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在迪拜实施电信诈骗,以“打新股”等名义专骗中国人】

【21人在迪拜实施电信诈骗,以“打新股”等名义专骗中国人】 8月30日上午,该团伙的21名成员在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出庭受审,庭审持续至下午结束。 群里面有老师直播介绍股票,刚开始我在自己的华泰证券App上购买,赚得还不错。后来老师称扫码下载他们的App,充值后就可以通过券商的一级市场打新股及购买一字板涨停股票。”直到账户内20多万元无法提现,这名被害人才知道,自己遇到了电信网络诈骗。 事实上,对面根本不是什么基金管理公司,而是一个位于阿联酋迪拜的诈骗团伙。 他们分工明确,以股票打新等名义,专门针对中国公民实施诈骗。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9年以来,胡某、朱某(均另案处理)等在阿联酋迪拜成立窝点专门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并从国内招聘讲师、业务员等到迪拜的诈骗窝点,针对中国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当天出庭的21名被告人或经人介绍,或以人拉人的方式加入上述窝点参与诈骗行为。 从庭审中记者得知,该团伙的具体犯罪手法为:由专人对购得的实名微信号进行“养号”,业务员拿到养好的微信号后,由国内引流团队“上粉”,即将被害人引至业务员的微信号,业务员通过话术、聊天等取得被害人信任,引导被害人至相关直播间观看讲师讲课,讲师通过虚构有内幕消息、内部席位等,将被害人引流至诈骗窝点自制的多个诈骗平台进行“投资”充值,后通过修改后台数据等方式让被害人无法提现。从开始聊天到得手,团伙平均在每个被害人身上要花费数星期时间。 至案发,这21人骗得多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500余万元。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按“行骗KPI”发工资,电诈团伙迪拜设窝点专骗中国人

按“行骗KPI”发工资,电诈团伙迪拜设窝点专骗中国人 近期,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松江法院”)审理了一起在阿联酋迪拜设立窝点,以股票打新、推荐优质股等为名,在境外针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刑事案件。 9月27日,上海松江法院依法进行宣判,21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7年至1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王女士平时热衷炒股,有自己的“股友圈”。最近有人介绍给她一位所谓“神人”,加微信后方称自己“有人”,可以轻松帮她打新股和推荐优质股,还让她加群分享强势个股、机构内部消息、私募打新策略,观看“内部”直播间、听投资“大神”讲解股票知识。甚至还能“帮你争取到机构席位账户”,而这一切只要通过自己推荐的平台就都能做到。 面对“一级市场打新股”“一字板涨停股”这样的高收益诱惑,王女士心动了,冲进平台上开户并转款进对方指定的私人账户“购买股票”。于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开始当然是小赚几笔,正常提现,等加大投资到十几万,别说提现,王女士的银行卡都被冻结,想去群里质问时才发现,“您已被踢出群聊”…… 而让无数“王女士”一步步“远程上钩”的,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自2019年起,胡某、朱某(均另案处理)等人远赴阿联酋迪拜,成立窝点专门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并从国内招聘所谓的“讲师”“业务员”等到迪拜,“中国人合伙专骗中国人”。 该犯罪团伙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分不同团队,工资收入按照“行骗KPI”计算。团队内部分工明确,上至行政主管,下至讲师、业务员一应俱全,通过经人介绍,或以人拉人等方式,不断有诈骗分子来到这里加入行骗,以逃避国内法律惩罚,这些人在阿联酋迪拜的诈骗窝点从事诈骗犯罪的时间均超过30日。 案发后,21名被告人或被抓获到案或投案自首,后人民检察院以21名被告人涉嫌诈骗罪向松江法院提起公诉。审理中,21名被告人退出了部分违法所得。 上海松江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某、凡某、林某某等8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境外针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数额特别巨大;被告人梁某、吴某某等13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境外针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一年内出境赴诈骗窝点累计时间30日以上,属于有其他严重情节,均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1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认定为从犯,均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1名被告人均具有坦白或自首的情节,退出了部分违法所得,均可从轻处罚。 根据各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为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松江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王某等21人犯诈骗罪,分别判处7年至1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封面图片

