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模型情感陪伴产品两个月了,回收到一些用户反馈和数据反馈。大致总结下踩过的坑和观点吧。

做大模型情感陪伴产品两个月了,回收到一些用户反馈和数据反馈。大致总结下踩过的坑和观点吧。 1.最容易接受AI陪伴的是老人和孩子: 基于近期的一些用户调研和研究,发现中老人和孩子相比较年轻人不太会排斥AI,也很难识别出AI,会很乐意陪AI聊天。 2.构建人设要用Lora而不是全量微调: 后者会导致模型过拟合的问题出现,请使用Lora来构造目标的人设。Lora的训练方式就是构造一些对话语料作为训练集就行。更别去想着用prompt模板来构造人设,这样会欠拟合。 3.多模态非常重要: 外貌、声音可以极大的提升用户的沉浸感。现在很多产品依然使用的是过去的合成式TTS,请使用生成式TTS,比如豆包和星野就用的生成式的。 4.面向孩子做情感陪伴你需要注意的: 1)家长的付费决策点是教育,纯陪伴是不可能付费的。 2)小朋友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想办法把它留在这个场景。 3)减短文字,六七岁的小朋友能看懂的字是100个左右。 4)可以引入幼师什么的角色,帮忙鉴定这个聊天是否是小孩喜欢的。 5)不要问小孩特殊疑问句(what how),去问一般疑问句(yes or no)。 6)儿童很容易对AI产生崇拜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儿童养成习惯啥的。 7)儿童天生一眼能分辨出教育内容和娱乐内容,而且反感教育。 5.面向老人做情感陪伴你需要注意的: 1)老人有钱有闲,付费率其实是比年轻人高的。 2)可以研究dy中老年人关注比较多的账号的共性(比如倾城一笑) 3)老年人是存在x压抑的,跟AI聊的东西会比年轻人花很多所以请注意风控策略。 4)老年人识别数字人的能力很差,他们会以为是一个真实的人,所以会很有礼貌很投入。 5)全民k歌上已经有了很多AI账号,并且粉丝数很恐怖。可以学习参考。 6.现在市面上能赚到钱的陪伴产品都是擦的: 过去minimax是ToB养ToC,前段时间了解到星野的海外版talkie海外收入已经超过minimax的toB收入。 7.接下来4个月国内会围绕agent的function call能力突破: 据我了解各家大厂和模型公司都在搭建这样的能力,function call是打造super app的关键技术之一。构建情感陪伴的产品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技术考虑进去。 字数受限写不全,可以看图片,欢迎交流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在心理学上,陪伴有多重要?

在心理学上,陪伴有多重要? 光尘的回答 董卿说:“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陪伴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从心理学上说,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与人交往和互动,若是没有人和你往来,就会产生孤独感。 在很多时候,我们有很强的孤独感,希望有人在身边,如果没有人陪伴,我们会非常难受。 当有人感到孤独,我们能够去陪伴,就能够减少他人的孤独感,特别是孩子和老人, 我们去陪伴他们,有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交流,就能够帮助他人减少孤独感。在一些情况下,不需要多说,需要的只是认真的倾听以及无条件的接纳。 心理学上广义的交往和陪伴,还包括是其他生物(宠物狗猫),其他物品以及大自然对自己的陪伴。当我们学会了与大自然以及其他生物的交往,学会了能够与书籍、绘画等文学及艺术作品的交往,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这种陪伴,这其实是一种充实性的独处,也是人格成熟、强大的标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跟你一起度过的时间,就叫陪伴,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着陪伴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无论是童年时期的我们,还是上学时代的我们,都离不开家人,亲人,同学,老师们的陪伴,陪伴能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成熟。 不同的陪伴作用不同,高质量的陪伴会让人有被爱被需要的感觉,有温暖人心的力量,会让人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信任感,让人对这个世界抱有希望,有勇气去面对未知。 人与人之间,有了心与心的陪伴,就不会觉得孤单无助,就会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有人陪伴是幸福的,你见证我的成长,我见证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特光芒;有人陪伴是快乐的,你融化了我心灵因孤独而生的寒冷,我还你因快乐带来的温暖。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光尘)

