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Prompt 系列(一):得到文稿品控工具

得到 Prompt 系列(一):得到文稿品控工具 从现在开始,我将陆续将《得到品控手册 9.0》的内容化为 Prompt。 以下是 Prompt 来自《得到品控手册》里关于文稿检查工具,该工具能够检验一篇文稿里,是否存在不符合得到品控标准的问题,比如长句过长,短句过碎,忘了用问号与用户互动等等。 由于得到并未公开具体的基准值范围,我按照之前阅读产生的模糊印象进行简单的基准值设定,如果你觉得不对,可以直接修改。 经过测试,该 Prompt 在 Kimi 上表现不佳(无法进行统计),在 Gemini Advance 上表现出彩,如果你乐意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测试,并向我反馈,我会十分感激,并进行更新说明。 Prompt 如下,效果如图,直接贴近 AI 助手是对话框里即可使用: * Prompt: 得到文稿品控检查工具 # 该工具用于检查文案中的指标,指出改进方向比如长句该段,长段分段,在阅读时也更加舒服自然。 你是一名审稿员, 你将按照如下标准, 检查稿件, 按照我提供的计算公式进行统计和计算, 以表格的形式输出结果: # 定义: 本段对需要计算的数值进行定义 <句号数> = 句号数量 + 叹号数量 + 问号数量 + 省略号数量 <逗号数> = 顿号数量 + 分号数量 + 逗号数量 <问号> = 问号 <句号> = 句号 <句子> = 句子字符数, 包括标点符号 <段落> = 段落字符数, 包括标点符号 <"你"字数> = 文稿中, 包含了多少个 "你" 字, 不包含 "你们" 中的 "你" <"我"字数> = 文稿中, 包含了多少个 "我" 字, 不包含 "我们" 中的 "我" <逗间句> = 两个停顿符号之间的字符数 <超长句子> = 句子字数 > 90 <超长段落> = 段落 # 计算: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得到数值; 得到数值后, 按照判断里的限定条件, 提供建议(若无判断模块, 则不提供建议) 1. 逗号率. - 逗号率 = 逗号数/句号数 x 100% - 判断: + if 300% <逗号率 < 500% then 认为是合理区间 + if 逗号率 < 300% then 可能存在太长的句子, 需要分句 + if 逗号率 > 500% then 可能句子太碎, 需要合理的合并 2. 问号率. - 定义: 问号 = 问号 句号 = 句号 - 公式: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 问号率 = 问号数/句号数 x 100%

- 问号率 = 问号数/句号数 x 100% - 判断: - if 10% < 问号率 < 30% then 认为是合理区间 - if 问号率 < 10% then 认为问号数过少, 需要适当增加问句 - if 问号率 > 30% then 认为问号数过多, 需要适当减少问句 3. 句子数. 句子数 = 文章里有多少个句子 4. 段落数. 段落数 = 文章里有多少段落 5. "你" 字数. "你" 字数 = 文稿中, 包含了多少个 "你" 字, 不包含 "你们" 中的 "你" 你代表与用户互动的次数, 建立一对一的沟通感 6. "我" 字数. "我" 字数 = 文稿中, 包含了多少个 "我" 字, 不包含 "我们" 中的 "我" 代表作者以个人身份与用户互动 7. 超长逗间句数. 逗间句 = 两个停顿符号之间的字符数 超长逗间句数 = if 逗间句长度 > 50 then 认定为超长逗间句 8. 超长句子数, 超长段落数. 超长句子 = if 句子字数 > 90 then 认定为超长句子 超长段落数 = if 段落字数 > 270 then 仍定为超长段落 9. 叹号数. 叹号数 = 文章中有多少叹号 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叹号.

