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 3D 全息视频通话项目 Project Starline

谷歌 3D 全息视频通话项目 Project Starline 在去年的 5 月 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 的 CEO Sundar Pichai 发布了可以不需要依靠头戴设备就能实现 3D 全息视频通话项目 Project Starline。 Project Starline 是 Google 内部高度保密的实验项目之一,根据 Google 的研究员透露,项目小组在 6 年前就已经开始做相关的技术研究,一直到 2021 年才向公众发布,而在此之后又沉寂了几乎一整年。就在人们以为这是 Google 又一“画大饼”项目时,Project Starline 最近邀请了包括 The Verge 在内的媒体和合作伙伴前往实验室亲身体验。 The Verge 编辑 Jay Peters 在体验后感叹称,这是他迄今体验过最真实的一次虚拟现实交互,“感觉就像是科幻小说照进了现实”...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Google 的 3D 全息通话黑科技进入试用阶段】就在人们以为这是 Google 又一「画大饼」项目时,Project St

【Google 的 3D 全息通话黑科技进入试用阶段】就在人们以为这是 Google 又一「画大饼」项目时,Project Starline 在最近邀请了包括 The Verge 在内的媒体和合作伙伴前往实验室亲身体验。 #抽屉IT

封面图片

谷歌将和惠普合作实现 Starline 全息视频通话项目商业化

谷歌将和惠普合作实现 Starline 全息视频通话项目商业化 2021 年谷歌在 I/O 开发者大会上首次分享了突破性 Starline 项目,利用 AI、3D 成像和其他技术的进步,Starline 就像一扇“魔法窗”,使用户可以与另一个人交谈、打手势和眼神交流,就像在同一个房间里一样。谷歌还为此开发出了一套突破性的光场系统,让人无需佩戴眼镜或头显即可感受到逼真的体积和深度感。 今天谷歌通过博客宣布,这项技术将离开实验室环境,谷歌将与惠普合作,于 2025 年开始将该项目商业化,并使用户能直接从视频会议服务(例如 Google Meet 和 Zoom)中使用它。

封面图片

Google将把Project Starline的"神奇窗口"体验引入真实视频通话中

Google将把Project Starline的"神奇窗口"体验引入真实视频通话中 在 2021 年的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首次公开了"星际计划"(Project Starline)。它的第一个版本是一个 3D 视频聊天室,你可以看到聊天对象的投影,而对方也能看到你的投影几乎就像你们在同一个房间里聊天一样。不过,Google后来把这项技术装进了一个看起来像大电视的设备里,上面安装了一个摄像系统,而不是整个展台,使其更适用于办公室和会议室。现在,Google表示,它终于要把"星际项目"(Project Starline)"带出实验室",带到工作场所。它将与惠普合作将该产品商业化。惠普公司个人系统总裁亚历克斯-周(Alex Cho)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很荣幸能与Google合作,将这项技术推向市场,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塑造协作的未来。"Google表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分享有关Project Starline的更多细节。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谷歌启动代号为“Project Iris”的AR项目以进军元宇宙市场】

【谷歌启动代号为“Project Iris”的AR项目以进军元宇宙市场】 1月21日消息,据 The Verge 报道,谷歌内部正在设计研发一个代号为「Project Iris」的增强现实(AR)项目,预计将在 2024 年面世,旨在进军元宇宙市场。据悉,Project Iris 主要由克雷·巴沃尔(Clay Bavor)带领约 300 人的团队负责这个项目,克雷·巴沃尔多年来在谷歌公司一直负责 AR、VR 技术的开发。其他开发 Project Iris 项目的重要团队成员还包括打造 Google Assistance 的史考特·霍夫曼(Scott Huffman)、ARCore 负责人沙赫拉姆·伊扎迪(Shahram Izadi)等。

封面图片

ℹ2024 日本新钞特色全解析:3D 全息图+易辨识设计#

ℹ2024 日本新钞特色全解析:3D 全息图+易辨识设计# 除了 3D 全息图以外,10000 日币新钞和 1000 日币新钞在「1」的地方也有差异,10000 日币新钞的 1 有一撇,1000 日...

