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分析为何印度裔能在欧美国家混得风生水起

从文化角度分析为何印度裔能在欧美国家混得风生水起 许多中国人一说到印度裔在欧美职场的春风得意,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酸为啥是印度阿三而不是我们龙的传人?内心深处我们肯定不愿承认自己还不如印度人,但现实又摆在那里难以辩驳海外的印度裔在客观上确实混得比华裔要更好。按照美国的数据显示,平均每百万南亚裔中有2.82位CEO,白人只有1.92位,东亚裔只有0.59位。于是就有人辩称说:这是因为中国最顶级的精英都回国内发展了,留在海外的都只是想混吃等死;而印度精英全都一窝蜂跑去了美国,咱们是在用下等马跟人家的上等马比……我只能说,精神胜利法嘛,只要您自己开心就好! 网上有过不少文章从各个角度分析海外印度裔能够成功的原因,大部分说得都没错诸如印度人的抱团、自信、敢言等。但那些分析往往都只是说出了现象,未能解释这些现象的成因。我这个人吧,喜欢追根究底一切现象在根本上都源于社会文化,把握住了文化的根源,才能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究竟为何咖哩牛腩饭是「港式」?印度比香港更早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不少印度人跟随英国人来到亚洲的不同角落。所以印度人会来香港成为驻港

究竟为何咖哩牛腩饭是「港式」?印度比香港更早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不少印度人跟随英国人来到亚洲的不同角落。所以印度人会来香港成为驻港英军服役或警察,PMQ前身的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便住了很多印度裔警员。 印度人信的印度教是不吃牛肉的,咖哩牛腩是如何在香港出现?因为香港人认为牛腩最能突显牛肉的味道,所以特别喜欢吃炆牛腩。之后香港人使用咖哩来炆牛腩,就发现咖哩的香辣与牛腩的浓郁很配,于是演变成「咖哩牛腩饭」,在1960年已经出现在香港报章的家庭日常食谱中。 Posted by @kongcept852 #咖哩牛腩饭 #香港饮食 #本土味道

封面图片

《环看天下》:日本海外劳工增加 印度人口老化危机浮现

《环看天下》:日本海外劳工增加 印度人口老化危机浮现 日本出生人数下跌,人口下降的问题持续。有报道引述数据指,近年日本海外劳工比例越来越高。对于一向避谈移民政策的日本,有分析不排除有关现象,反映他们或避免不到要仿效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透过引入外劳去补充劳动力,避免拖累经济发展。另外,目前人口超过14亿的印度,部分较富裕的地区,已经开始见到出生率下跌。有专家警告,印度当局应对人口老化问题,同样刻不容缓。 2024-04-10 09:22:10

封面图片

国务院预计美国和印度将维持密切关系

国务院预计美国和印度将维持密切关系 美国国务院在结果出炉后说,美国预计将继续与印度保持密切关系,同时也会对印度的人权问题表达关注。 路透社报道,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料将继续掌权,但他领导的印度人民党首次失去绝对多数席位。 国务院发言人星期二(6月4日)说:“我预期美国和印度将继续保持密切的伙伴关系。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在民间层面,我们都维持绝佳的伙伴关系,我完全相信这种关系将能够持续下去。” 分析认为,印度拥有的是利益关系而非盟友,尽管人权团体警告印度专制主义抬头,一度受到排斥的莫迪仍被欧美拉拢,作为制衡中国的力量。莫迪利用印度与日俱增的全球足迹来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同时借着印度去年主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机会来提升自己在海外的形象。 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星期三(5日)凌晨公布的最终计票结果,执政党印度人民党(BJP)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在人民院(议会下院)赢得过半数席位,共293席;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单独取得240席,较2019年少了63席,还差32席才能在拥有543个议席的人民院占过半席位。 最大反对党国大党赢得99席,比2019年多了47席,其主导的反对党联盟得230席。 虽然莫迪领导的执政联盟再次胜选,但所获席次远不如预期。印度媒体称,莫迪的光环已经黯淡,印度选民在这次选举中给予全国民主联盟第三个任期,也向莫迪传递了信息。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直言,这次大选的结果显示选民对莫迪政府不满。 2024年6月5日 3:33 PM

