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四川成都,清江东路出现一家“自律挑战室”,并声称“30天挑战成功奖金高达40万”。据媒体报道,该自律挑战室负责人称“

8月25日,四川成都,清江东路出现一家“自律挑战室”,并声称“30天挑战成功奖金高达40万”。据媒体报道,该自律挑战室负责人称“报名费7000元,不用电子产品,挑战30天、35天成功,分别奖励30万、40万,当天结清”。 据合同显示,挑战规则包括不允许携带任何电子娱乐产品,每天可使用手机3分钟,不与外界有任何接触交流等。对此,辖区市监所工作人员回应:合同一旦签订将具备法律效力,执勤工作人员会去现场进行核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自律挑战室,35天内不用电子产品即挑战成功,奖金高达40万。”近日,四川成都一家企业喊出口号,而要报名这个挑战需要缴纳押金70

“自律挑战室,35天内不用电子产品即挑战成功,奖金高达40万。”近日,四川成都一家企业喊出口号,而要报名这个挑战需要缴纳押金7000元。有人认为此举是骗局,也有人认为可以完成挑战赢得高额奖金。 8月28日,记者来到该企业位于成都青羊区的驻地,发现大门紧锁。有律师表示,此类合同中不少规定都较为模糊,且规则由店家制定、活动由店家推进,又缺乏第三方监督,挑战者需要慎重。

封面图片

微软游戏工作室负责人:裁员决定绝非轻易做出

微软游戏工作室负责人:裁员决定绝非轻易做出 他还提到了暴雪总裁 Mike Ybarra离职决定,称他与 Ybarra 此前已经讨论过自己的个人未来计划有一段时间,并表示在完成收购后他认为是合适的离开公司的时机。Booty感谢了 Ybarra 在收购期间的领导、合作和建议,并承诺将继续发扬他创造的积极势头,“努力继续超越暴雪玩家的期望”。 以下是 Matt Booty 发给暴雪全体员工的完整内部通知: 暴雪团队,正如您可能在 Phil (Phil Spencer,Xbox 总负责人)的通知中读到的那样,今天是充满挑战的一天,因为我们要与一些同事告别。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它将使暴雪和Xbox 能够在比以往更多的平台和更多的地方为我们的玩家提供雄心勃勃的游戏。我们正在微软游戏领域推进更加集中的战略,为我们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并将我们的人才和资源与我们的首要任务结合起来。除了今天的行动之外,MikeYbarra 和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讨论他的未来和他的一些个人追求。众所周知,Mike此前在Microsoft 工作了 20 多年。现在,作为暴雪总裁,他已经完成了这次收购,决定离开公司。随着我们的前进,我们将继续发扬 Mike 创造的积极势头,努力继续超越暴雪玩家的期望。我要感谢 Mike 自交易完成以来的领导、合作和建议。我知道他计划去旅行并花更多时间与家人在一起。我们祝他一切顺利。此外,暴雪首席设计官 Allen Adham 将离开公司。作为暴雪的联合创始人之一,Allen对暴雪的所有游戏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Allen计划继续指导整个行业的年轻设计师,因此他的影响力将在未来几年直接和间接地感受到。新任暴雪总裁将于下周宣布。 接下来发生什么从今天开始的会议将通知那些受(裁员)影响的人。考虑到未来充满挑战的一天,任何准备在家工作并且愿意的人今天都可以远程工作。由于时区和当地节假日的原因,亚太地区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一些受影响的员工将于今晚晚些时候和下周初收到通知。通知完成后,领导者将召集他们的团队。请在接下来几天的对话和外展活动中留意这一过程。 今天行动的详细信息今天宣布的变化反映了对暴雪未来增长最有希望的产品和战略的关注,以及暴雪和微软游戏之间确定的重叠领域。今天的行动影响了暴雪内部的多个团队,包括开发团队、共享服务组织和公司职能部门。作为这一重点的一部分,暴雪将结束其生存游戏项目(“奥德赛“)的开发,并将部分工作人员转移到暴雪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的几个有前途的新项目之一。无论这些决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它们都不是轻易做出的。这些变化影响着同事和朋友的生活,我们都感谢他们对暴雪及其世界级游戏阵容做出的有意义的贡献。正如 Phil 所说,我们将向过渡期间受影响的人提供全力支持,包括提供当地就业法规定的遣散费。我知道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我还没有见过你们中的很多人,从我这里听到这些决定可能很困难。今天,我来到暴雪尔湾园区,我个人致力于为你们团队和个人提供支持,让你们随时了解情况,并以谨慎和透明的态度迎接这一过渡时期。感谢您与我们一起应对这些变化。我们将共同继续为我们的玩家创造令人惊叹的游戏,并营造一种让每个人都能做最真实的自己并尽最大努力的文化。- Matt”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高合停工停产后续:店员已收到闭店通知 “韭菜”车主将投诉无门

