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购物卡竟成“洗钱”工具?小心成诈骗“帮凶”

#案例购物卡竟成“洗钱”工具?小心成诈骗“帮凶” 近日,德州市公安局陵城分局破获一起利用超市购物卡“跑分”洗钱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查获作案设备若干,涉案金额25万元。 今年4月,山东德州某超市经理李女士报警求助,称公司的对公账户被外地公安机关司法冻结。 原来,前几天有两名陌生男子来到超市,自称是某企业的采购员,想购买15万元的购物卡作为员工福利下发,于是李女士向对方提供了超市的对公账户,当天下午15万元就打了过来。第二天,两名男子又来到超市,称要继续购买10万元的购物卡。 李女士所在的银行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平时就有出售购物卡的活动,在进行大额购物卡订单交易时,李女士都会要求购卡方提供公司的委托书。而这次购卡的两名男子,两天内却出示了两家不同公司的委托书,其中一家公司地点显示在山东,另一家地点又显示在广东。 李女士觉得不对劲,提出将钱原路退回。没想到,该两名男子拒绝退款,并提出将钱退回至他们个人账户。 听到对方要求,李女士一下想到平时开展的反诈骗宣传中提到的种种诈骗套路,马上把钱按照原路径退回到打款账户。看到李女士坚决的态度,对方也没有过多纠缠,离开了超市。没想到几天后,李女士发现超市的账户出现异常,于是赶紧报了警。 民警经过调查发现,李女士所在的超市账户涉及到外省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被当地警方冻结。 根据线索,警方迅速锁定了张某的上线刘某,并将其上下线抓获。目前,6名嫌疑人对其违法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目前,该超市的账户已经解冻。而据犯罪嫌疑人刘某交代,他们选择作案的目标也不仅仅是大型连锁超市。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5万订单找上门结果成了电诈工具人#[疑问]】某超市经理李女士报警称,公司对公账户被外地警方冻结。原来,不久前,两男子称为员

【#25万订单找上门结果成了电诈工具人#[疑问]】某超市经理李女士报警称,公司对公账户被外地警方冻结。原来,不久前,两男子称为员工发福利,2天购买了25万元购物卡,人还没到钱就到位了,十分“爽快”。几天后,超市账户便出现异常。#超市来了大客户后账户被冻结# 警方调查发现,该案涉及电诈“跑分”洗钱团伙。犯罪嫌疑人通过购物卡套现,将诈骗资金汇入多家“空壳”公司账户,再以这些公司的名义买购物卡套现,实现“洗钱”。目前,6名嫌疑人已被依法刑拘。 央视新闻的微博视频 via 央视新闻的微博

封面图片

#案例大胆行骗!嫌犯亲自上门收款终落网,上海警方破获“杀猪盘”诈骗案

#案例大胆行骗!嫌犯亲自上门收款终落网,上海警方破获“杀猪盘”诈骗案 今年9月下旬,上海普陀公安分局反诈专班民警发现辖区居民胡女士疑似被骗,真光路派出所民警立即介入调查,揭开了一起精心设计的“杀猪盘”投资诈骗案。案件中,胡女士先后被骗走30万元,诈骗嫌疑人甚至胆大包天,派人亲自上门收取现金。 骗局细节:从网络“爱情”到理财陷阱 胡女士通过网络结识了自称“部队军官”的高某。对方利用甜言蜜语迅速取得胡女士的信任,并声称工作繁忙,邀请胡女士代管其投资账户。在看到“日进斗金”的虚假收益后,胡女士主动要求参与“投资”。高某随即安排“手下”线下收款,并将胡女士的资金转化为虚拟币,用于一个虚假的贵金属投资平台。 • 第一次受骗:胡女士将20万元现金交给了高某派来的一名女子,账户显示短期内虚增10万元收益。 • 第二次骗局未遂:胡女士再次取现10万元,欲交给高某的“手下”,但警方劝阻并协助抓捕行动。 11月某日下午,胡女士如约与嫌犯交易,民警伏击守候。一辆白色轿车驶近,双方交易完成瞬间,民警迅速出击,成功抓获王某和朱某两名嫌疑人。 • 幕后角色:王某是一名线下“跑分”人员,负责收取赃款并交由团伙运往境外。朱某则是协助接送的“司机”。 • 后续进展:闵行警方同期抓获了首次骗取胡女士20万元现金的嫌疑人赵某。 目前,王某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依法逮捕;朱某、赵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封面图片

