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养鱼领域又点开了一个超可怕的科技树:全球首创的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

我国在养鱼领域又点开了一个超可怕的科技树:全球首创的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 简单说,这是个万吨级的远海养鱼航母 集海上半潜养殖、自主航行避台、绿色能源供给、智能控制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该平台总长154米,型宽44米,型深24.25米,最大养殖吃水20米,养殖水体8万立方米,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具备年产2000吨鱼获的能力。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无人驾驶船今年交付 远在大西洋也能超远距遥控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无人驾驶船今年交付 远在大西洋也能超远距遥控 其安装了多达15000余个自动化控制点,是普通船只的30多倍,船上还搭载了4G和5G网络系统,可保障行船大数据迅速传输。该无人船只要输入目的地就可自动开行,即使远在太平洋,也可以经由大连实验室进行远距离遥控。并且,该船具备自动靠泊、智能避碰、自动感知行船环境与周围船只情况等功能,具有全球领先的智能化水平。据悉,该船总投资约1.17亿元,长69.83米,型宽10.90米,型深5.0米,设计吃水3.5 米,设计航速18节,续航能力2500海里,具有全电力驱动吊舱推进系统。可航行于无限航区,融科研和实训于一体,一方面用于培养智能航运人才,另一方面,该船也是船舶智能化研究与试验平台,服务于智能船舶领域的科学研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首艘海岛综合地质调查船正式列装

中国首艘海岛综合地质调查船正式列装 中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海洋地质二十六号”星期五(5月24日)在海南正式列装,未来将开展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查清海岛礁位置、面积等情况,探索加强海域海岛管理和开发。 人民网报道称,列装后,“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交付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使用,将有力补充中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装备力量,为海洋与海岛(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海上工程建设及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于2020年10月启动立项,2021年11月论证通过设计方案,2022年7月动工建造,2023年12月下水,2024年4月完成综合试航等工作,是中国首艘定位于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的新型多功能科学调查船,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船舶总吨1311,主机总功率2426千瓦,船舶排水量1713吨,船身总长63.5米,型宽12.6米,型深4.6米,吃水3.2米,配员34人,自持力35天,续航力3500海里。 据悉,该船配备海洋工程钻探系统、静力触探系统、多套地球物理调查系统及海洋作业支撑系统等32套先进海洋地质调查技术装备,可用于海洋工程勘查、海洋能源与矿产调查、海岛(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等多门类调查研究。 报道称,下一步,这艘调查船将开展以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为主的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查清海岛(礁)位置、面积、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掌握海岛(礁)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利用状况,为建成自然资源日常管理所需的“一张底板、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探索加强海域海岛管理和开发,支撑建设海洋强国。 2024年5月25日 1:30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