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一企业收购正规企业原本应该销毁的不合格产品,再挑出形状完整,且没有明显污渍和破损的“二等品”在市场上

据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一企业收购正规企业原本应该销毁的不合格产品,再挑出形状完整,且没有明显污渍和破损的“二等品”在市场上倒卖。此外,挑选“二等品”剩下的垃圾被打碎后,又被重新分离成为木浆等几种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原材料,流入市场。据马俊哲律师介绍,相关厂家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最高面临无期徒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商务部召开外企圆桌会欢迎各国企业投资

中国商务部召开外企圆桌会欢迎各国企业投资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主持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时说,中国将持续扩大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不断推动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欢迎世界各国企业投资中国。 据“商务微新闻”微信公号星期六(11月4日)消息,盛秋平星期五(3日)在上海主持召开汽车及消费品专场、服务贸易专场外资企业圆桌会,听取外资企业在华问题诉求及意见建议,31家外资企业代表参会并发言。 盛秋平说,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持续扩大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不断推动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中国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为外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他表示,欢迎世界各国企业投资中国,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中国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和浙江省、广东省有关部门代表参会,并与企业交流。 中国近期多个部门和机构召开境内外投资者及外资企业座谈会,尝试研究出台更多具体实效的措施,提振投资者信心。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星期三(11月1日)会见了此前被指产品有安全隐患的美光科技总裁,称欢迎美光继续扎根并深耕中国市场。 2023年11月4日 4:10 PM

封面图片

315晚会揭食安问题:淋巴肉制作梅菜扣肉等预制菜

315晚会揭食安问题:淋巴肉制作梅菜扣肉等预制菜 中国央视315晚会曝光安徽阜阳个别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回应称,已对涉事企业进行查封。 据央视星期五(3月15日)报道,预制菜近年来销售火爆,“梅菜扣肉”成“顶流”,安徽省阜阳市是梅菜扣肉预制菜的主要产区之一。 “3·15晚会”记者接到举报,当地有个别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 槽头肉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肉,由于槽头肉上淋巴较多,也被称为淋巴肉。因为含有大量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是猪肉中公认品质差、价格低的部位。正常五花肉批发价格在一斤12元(人民币,下同,约2.23新元)左右,而未经严格处理的劣质槽头肉批发价一斤仅3元左右。 记者走访安徽阜阳多个冻品市场,不少商户透露,用处理不干净的劣质槽头肉替代五花肉做梅菜扣肉预制菜,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记者在当地多个预制菜生产企业看到,车间内摆满用槽头肉做好的熟肉制品。 报道称,在安徽东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几名工人正在对劣质槽头肉上的淋巴结和甲状腺进行整修。经过整修的槽头肉上,腺体依然清晰可见。 该公司负责人称,带甲状腺的槽头肉做熟之后,口感和正常猪肉没有任何区别。但当记者问及吃这种肉是否对身体有伤害,该公司负责人说:“我不吃(带甲状腺体的肉)。” [Media] 被“3·15晚会”曝光后,阜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称,“3·15晚会”曝光了阜阳市春天食品有限公司、安徽东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厨先生食品有限公司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的问题,属地市场监管、公安等联合执法组当即赶至现场,已对涉事企业进行查封,对所有成品半成品及原料等现场封存。涉事企业法定代表人已被公安机关传唤到位。 阜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称,将立即部署在全市联合开展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也通报称,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赴阜阳市现场指导处置工作,并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 ... 2024年3月16日 1:40 PM

