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法要求在离婚案中提示关爱未成年子女预防犯罪

中国最高法要求在离婚案中提示关爱未成年子女预防犯罪 中国最高法要求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提示关爱未成年人,消除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据央视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星期一(4月15日)发布《关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见》,对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行为进行早期预防,将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关口前移,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意见》明确,要引导离婚案件当事人正确处理婚姻自由与维护家庭稳定的关系,关心、关爱未成年子女,关注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引导离婚案件当事人提升责任意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充分保护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在离婚案件中以保障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为目的,妥善处理抚养、探望、财产等相关事宜。 《意见》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意见》明确,要在工作中最大限度防止漠视甚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情形的发生,消除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意见》指出,要注重发挥案例重要作用,强调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依托真实案例向离婚案件当事人提示和强调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和权利,以及违反法律要承担的不利后果等。 《意见》提醒,父母任何一方均不得违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否则可能承担不利后果;情节严重的,法院可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4月15日 1:32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onlychigua 最高法:近期4位不满14周岁未成年被判刑

@onlychigua 最高法:近期4位不满14周岁未成年被判刑 近期,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最高法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在审理婚姻家事、侵权等案件时,要注重强化监护责任和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让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总台央广记者孙莹) #校园霸凌

封面图片

中国要求大型网络平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设未成年人专区

中国要求大型网络平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设未成年人专区 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于明年元旦起施行,中国官方要求大型网络平台要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尽特殊义务,包括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设置未成年人专区等。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星期五(10月27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国家网信办、最高检、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情况。 据介绍,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中国国家网信办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送审稿)》。司法部会同网信办反复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形成《条例(草案)》。 今年9月20日,《条例》经中国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总理李强10月16日签署第766号国务院令公布《条例》。《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切,标志着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条例》共七章,主要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原则要求和监督管理体制、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制度。 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各部门依法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治理。最高检相关负责人在吹风会上介绍,从2020年1月到2023年9月,检察机关起诉成年人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万人。 针对通过网络聊天胁迫女童自拍裸照等问题,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确立了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等同于线下犯罪的追诉原则,目前已累计追诉犯罪3000余人。三年来,检察机关立案涉未成年人网络权益和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524件。 《条例》在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普遍性保护义务的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平台,提出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特殊义务要求,以督促大型平台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 ... 2023年10月27日 4:15 PM

封面图片

应勇: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依法核准追诉

应勇: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依法核准追诉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强调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严重犯罪,依法核准追诉。 应勇在5月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写道,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依法核准追诉,追究刑事责任。 他强调,要始终坚持对性侵、伤害、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依法从严惩治。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关爱救助,帮助走出困境、拥抱阳光。 应勇提出,推进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协调推动专门学校建设,依法教育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推动完善和落实电竞酒店、盲盒市场、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业态的监管制度,促进破解新业态未成年人保护难题。 他也强调,优化检察综合履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形成合力,携手各方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 中国检察机关早前核准追诉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件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4月8日通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3月21日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三人作案时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河北省检察机关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逐级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应勇曾在命案发生后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5月2日 5:29 PM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再次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上一次征求意见是在2016年10月,但进程因需先完成《未成年人保护

中央网信办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再次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上一次征求意见是在2016年10月,但进程因需先完成《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而一度搁置。 草案禁止利用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含引发诱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实施违反社会公德行为、产生不良情绪、养成不良嗜好等)应在展示前予以显著提示,并不得在服务醒目位置、易引起用户关注的重点环节呈现。 涉及未成年人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客观审慎适度采访报道,不得通过网络宣扬对未成年人体罚或侮辱人格尊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行为,不得通过网络披露可能识别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欺凌事件当事人真实身份的信息。 (中央网信办)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法就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行为等征求法律意见

中国最高法就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行为等征求法律意见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4月7日对外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第五条就未成年人及夫妻一方直播打赏款项的处理作出规定。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30日。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实施打赏行为,其法定代理人主张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请求返还已打赏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或者十六周岁以上不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实施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打赏行为,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并主张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请求网络直播平台返还已打赏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

封面图片

行政会完成讨论《预防及控制未成年人饮用酒精饮料制度》法律草案

行政会完成讨论《预防及控制未成年人饮用酒精饮料制度》法律草案 #行政会 行政会完成讨论《预防及控制未成年人饮用酒精饮料制度》法律草案,有关法案将送交立法会审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过量饮用酒精饮料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身心未成熟的年轻人,故此,特区政府制定《预防及控制未成年人饮用酒精饮料制度》法案,禁止在公众地方向未成年人销售及提供酒精饮料,以防止未成年人饮用酒精饮料。 ...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