封面图片

印度封禁TikTok启示录:TikTok被禁后 它代表的文化价值也随之消失

印度封禁TikTok启示录:TikTok被禁后 它代表的文化价值也随之消失 图片说明:BBC报道《印度封禁TikTok的阴霾:社交媒体被禁后会发生什么》截图印度的往事,可能预示着TikTok在美国的未来。今年4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法律,强制要求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在未来9-12个月内出售TikTok,否则封杀这款应用。禁止一款社交软件,将是美国科技史上前所未有的举动。法律签署当天,TikTok表示,美国这项禁令违宪,该平台将对这项法律发起法庭挑战。如果说,四年前的印度禁令给了人们什么启示,那就是当TikTok离开时,其代表的大部分文化也随之消失。苏卡里塔·特亚基(Sucharita Tyagi)是印度孟买的一名影评家。2020年TikTok被禁时,她在该平台已经有1万名粉丝,一些视频的播放量甚至超过百万次。“TikTok很大。全国各地的人聚集在TikTok上,唱歌、跳舞,分享他们如何在偏远山区经营自己的家园,”特亚基说,“许多人突然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被关注的机会。因为TikTok,这成为了可能。”印度封禁TikTok时,该平台已有超过2亿用户。(图片来源:盖蒂图片社)新德里科技作家和分析师普拉桑托·罗伊(Prasanto Roy)表示:“TikTok为一些原本经济地位很低的印度人推荐了观众,让他们有了此前做梦都没想过的粉丝和赚钱的机会。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TikTok在美国也有着类似的文化价值。在TikTok上,小众文化圈繁荣发展,无数中小创作者和商家依赖平台建立了营生。这种成功的故事在其他平台上并不常见。Instagram是一个更适合超级明星和网红的内容消费平台,而TikTok则更注重鼓励普通用户分享内容。如果TikTok在美国最终被禁,美国的社交媒体格局可能会走上与印度相似的道路。TikTok的竞争对手们,不需要也不会重建TikTok的文化。曾经代表了美国的超本地化、小众圈层文化的内容,可能会彻底消失,就像四年前在印度那样。当TikTok被印度封禁后,其他应用也曾尝试填补它留下的市场空白。包括Chingari、Moj和MXTakatak等在内的本土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也曾获得资本和政府的支持。但最终,Google和Instagram等硅谷科技巨头在印度站稳了脚跟,许多新的初创平台则杳无消息。印度的故事还有一点值得美国借鉴。在封禁之后,许多TikTok的创作者和粉丝,没过多久就流向了Meta和Google。但一些用户和专家表示,即使更换了新的平台,他们还是失去了“一些东西”。Instagram和YouTube或许可以承接TikTok的流量,但在印度人心中,它们没有重现当年TikTok的感觉。美国封禁TikTok,令许多依赖该平台的小企业和用户感到担忧(图片来源:盖蒂图片社)“对于创作者而言,TikTok代表了一种不同的用户群,”印度科技政策分析师尼基尔·帕瓦(Nikhil Pahwa)表示,“在TikTok上,人们可以看到农民、瓦匠、小镇居民分享视频。但在其他短视频平台,如YouTube Shorts和Instagram Reels,看不到这么多普通人的内容。TikTok的推荐机制非常不同。”“当印度封禁TikTok时,TikTok的规模不像现在这样大,”影评家特亚基说,“在过去几年里,它已经变成了一场文化风暴。我认为美国现在封禁它,会产生比在印度更大的影响。”但跟四年前不同的是TikTok的回应。在禁令颁布后,TikTok誓言要向美国政府的禁令发起法律斗争,这场斗争最终可能会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印度新年来了,讲讲排灯节的故事