封面图片

钟睒睒坚守24年的信念,破功了

钟睒睒坚守24年的信念,破功了 农夫山泉这一举动,与其过往对待纯净水的态度大相径庭。早在2000年,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曾宣称,经过科学实验证明,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健康无益,农夫山泉从此不再生产纯净水,只生产天然水。时隔24年后钟睒睒不惜“打脸”自己,被业内视为农夫山泉向娃哈哈、怡宝等品牌发起的全面竞争。近期,华润饮料已向香港联交所递表,冲击港股包装饮用水第二股。而在农夫山泉的天然矿泉水领域,怡宝和娃哈哈都已经进行布局,更有元气森林、伊利等跨界选手也纷纷进入。这种情况下,农夫山泉高调推纯净水向对手“宣战”,或让稳固多年的包装饮用水市场,迎来重新洗牌时刻。农夫山泉再推纯净水产品外界对于农夫山泉重回纯净水市场,似乎有些意外,相关消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根据媒体报道,近日,一张农夫山泉的纯净水产品宣传图在网上流传。据多家媒体报道,农夫山泉的多位员工在朋友圈转发了这张宣传图。根据网传宣传图,农夫山泉新推出的纯净水不同于以往的经典红色包装,而是550ml的绿色包装。纯净水的水源,来自包括千岛湖水下深层、丹江口水下深层、四川峨眉山等在内的十大水源地。不过,目前农夫山泉官网和官方社交平台等渠道并未见相关宣传,公司官网现有的水类产品仍为饮用天然水、天然雪山矿泉水、天然矿泉水等8类产品。据媒体向公司求证,一位农夫山泉上海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介绍,绿瓶装纯净水的规格为550ml,零售价为2元/瓶。北京的一位农夫山泉经销商也表示,根据内部消息,农夫山泉马上就要推出纯净水,“已经通知我们渠道了”。种种迹象表面,农夫山泉重回纯净水市场并非空穴来风。但另一方面,这却与公司此前的战略背道而驰。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9月,农夫山泉的前身新安江养生堂饮用水有限公司在浙江建德千岛湖畔成立,首个取水点也建在此。次年,以浙江千岛湖为水源,第一款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上市,直到1999年农夫山泉还在生产纯净水。农夫山泉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与纯净水领头羊娃娃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商业竞争。2000年4月,在淳安水厂的落成典礼上,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炮轰纯净水,称其不含矿物质,因此对人的健康无益。直至今日,农夫山泉的官网大事记还显示,因纯净水对人体无益,公司在2000年4月24日郑重向业界宣布不再生产纯净水,转而全部生产天然水。这场“纯净水之争”不仅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还导致了农夫山泉和娃哈哈之间的诉讼。回过头来看,擅长营销的钟睒睒,正是通过公开批评纯净水并推广天然水的方式,成功塑造了农夫山泉的品牌形象,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段经历,钟睒睒在《我与宗老二三事》一文有提及:2000年后,关于天然水与纯净水之争沸沸扬扬,作为该场争端的两位“主角”,娃哈哈与农夫山泉在纷争中阐明了各自立场、产品主张,后续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至今日,我仍然坚持认为,水中的矿物元素对人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坚持生产天然水的原因。”钟睒睒还表示。然而,仅仅一个月后,钟睒睒就“食言”了。分析人士指出,农夫山泉重启纯净水业务,这一转变可能是基于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的重新评估,以及对品牌战略的调整。此前娃哈哈、怡宝也推出了矿泉水,农夫山泉需要找到新的竞争优势。而通过推出纯净水,可以帮助公司拓宽产品线,满足更广泛的消费者需求。纯净水市场增长更快农夫山泉官网上,将水分为天然水、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四种。其中,天然矿泉水是由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特定含量的矿物质或微量元素的水;饮用纯净水是指来源于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统,其不含矿物质或微量元素。对于今天的消费者而言,除了耳闻24年前饮用水行业的“路线之争”,日常生活中很难分辨出天然水和纯净水的水质有何区别。不过,有关不同饮用水间的水质争议并未停歇。今年1月初,一位品牌专家在公开场合发表了“天然水就是水库水”、“恒大冰泉水质优于农夫山泉”等言论。对于水质的优劣,该专家进一步拿恒大冰泉举例,称恒大冰泉来自世界三大水源基地之一的长白山,从水质上来讲远远优于农夫山泉。对此,农夫山泉向媒体表示,上述说法有事实错误,公司不想参与其中。