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储蓄卡90分钟被盗刷283次,向银行索赔283000元!法院这样判…

女子储蓄卡90分钟被盗刷283次,向银行索赔283000元!法院这样判… 据法治日报4月10日报道,短短一个半小时内,李女士的储蓄卡发生了283笔交易,金额均为1000元。李女士认为,银行系统对盗刷异常交易未准确识别,未采取控制措施,故将银行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283000元。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支持了李女士的全部诉讼请求。 李女士诉称,这283笔交易均为发生在境外的第三方快捷支付,交易的对方账号均一致。这283笔交易均为盗刷,银行系统没有准确识别该异常交易,未采取控制措施,而是按支付请求支付了资金。其挂失该银行卡并报警后,向银行索赔未果。 银行辩称,银行发放的银行卡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在无法证明是否存在伪卡交易的情况下,李女士在密码保管方面或有过错,不排除其与他人串通的可能性。 海淀法院经审理认为,李女士在银行申请开立银行账户,银行受理该申请后,为李女士开立涉案账户,双方成立合法有效的储蓄合同关系,该合同关系为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亦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有效。银行作为李女士涉案账户的开户行,负有保障李女士账户内资金安全、不被盗用的义务。 本案中,涉案283笔交易均为发生在境外的交易,且自第一笔交易发生至最后一笔交易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足90分钟,交易金额均为1000元,交易的对方账户亦相同,与日常消费模式不符,明显为异常、可疑交易。同时,李女士称其未收到关于涉案283笔交易的通知,银行虽不予认可,但未就此提交相反证据,在此情况下,应当认定银行未适当履行其通知、审慎义务。 银行作为李女士涉案银行卡账户的开户行,其银行交易系统未能准确识别该异常交易,在前述交易发生时以及交易发生后,均未对前述交易进行风险识别,亦未就前述交易向李女士发送提醒通知或进行核实,未适当履行其保证储户资金安全的合同义务,应对李女士的资金损失承担违约责任。故李女士要求银行赔偿其账户资金损失283000元及相应利息损失的诉讼请求,具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法院予以支持。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成本这么大?先给你转50万

成本这么大?先给你转50万 央视财经消息,近日,江苏连云港的李女士在网上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慷慨”地给她转了50万元让其帮忙投资。看起来,对方不过是想让李女士帮个忙,但实际上,这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一场骗局。 前不久,李女士通过网络平台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推荐李女士一起投资挣钱。李女士表示自己没有钱,对方称自己身份特殊,不便直接投资挣钱,但可以让李女士提供银行卡号,转账给李女士,让其代替自己投资。 陌生网友居然给自己转了50万元,李女士和丈夫刘先生简直不敢相信,随后夫妻俩到取款机上真的取出来了4万元现金。刘先生越想越不对劲,于是报了警。 民警 张英龙:对这笔款项进行了追查,发现转入李女士银行账户的50万元,并非其“网友”的,属于赃款,诈骗分子是把李女士当成了“帮凶”“工具人”。 民警介绍,上一层的受骗人将钱款转入李女士的账户后,骗子便会诱导李女士进行所谓的投资,再把钱转走,完成诈骗闭环。目前,民警已将两笔汇款取出,返还工作正在进行。

封面图片

#案例购物卡竟成“洗钱”工具?小心成诈骗“帮凶”

#案例购物卡竟成“洗钱”工具?小心成诈骗“帮凶” 近日,德州市公安局陵城分局破获一起利用超市购物卡“跑分”洗钱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查获作案设备若干,涉案金额25万元。 今年4月,山东德州某超市经理李女士报警求助,称公司的对公账户被外地公安机关司法冻结。 原来,前几天有两名陌生男子来到超市,自称是某企业的采购员,想购买15万元的购物卡作为员工福利下发,于是李女士向对方提供了超市的对公账户,当天下午15万元就打了过来。第二天,两名男子又来到超市,称要继续购买10万元的购物卡。 李女士所在的银行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平时就有出售购物卡的活动,在进行大额购物卡订单交易时,李女士都会要求购卡方提供公司的委托书。而这次购卡的两名男子,两天内却出示了两家不同公司的委托书,其中一家公司地点显示在山东,另一家地点又显示在广东。 李女士觉得不对劲,提出将钱原路退回。没想到,该两名男子拒绝退款,并提出将钱退回至他们个人账户。 听到对方要求,李女士一下想到平时开展的反诈骗宣传中提到的种种诈骗套路,马上把钱按照原路径退回到打款账户。看到李女士坚决的态度,对方也没有过多纠缠,离开了超市。没想到几天后,李女士发现超市的账户出现异常,于是赶紧报了警。 民警经过调查发现,李女士所在的超市账户涉及到外省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被当地警方冻结。 根据线索,警方迅速锁定了张某的上线刘某,并将其上下线抓获。目前,6名嫌疑人对其违法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目前,该超市的账户已经解冻。而据犯罪嫌疑人刘某交代,他们选择作案的目标也不仅仅是大型连锁超市。

封面图片

迪拜银行卡被盗刷怎么办?

