面地图的任务处理多波段雷达和开发分析软件。Star-X(莱斯特大学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65 万英镑 利用时域法和"多信使"天体物理学研究宇宙形成的高级科学数据产品,可通过门户网站和英国数据档案获取。FIR 任务(苏塞克斯大学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10 万英镑 为潜在的探测任务提供超导探测器、探测器系统、光学仪器、滤波器和数据管道,以调查行星系统的形成和星系的演变。HABIT(阿伯丁大学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32 万英镑 为研究水循环、化学和宜居性的火星车/着陆器提供监测空气和地面温度、风、湿度和盐类水合状态的仪器I-MIM(开放大学和加拿大 CSA)200 万英镑 用于国际火星冰雪成像仪任务的火星多光谱和立体成像仪的高性能探测器,用于绘制火星表面可接触到的水冰沉积物。月球光谱学(莱斯特大学和日本 iSpace)150 万英镑 牵头开发基于喇曼激光光谱仪的喇曼分析光谱仪,用于商业小型月球着陆器和漫游车,以探索月球表面的空间资源利用。宇宙立方(剑桥大学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50 万英镑 负责立方体卫星的项目、有效载荷和科学、飞行任务和空间平台,该卫星将部署一个精密辐射计,用于测量宇宙微波背景的光谱畸变。根据政府的说法,在之前的几轮资助中,这些项目已经获得了 40 万英镑的资助,因此这次追加的 760 万英镑将使资助总额达到 800 万英镑。人们对太空旅行科学计划的一个普遍抱怨就是费用太高;相对而言,800 万英镑在太空方面的花费并不算多,而且就这笔钱所帮助的项目数量而言,似乎花得很值。了解更多:英国政府新闻稿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欧空局火星快车在火星南极地区发现神秘的"蜘蛛"地貌

欧空局火星快车在火星南极地区发现神秘的"蜘蛛"地貌 在画面左侧的黑暗区域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斑点,该区域位于火星一个绰号为印加城的地方的外围。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原因显而易见,这些线性的、近乎几何形状的山脊网络让人联想到印加废墟。图片来源:ESA/DLR/柏林大学这幅斜透视图可以看到火星上被昵称为"印加城"(正式名称为 Angustus Labyrinthus)的地方。其原因并不神秘,线状的山脊网络让人联想到印加废墟。可以看到被称为"蜘蛛"的地貌痕迹;这些小而深的地貌是二氧化碳气体在阳光下升温并冲破上覆冰层而形成的。图片来源:ESA/DLR/柏林大学冒出的气体夹杂着黑色尘埃,以高大喷泉或间歇泉的形式从冰层裂缝中喷射而出,然后回落并沉淀在冰面上。这就形成了直径在 45 米到 1 公里之间的黑斑。同样的过程也会在冰层下刻画出特有的"蜘蛛形"图案因此,这些黑斑是蜘蛛可能潜伏在冰层下的预兆。欧空局的另一个火星探测器ExoMars Trace Gas Orbiter (TGO)对蜘蛛的卷须状图案进行了特别清晰的成像(见下图)。TGO捕捉到的蜘蛛位于火星快车号新图像显示的区域附近,但不在该区域内。火星快车"的视角显示了逸出的气体和物质在表面形成的黑点,而 TGO 的视角还捕捉到了下方冰层上雕刻的蜘蛛网状通道。这张图片显示的是欧空局 ExoMars 痕量气体轨道器上的 CaSSIS(彩色和立体表面成像系统)仪器在火星南极附近看到的被称为"蜘蛛"的地貌。当春天的阳光洒在黑暗的冬季沉积的二氧化碳层上时,这些地貌就形成了。阳光使沉积层底部的二氧化碳冰升温并转化为气体,气体随之积聚并冲破上覆的冰层。冒出的气体夹杂着黑色的尘埃,通过冰层的裂缝喷射而出,形成高高的喷泉或间歇泉,然后又落回冰层,沉淀在冰层表面,形成黑斑。同样的过程会在冰层下刻画出特有的"蜘蛛形"图案:这里显示的就是同样的图案。图片来源:ESA/TGO/CaSSIS在火星快车的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黑点,它们匍匐在高耸的山丘和广袤的高原上。