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恒大冰泉的水质确实属于矿泉水,其来源于地下深处,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而农夫山泉属于天然水,其水源来自地表,如山泉、水库、地下水等。从矿物质含量和水源地来看,恒大冰泉的矿泉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品质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绝对,因为不同地区的矿泉水和天然水在具体品质上可能存在差异。除此之外,有关天然水和纯净水的水质差别,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纯净水在加工处理过程中把水里的钾、钙、锌等对人类有益的矿物质也都去掉了。尽管加工处理后的纯净水TDS(总溶解性固体物质)非常低,但对人体是不是绝对有益呢?此前,北京市疾控中心曾发布一则提醒:“纯净水不含矿物元素,不宜长期单一饮用。”尽管如此,纯净水的市场规模却更加庞大,增长更为迅速。华润饮料招股书援引灼识咨询报告称,2023年饮用纯净水市场规模在包装饮用水中占比为56.09%,天然矿泉水占比为8.47%。并且,饮用纯净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7%,高于天然矿泉水的7.5%。公开资料显示,近年多个品牌纷纷切入到天然矿泉水赛道。其中除了于2022年推出过天然矿泉水产品的娃哈哈,华润怡宝也推出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怡宝露”,以及元气森林推出的“有矿”天然软矿泉水,伊利推出的“伊刻活泉”天然矿泉水等。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之前娃哈哈、怡宝等品牌也推过矿泉水,农夫山泉天然水的优势不再,最后都会陷入内卷,全方位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面对对手的全面竞争,农夫山泉继续固守天然矿泉水市场或已不是最佳策略。而通过推出纯净水产品,全方位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不仅限于天然水领域,可能是更优选择。包装饮用水市场或发生洗牌值得关注的是,几乎在农夫山泉传出进军纯净水市场同一时间,纯净水一哥“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已向港交所递表。4月22日,港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华润饮料(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润饮料”)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华润饮料的营收分别为113.40亿元、126.22亿元和135.1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2%;净利润分别为8.58亿元、9.89亿元和13.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6%。其中,怡宝品牌所属的包装饮用水为华润饮料的收入支柱,2021年-2023年,包装饮用水收入分别为108.18亿元、119.06亿元、124.47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95.4%、94.3%、92.1%。招股书称,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华润饮料是中国第二大包装饮用水企业以及中国最大的饮用纯净水企业。2023年,公司在包装饮用水市场及饮用纯净水市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8.4%及32.7%。相比之下,据公司财报,2023年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产品收入首次超过200亿元,达到了202.62亿元,较2022年增长11%。因此,按营收规模推算,目前农夫山泉为国内包装饮用水第一名。但在报告期内,农夫山泉包装水业务贡献的营收首次占比低于50%,降至47.5%。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农夫山泉需要在天然水外再寻增长点,肯定需要做...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百亿鸡尾酒大王刘晓东 突陷“黑天鹅”事件

百亿鸡尾酒大王刘晓东 突陷“黑天鹅”事件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百润股份主营业务为预调鸡尾酒,主要产品“RIO(锐澳)”牌预调鸡尾酒是中国低度酒赛道的鼻祖。上世纪90年代,刘晓东在上海夜场谈生意时意外发现了鸡尾酒商机,他当即将果汁和伏特加相结合,研发出一种新型鸡尾酒,国内首个为人熟知的预调鸡尾酒品牌诞生了。作为中国低度酒市场的拓荒者,RIO曾在预调鸡尾酒行业取得了一时无两的成绩,被誉为“预调酒行业中的茅台”,甚至引来无数巨头企业的跟风进入。而依靠RIO,刘晓东积累了不菲的身价。2023年10月,刘晓东以145亿人民币财富位列《2023年·胡润百富榜》第388位。不过,RIO并非一直高增长。百润股份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预调酒收入22.57亿元,同比出现小幅下滑,进入2023年才重新回暖。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预调酒整体市场份额有限,天花板效应或将显现,因此锐澳预调鸡尾酒仍需在市场、渠道等多方面进行拓展。