高合停工停产后续:店员已收到闭店通知 “韭菜”车主将投诉无门 新浪科技从高合门店工作人员处获悉,后续高合的售前门店均要关闭,有门店已收到本月底闭店通知,目前售后服务还在正常进行,但后续情形不得而知。“售前门店陆续都要关闭”春节假期后刚刚开工,高合汽车就被曝出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这个消息在高合社区App炸开了锅。有催促发货的。一位车主表示,自己2023年12月订的车,一直到现在都没交付,定金也不给退。现在停工停产6个月,该怎么解决?有担忧售后的。“以后售后怎么办?”“都停工停产了,还能维修和保养吗?”“停工停产了,买到了绝版车,真无语。”更有直接开骂的。“车机也不更新了,售后也快了,就这么开开吧。车价猛跌,卖也不划算,垃圾车企,满嘴谎言。”“也不知道以后保险怎么办?威马车损不给上!咱们高合车主也好不到哪去!看能给找个接手下家不!”带着众多车主的疑问,新浪科技以消费者的身份致电了多家高合北京门店。一家体验店声称暂时没有接到正式通知,目前没有什么影响,正常营业中;另外一家体验店的工作人员则向新浪科技透露,高合北京的售前店将陆续都要关闭,后续可能暂时不卖车了。具体怎么发展,现在还不清楚。他所在的体验店可能到2月底就要关闭,海淀有家门店上个月就已经关了。不过,对于售后,上述工作人员则表示,官方还没有正式发布声明售后如何处理,但目前售后没有影响,用户可以在售后服务的微信群中,与小管家和售后专员对接,服务人员都在正常上班,维修、保养等服务均有人处理。“目前售后是没问题,但后续怎样还不好说。”新浪科技看到,高合汽车目前在北京拥有多家体验中心、交付中心,不过仅有一家服务中心。也即北京五方天雅店,既有销售职能,也有售后职能。五方天雅店工作人员向新浪科技表示,目前售后没有受到影响,都在正常服务。“北京一直只有这家门店负责售后,体验店关闭,对售后影响不大,就是工厂停工停产了,跟售后没有关系。”他说。不过,在威马的前车之鉴下,这并不能完全打消车主们顾虑。2023年,威马汽车继资金链危机后申请破产重整,车主的售后也成了大问题。不仅手机App无法正常使用,4S店也倒闭无处维修,第三方汽修店则漫天要价,维修保养极不方便。皆因定价过高?实际上,在此次停工停产之前,高合汽车就曾多次传出危机。2023年10月,有认证为高合员工的网友爆料称,高合开启一轮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高达20%,个别部门裁员达到50%。高合方面表示所谓大规模裁员为不实信息,此次属于正常人事流动。今年1月,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疑似供应商消息称,高合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并称做好起诉准备工作。针对所有工作暂停的消息,高合汽车表示纯属谣言。高合汽车内部人士表示,工作一切正常。不过,随后高合汽车就被曝出了门店撤店的消息。1月底,高合汽车在广州一家汽车门店关闭,商场公告显示,“高合门店临时告知商场,由于品牌内部原因无力继续在本商场经营。”并称高合门店在未按租赁合同条款履行义务、租赁合同尚未到期、未依约提前告知商场且双方未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面关停门店。春节前,高合汽车召开全员大会宣布,延期发放1月工资、取消年终奖和全员降薪。其中1月工资将在2月底补发,引发内部员工吐槽。而春节后,员工们又等来了停工停产6个月的噩耗。并且只照常发放2月18日之前的员工工资;3月15日之前还留在高合汽车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3月15日之后员工仅发放上海基本工资。高合面临的多次危机背后,归根结底还是销量不太理想,未能形成商业正循环。一直以来,高合将自己定位为豪华品牌,产品定价也较为高昂,但在品牌积淀缺失之下销量并未跟上。首款车高合HiPhiX最高售价达到80万元,获得了“最贵国产车”的称号;第二款车型高合HiPhi Z售价在60万元以上;第三款车型高合HiPhi Y定价有所下降,但仍在30万元以上。相关数据显示,20212022年,高合汽车销量分别为4237辆和4520辆;2023年,高合汽车连续多个月未公布销量数据。其最近一次公布销量消息是在2023年11月1日,高合汽车称高合HiPhi Y 10月交付1606台。2023年4月,高合汽车还宣布开启全球品牌战略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但从销量数据来看,海外土豪显然也对高合并不买账,未能成为其救命稻草。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ChatGPT一年电费高达2亿元 AI为何如此耗电?

