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komnadzor 批准了 LGBT 宣传的标准

Roskomnadzor 批准了 LGBT 宣传的标准 如果资源符合以下条件,则该资源将属于在册被禁止的网站中: ▪会发布旨在唤起未成年人性吸引力的数据, ▪说服用户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的可接受性和吸引力, ▪对处于LGBT关系中的人形成积极的评估, ▪放弃传统性关系,而为LGBT人群做有利的辩护; ▪发布旨在创造一个人变性的正面形象的信息, ▪讲述自杀的方法。 该命令将于9月1日生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明年起施行

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明年起施行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关注。 《条例》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条例》共 7 章 60 条,重点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二是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三是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四是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五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封面图片

纳粹佛罗里达通过一系列针对LGBT的法律:禁止医生帮助未成年人转性别,禁止未成年人看易装表演,禁止公立学校员工用与学生出生性别不

纳粹佛罗里达通过一系列针对LGBT的法律:禁止医生帮助未成年人转性别,禁止未成年人看易装表演,禁止公立学校员工用与学生出生性别不符的第三人称称呼学生,禁止转性别者使用与出生性别不符的卫生间,禁止从幼儿园到12年级讨论性倾向和性别认同。州议会还为独裁州长量身定制又一法律:禁止公布州长行程

封面图片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周二就腾讯运营的“王者荣耀”手机网络游戏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一案,向法院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这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周二就腾讯运营的“王者荣耀”手机网络游戏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一案,向法院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这是全国首例由社会组织提起的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公众号致诚发文称,“王者荣耀”游戏存在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腾讯不断下调适龄标准,当前游戏评级不符合“12+”,游戏人物形象设计过于暴露等。 法援中心指出,该游戏人物篡改了历史人物形象,践踏民族传统文化;游戏商场充值限额及抽奖模式违反了国家规定;潜在的诱导性沉迷设定弱化了未成年人的自控力,增加了沉迷风险。 该中心认为,“王者荣耀”手机游戏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侵害结果,大量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侵害了不特定未成年人的健康权,侵害了不特定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近亲属的财产权。 游戏还导致部分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荒废学业,部分未成年人与其监护人间的家庭关系严重恶化,践踏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历史认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路透社)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法要求在离婚案中提示关爱未成年子女预防犯罪

中国最高法要求在离婚案中提示关爱未成年子女预防犯罪 中国最高法要求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提示关爱未成年人,消除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据央视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星期一(4月15日)发布《关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见》,对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行为进行早期预防,将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关口前移,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意见》明确,要引导离婚案件当事人正确处理婚姻自由与维护家庭稳定的关系,关心、关爱未成年子女,关注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引导离婚案件当事人提升责任意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充分保护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在离婚案件中以保障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为目的,妥善处理抚养、探望、财产等相关事宜。 《意见》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意见》明确,要在工作中最大限度防止漠视甚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情形的发生,消除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意见》指出,要注重发挥案例重要作用,强调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依托真实案例向离婚案件当事人提示和强调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和权利,以及违反法律要承担的不利后果等。 《意见》提醒,父母任何一方均不得违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否则可能承担不利后果;情节严重的,法院可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4月15日 1:32 PM

封面图片

中国发布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标准 划分监护人与网游方担责比例

中国发布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标准 划分监护人与网游方担责比例 中国发布首个未成年人游戏退费标准,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纠纷,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 中国互联网协会星期二(5月28日)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明确在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的纠纷中,网游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应当根据各自过错情况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意见稿说,用户以未成年人监护人身份发起投诉或申请退费后,网游方应核验其身份,符合退费标准后,网游方、未成年人及监护人应按照法律有关“无效合同”的规定,将各自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予以返还。 对于返还方式,意见稿明确,已消耗或使用的增值服务等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减扣;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情况承担相应责任。 意见稿也划分网游方、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并提供相应参考场景。 意见稿表明,网游方若没有按照规定接入统一实名认证、没有对未成年人实名的用户进行限充,将承担100%责任;监护人多次破坏防沉迷成果的,如主动帮助未成年人人脸识别、放任未成年人长期消费等将承担100%责任。 意见稿还提到,若网游方已依法配置防沉迷措施,但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等,网游方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承担责任,建议一般责任比例为30%至70%,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 《中国青年报》报道指出,这是中国游戏行业首个完整的消费管理规范,适用于指导网游方、调解机构等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及调解,也可为相关部门、司法机关提供参考。 中国官方去年12月曾发布文件,限制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花钱比例,但引起游戏圈巨震和舆论强烈抨击,迫使官方撤回条例。 2024年5月29日 10:29 AM

封面图片

报告:教师是中国未成年人最偏好职业

报告:教师是中国未成年人最偏好职业 官方报告显示,教师是中国未成年人最偏好的职业。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星期六(9月16日)共同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蓝皮书指出,调查显示,教师是中国未成年人最为偏好的职业,有31%的未成年人选择教师为理想职业,其次为医生(19.8%)、之后是企业家(19.5%)和艺术家(19.3%)。 基于2022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数据,蓝皮书分析指出,互联网构建起未成年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影响着未成年人自身的成长规划,从未成年网民的职业取向可以洞见其成长。 蓝皮书指出,游戏玩家、网红、人工智能(AI)高手等互联网职业早已进入中国未成年人的选择视野,但这三种新兴职业受追捧程度均有所下降。可见,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较为集中,拥有稳定收入的传统行业仍旧最受未成年人青睐。 同时,农民是未成年人职业选择的末选,只有不到1.6%的未成年人选择当农民,远远低于其他职业选项所选人数比例,这体现出了未成年人的认知受限和社会普遍的职业认知固化现象。 蓝皮书指出,以性别因素为变量来看,中国未成年女性职业理想选择排行前三的是教师、艺术家和医生,而未成年男性倾向选择成为军人、科学家和企业家。未成年女性选择文职类工作的比例要远高于未成年男性,未成年男性选择技术类职业的比例则高于女性。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