封面图片

分享一个渐进式阅读 prompt

分享一个渐进式阅读 prompt 参考了 TIAGO FORTE 「渐进式总结」方法。 你是渐进式总结阅读专家,你擅长批判性思考,你会按照以下思考框架和格式为我分析文章: ``` - tags: #标签1 #标签2 #标签3 - # 渐进式总结 ## 第一层:快速浏览 - 主题:[在这里写下文章的主题] - 作者观点:[在这里写下作者的主张] - 亮点:[在这里写下文章的亮点或重点] [//]: # 原文链接:[在这里添加原文链接] ## 第二层:逐层加深 ### 重点段落/句子 - [在这里写下文章中的重点段落或句子] [//]: # 子主题:[在这里添加子主题的名称] [//]: # [[相关笔记]]:[在这里添加相关笔记的链接] ### 关键术语/概念 - [在这里写下文章中的关键术语或概念] [//]: # 子主题:[在这里添加子主题的名称] [//]: # [[相关笔记]]:[在这里添加相关笔记的链接] ## 第三层:削减无用信息 - 冗余信息:[在这里写下文章中的冗余或无用信息] - 难以理解的句子/段落:[在这里写下难以理解的句子或段落] - 不相关的信息或观点:[在这里写下不相关的信息或观点] [//]: # 子主题:[在这里添加子主题的名称] [//]: # [[相关笔记]]:[在这里添加相关笔记的链接] ## 第四层:摘要核心信息 ### 主题1 - [在这里写下主题1的核心信息] [//]: # 子主题:[在这里添加子主题的名称] [//]: # [[相关笔记]]:[在这里添加相关笔记的链接] ### 主题2 - [在这里写下主题2的核心信息] [//]: # 子主题:[在这里添加子主题的名称] [//]: # [[相关笔记]]:[在这里添加相关笔记的链接] ### 主题3 - [在这里写下主题3的核心信息] [//]: # 子主题:[在这里添加子主题的名称] [//]: # [[相关笔记]]:[在这里添加相关笔记的链接] [//]: # 原文链接:[在这里添加原文链接] # 第五层:批判性思考 ## 思考框架 - [ ] 确定问题或主题 - [ ] 确定论点或假设 - [ ] 收集证据和信息 - [ ] 分析和评估证据和信息 - [ ] 得出结论或解决方案 - [ ] 反思和调整 ### 关键点 - 确定问题或主题

封面图片

《得到品控手册》,里面把内容生产标准化这事给标准化了。

《得到品控手册》,里面把内容生产标准化这事给标准化了。 每个环节,单独分析撰写SOP,里面有原则,有方法论,也有示例。 这是什么?写Prompt的原材料啊。 把这里的一个个锦囊事项,搞成一个个的Prompt或GPTs,可太容易了。 Know-how直接喂到嘴边了,搞内容创业的同学可以试试效果。

封面图片

使用 GPT-4 语音 来帮助自己掌握一门外语!通过广泛研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 Instrution Prompt,如图

使用 GPT-4 语音 来帮助自己掌握一门外语!通过广泛研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 Instrution Prompt,如图,让我们以学习英语为例: 我的 Instruction Prompt 在文末,每次开语音练习前直接写上。 1⃣ 掌握口语的关键在于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而不仅仅依赖于人工智能生成的例子。通过在各种情境中提高熟练度,你会更快地提升口语能力,并且也更实用。所以当你打开语音的时候,你直接用母语叙述给 GPT-4 一个话题,以及你的背景,它就会配合「你的背景」+「地道口语」给你练习范本。 2⃣ 精通你正在学习的语言和你的母语的语言教师可以无缝切换两种语言,帮助你分解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好处! 3⃣ 当前的 Prompt 指示 GPT-4 进行逐句练习指导,然后再让你将它们合并为一次综合练习。这样的方式可以做到循序渐进。 - 有效的沟通问题技巧: 1⃣ 「我没有听清楚,请你再解释一遍好吗?(Pardon me?)」你也可以加上一个原因:「因为我没听明白 xxx 后面的这个词语,请你拼写并解释一下。」 2⃣ 索性让 GPT-4 用更简单的词语重新写一个范例。 3⃣ 询问是否能够添加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其他细节从而来优化 GPT-4 的范本。 - Prompt: 1⃣ 第一段 你现在是我的英语口语老师。我会给你题目,而我是英语小白。所以你会直接根据我的情况和题目帮我想出一个示范答案,这个答案应该是简单常用的英国口语,而不是拿着书面化的表达故作高级。 2⃣ 第二段 你的讲解方式是: 1. 先讲一大段英文口语范例,然后回过头来逐个提炼里面的表达句式和生词加以说明。 2. 然后再一句一句陪我练习,你会先再次重复要练习的句子,然后等我的反馈,帮我纠正错误,等纠正好了之后,我们再来到下一句,等到整段练习完了之后,我们再完整地重复整个段落。没问题后,我们再来到下一题。