按“行骗KPI”发工资,电诈团伙迪拜设窝点专骗中国人

按“行骗KPI”发工资,电诈团伙迪拜设窝点专骗中国人 近期,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松江法院”)审理了一起在阿联酋迪拜设立窝点,以股票打新、推荐优质股等为名,在境外针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刑事案件。 9月27日,上海松江法院依法进行宣判,21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7年至1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自2019年起,胡某、朱某(均另案处理)等人远赴阿联酋迪拜,成立窝点专门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并从国内招聘所谓的“讲师”“业务员”等到迪拜,“中国人合伙专骗中国人”。 案发后,21名被告人或被抓获到案或投案自首,后人民检察院以21名被告人涉嫌诈骗罪向松江法院提起公诉。审理中,21名被告人退出了部分违法所得。 21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认定为从犯,均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1名被告人均具有坦白或自首的情节,退出了部分违法所得,均可从轻处罚。 根据各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为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松江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王某等21人犯诈骗罪,分别判处7年至1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封面图片

招募400余人赴柬埔寨实施诈骗,骗取1.5亿余元,集团老板被判无期

招募400余人赴柬埔寨实施诈骗,骗取1.5亿余元,集团老板被判无期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猖獗,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近期,一起以赵某、张某等人为首的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引起了广泛关注。 2019 年至 2020 年间,这一诈骗犯罪集团在国内招募多达 400 余人前往柬埔寨实施诈骗活动。葛某作为犯罪集团中处于第二层级的“团队老板”,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出资并招募大量人员组成业务团队,刘某、李某等人担任“团队长”等职务,共同组织、指挥业务员实施诈骗。 该诈骗集团采用了极其恶劣和狡猾的手段。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微信群内进行“多对一”的精准诈骗。通过虚假宣传诱骗被害人入群,再由多个角色配合演戏,鼓吹“讲师”的炒股水平,诱导被害人到其控制的虚假股票投资平台投资。当被害人投入钱款后,犯罪集团通过后台操纵涨跌,制造投资升值且可随时提现的假象,诱使被害人加大投入,最后通过限制提现、关闭平台等方式非法占有被害人钱款。经查,该犯罪集团共计骗取 500 余名被害人高达人民币 1.5 亿余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 #新闻热搜 订阅东南亚扒一扒频道 https://t.me/dongnanya818 欢迎投稿爆料: @dny_818

封面图片

按“行骗KPI”发工资,电诈团伙迪拜设窝点专骗中国人

按“行骗KPI”发工资,电诈团伙迪拜设窝点专骗中国人 近期,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松江法院”)审理了一起在阿联酋迪拜设立窝点,以股票打新、推荐优质股等为名,在境外针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刑事案件。 9月27日,上海松江法院依法进行宣判,21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7年至1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王女士平时热衷炒股,有自己的“股友圈”。最近有人介绍给她一位所谓“神人”,加微信后方称自己“有人”,可以轻松帮她打新股和推荐优质股,还让她加群分享强势个股、机构内部消息、私募打新策略,观看“内部”直播间、听投资“大神”讲解股票知识。甚至还能“帮你争取到机构席位账户”,而这一切只要通过自己推荐的平台就都能做到。 面对“一级市场打新股”“一字板涨停股”这样的高收益诱惑,王女士心动了,冲进平台上开户并转款进对方指定的私人账户“购买股票”。于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开始当然是小赚几笔,正常提现,等加大投资到十几万,别说提现,王女士的银行卡都被冻结,想去群里质问时才发现,“您已被踢出群聊”…… 而让无数“王女士”一步步“远程上钩”的,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自2019年起,胡某、朱某(均另案处理)等人远赴阿联酋迪拜,成立窝点专门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并从国内招聘所谓的“讲师”“业务员”等到迪拜,“中国人合伙专骗中国人”。 该犯罪团伙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分不同团队,工资收入按照“行骗KPI”计算。团队内部分工明确,上至行政主管,下至讲师、业务员一应俱全,通过经人介绍,或以人拉人等方式,不断有诈骗分子来到这里加入行骗,以逃避国内法律惩罚,这些人在阿联酋迪拜的诈骗窝点从事诈骗犯罪的时间均超过30日。 维基最美招商-喵喵 直招大量9休4岗位,不限国籍 投稿热线: @xxss1253