印度新年来了,讲讲排灯节的故事 最近在迪拜的小伙伴是不是看到好多有关排灯节的装饰,街边,小区里。印度同事也开始变少了,好多去度假或者回家了。 迪拜也有好多排灯节相关的活动,比如烟花呀,比如排灯节夜市,作为迪拜最大的群体,印度人在这还是过得热闹的。 今年排灯节假期,在2024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7 日期间,主节日11月1号,排灯节也是根据月亮计算的,印度历七月后半月的第十三天开始,持续五天。第三天为真正的排灯节日。 可能很多人知道排灯节是印度最大的节日。但它起源和来自于神话故事,从前有一个王子叫罗摩(Rama),这哥们是印度主神之一毗湿奴(梵天 Vishnu)的第七个化身,来解救大家避免罗刹王罗波那的暴虐。可以理解为印度哪吒(灵珠子转世,武王伐纣正印先锋官) 这哥们呢被流放了十四年,各种励志故事吧,最终战胜了魔拉瓦那,成功返回家乡。父老乡亲们为了庆祝他的胜利和归来,当地人点燃了无数的油灯,因此这个节日被称为“排灯节”,即“灯的行列”的意思。 排灯节的主要庆祝方式有:点灯和放烟花、装饰房屋、穿新衣服、祭祀祈祷和互相送礼,从习俗上来看,确实跟中国春节有类似的地方。目前这些习俗不仅在印度流行,还随着印度裔移民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排灯节成为全球庆祝的重要文化节日。

封面图片

华盛顿邮报揭露了一个由印度情报人员创建和运作的隐秘的信息战/政治宣传项目对美国的干扰

华盛顿邮报揭露了一个由印度情报人员创建和运作的隐秘的信息战/政治宣传项目对美国的干扰 该报写道: 「自2020年以来,一个自称为 "虚假信息实验室"(Disinfo Lab)的不透明组织发布了大量档案材料和社交媒体帖子,声称 “要揭露在美国的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批评者背后的个人关系和资金来源”。 这个所谓的“虚假信息实验室”将基于事实的研究与完全未经证实的指控相结合,将美国政府人士、研究人员、人道主义组织和印裔美国人权利活动家描绘成“阴谋的一部分”,声称此阴谋 “是由全球伊斯兰组织和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领导的,目的是破坏印度”。 每一次,这些指控都会被亲莫迪的网红账号放大,之后都会在印度社交媒体上疯传,这些人有时还利用该组织的调查结果来证明他们自己的立场。印度官员也在电视上引用过该组织的报告,还在国会山介绍这些报告。尽管影响广泛,但这个所谓的 "虚假信息实验室” 并没有公开其隶属关系。 然而,据三位曾在该组织工作或熟悉其成立情况的人士透露,实际上,这个“虚假信息实验室”是由印度情报官员成立并管理的,目的是研究和诋毁批评莫迪政府的外国人士。他们说,虽然 "虚假信息实验室"声称其目的是揭露反印虚假信息,但是其本身却在开展秘密的影响力/政治宣传行动。 该组织的材料是印度右翼分子和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最广泛传播的材料之一。根据《华盛顿邮报》对 X 上近 10 万次关于该"虚假信息实验室"内容的转贴进行的分析,该组织的报道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部分原因是这些报道是由在 X(推特)上拥有大量粉丝的知名人士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其中包括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的现任和前任官员、前情报部门和军方高层、以及至少一名内阁部长。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其中有多少人(如果有的话)知道该"虚假信息实验室"与情报部门的联系,但这些顶级转发者为"虚假信息实验室"披上了一层权威的外衣,而且据一些目标人物称,这也增强了其在海外恐吓个人的能力。 "虚假信息实验室"的活动表明,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友的网络宣传活动已经超越了其传统的国内目标 巩固民众支持和诋毁反对党 现在正试图影响远在印度边境之外的人们的态度。分析人士说,该组织与印度情报官员的关系可能会模糊印度安全机构在服务于印度战略利益的行动与推进执政党政治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传统界限。」 #信息战 #InfoWars #India #USA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