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chigua 最高法:近期4位不满14周岁未成年被判刑

@onlychigua 最高法:近期4位不满14周岁未成年被判刑 近期,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最高法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在审理婚姻家事、侵权等案件时,要注重强化监护责任和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让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总台央广记者孙莹) #校园霸凌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法要求在离婚案中提示关爱未成年子女预防犯罪

中国最高法要求在离婚案中提示关爱未成年子女预防犯罪 中国最高法要求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提示关爱未成年人,消除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据央视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星期一(4月15日)发布《关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见》,对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行为进行早期预防,将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关口前移,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意见》明确,要引导离婚案件当事人正确处理婚姻自由与维护家庭稳定的关系,关心、关爱未成年子女,关注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引导离婚案件当事人提升责任意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充分保护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在离婚案件中以保障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为目的,妥善处理抚养、探望、财产等相关事宜。 《意见》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意见》明确,要在工作中最大限度防止漠视甚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情形的发生,消除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意见》指出,要注重发挥案例重要作用,强调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依托真实案例向离婚案件当事人提示和强调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和权利,以及违反法律要承担的不利后果等。 《意见》提醒,父母任何一方均不得违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否则可能承担不利后果;情节严重的,法院可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4月15日 1:32 PM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法就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行为等征求法律意见

中国最高法就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行为等征求法律意见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4月7日对外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第五条就未成年人及夫妻一方直播打赏款项的处理作出规定。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30日。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实施打赏行为,其法定代理人主张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请求返还已打赏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或者十六周岁以上不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实施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打赏行为,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并主张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请求网络直播平台返还已打赏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法:四名不到14岁罪犯被判监禁10至15年

中国最高法:四名不到14岁罪犯被判监禁10至15年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星期二(4月16日)公布,有四名年龄不到14岁的未成年罪犯被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涉妇女儿童案件情况,并说已满12、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近期引发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四件四人,犯罪人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说,问题孩子的出现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此在审理婚姻家事、侵权等案件时,要注重强化监护责任和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最高法强调,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让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 中国检察机关早前核准追诉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件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三名嫌犯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作案时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 2021年3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在《刑法》新增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也提出,推动特殊经营场所管控责任落实,并引述抽样数据称,长期游荡于娱乐场所的未成年人犯罪或被侵害的概率更高。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案件1205件,较2020年增长5.28倍。其中未成年人被组织在酒吧、歌厅从事有偿陪侍的占绝大多数,反映相关经营场所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未受到有效监管和及时查处。 最高法说,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万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万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报道并没有透露升幅数据。 ... 2024年4月16日 3:51 PM

封面图片

中国首个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退费标准发布

中国首个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退费标准发布 今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截至日期6月27日。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应向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付费服务;针对8至16周岁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针对16至18周岁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依法配置防沉迷措施,而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根据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建议过错方承担责任比例 30%-70%,若重复进行多次过错行为,可能承担全部责任。

封面图片

应勇: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依法核准追诉

应勇: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依法核准追诉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强调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严重犯罪,依法核准追诉。 应勇在5月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写道,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依法核准追诉,追究刑事责任。 他强调,要始终坚持对性侵、伤害、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依法从严惩治。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关爱救助,帮助走出困境、拥抱阳光。 应勇提出,推进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协调推动专门学校建设,依法教育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推动完善和落实电竞酒店、盲盒市场、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业态的监管制度,促进破解新业态未成年人保护难题。 他也强调,优化检察综合履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形成合力,携手各方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 中国检察机关早前核准追诉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件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4月8日通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3月21日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三人作案时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河北省检察机关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逐级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应勇曾在命案发生后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5月2日 5:29 PM

封面图片

【《王者荣耀》:未成年人每日限玩 1 小时、未满 12 周岁无法充值,今日生效】新版健康系统将比国家规定更严厉地限制未成年人用户

【《王者荣耀》:未成年人每日限玩 1 小时、未满 12 周岁无法充值,今日生效】新版健康系统将比国家规定更严厉地限制未成年人用户的游玩。未成年用户每日 22 时至次日 8 时禁玩,国家法定节假日每日限玩 2 小时,其他时间每日限玩 1 小时,未满 12 周岁的用户无法进行游戏充值,游客模式也收缩限制。 #抽屉I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