封面图片

特大跨境诈骗案告破,48人被捕!长期盘踞在柬埔寨对境内同胞实施诈骗!

特大跨境诈骗案告破,48人被捕!长期盘踞在柬埔寨对境内同胞实施诈骗! 近日,马鞍山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侦办的“4.11”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在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法院判决生效,涉案16名主要被告人被分别判处四年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该案共打掉涉诈团伙3个,抓获团伙成员48人,破获全国案件400余起,涉及诈骗APP15个,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挽回被害人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该诈骗团伙长期在柬埔寨对境内人员实施刷单诈骗,采取公司化运作,实行封闭式管理,雇佣境内多个“外托”“跑分”团伙共同实施诈骗。 该团伙分工明确,以2-3人为一个小组,分别扮演“炒群”“助理”“导师”角色。“炒群”负责在QQ、支付宝等聊天群内对涉诈APP进行推广,以完成抖音点赞、关注等小任务后返现获利为诱饵,拉人下载注册APP,“助理”负责给被害人在APP内进行小额充值、上分、答疑,并满足对方小额提现需求,取得被害人信任,再由“导师”负责引导被害人在APP内进行大额充值,在APP内做虚假“刷单”任务,后以操作失误、修补信用分、缴税等理由要求被害人不断充值才可以提现,对被害人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大家,刷单返利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所有要求垫资做连环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天上不会掉馅饼,绝对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脚踏实地工作才是正道。 订阅东南亚日报频道 大事先知道↓ 订阅频道:https://t.me/DNYRB8 投稿与广告联系: @DNYRB818

封面图片

藏身迪拜诈骗国内宝妈,诈骗资金高达2700余万元,一百余人回国被抓!!

藏身迪拜诈骗国内宝妈,诈骗资金高达2700余万元,一百余人回国被抓!! 1月9日,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对“211”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该案16名被告人共诈骗被害人189名,诈骗资金高达2700余万元,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获悉,这些电诈犯罪分子藏身迪拜,采取公司化模式运作,主要诈骗对象是国内的全职宝妈,进行“刷单”诈骗。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1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二年至四年不等,并处罚金,并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 采取公司化运作,诈骗资金高达2700余万元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间,被告人黄某等人先后在他人的纠集下,集中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酋长国首府迪拜市,参加针对中国大陆居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 该电诈集团首要分子利用公司化运作模式实施诈骗,并开发多个专用软件用于诈骗,部分成员曾前往东南亚参与相关犯罪。 该电诈犯罪集团通过投放互联网兼职广告获取被害人个人信息,由“拉手”将被害人拉入指定微信群,以完成刷单任务发放红包为诱饵,引导被害人注册第三方APP充值骗取钱财。 再由“炒群”负责发放小额任务红包进行诈骗铺垫,“导师”负责引诱被害人大额充值骗取钱财。该犯罪集团分为多个“业务小组”,成员集中居住,统一管理,按诈骗所得计算个人提成。 2022年7月下旬,犯罪集团头目及部分骨干返回国内,公安机关出动230余名警力赶赴全国21个省市实施抓捕,先后抓获100余名犯罪集团成员。 投稿爆料: @dbai8 东南亚大事件: @dny57 华人俱乐部: @dubailiaotian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