ChatGPT一年电费高达2亿元 AI为何如此耗电?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ChatGPT每天需要处理超过2亿次请求,其电量消耗高达每天50万千瓦时。一年时间,ChatGPT光电费就要花2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ChatGPT日耗电量是普通家庭的1.7万倍以上。(美国商业用电一度约为0.147美元也就是1.06元,相当于一天53万元)据荷兰咨询机构负责人Alex de Vries预计,到2027年,AI 行业每年将消耗850亿~1340亿千瓦时的电力,相当于瑞典或荷兰一个欧洲国家一年的总用电量。马斯克判断,电力缺口最早可能会在2025年发生,“明年你会看到,我们没有足够电力来运行所有的芯片”。OpenAI CEO奥尔特曼(Sam Altman)也预计,AI 行业正在走向能源危机,未来 AI 技术发展将高度依赖于能源,人们也需要更多的光伏和储能产品。这一切都显示出,AI 即将引爆全球新一轮“能源战争”。不止是芯片,AI 还被能源“卡脖子”过去500多天里,ChatGPT引发全球新一轮 AI 大模型和算力需求热潮。微软、Google、Meta、OpenAI等多家全球科技巨头开始疯抢 AI 芯片,甚至亲自下场“造芯”,总规模超过数十万亿元美金。实际上,AI 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和处理信息的技术,背后则需要大量GPU芯片,更底层则是大量电能、水力、风能、资金等资源的支持。早在1961年,在IBM公司工作的物理学家拉尔夫·兰道尔(Rolf Landauer)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兰道尔原理”(Landauer's Principle)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时,会向周围环境散发一点点热量,其散发的热量和计算机当时所处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散发的热量越多。兰道尔原理连接起了信息和能量。更具体地说,它连接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上。因为逻辑上不可逆的信息处理操作,也就意味着湮灭了信息,这会导致物理世界中熵的增加,从而消耗能量。这一原理自提出以来遭受过不少质疑。但近十几年来,“兰道尔原理”已被实验证明。2012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团队首次测量到了一“位”(bit)数据被删除时释放的微量热量。后来的几次独立实验,也都证明了“兰道尔原理”。过去10多年间,现代电子计算机在计算时实际消耗的能量,是兰道尔理论值的数亿倍。而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更高效的计算方法,以降低成本。如今,AI 大模型爆发,它确实需要大量计算。因此,AI 不止被芯片“卡脖子”,还被能源“卡脖子”。马斯克近期也在“博世互联世界2024”大会上表示,一年多以前,短缺的是芯片,明年你会看到电力短缺,无法满足所有芯片的需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人工智能中心副主任李修全也表示,近年来, AI 大模型规模、数量都在高速增长,也带来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尽管短期内还不会很快出现“缺电”等问题,但未来大规模智能化时代来临后的能源需求激增不容忽视。AI 大模型质量的关键在于数据、算力和顶尖人才,而高算力的背后,是靠着数万张芯片昼夜不停的运转支撑。具体来说,AI 模型算力的工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训练、推理两个阶段,能源消耗也是如此。其中,在AI训练阶段,首先需要收集和预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用作输入数据;其次,在适当的模型架构中初始化模型参数,处理输入的数据,尝试生成输出;最后,通过输出与预想之间的差异反复调整参数,直到模型的性能不再显著提高为止。