涉嫌行贿被立案调查2月28日,百润股份放量走低,截至收盘跌9.77%,总市值为208亿元。前一日晚间,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汉中市南郑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关于对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刘晓东个人因涉嫌行贿而被立案调查并留置的通知书。公告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除刘晓东外的公司其他全部董监高人员均正常履职,公司生产经营及管理情况正常,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公司实控人,刘晓东自2008年起担任百润股份董事长。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末,其直接持有上市公司40.54%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有法律工作者分析称,现在刘晓东刚刚立案,属于犯罪嫌疑人,在法律层面上不属于犯罪。后续调查后会移送检察院,根据案卷材料具体情况决定公诉与否。在资本市场上,百润股份以生产“RIO锐澳预调鸡尾酒”为人熟知,而刘晓东正是这一品牌的打造者。公开资料显示,生于1967年的刘晓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兰州卷烟厂。在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人脉后,于1992年南下深圳。来到东南沿海,凭借之前的烟草工作经验,刘晓东进入烟草行业上游香精行业工作,先后入职深圳波顿香料有限公司与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担任过两家公司烟草经营部的经理。上海爱普香料、深圳波顿香料曾在香精行业中排名第二、三位。在该行业两大龙头企业工作6年后,刘晓东进入烟用香精领域创业,于1997年创办了百润股份的前身百润有限。新公司生产的烟用香精,第一大客户是刘晓东的老东家兰州卷烟厂。香精与鸡尾酒原本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刘晓东进入鸡尾酒行业充满了故事性。据媒体公开报道,刘晓东常在上海夜场谈生意,偶然发现一套鸡尾酒,在上海13家夜场一个月的销售额,抵得上自家百润香精在全国卖一年。刘晓东怦然心动,做香精不如做鸡尾酒。预调鸡尾酒是一种以朗姆、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等洋酒做基酒,加上橙、柠檬、苹果等各种果汁预先调配并预包装的低度饮料酒。从配方来看,预调鸡尾酒并不复杂。再加上2003年左右,百润有限在烟用香精业务基础上,发展食用香精业务,与娃哈哈、康师傅、汇源果汁等建立供应关系。基于香料生产的优势,以及整合饮料企业的资源,一款用伏特加和果汁调配出的名为“RIO(锐澳)”的预调酒开始量产。2003年12月,刘晓东也在百润旗下成立巴克斯酒业。然而,锐澳推出后,由于定价飘忽不定,受到啤酒商们“排挤”,销量惨淡。至2008年,刘晓东执掌的锐澳鸡尾酒负债2500多万。于是在2009年百润有限谋划上市前夕,巴克斯酒业这个“包袱”被以100元象征性价格,剥离给了刘晓东等17名自然人股东。2011年,百润股份成功上市,成为A股“香精香料第一股”。上市初期,百润股份的体量并不大,2011年至2013年公司营收从1.18亿元到1.28亿元,归属净利润从8447万元到9261万元。2014年,百润股份开始转型,刘晓东想到了锐澳。并购锐澳实现财富增值就在百润股份上市前后,巴克斯酒业逐渐步入正轨并实现盈利。一方面,2010年前后,在前期不断的口味改良和大规模宣传推广,预调鸡尾酒以其独特的口感、绚丽多彩的包装、丰富的品种等特点逐步受到年轻人青睐,甚至一度成为“时尚、先锋”的代名词,进入快速增长期。另一方面,刘晓东经过夜场、酒吧的渠道探索,发现预调鸡尾酒的消费场景不在夜场,在于年轻人、在广袤的电商世界。于是他转变打发,将锐澳转向白场(相对夜场而言),并定位为“小姐妹聚会的青春小酒”。广告投入上,锐澳也毫不手软。2013年开始,锐澳启用周迅、杨洋、郭采洁等明星代言,冠名《奔跑吧兄弟》、《天天向上》、《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王牌综艺节目,让其成了鸡尾酒的代名词。2014年9月12日,百润发布公告,以56.63亿元价格收购巴克斯酒业100%股权。锐澳一进一出,让刘晓东从交易中获得了巨额财富增值,并获得了财技高手的名声。然而,并购后不久锐澳业绩就出现下滑,2016年百润股份迎来上市后的首次亏损。随后,百润迅速调整销售渠道,从主打商超,改为主攻KTV等夜店市场,锐澳的销量起死回生。随着一系列新产品的推出,加上在营销上大下功夫,2018年至2021年锐澳的销量开始回升。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百润股份预调酒收入从10.45亿元增长至22.85亿元。2022年公司预调酒板块收入22.57亿元,同比下滑1.24%;实现净利润3.39亿元,同比降低27.94%。这其中,疫情所导致的市场环境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2023年,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回升,锐澳的销量开始回暖。据财报,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调鸡尾酒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54.94%,占公司营收比重的88.32%。