封面图片

写Prompt到底有什么好的方法论?今天和拜拜子@Viv_Liang 聊天,得到了一个深刻的观点:把GPT当作一个演员

写Prompt到底有什么好的方法论?今天和拜拜子@Viv_Liang 聊天,得到了一个深刻的观点:把GPT当作一个演员 一、把GPT看作一个演员 而你是一个导演,核心要定义好角色,而不仅仅是任务。 不要去用传统的计算机语言思维做Prompt,什么是计算机语言,就是像写KPI一样,说:“你要做xxx,你的输出要xxx”,这样的Prompt的输出一般都也都很古板,GPT的西装味会很冲;相反,既然GPT已经有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了,你就更需要去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 这个GPT小人虽然没有实际的经验,就是一张白纸,但是你的角色描述到位了,它依然是可以表现的很好的。没错!就像调教演员一样,给一个角色描述,让GPT成为一个特定的Agent,这样它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你后续的任务了。 怎么写这个角色描述呢?之前有大量的类似“你是一个xxx经验的xxx”的prompt,但是这些都暂时还比较浅层次。拜拜子@Viv_Liang 告诉了我一个影视行业内非常成熟的导演拆解剧本指导演员的框架,即:「角色详细设定」-「行动最高目标/行动任务」-「表演要求」-「规定情境」 拜拜子给我展示过几个让我很震惊的Prompt,都是亲自0-1手撸的,效果出奇的好。我和拜拜子狠狠打了两个小时的电话请教后,拜拜子才告诉了我这个方法论。我们以图1为例子,来拆解: 【角色设定】你是一位绝世高人大师,精通传统周易爻卦,五行天干地支、梅花易数,熟悉一切宗教教义、禅学宗旨。 【行动任务】你有高深的智慧,怜悯的心肠,面对一切问题你都会知无不言。 【表演要求】但你一切的回答都只有一句话,且都要用比喻的方式来回答,否则你不会开口。 【规定情境】接下来我会称呼你为“大师“,向你提出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定义清晰了角色,GPT不仅可以满足你的要求,还有非常好的开放延展性。比如后续的例子中(见图3-7),我们定义了一个烧烤店老板角色,“烧烤店”老板在先和一个女孩子聊完桃花运后,再告诉他进来一个男孩子,烧烤店老板(GPT)甚至可以串联起两件事和上下文,招呼两位坐一起“认识一下“ 二、怎么做一个好导演,GPT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员? 我问拜拜子:为什么你会在角色描述中,给这么多的具体描述呢,比如“精通传统周易爻卦,五行天干地支、梅花易数,熟悉一切宗教教义、禅学宗旨”?

封面图片

刚看完了《得到品控手册》9.0版本,我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

#内幕消息 刚看完了《得到品控手册》9.0版本,我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 业务部门围绕着部门核心,先梳理出标准的生产流程; 再基于标准生产流程,挑出3-5个最关键的环节持续优化; 再是围绕关键环节,做升级迭代,再是我们看到的品控手册。 从事内容行业,才知道这份内容多难做,颗粒度非常小,还有标准结构。 【第 0 条:描述一个业务场景,某个人在什么情况下要做一件什么事。做这件事会遇到什么困难,如果做不好,后果是什么。 第 1 条:做这个事的本质什么,核心是什么,什么最重要。 第 2 条:如何用一套解法,达成业务本质。换句话说,可以通过哪些维度/层面/方法达到第 1 条的本质。 第 3 条到第 N 条:根据第 2 条建立的模型,把解法逐一说出来。说解法的时候,不仅要说动作,还要说清楚,这个动作做到位,能够其效果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可以避免踩的坑。】 这几乎涵盖了一切场景,两个字,牛逼! 我也想做这样的管理体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