封面图片

斯坦福科学家开发出革命性的AR头戴设备 全息技术让普通眼镜展示3D仙境

斯坦福科学家开发出革命性的AR头戴设备 全息技术让普通眼镜展示3D仙境 通过全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这些眼镜可以在直接观看真实世界的基础上显示全彩 3D 移动图像。图片来源:安德鲁-布罗德海德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快速崛起的空间计算领域专家戈登-韦茨坦(Gordon Wetzstein)说:"我们的头显在外界看来就像一副日常佩戴的眼镜,但佩戴者透过镜片看到的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上面叠加着生动的全彩三维计算图像。"韦茨坦和一个工程师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介绍了他们的设备。他们说,虽然这种技术现在只是一个原型,但它可以改变从游戏和娱乐到培训和教育等领域在任何地方,计算机图像都可以增强或告知佩戴者对周围世界的了解。韦茨坦领导的斯坦福计算成像实验室的博士生、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马努-戈帕库马尔(Manu Gopakumar)说:"我们可以想象,外科医生戴着这样的眼镜来规划精细或复杂的手术,或者飞机机械师戴着这样的眼镜来学习如何操作最新的喷气发动机。"这种新方法首次将复杂的工程要求串联起来,迄今为止,这些要求要么导致头戴式头显不美观,要么导致 3D 视觉体验不令人满意,佩戴者会感到视觉疲劳,有时甚至有点恶心。斯坦福大学计算成像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Gun-Yeal Lee 说:"目前还没有其他增强现实系统能与我们的三维图像质量相媲美。"为了取得成功,研究人员结合人工智能增强全息成像和新型纳米光子设备方法,克服了各种技术障碍。第一个障碍是,显示增强现实图像的技术通常需要使用复杂的光学系统。在这些系统中,用户实际上无法通过头显镜头看到真实世界。相反,安装在头显外部的摄像头会实时捕捉世界,并将图像与计算图像相结合。然后将生成的混合图像立体投射到用户眼中。"用户看到的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近似图,上面叠加了计算图像。这是一种增强虚拟现实,而不是真正的增强现实。"Wetzstein 解释说,这些系统必然非常笨重,因为它们在佩戴者的眼睛和投影屏幕之间使用放大镜片,要求眼睛、镜片和屏幕之间的距离最小,从而增加了体积。斯坦福计算成像实验室的博士生、论文的共同作者 Suyeon Choi 说:"除了笨重之外,这些局限性还可能导致感知真实度不尽人意,通常还会造成视觉不适。"为了制作出在视觉上更令人满意的三维图像,韦茨坦摒弃了传统的立体方法,转而采用全息技术,这是一种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获得诺贝尔奖的视觉技术。尽管全息技术在三维成像方面大有可为,但由于无法描绘准确的三维深度线索,全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直受到限制,导致视觉体验不佳,有时甚至令人有类似晕车的反应。Wetzstein 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改进了全息图像中的深度提示。然后,利用纳米光子学和波导显示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能够将计算出的全息图像投射到眼镜镜片上,而无需依赖笨重的附加光学器件。通过在透镜表面蚀刻纳米级的图案来构建波导。安装在每个太阳穴上的小型全息显示屏通过蚀刻图案投射计算图像,这些图案会在镜片内反弹光线,然后将光线直接传送到观看者的眼睛。透过眼镜片,用户既能看到真实世界,又能看到上面显示的全彩 3D 计算图像。3D 效果之所以得到增强,是因为它是通过立体和全息两种方式产生的,前者是指每只眼睛都能看到略有不同的图像,就像传统的 3D 成像一样;后者则是指每只眼睛都能看到略有不同的图像,就像传统的 3D 成像一样。斯坦福大学计算成像实验室的博士生布莱恩-赵(Brian Chao)是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他说:"利用全息技术,你还可以在每只眼睛前获得完整的三维体积,从而提高栩栩如生的三维图像质量。"新的波导显示技术和全息成像技术的最终成果是提供逼真的三维视觉体验,既能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又不会让用户感到疲劳,而这种疲劳感正是早期方法所面临的挑战。Wetzstein 说:"全息显示一直被认为是终极 3D 技术,但它从未取得过重大的商业突破。也许现在他们有了多年来一直在等待的杀手级应用"。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