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百润股份预计净利润为7.56亿元至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至65%,原因是“公司预调鸡尾酒业务及香精香料业务销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多家券商研报将RIO复苏归功于新品强爽系列产品的带动。强爽是百润股份2016年推出、酒精度数8-9 度,以男性作为主力目标群体的产品,是公司核心微醺单品之外的另一个大品类。此外,在3度微醺系列和8度强爽系列之间,还有5度清爽系列。目前来看,RIO的新品策略似乎在消费市场中起到效果,浙商证券预计强爽2023年、2024年将分别实现20亿、30亿的销售规模。预调酒赛道竞争激烈在预调鸡尾酒上的成功,给刘晓东带来了庞大身家。2023年10月,刘晓东以145亿人民币财富位列《2023年胡润百富榜》第388位。而锐澳在预调鸡尾酒赛道,也占据着头部位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度酒市场规模预计约 6341亿元。所谓低度酒,通常是指酒精度数在0.5%-20%之间,以甜酒为主的酒类。市面上常见的低度酒,包括预调鸡尾酒、梅酒、茶酒、苏打酒、果酒、米酒等诸多类型。据艾媒咨询数据,在巨大的市场规模之下,作为头部品牌锐澳预调鸡尾酒市场份额已占据近80%市场份额,而其他品牌则瓜分其余16%市场份额。但近年来,在锐澳所在的预调鸡尾酒赛道,不乏“挑战者”发起冲击。包括锐澳曾经主要的竞争对手、百加得旗下冰锐正在重回正轨,此外三得利、碧欧、红魔等品牌亦各有特色。不仅如此,众多白酒品牌涌入也让鸡尾酒赛道略显拥挤。去年11月,贵州茅台正式宣告与MOJT莫其托携手研发的“贵州味道”系列鸡尾酒,还特意邀请周杰伦作为产品代言人及首席品鉴官。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茶饮第二股诞生,茶百道上市一小时跌没40亿

新茶饮第二股诞生,茶百道上市一小时跌没40亿 但内卷的又何止这一条街,中国新茶饮赛道,当下的竞争激烈程度已是历史之最。抢消费者,抢加盟商,甚至是抢跑上市。自去年8月以来,茶百道、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先后递表,计划冲刺IPO。经过数月角逐,今天,新茶饮第二股之名,终于水落石出。4月23日,奶茶连锁企业茶百道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7.50港元。但遗憾的是,首日股价便遭遇重挫,开盘破发后,跌幅一度逾38.29%。截至上午收盘,市值仅剩167.45亿元。根据窄门餐眼数据,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为新茶饮赛道上规模数量TOP3品牌,截至目前的门店数量分别为28815家、9249家、8193家。在不少二级市场投资人看来,论结构的合理性、盈利的稳定性,第一位当属蜜雪冰城,其店铺规模同样有着断层第一的优势,“雪王”之名由此而来。而看上去略显中庸的茶百道,凭什么成为新茶饮第二股?01 成都80后创始人夫妇身价134亿茶百道的造富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彼时,25岁的王霄锟与27岁的刘洧宏夫妇在成都创立茶百道。起初仅是一家位于中学附近,专注于提供水果和中等价位奶茶的小店。当年度,因奶茶店价格优惠深受学生欢迎,二人很快就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校园内开出了第二家分店。低调的夫妇俩,虽不喜在公开场合露面,但却有着很强的品牌意识。2010年,“茶百道”商标正式注册。在接下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王霄锟将茶百道的门店铺到全国。很快,新茶饮江湖的其他强劲玩家喜茶(2012年)、奈雪的茶(2015年)等品牌横空出世,茶百道也在2016进行了全面升级,确定了“鲜果与中国茶”的定位,并开放了成都地区的加盟,当年门店数终于突破了100家。茶百道的狂飙突进,得益于其加盟模式下的快速扩张。2018年,茶百道开放了全国加盟,此后门店数突飞猛进,从2019年底的500多家一路狂飙到2022年底的6361家,短短3年增长超过10 倍。而其LOGO上,极具四川特色的熊猫元素,也数度破圈,逐渐在新茶饮市场打出名气。2023年4月,全国门店突破7000家的茶百道,高调官宣了新一轮品牌升级,以“好茶为底,制造新鲜”为全新品牌定位,坚持中国茶的传承与创新。就在一个月后,茶百道宣布完成由兰馨亚洲领投,正心谷、草根知本、中金资本、番茄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跟投的一笔融资,这是其创立16年以来首笔公开融资。融资金额一共9.7亿元,也是新茶饮企业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融资之一。当时就有观点称,这或许是茶百道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同年8月15日晚间,港交所官网披露茶百道招股书,茶百道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同年12月21日,证监会官网披露茶百道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的备案通知书。茶百道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创始人王霄锟和刘洧宏夫妇为公司实控人。