从训练15亿参数的GPT-2,到训练1750亿参数的GPT-3,OpenAI模型背后的训练能耗十分惊人。公开信息称,OpenAI 每训练一次需要128.7度电,相当于 3000 辆特斯拉同时跑 32 公里。据研究机构New Street Research估计,仅在AI方面,Google就需要大约40万台服务器,每天消耗62.4吉瓦时,每年消耗22.8太瓦时的能源。而在推理阶段,AI 则会先加载已经训练好的模型参数,预处理需要推理的文本数据,再让模型根据学习到的语言规律生成输出。Google称,从2019年到 2021年,AI相关能源消耗60%都来自推理。据Alex de Vries估算,ChatGPT每天大概要响应大约2亿个请求,耗电量超过50万度,按照一年电费就是2亿元人民币,比每个美国家庭的平均日用电量高1.7倍。SemiAnalysis报告称,使用大模型进行问题搜索所消耗的能源是常规关键词搜索的10倍。以Google为例,标准Google搜索使用0.3Wh电力,而大模型每次互动的耗电量为3Wh。如果用户每次在Google搜索都使用AI工具,每年大约需要29.2太瓦时的电力,也就是每天约7900万度。这相当于给全球最大的摩天大楼,迪拜的哈利法塔,连续供电超过300年。另据斯坦福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 AI 指数报告》显示,每次 AI 搜索的耗电量大约为8.9瓦时。相比普通Google搜索,加入 AI 的单次耗电量几乎是一般搜索的30倍。而一个高达1760亿参数的模型,光是前期训练阶段就得用掉了43.3 万度电,相当于美国117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值得注意的是,在Scaling Law(缩放规律)之中,随着参数规模不断跃升,大模型性能也不断提升,而对应的是,能耗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能源问题已经成为 AI 技术持续发展的关键“桎梏”。GPT每天消耗50000升水,电和水是 AI 两大能源需求AI不仅是“耗电狂魔”,更是“吞水巨兽”。其中,在电力方面,除了上述信息外,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消耗约460太瓦时的电量(相当于全球总需求的2%),随着生成式AI飞速发展,这一数字到2026年可能膨胀至620至1050太瓦时。Alex de Vries预计,到2027年,AI服务器所消耗的用电量将等同于荷兰全国的能源需求量。最坏的情况就是,仅Google一家公司的AI就可以消耗与爱尔兰等国家一样多的电力。IBM高级副总裁达里奥·吉尔曾表示,“AI能耗”是非常重要的挑战。生成式 AI 的高性能服务器的持续运行,将导致数据中心一半以上的电力消耗都被AI占据。据悉,预计到2025年,AI 业务在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中的占比将从2%猛增到10%。那么,水能呢?大模型背后需要数据中心、云基础设施的支持,那就需要大量的“液冷”进行散热。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份研究指出,作为ChatGPT背后的重要支持力量,微软的Microsoft Azure云数据中心光是训练GPT-3,15天就用掉将近70万升的水,相当于每天花销约50000L水。同时,ChatGPT每回答50个问题就要消耗500毫升水。公开信息称,2022年微软用水量达到640万立方米,比2500个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的水量还多。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副教授任绍磊团队预计,到2027年,全球AI可能需要4.2-66亿立方米的清洁淡水量,这比4-6个丹麦、或二分之一的英国的一年取水总量还要多。除了数据中心,内置的GPU芯片也是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之一。今年3月,英伟达发布史上性能最强AI芯片Blackwell GB200,宣称是A100/H100系列AI GPU的继任者,性能相比H100提升30倍,但能耗却降低了25倍。上个月,黄仁勋的一句“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更是在网络疯传。