迪拜银行卡被盗刷怎么办? 想要搞清楚到底是从什么渠道泄露了信息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4月23日银行卡被消费51098.36,零有整的,一般来说银行卡的盗刷,总有一个收款帐户,要么是个人,要么是单位,总有个名字吧,很奇怪的是,登录PC端的银行系统,查询到收款方是一串数字代码“FT241149WSVV 012001645054” 立即打电话给银行,告知自己被盗刷,要求银行冻结几分钟前的交易,并且冻结自己的银行卡,随后赶去银行柜面处理盗刷事宜,银行的客户经理查询了交易记录,对方也说不出这笔钱是如何被盗刷,不过他们已经冻结了这笔转账,应该可以追回来! 从23号等到30号,7天时间,银行打电话说钱追回来了可以去营业厅拿钱,阿联酋的办事效率还是可以的。 回想一下银行卡有没有在什么地方泄露过信息,翻了翻过往消费记录,卡是2021年年底办理的,因为自己的朋友有在假冒快递网站上泄露过银行卡信息遭受过财产损失,所以自己特别在意个人信息安全 2024年全年除了在星巴克消费过,YOUTUBE消费过就没有了,还有在亚马逊网站上输入过银行卡号码,但是提示绑定不成功,再往前数,可能在一些购物网站上输过卡号,但是时间久远,无法查证了 国内的用卡环境和这里不太一样,现在国内用信用卡支付,输入了卡号密码,还需要一个OTP手机实时验证码才能完成支付,在国外很多网站消费环境下,可以不需要OTP验证码,只需要知道卡号和CVV码即可完成消费,所以保管好自己的CVV码非常重要 在说一下在阿联酋使用银行卡的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对照,查漏补缺 1 银行卡信息不要留在网站上,哪怕每次支付的时候临时输入,临时扣款,不要选择保留银行卡信息 2 银行卡密码和自己常用密码做出区分,别一个密码走天下,现在很多智能手机都可以保存密码到这个云,那个云上,万一被黑客撞库撞出来,本来搞出来的不是你银行卡的密码,结果因为全都一样,银行卡登录或者支付的密码也遭泄露 3 一定要在银行系统内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并开通短信提醒余额变动和APP通知,换言之,你的每一笔支出都有银行APP和短信两种类型的通知,以方便你第一时间就知道银行卡资金的变动情况 4 手机里存一下银行的客服电话,遇到盗刷时,请一定一定一定一定,在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客服,报告盗刷情况,申请冻结卡片;然后立即去开户行营业厅现场反馈情况 银行卡盗刷在第一时间反馈,给银行留出足够的冻结和追查时间!

封面图片

【#银行回应已故丈夫13万存款离奇消失#】近日,陕西安康平利县邓女士反映,2020年其发现已故丈夫生前在中国农业银行(4.360

【#银行回应已故丈夫13万存款离奇消失#】近日,陕西安康平利县邓女士反映,2020年其发现已故丈夫生前在中国农业银行(4.360, 0.04, 0.93%)平利县支行账户上有13万多元的存款,经申请继承遗产公证,多次取款无果。其间,邓女士在其他支行查询到,丈夫的账户已销,钱已被取走。 6月29日,中国农业银行平利县支行发布情况说明: 经核查,存款人谌先生(已于2018年4月身故)于2005年4月在我行开立卡折合一账户,此后一直使用银行卡交易。根据银行卡存取明细,该卡一直使用至2018年6月,账户余额为零。但因与该卡关联的存折未补登存取流水,因此存折显示余额为开卡折当日的存款,即133900元。 2020年12月,谌先生妻子邓女士前往我行营业部办理已故存款人存款查询业务,由于柜面员工误将存折显示余额当做账户可用余额,向客户开立了写有存折余额的《存款查询情况告知书》,并告知客户需办理遗产继承权公证手续才可取出款项。 2022年2月,邓女士持公证书前往我行营业部支取账户余额,由于邓女士手中未持有银行卡和存折,因此我行柜员为其办理了挂失,并依据账户实际余额为邓女士结清了账户。 对于为邓女士办理业务中我行工作人员因业务不熟造成的失误,给邓女士造成误解,也增加了很多麻烦,我行已与邓女士沟通,深表歉意,并得到谅解。同时我行将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下一步我行将进一步强化员工业务培训,积极提升临柜人员业务水平,杜绝此类情形再度发生。 via 捉谣记的微博

封面图片

印度一家法院周二驳回了字节跳动对于解冻其银行账户的请求。

印度一家法院周二驳回了字节跳动对于解冻其银行账户的请求。 印度当局在3月中旬下令孟买的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冻结字节跳动印度公司的账户,因其正在调查该公司的部分金融交易。字节跳动在法庭辩称,冻结银行账户行动干扰了公司业务,而且是非法的。 一名印度政府的法律顾问称,字节跳动欠政府大约7.9亿卢比税款。此后孟买高等法院表示,该公司需在一家国营银行冻结相同金额的款项。两名法官表示,“那个账户将被冻结”。 (路透社)

封面图片

银行女行长8年诈2755万判无期 204被害储户分毫未追回

银行女行长8年诈2755万判无期 204被害储户分毫未追回 在湖南临武邮储银行支行任职支行长多年的唐姣香,2014年9月至2022年1月在银行工作期间,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投资经营等事实,隐瞒其无法归还借款的真相,向亲友、同学、储户等大肆借款,涉案金额超过4250万元(人民币,下同,约2755万令吉),其中出借人实际损失2854万余元。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