据招股书,目前王霄锟、刘洧宏夫妇分别直接持有茶百道18.02%和5.74%股权,王霄锟通过员工激励平台同创共进持有茶百道0.48%的股权,二人又通过成都锦柏森直接拥有恒盛合瑞84.89%股权,恒盛合瑞直接持有茶百道67.68%股权。王霄锟、刘洧宏、成都锦柏森、恒盛合瑞及同创共进构成一组控股股东。由此计算,王霄锟、刘洧宏夫妇直接和间接共持有茶百道81.69%的股权。以茶百道的当前市值计算,王霄锟与刘洧宏夫妇的的身价超过134亿元。02 茶饮赛道的卖铲人,三年赚了29亿资本青睐新茶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高于传统餐饮平均水平的净利率,在这一点上,茶百道比“雪王”蜜雪冰城还要更胜一筹。相比于奈雪的茶的直营模式,茶百道与蜜雪冰城都是典型的加盟模式。其核心商业模式是向加盟商卖耗材和原材料,但区别在于,蜜雪冰城拥有自建供应链,而茶百道起初需要向第三方进行采购,本质上赚的是差价。一位头部券商分析师何淼告诉《凤凰网科技》,“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 IPO 首日下跌 13.5%,这可能会让投资者望而生畏,但实际上,虽然两家公司都是卖奶茶的,但他们的商业模式并不相同,茶百道并不直接卖奶茶赚钱,而是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赚钱,可以做到低成本、高盈利,且经营风险较低”。招股书显示,茶百道加盟店占比达99%以上,直营店有且仅有6家。(来源/茶百道招股书)加盟模式,让茶百道在规模上迅速跻身业内三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3年零售额计算,茶百道在中国现制茶饮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达6.8%。其招股书指出,茶百道门店去年总零售额约169亿元,共计卖出10.16亿杯奶茶。而超7000家加盟商,则撑起了茶百道的主要营收。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茶百道的营收增长情况良好,分别为36.44亿元、42.32亿元和57.0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79亿元、9.65亿元和11.51亿元,三年合计赚了约29亿元。并且,茶百道尽管在规模上与蜜雪冰城相去甚远,但却能创造比蜜雪冰城更优的净利率,还在于其中高端定位。茶百道点单小程序显示,其大多数产品集中在1018元之间,纯茶系列定价6元起,相比于王牌单品为4元柠檬水的蜜雪冰城,茶百道的确在利润率上更胜一筹。此外,茶百道近几年利润增长的另一个核心秘诀,就是抓紧线上渠道。自诞生之初,王霄锟与刘洧宏夫妇就十分注重线上运营,2018年开放加盟后,其外卖业务也飞速发展。财报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茶百道外卖订单产生的销售额分别为61亿、84亿、100亿,分别占同期总零售额的61.3%、62.9%及59.0%。03 上市之后,刺刀见红截至目前,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均已经提交了招股书。此外,霸王茶姬近日再次传出赴美上市消息。餐宝典分析师认为,茶饮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现在是茶饮企业上市的最佳窗口期。近日,据NCBD(餐宝典)发布的《2023-2024中式新茶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2024年3月底,新茶饮企业融资一共19笔,其中截止到三月底,2024年一共只有两笔融资。相较前几年新茶饮行业的投资热潮,动辄数亿元,风确实沉寂不少。茶百道与蜜雪冰城证明了,在新茶饮赛道,加盟生意的迷人之处,奈雪的茶、喜茶等曾经坚持主打自营的新茶饮品牌也开始大举开放加盟。但随着大家纷纷效仿,加盟商已经明显不够用了。茶百道在招股书中指出,高度依赖加盟商模式具有一定风险,加盟商门店经营能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业绩,如部分加盟商终止合作关系,或后续难以寻得新供应商,也将会对业绩造成不利影响。今年初以来,新茶饮赛道的开店数量已明显放缓,竞争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我国现制茶饮店行业规模在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5.2%,2024年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还在牌桌上的玩家们不得不拿出更多杀手锏,比如打骨折的加盟费。奈雪的茶在2月底公布了2024年的新加盟政策,下调了单店投资预算,从98万降到58万元。茶百道也开始实施签约减免措施,新加盟伙伴开店,总计减免4-27万;老加盟伙伴开店,总计减免9-18万。这使得茶百道也需要充足的弹药,去打这场加盟商的价格战。战争之外,从招股书不难看出,茶百道近年来的采购成本不断上升,使其利润率逐年下滑,核心问题还在于对上游的供应链把控力不足。“从利润来源角度,茶百道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家供应链企业”。一位新消费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至少它是一家善于管理供应链的企业”。显而易见,未来供应链的成败将成为左右茶百道资本市场表现的重要一环。“茶饮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在于供应...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加盟费1000万,海底捞县城捞金?