尽管有网友扒出原视频称,黄仁勋本人并未说过这句话,更没有提及“光伏和能源”,但 AI 能耗严重,却是摆在公众面前的事实。国际能源机构(IEA)在一份报告中强调了这个问题,全球 AI 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是 2022 年的十倍,并指出部分原因在于 ChatGPT 这样的大模型所需的电力,远高于Google等传统搜索引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科技巨头们并未正式披露过 AI 使用中的电力消耗数据,因此,目前关于 AI 耗电量的数据多为估算,并不一定是非常准确的数据。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曾指出,个别不准确的研究高估了AI能耗。AI训练是一次...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80万买最贵国产车的人 气哭了

80万买最贵国产车的人 气哭了 “售前门店陆续都要关闭”春节假期后刚刚开工,高合汽车就被曝出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这个消息在高合社区App炸开了锅。有催促发货的。一位车主表示,自己2023年12月订的车,一直到现在都没交付,定金也不给退。现在停工停产6个月,该怎么解决?有担忧售后的。“以后售后怎么办?”“都停工停产了,还能维修和保养吗?”“停工停产了,买到了绝版车,真无语。”更有直接开骂的。“车机也不更新了,售后也快了,就这么开开吧。车价猛跌,卖也不划算,垃圾车企,满嘴谎言。”“也不知道以后保险怎么办?威马车损不给上!咱们高合车主也好不到哪去!看能给找个接手下家不!”带着众多车主的疑问,新浪科技以消费者的身份致电了多家高合北京门店。一家体验店声称暂时没有接到正式通知,目前没有什么影响,正常营业中;另外一家体验店的工作人员则向新浪科技透露,高合北京的售前店将陆续都要关闭,后续可能暂时不卖车了。具体怎么发展,现在还不清楚。他所在的体验店可能到2月底就要关闭,海淀有家门店上个月就已经关了。不过,对于售后,上述工作人员则表示,官方还没有正式发布声明售后如何处理,但目前售后没有影响,用户可以在售后服务的微信群中,与小管家和售后专员对接,服务人员都在正常上班,维修、保养等服务均有人处理。“目前售后是没问题,但后续怎样还不好说。”新浪科技看到,高合汽车目前在北京拥有多家体验中心、交付中心,不过仅有一家服务中心。也即北京五方天雅店,既有销售职能,也有售后职能。五方天雅店工作人员向新浪科技表示,目前售后没有受到影响,都在正常服务。“北京一直只有这家门店负责售后,体验店关闭,对售后影响不大,就是工厂停工停产了,跟售后没有关系。”他说。不过,在威马的前车之鉴下,这并不能完全打消车主们顾虑。2023年,威马汽车继资金链危机后申请破产重整,车主的售后也成了大问题。不仅手机App无法正常使用,4S店也倒闭无处维修,第三方汽修店则漫天要价,维修保养极不方便。皆因定价过高实际上,在此次停工停产之前,高合汽车就曾多次传出危机。2023年10月,有认证为高合员工的网友爆料称,高合开启一轮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高达20%,个别部门裁员达到50%。高合方面表示所谓大规模裁员为不实信息,此次属于正常人事流动。今年1月,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疑似供应商消息称,高合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并称做好起诉准备工作。针对所有工作暂停的消息,高合汽车表示纯属谣言。高合汽车内部人士表示,工作一切正常。不过,随后高合汽车就被曝出了门店撤店的消息。1月底,高合汽车在广州一家汽车门店关闭,商场公告显示,“高合门店临时告知商场,由于品牌内部原因无力继续在本商场经营。”并称高合门店在未按租赁合同条款履行义务、租赁合同尚未到期、未依约提前告知商场且双方未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面关停门店。春节前,高合汽车召开全员大会宣布,延期发放1月工资、取消年终奖和全员降薪。其中1月工资将在2月底补发,引发内部员工吐槽。而春节后,员工们又等来了停工停产6个月的噩耗。