封面图片

看到 a16z 的 AI 赛道观察总结,认知进步,值得参考。

看到 a16z 的 AI 赛道观察总结,认知进步,值得参考。 7点总结: 1. Agents 不再是一个包含AI陪伴的大主题,而只属于生产力工具。 2. 强调 voice-first,通过说话用户能分享更复杂的甚至未完成的想法。 3. 强调 in-flow,最好的应用节点在用户的原有工作流里。 4. AI 陪伴,会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游戏一样沉浸,像真实的关系一样会进化。 5. AI社交,AI陪伴是人与AI的交互,而AI社交是AI和人群在一个虚拟世界场里的交互。 6. AI创意,被划为单独的一类,并且细分了内容生成和内容编辑 7. 个人成长类,包括个人教育、生活健康、个人金融 「分类是个工具而不是现实」 不过这样分类确实能帮助理解。 更多信息可参考原文PPT

封面图片

总结一下我自己在做模型训练时关注到的一些很喜欢的 AI 前沿探索者,以及工具和资源。

总结一下我自己在做模型训练时关注到的一些很喜欢的 AI 前沿探索者,以及工具和资源。 1. Stable Diffusion 入门推荐: 腾讯技术工程《开源图像模型Stable Diffusion入门手册》 推荐理由:目前总结的最好的,没有花里胡哨的内容,信息量大且系统,很难相信是直接开源的文章分享,反复读的文章之一了。 2. LoRA 角色模型训练: YouTube 频道 @Bernard Maltais 推荐理由:Kohya 训练脚本的作者,上下两集共90分钟讲解了 Lora 模型的训练,从数据集收集到处理到训练参数。建议这种教程能看开发者做的就看开发者做的,很多追热点的 up 经常为了图快没玩明白就出攻略,我跟着很多油管的教程操作,常被带进坑里…… 3. 微调风格模型训练: Twitter @Nitrosocke 推荐理由:Nitro 训练过很多非常棒的模型,他的 GitHub 页面有详细讲风格模型怎么训练的教程。他自己本身是设计师出身,在去年年底微调了几个很厉害的风格模型后,现在被 StabilityAI 挖走了。 4. ControlNet 插件研发用户推荐 Twitter @toyxyz 推荐理由:他做了利用 Blender 来辅助 AI 出图的免费插件,打通工作流 3D 辅助 AI 的第一人哈哈。最近他在研究的方向是 ControlNet 动画,总之是厉害、前沿又无私的开发者。 5. AI 放大工具推荐 Topaz Gigapixel:用过最好用的,可以批量放大,基本所有图片训练前我都会用这个过一遍 Upscayl:会增加细节,但是只能给常见物体增加细节 Gigagan:还没出,但看效果挺值得关注 #AI工作流 #AI的神奇用法

封面图片

转发301医院老同学尹主任的总结,看完之后,结合近期治疗体会,深表同意!给感染新冠的老人提些建议:

转发301医院老同学尹主任的总结,看完之后,结合近期治疗体会,深表同意!给感染新冠的老人提些建议: 切记,切记,切记,不要把青壮年人的治疗方案套用在老年人身上。 1.老年人基础体温常常偏低,千万不要按照38度5这个硬性条件去作为是否吃退烧药的标准,如果发现体温比基础值升高1℃,就要积极干预了。 2.老年人,尤其是有前列腺问题的男性,由于怕起夜,所以日常下午或晚上喝水少,如果合并发烧的话,很容易造成脱水。如果有发热症状,就要抓主要矛盾,一定要积极补水,以避免脱水。 3.由于科普宣传盐对血压的危害,很多老年人在严格控制盐的摄入。但如果是发烧情况下,大量喝水同时,也要适当补盐,避免低钠血症(水中毒)。低钠血症最主要的表现是四肢乏力、头晕,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跌倒,而意外跌倒是老年急诊病人第二大死因。 4.老年人家中开窗通风很重要,但一定要同时使用加湿器,保持房间湿度。干燥会加重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5.老年人如果有咳嗽或者痰液粘稠,咳不出来,一定要早期使用化痰药(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柠蒎胶囊,桃金娘油等),帮助咳痰。一旦痰出不来,老年人很容易继发肺部感染,这可能是新冠导致高龄人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6.如果发烧超过两天,或痰的颜色有改变,应及早服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性肺炎。作为老年急诊科医生,我个人认为,控制肺部感染,是减低老年新冠感染患者死亡率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7.如果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补水要适量,避免增加血容量,造成心衰加重。有这样基础病(包括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老人,一旦有发热,最好去医院就诊。 8.老年人机体平衡很脆弱,一旦失代偿,病情进展会很迅猛。所以,即使是在深夜,一旦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要立即就诊,千万不要熬到天亮。 9.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尤其是汗腺可能有萎缩,所以出汗退热效果并不好。积极用物理降温,包括擦浴,洗脚,冰袋。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浴。(酒精可通过皮肤吸收,临床上早已被废弃) 10.高龄老人感染以后,一定要加强营养支持,这个时候,要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对血糖影响大),可多吃蛋白质,特别是鸡蛋。