加盟费1000万,海底捞县城捞金? 不论是品牌知名度、门店数,还是营收,海底捞都是火锅界的“一哥”,2023年预计净利润不低于44亿元,较2019年增长71.8%,远超疫情前水平,创历史新高。形势一片大好,海底捞为何突然选择了加盟这条路?消息公布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想要入场淘金的人已经跃跃欲试,特别是对缺少投资渠道的县城土豪而言,加盟海底捞似乎就等于为自己购买了“理财”。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消费者看中的是海底捞的服务,加盟后服务品质会不会缩水?要知道,过去几年,加盟火锅品牌犹如开盲盒,陈赫的贤合庄、薛之谦的上上谦等品牌相继陷入闭店潮,被加盟商集体维权。一地鸡毛之后,海底捞开放加盟,是拓宽护城河,还是碰到了天花板?海底捞的服务,加盟商能学会吗?自1994年成立以来,海底捞一直采取直营模式,因此放开加盟的公告一出,很快冲上热搜。有人认为,海底捞立足火锅江湖的最大优势是服务,科目三舞蹈、洗头美甲、演唱会大巴等花式服务频频出圈,属于行业标杆,要保证品牌长期增长,就是要开放。也有人质疑,一旦放开加盟的口子,想要保持初心就难了,加盟店恐难以保证服务质量;甚至认为加盟是为了赚快钱,品牌开始走下坡路了。海底捞在公告中称,一直保持对市场不同经营模式的关注与评估,餐饮行业近年来在连锁化经营、加盟模式上不断开拓、创新成长,目前按照以直营为主、适时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有助于实现进一步的适度扩张。近年来,扩大加盟俨然成了餐饮行业新时尚,从传统餐饮到新茶饮,纷纷扩军。今年2月4日,港股上市餐饮品牌“九毛九”宣布将陆续放开旗下太二酸菜鱼、山的山外面酸汤火锅的加盟合作。而在此之前不久,老乡鸡、奈雪等各餐饮细分赛道企业相继发力加盟。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跟重资产的自营模式相比,加盟属于轻资产扩张,是更高效的模式,有利于品牌方借助社会资源,加快拓店节奏,进入较为稀缺的点位,门店的经营也可以更灵活,从而释放品牌和规模红利。针对市场比较关心的菜品、服务质量问题,海底捞也给予了回应,表示会从行业经验、财务基础、愿景规划等方面筛选加盟商,为加盟商提供统一的人员培训、供应链系统、管理经验、食安管控、品牌营销、绩效考核等服务,确保统一的品质标准以及顾客体验。此外,海底捞已成立加盟事业部,制定加盟特许经营相关模式细节及商务合作流程。海底捞官网已经开辟了“加盟合作”入口,简要介绍了加盟流程、支持政策,以及加盟要求等。想要申请加盟,首先需要扫描页面的二维码,填写信息,包括拟加盟地区、个人资产及收入情况、期望回本周期、手头是否有物业、是否有行业经验、个人学历及工作经验等。但并未明确对资金量的要求、以何种方式开放加盟等核心信息。海底捞加盟申请表部分内容提交申请后,还需要等海底捞加盟委员会审核。《豹变》致电海底捞加盟热线,欲询问进一步信息,被告知目前详细的加盟政策还没出来,没有更多信息可以透露,填了表之后耐心等待即可,七个工作日内会联系符合投资门槛、加盟资质的候选人进一步洽谈。“火锅一哥”的扩张困境无论是看赚钱能力,还是用户口碑、品牌号召力,海底捞在火锅江湖的霸主地位依然稳固。海底捞近期披露的盈利预告显示,2023年,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不低于414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33.3%,同时,净利润(剔除特海国际业务)不低于44亿元,创历史新高,2022年同期为16.4亿元。从门店数量看,截至2023年6月底,海底捞在国内拥有1382家门店,相比之下,“更轻”的一人食火锅品牌呷哺呷哺经营的餐厅数为841间。既然营收和门店数都遥遥领先,为何还开放加盟?实际上,海底捞吃过直营的亏。