并且只照常发放2月18日之前的员工工资;3月15日之前还留在高合汽车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3月15日之后员工仅发放上海基本工资。高合面临的多次危机背后,归根结底还是销量不太理想,未能形成商业正循环。一直以来,高合将自己定位为豪华品牌,产品定价也较为高昂,但在品牌积淀缺失之下销量并未跟上。首款车高合HiPhiX最高售价达到80万元,获得了“最贵国产车”的称号;第二款车型高合HiPhi Z售价在60万元以上;第三款车型高合HiPhi Y定价有所下降,但仍在30万元以上。相关数据显示,2021~2022年,高合汽车销量分别为4237辆和4520辆;2023年,高合汽车连续多个月未公布销量数据。其最近一次公布销量消息是在2023年11月1日,高合汽车称高合HiPhi Y 10月交付1606台。2023年4月,高合汽车还宣布开启全球品牌战略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但从销量数据来看,海外土豪显然也对高合并不买账,未能成为其救命稻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初中学历“成功学”大师 专割创业者和高管

初中学历“成功学”大师 专割创业者和高管 5月10日凌晨,璩静离职的消息传出后没多久,海参哥力挺璩静,他在视频中表示,“百度那个老铁,到我这儿来过”,但没有加入私董会。海参哥发布视频后,璩静与海参哥在杭州见面的照片也被曝了出来。不只璩静,近段时间,小米雷军、360公司周鸿祎、蔚来汽车李斌等互联网大厂一把手都开始做个人IP,短视频和直播风生水起。短视频、直播打造个人IP之风正劲,草根出身的网红和互联网精英就这样产生了交集。知识付费圈内一个共识是,不做低客单价的产品。璩静这样的互联网中高管理层、小有积累的创业者,正是知识付费收割的目标人群。他们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并希望找到下一个事业爆发的窗口,或者在企业里具备更大的话语权。因此不惜花上数万块钱,只为了买一个机会。但更多时候,买到的是空头支票。即便,不少人识破了知识付费的陷阱,但只要焦虑不停,收割就永远存在。谁在割精英韭菜号称名下30多家公司,可以帮大家解决一个亿以内生意的博主海参哥,早年靠卖情感课程起家,后转型卖短视频课程。在百度前副总裁璩静的事情发酵后,一位名为“Nee霓公子”的博主吐槽道,璩静已是她所知道的被海参哥收割的第三个公司高层了。她表示,自己以前的领导也是传统媒体出身,可能觉得短视频门槛低,就买了海海参哥的课程。领导会把自己学到的流量技巧当作圣经一样传授,要求大家全员做IP。结果是,自己领导跟着海海参哥做IP一年,花了200万,变现0元。一位3年前购买过海海参哥财商课的消费者告诉Tech星球,当时现场有200人左右,大多是三四线城市的小老板,身家大多在大几百万。整个课程有10天,花费5万元,住宿餐饮全包。“他用了2天讲成功案例,只有2个案例,其余8天都是讲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比如底层逻辑之类的。许多小老板奔着结识人脉而来,尤其是以美业、KTV居多”,上述付费学员表示。这些小老板们大多踩中了时代红利,他们希望找到下一个红利,花5万块钱,万一可以找到下一个机会是值得的。另一位购买了价格为9980元“操盘手课程”的创业者如此形容海参哥线下课程时的盛况:“接近500人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想发言,每个人脸上都能看到赚钱的欲望。”面对前来咨询的潜在消费者,海参哥有一套惯用的逻辑,先问行业、你的职位、公司营收,然后告诉很有发展潜力,现在没做起来只是你不会做。之后,引导付费。知识付费圈一个共识是,不做低客单价产品,因为愿意付高价买产品的人,往往本身有更多价值可以挖掘。在海参哥产品体系的构建中,以服务递进,价格从几千元至几十万元不等。价格相对较低的有6000元左右的线下课程,而价格更高的是百万级别的“IP全案”。一位知情人士告诉Tech星球,自己的朋友花了20万加入参哥私董会,他们承诺的服务是有问题随时可以咨询,还会派人全程跟进起号。不止海参哥。号称全网拥有8700万粉丝的新商业导师张琦,有三天两夜高达3.98万的线下课程,一个小时咨询费要3万,企业落地服务则要29.8万元。一位跨境电商行业的创业者称,自己花9.9元在拼多多上买了张琦的课程,听下来的感觉是跟国内所有培训课程都一样,按照她的逻辑听起来很有道理,热血沸腾,实操就用不上。