封面图片

外行做AI情感陪伴的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只有半夜情绪系统崩盘后的抑郁孤独寂寞,才算叫情感陪伴痛点,然后讲个童话来抚慰你。

外行做AI情感陪伴的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只有半夜情绪系统崩盘后的抑郁孤独寂寞,才算叫情感陪伴痛点,然后讲个童话来抚慰你。 殊不知,你每一次在地铁上无意识解锁手机乱划屏幕,每一次想憋出点金句发朋友圈,每一次在群里发骚,每一次看到搞笑图思考能转发给谁,每一次点赞女神动态,每一次想刷存在感,都是情感陪伴需求痛点。你把需求理解的那么狭义,活该做不出来。 这就好比,明明每个人都有饮食需求,你却洞察到快饿死的难民都喜欢吃树皮观音土,于是你如获至宝,认为找到了饮食的底层颗粒度闭环本质答案,于是努力量产观音土。但人只要还能喝到一点糙米粥,就不会来吃你的观音土啊,你还在疑惑呢,为什么没人吃啊,AI果然不好做啊!那你这不是活该吗 更严肃的说,什么才是科学视角的“陪伴需求”?我说过一万遍了,群居动物大脑里有个像安全卫士一样的神经网络,7x24小时检测你跟人际网的纽带是否有断裂风险,一旦有危机感就催促你去刷手机去发骚去确认“你们还爱不爱我了”,这就像雁群里每只大雁都被这种危机感本能驱使,就不会掉队沦为孤雁。 所以真正的情感陪伴,必须是像多啦A梦帮你加固你跟人际网之间的纽带,而不是给你讲童话让你暂时忘记那个人际网,这跟你死时跟你说「汝妻子吾养之 汝勿虑也」有啥区别?

封面图片

阿军的故事:从一人孤单到众多陪伴,东南亚的心灵解药

阿军的故事:从一人孤单到众多陪伴,东南亚的心灵解药 大家好,我叫阿军,两年前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和一点不甘心的心情,独自踏上了东南亚的土地,想要在这里打拼,成就一番事业。可离开了家乡的温暖,生活的真实比想象中更加冷清,压力随之而来,孤单也逐渐填满了我的生活。 还记得刚来东南亚时,生活和工作都不如意,日复一日的忙碌和冷清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那时的我总是觉得缺少什么,总在渴望一种温暖的陪伴。然而,这样的陪伴又不是那么容易找到。 就在我无助的日子里,我的朋友推荐了,告诉我这是一个温暖陪伴的地方,有无数温柔的小姐姐可以陪我度过这些孤单的夜晚。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了一位叫“”的小姐姐。 温柔体贴,我们聊了很久。每次见面,她都让我忘记所有的烦恼,仿佛生活一下子多了几分色彩。她总是认真听我说,安慰我,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起初我还以为这份陪伴是独一无二的,直到我发现她和其他客人之间的亲密互动。 这让我有些难过,也让我开始意识到,或许我不该把全部的情感寄托在一人身上。人生中的陪伴可以是多元的,情感也不必仅限于一个人。于是,我开始尝试认识其他的小姐姐。 我陆续点了【蜜见】里的“”、“”和“”,她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总是带着开朗的笑容,她的活力让我每次见到她都觉得特别愉快;则充满了智慧,总是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我的问题;而则是那种温柔细腻的女孩,她的体贴让我忘却了所有的压力。 渐渐地,我不再困于单一的情感纠葛中,生活中的温暖也变得多样和丰富。在,每一位小姐姐都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陪伴,生活仿佛变得不再单调,内心也不再孤单。我开始明白,人生中不只有一份情感,陪伴可以是多元的,温暖也可以来自很多人。 如果你也在东南亚的打拼中感到迷茫,不妨来【。这里的每位小姐姐都带着自己的温暖和关怀,让你在不同的陪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和快乐。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多样的陪伴,共享不一样的美好时光! 链接: 泰国外围总频道: 柬埔寨外围总频道: 包包养总频道: 香港地区外围频道: 越南妹子(优质性价比拉满): 在东南亚外围,关注我们就够了! 7*24小时选妹客服:@kkqq01 蜜见最骚客服:@kkqq06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