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拟全面改革房屋销售模式,推动 现房 销售取代预售制度

中国拟全面改革房屋销售模式,推动 现房 销售取代预售制度 中国政府正考虑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现房销售”制度,要求开发商仅销售已完工住宅,以替代长期使用的预售模式。该改革旨在降低购房风险,防止烂尾楼问题,并恢复购房者信心。新规将适用于改革后出让的土地,不涉及保障性住房项目,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执行。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烂尾楼危机在七月导致许多购房者公开发布声明停止支付房贷,政府随即推出措施允许缓缴最多六个月房贷,以及动用政策性银行资金来加快

中国烂尾楼危机在七月导致许多购房者公开发布声明停止支付房贷,政府随即推出措施允许缓缴最多六个月房贷,以及动用政策性银行资金来加快楼盘建设。 但在两个月后,由于停工项目进展有限,更多的购房者加入了抵制行动。

封面图片

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停工现象小范围多点开花,河北石家庄、江苏南通、北京、河南漯河等多个城市加强了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有房企人士

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停工现象小范围多点开花,河北石家庄、江苏南通、北京、河南漯河等多个城市加强了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有房企人士认为“已接近现房销售,房地产高周转终结”。 中国房地产住宅开发项目大部分仍实行预售制,为防止楼盘烂尾,政府部门会同银行对商品房预售资金实施第三方监管,期房的购房款必须存入银行专用监管账户。近期,多地密集出台趋严管理预售资金的新政。 11月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住建局发布公告称,商品房预订款、首付款及按揭款等款项要全部纳入监管专用账户,预售资金用于项目工程建设支出。公告中强调,今年11月8日后出让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形象进度达到封顶后(原规定为设计高度的三分之一),方可办理预售许可审批手续,住建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同时修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政策,重点加强项目预售后剩余工程建安成本资金的监督管理,专项用于工程款项支取,确保项目完全达到交付使用条件。 7日,南通市海门区也发文要求全面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要求各银行机构、各房地产开发企业确保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用于本项目建设,切实保障购房人权益。南通海门将监管资金分为重点监管资金和非重点监管资金,按地上建筑面积计算,重点监管资金标准为毛坯房每平方米3000元,成品房每平方米4000元,其余为非重点监管资金。预售资金进入监管账户,在达到重点监管资金额度标准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才可以申请提取非重点监管资金。 4日,北京市住建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办法(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拟调整入账流程,购房人只有将定金、首付款足额存入专用账户后,方可开通网签,以确保预售资金及时足额直接入账,进一步保障购房人权利。预售资金重点监管额度每平方米不低于5000元,这一金额较此前大幅提高了43%。当预售项目存在重大风险隐患时,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全面接管预售资金监管账户或建立政府监管账户,实施封闭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11月5日,漯河市也召开了全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会议。当地住建局负责人当场表示,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全面念好预售资金监管“紧箍咒”,而当地房地产企业代表则表态“一定会全面提升政治站位,坚决将预售款全额转入监管账户,严格按要求使用监管资金,确保不出现半拉子工程和烂尾楼”。 除了以上城市,近期还有天津、苏州等出台了类似政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第一财经表示,多地类似政策出台的背景,都是目前地方政府面临的烂尾楼风险亟需化解。由于近期房企暴雷声不断,已经有不少城市的房地产项目出现停工情况。严跃进表示,最近已出现了四种防范烂尾楼风险的举措,一是商业银行信贷给予充分的支持,各地要求银行不随意停贷;二是鼓励房企主动降低风险,敦促房企通过转让未开发用地等方式回笼资金,保障已售未交付楼栋竣工;三是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四是逐渐引导落地现房销售模式。 一名房地产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按照现在的强监管政策,已经和现房销售接近,房子虽然卖了,资金滚动不起来,高周转时代要终结了”。目前,大部分房企都在面临融资性现金流断流和经营性现金流无法回款的双重困境。 不过,也有地方政府给了房企一点喘息之机。11月3日,成都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商品房预售款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提到出现重大经营性风险的预售商品房项目要纳入重点监管。但是,如果楼盘因故资金未达到监管额度,且工程形象进度及账户余额不满足要求的,若工程已接近停工状态,急需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开发商可提出预售款例外支取申请。 (第一财经)

封面图片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公布# 其中明确,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公布# 其中明确,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网页链接 via 央视新闻的微博

封面图片

房地产重磅政策来了,租购并举、改革预售制、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这对房地产市场意味着什么?

房地产重磅政策来了,租购并举、改革预售制、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这对房地产市场意味着什么? 曹多鱼的回答 不要看到房地产税就高潮了。 2011年,上海重庆试点房地产税,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如果你对近期的政策有了解的话,就很好看到这个事了。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写的是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019年,人大会议写到了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写到了立法现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 2021年4月,房地产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开启,要倾听意见。 2021年10月,人大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 再就是现在了。 文件里提到 和立法确认,是两个概念。 明眼人都清楚,级别,层面,操作位置,都大不相同。 你想要房地产税,先回到稳妥立法可以吗?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曹多鱼)

封面图片

#三中全会决定全文#【#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

#三中全会决定全文#【#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网页链接 via 人民日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中国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 健全过紧日子制度

中国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 健全过紧日子制度 中国官方召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狠抓财政管理改革,“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 据中国财政部官网消息,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于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财政工作。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作工作报告。 会议说,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形势,各级财政部门扎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强化税费政策供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会议指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会议提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提质增效,主要是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肃财经纪律,“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 会议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要“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严格过紧日子执行,强化过紧日子监督”;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2023年12月23日 6:04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