这些博主们,永远都在说一些类似于“吃饱了就不饿”之类的正确的废话,或者常识。“卖的是圈子”知识付费博主们几乎是最抱团的群体之一,他们互相摇旗呐喊,共同收割。2021年,整个知识付费圈的博主都在寻找“老纪”,这个活动由刘润发起,随后私域肖厂长、群响等多个社群跟进。老纪,全称是“豪车毒老纪”,他没有4S店,没有展厅,不和客户见面,只有30多人的团队,是年销售15亿的车圈“销冠”,人均创造营收5000万元。这些知识博主们互相引流,利益共享。他们会在自己的社群里为其他博主发广告,也会购买其他博主的课程,某种程度算“支持兄弟”。一位曾经花5万购买海参哥财商课的学员告诉Tech星球,参加完课程后不久,海参哥的工作人员就会向他推荐其他知识博主的课程。以海参哥为例,他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矩阵账号,这些账号IP背后的打造者被称为“合伙人”,但实际上,成为“合伙人”的条件是付费和分润。“毛毛姐就是参哥打造的一个现象级IP”,一位购买过海参哥课程的老板称。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参哥所打造的现象级的IP有近10个,如毛毛姐、大健康李娜、矫杨、潘敬辉、张心媛,家庭教育国庆老师等。“海参哥卖的是圈子”,一位参加过其线下课程的“老板”抛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些老板不止是海参哥的粉丝,对其他的导师也颇为崇拜,当然,圈子里有用的不只是导师。根据海参哥此前在推文中透露,其私董会被视为最大的“资源库”。这个资源库里是付出了最少8万元入会资金的会员们。许多人加入社群,是为了获得更多人脉资源,他们期待这些人可以在关键时刻助自己一臂之力。不过,一位早年购买了海参哥课程的创业者称,他并没有在里面找到一个有用的人。为了让这个资源库更具吸引力,海哥在宣传海报上还标注了会员们的收入分布情况:全部会员均年收入百万以上,其中73%收入过千万,30%收入过亿,10%超过10亿。私董会因此成为了参与其中的老板们标榜身份的一个象征,他们甚至因此自发成为了海参哥的“公关”。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付费购买海参哥课程的老板会用“智慧”、“直接”、“受益匪浅”等关键词形容海参哥本人及课程。在和Tech星球的沟通中,一位“老板”聊过半程,还突然说上了一句:“你可以直接去找海参哥沟通,只要10万块。”质疑不断,收割照旧璩静的事情曝光后,海参哥得以进一步破圈。5月10日凌晨,海参哥发布视频进行解释。他称自己今天才知道这件事,称“百度那个老铁”,到参哥这来过,但没进社群,二人聊得很愉快。他拥有了收割更多信徒的资本。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对知识博主们的质疑从未断过。不少用户发现自己在“豪车毒老纪”买到的车比4S店还贵,一位名为仓老师Dr.Cang的博主称,自己在老纪花380万买的车,车友群里相同博主的配置只要325万。在社交平台上,对海参哥业务能力的吐槽和质疑也上升到本人。网友们调侃海参哥是成功学大师、网络骗子。甚至买过海参哥课程的创业者也向Tech星球吐槽称,完全不值5万。“如果他的课有用,世界上难道就会多出来几千名亿万富翁?”一位咨询过海参哥的“老板”反问Tech星球。让她最终决定放弃报名课程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态度”,“我咨询了两个问题,他又说我笨,又说我情商低。”但这完全不影响知识博主们赚钱。张琦出道一个月就变现1000万,而海参哥则号称一年轻轻松松几个亿,海参哥还公开“秀肌肉”,称自己收入过九位数的IP有9个。然而,这些知识博主们本身很少有成功的创业经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参哥,本名是沈文君,出生于1987年,初中学历。自称踩中了市场上的每一个风口,比如他2003年开始做淘宝店,靠卖海参发迹。他办过工厂,从易趣、淘宝、天猫、微商、知乎、抖音每一个平台的电商周期,他都曾参与其中,最大的成就可能是抖音网红。颇为神秘的经历被包装成了一个个的噱头。而被这些噱头所吸引的“老板”们,在接受海参哥的培训时也给他自动带上了滤镜。号称商业导师的张琦自称做过500强企业资深商业顾问,服务过平安、贝壳、I Do珠宝等100多家...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