疫情期间,海底捞在2021年一口气开了421家门店,但长时间的封控加上直营模式,所有门店租金、员工工资都要自己承担,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野蛮扩张之后,导致当年净亏损超41亿元。海底捞CEO张勇在2021年承认了海底捞在扩张方面的失误,表示自己在2020年6月做出的进一步扩店计划属于盲目自信。2021年11月,海底捞启动啄木鸟计划,决定在年底前逐步关停客流量相对较低300家门店。受闭店计划影响,海底捞2021年全年亏损41.6亿元。随后,海底捞明显放慢了扩张速度,整个2023年上半年,仅新开了五家门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海底捞趋于保守时,竞争对手加快了扩张速度。同为上市火锅企业的呷哺呷哺于2023年在国内新开89家呷哺呷哺餐厅,以及27间凑凑餐厅。拓店速度是海底捞的23倍。此外,餐饮大环境向好,各品牌加速圈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行业收入5.29万亿元,同比上涨20.4%,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增速领跑其他类型。而火锅是高度同质化的赛道,各品牌的口味、菜品相差不大,如果海底捞继续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在竞品加速扩张的情况下,海底捞想要保持行业“一哥”的地位,仍有一些不确定性。但放开加盟之后,考验的将是品牌方对加盟商的控制力,一旦加盟商在菜品、服务品质等环节失控,可能会导致终端体验变差,从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中华火锅第一股”小肥羊的正是因此退出了江湖。下沉市场的“理财”生意?提高县城等下沉市场网点密度是海底捞放开加盟的重要目标。在2023年半年报业绩会上,海底捞曾表示,二线城市有继续加密的潜力,三线及以下潜在市场广阔。跟自营模式相比,加盟降低了海底捞运营风险,通过借助加盟商在当地的资源,加速品牌扩张及区域渗透。对县城的“土豪”而言,加盟海底捞不失为一个投资“理财产品”的机会。因为海底捞在下沉市场属于稀缺资源,又能提供包括供应链、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在内的全套服务,在炒房、炒股不赚钱,甚至可能变成房东、股东的当下,加盟海底捞让县城土豪有了做甩手掌柜,坐等收钱的机会。国信证券认为,如果加盟商自带物业、商业资源,方便获得更优的门店位置,优化租金成本,甚至可能优于自营店。而海底捞的号召力或许能降低加盟商的启动压力。此前,不少商场为了通过海底捞吸引客流,甚至会向海底捞提供租房及装修补贴。不过加盟店能否享受到类似待遇,还有待观察。此外,直营店背靠“大树”,可以为服务“不计成本”,但对加盟商而言,员工通宵工作的加班费、店内美甲等服务,客观上增加了经营成本。这也是众多顾客担心加盟店服务缩水的直接原因。成本的增加会拉长回本周期。中国特许加盟展及盟享加发布的《2023加盟投资人群洞察报告》显示,盈利模式、回本周期、行业发展前景是影响投资人加盟决定的三大关键因素。投资人倾向于更灵活可控的小店加盟,20万元以下的小额投资占比明显增加,占比近六成。图片来源:《2023加盟投资人群洞察报告》小成本加盟的典型代表为奶茶店。南京一位有意向做奶茶加盟的商家对《豹变》表示,自己把加盟费、房租、员工工资、水电成本等平均到每一天,每日营业10小时,只要每小时卖出三十多杯就能赚钱。“一度以为这很容易完成,后来算了一下,一分多钟要卖出一杯,那得忙成什么样。想想难度有点高,就放弃了。”该加盟商说。结合门店面积、装修标准、人员招聘、备货等情况看,海底捞的加盟门槛应远高于此。据东吴证券评估,海底捞开店的单店投入约为800万-1000万元;而浦银...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