#案例大胆行骗!嫌犯亲自上门收款终落网,上海警方破获“杀猪盘”诈骗案

#案例大胆行骗!嫌犯亲自上门收款终落网,上海警方破获“杀猪盘”诈骗案 今年9月下旬,上海普陀公安分局反诈专班民警发现辖区居民胡女士疑似被骗,真光路派出所民警立即介入调查,揭开了一起精心设计的“杀猪盘”投资诈骗案。案件中,胡女士先后被骗走30万元,诈骗嫌疑人甚至胆大包天,派人亲自上门收取现金。 骗局细节:从网络“爱情”到理财陷阱 胡女士通过网络结识了自称“部队军官”的高某。对方利用甜言蜜语迅速取得胡女士的信任,并声称工作繁忙,邀请胡女士代管其投资账户。在看到“日进斗金”的虚假收益后,胡女士主动要求参与“投资”。高某随即安排“手下”线下收款,并将胡女士的资金转化为虚拟币,用于一个虚假的贵金属投资平台。 • 第一次受骗:胡女士将20万元现金交给了高某派来的一名女子,账户显示短期内虚增10万元收益。 • 第二次骗局未遂:胡女士再次取现10万元,欲交给高某的“手下”,但警方劝阻并协助抓捕行动。 11月某日下午,胡女士如约与嫌犯交易,民警伏击守候。一辆白色轿车驶近,双方交易完成瞬间,民警迅速出击,成功抓获王某和朱某两名嫌疑人。 • 幕后角色:王某是一名线下“跑分”人员,负责收取赃款并交由团伙运往境外。朱某则是协助接送的“司机”。 • 后续进展:闵行警方同期抓获了首次骗取胡女士20万元现金的嫌疑人赵某。 目前,王某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依法逮捕;朱某、赵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封面图片

成本这么大?先给你转50万

成本这么大?先给你转50万 央视财经消息,近日,江苏连云港的李女士在网上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慷慨”地给她转了50万元让其帮忙投资。看起来,对方不过是想让李女士帮个忙,但实际上,这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一场骗局。 前不久,李女士通过网络平台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推荐李女士一起投资挣钱。李女士表示自己没有钱,对方称自己身份特殊,不便直接投资挣钱,但可以让李女士提供银行卡号,转账给李女士,让其代替自己投资。 陌生网友居然给自己转了50万元,李女士和丈夫刘先生简直不敢相信,随后夫妻俩到取款机上真的取出来了4万元现金。刘先生越想越不对劲,于是报了警。 民警 张英龙:对这笔款项进行了追查,发现转入李女士银行账户的50万元,并非其“网友”的,属于赃款,诈骗分子是把李女士当成了“帮凶”“工具人”。 民警介绍,上一层的受骗人将钱款转入李女士的账户后,骗子便会诱导李女士进行所谓的投资,再把钱转走,完成诈骗闭环。目前,民警已将两笔汇款取出,返还工作正在进行。

封面图片

女子储蓄卡90分钟被盗刷283次,向银行索赔283000元!法院这样判…

女子储蓄卡90分钟被盗刷283次,向银行索赔283000元!法院这样判… 据法治日报4月10日报道,短短一个半小时内,李女士的储蓄卡发生了283笔交易,金额均为1000元。李女士认为,银行系统对盗刷异常交易未准确识别,未采取控制措施,故将银行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283000元。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支持了李女士的全部诉讼请求。 李女士诉称,这283笔交易均为发生在境外的第三方快捷支付,交易的对方账号均一致。这283笔交易均为盗刷,银行系统没有准确识别该异常交易,未采取控制措施,而是按支付请求支付了资金。其挂失该银行卡并报警后,向银行索赔未果。 银行辩称,银行发放的银行卡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在无法证明是否存在伪卡交易的情况下,李女士在密码保管方面或有过错,不排除其与他人串通的可能性。 海淀法院经审理认为,李女士在银行申请开立银行账户,银行受理该申请后,为李女士开立涉案账户,双方成立合法有效的储蓄合同关系,该合同关系为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亦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有效。银行作为李女士涉案账户的开户行,负有保障李女士账户内资金安全、不被盗用的义务。 本案中,涉案283笔交易均为发生在境外的交易,且自第一笔交易发生至最后一笔交易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足90分钟,交易金额均为1000元,交易的对方账户亦相同,与日常消费模式不符,明显为异常、可疑交易。同时,李女士称其未收到关于涉案283笔交易的通知,银行虽不予认可,但未就此提交相反证据,在此情况下,应当认定银行未适当履行其通知、审慎义务。 银行作为李女士涉案银行卡账户的开户行,其银行交易系统未能准确识别该异常交易,在前述交易发生时以及交易发生后,均未对前述交易进行风险识别,亦未就前述交易向李女士发送提醒通知或进行核实,未适当履行其保证储户资金安全的合同义务,应对李女士的资金损失承担违约责任。故李女士要求银行赔偿其账户资金损失283000元及相应利息损失的诉讼请求,具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法院予以支持。

封面图片

【银海公安分局破获一起虚拟货币盗窃案,案值超300万元人民币】

【银海公安分局破获一起虚拟货币盗窃案,案值超300万元人民币】 4月19日消息,银海公安分局福成刑侦大队近期在市局经侦支队和市局反诈中心的指导下,成功破获一起虚拟币盗窃案,案值超300万元人民币。今年3月初,群众李女士报警称,其在某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帐户中约58万个USDT不翼而飞。接报后,办案民警经侦查发现,李女士的电脑并无黑客侵入账户盗窃虚拟币的迹象,经过深入研判,认为其身边熟人作案可能性很大。而李女士的朋友中只有武某曾经帮其操作过虚拟货币交易。 随后办案民警通过调取被害人被盗虚拟币账户流水,结合嫌疑人武某通过微信进行交易虚拟币的相关转账记录,掌握了关键证据。最后,武某如实交代了其盗窃他人虚拟币的犯罪事实。今年1月13日,武某利用帮助李某出售虚拟币的机会盗窃了其账号及其密码,并于2月26日转走了李某账户内的USD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