不过,大部分黑点都出现在左侧的黑暗区域,该区域位于火星一个绰号为"印加城"的地方的外围。这个名字的由来并不神秘,其线形、近乎几何形状的山脊网络让人联想到印加废墟。印加城的正式名称是"Angustus Labyrinthus",于 1972 年由美国宇航局的水手 9 号探测器发现。这幅印加城及其隐藏的蛛形纲居民的新景象是由火星快车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拍摄的。还有一个带标签的版本;点击下面的图片,探索该区域,发现更多关于这里不同地貌的信息。这幅斜透视图显示的是火星上一个被昵称为"印加城"的地方。这个绰号的由来并不神秘,其线形、近乎几何形状的山脊网络让人联想到印加废墟。印加城的正式名称是"Angustus Labyrinthus",由美国宇航局的水手9号探测器于1972年发现。图片来源:ESA/DLR/柏林联邦大学我们仍然不清楚印加城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可能是沙丘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石头。也许是岩浆或沙子等物质从火星岩石的断裂处渗入。或者,这些山脊可能是"eskers",与冰川有关的蜿蜒结构。印加城的"城墙"似乎是一个直径为 86 公里的大圆圈的一部分。因此,科学家怀疑这座"城市"坐落在一个大陨石坑中,而这个大陨石坑本身是由来自太空的岩石撞击地球表面而形成的。这种撞击很可能导致周围平原出现断层,然后被不断上升的熔岩填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这张彩色编码地形图显示了火星南极地区的一片地形。该区域被昵称为"印加城"(更正式的名称是"Angustus Labyrinthus"),其特点是有令人联想到印加废墟的线状山脊,以及被称为"蜘蛛"的小而黑的地貌痕迹。这些都是二氧化碳气体在阳光下升温,冲破上覆冰层而形成的。这幅图是根据欧空局火星快车 2024 年 2 月 27 日收集的数据绘制的,以该地区的数字地形模型为基础,从中可以得出地形地貌。地表较低的部分用蓝色和紫色表示,而海拔较高的区域则用白色和红色表示,如右上方的比例尺所示。图片来源:ESA/DLR/柏林大学在画面的中间部分,地貌发生了一些变化,圆形和椭圆形的大漩涡产生了一种让人联想到大理石的效果。这种效果被认为是层状沉积物被长期磨损后产生的。在画面的右侧中心位置,有几座突出的陡峭平顶丘陵,高出周围地形 1500 多米。随着时间的推移,较软的物质被风流、水流或冰流侵蚀,留下较硬的物质,形成了这些山丘。右边(北边)的地面越来越多地覆盖着光滑的浅色灰尘。在这里的高原上,可以看到一些蜘蛛的踪迹,它们潜伏在各种峡谷和低谷中。这幅立体图像以三维方式显示了火星南极附近的一个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Angustus Labyrinthus(火星的一个部分,因其线状山脊而被昵称为"印加城")和被称为"蜘蛛"的暗色特征的痕迹。它是根据欧空局火星快车轨道器上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HRSC)于 2024 年 2 月 27 日拍摄的数据生成的。使用红-绿或红-蓝眼镜观看时,可获得三维视图。图片来源:ESA/DLR/柏林联邦大学火星快车号在过去二十年间揭示了大量有关火星的信息。该轨道器继续对火星表面进行成像,绘制火星矿物图,探索火星大气的成分和循环,探测火星地壳下的情况,并研究火星环境。航天器的高分辨率可见光谱仪向我们展示了从风雕刻的山脊和沟槽到巨大火山侧面的天坑,再到撞击坑、构造断层、河道和古老的熔岩池等一切。这项任务在其寿命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使我们对我们的行星邻居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了解。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